进出口商品的归类
- 格式:ppt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27
◆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指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以下简称《协调制度公约》)商品分类目录体系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进出口税则》)为基础,按照《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以下简称《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下简称《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的要求,确定进出口货物商品编码的活动。
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及海关统计的基础,归类的正确与否与报关人的切身利益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通关。
因此,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报关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第一节《协调制度》简介一、《协调制度》的产生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建立在商品分类目录基础上的。
早期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只是因为对进出本国的商品征收关税而产生的,其结构较为简单。
后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进出口商品品种与数量的增加,除了税收的需要,人们还要了解进出口贸易情况,就是还要进行贸易统计,因此,海关合作理事会(1995 年更名为世界海关组织)与联合国分别编制了两个独立的商品分类目录,即《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简称CCCN)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简称SITC)。
由于商品分类目录的不同,一种商品有时在一次国际贸易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的编码,给国际贸易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83 年6 月通过了《协调制度公约》及其附件《协调制度》。
《协调制度》既满足了海关税则和贸易统计需要,又包容了运输及制造业等要求,因此,该目录自1988 年1 月1 日起正式生效后,即被广泛应用于海关税则、国际贸易统计、原产地规则、国际贸易谈判、贸易管制等多种领域,所以又被称为"国际贸易的语言"。
截至2007 年,已有200 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采用《协调制度》分类目录。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协调制度》一般每隔若干年就要修订一次。
进出口商品归类原则和方法(协调制度2007年版研究)之十五附录二其他海关归类制度一、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58 号)第一条为了规范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保证商品归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以下简称《关税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商品归类是指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商品分类目录体系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为基础,按照《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的要求,确定进出口货物商品编码的活动。
第三条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以下简称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以及海关依法审核确定商品归类,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应当遵循客观、准确、统一的原则。
的五条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应当按照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关申报时货物的实际状态确定。
以提前申报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商品归类应当按照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场所时的实际状态确定。
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总署规章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海关要求如实、准确申报其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等,并且对其申报的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确定相应的商品编码。
第七条由同一运输工具同时运抵同一口岸并且属于同一收货人、使用同一提单的多种进口货物,按照商品归类规则应当归入同一商品编码的,该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将有关商品一并归入该商品编码向海关申报。
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总署规章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关提供的资料涉及商业秘密,要求海关予以保密的,应当事前向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且具体列明需要保密的内容,海关应当依法为其保密。
进出口商品归类一、商品归类的基本知识HS码:指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 Coding System 即《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是由世界海关组织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协调制度的基本结构●二十一个类●九十七个章(77章是空章)●1200多个品目●5000多个六位数级商品编码●分类法律效力文本:归类总规则、注释(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和商品名称及编码表三部分组成协调制度采用的分类原则●商品所属的生产行业为划分依据●以商品的自然属性(原材料及其制成品)或具有的原理、功能及用途为设章原则●类次及同类内的章次按照先动物成品、再植物产品、再矿物产品最后化学及相关产品顺序排序.HS码的特点●完整:国际贸易商品无所不包●系统:有章可循(自然属性、生产行业)●通用:20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用●准确:各品目不存在交叉或重复商品编码表注释的含义类注:位于类标题下的注释章注:位于章标题下的注释子目注释:位于类注、章注或章标题下的注释《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税(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税(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一下规定确定规则二:(1)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报验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报验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2)税(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完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税(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的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确定进出口货物归属类重要依据是什么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是非常重要的,而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一般是依据国家有关商品归类的规定确定。
进行商品归类,方便海关进行检验,那么确定进出口货物归属类重要依据是哪些?我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确定进出口货物归属类重要依据是什么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按照国家有关商品归类的规定确定。
而海关认定的化验、检验结果,可以作为商品归类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二条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按照国家有关商品归类的规定确定。
海关可以要求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确定商品归类所需的有关资料;必要时,海关可以组织化验、检验,并将海关认定的化验、检验结果作为商品归类的依据。
第四十三条海关可以根据对外贸易经营者提出的书面申请,对拟作进口或者出口的货物预先作出商品归类等行政裁定。
进口或者出口相同货物,应当适用相同的商品归类行政裁定。
海关对所作出的商品归类等行政裁定,应当予以公布。
二、报关企业办理报关业务的义务报关企业从事报关服务,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的各项规定,依法履行代理人职责,配合海关监管工作,不得违法滥用报关权;(二)依法建立账簿和营业记录。
真实、正确、完整地记录其受委托办理报关业务的所有活动,详细记录进出口时间、收发货单位、报关单号、货值、代理费等内容,完整保留委托单位的各种单证、票据、函电,接受海关稽查;(三)报关企业应当与委托方签订书面的委托协议,委托协议应当载明受托报关企业名称、地址、委托事项、双方责任、期限、委托人的名称、地址等内容,由双方签章确认;(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出让名义,供他人办理报关业务;(五)对于代理报关的货物涉及走私违规情事的,应当接受或者协助海关进行调查。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海关法》的规定,进出我国境内的货物,按照国家有关商品归类的规定确定。
海关对货物进行检验要、检验的,化验、检验结果作为商品归类的重要依据。
进出口商品归类1. 简介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指根据国际贸易统计和计量的需要,对各种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编码,方便对商品进行统计和管理。
通常采用的分类体系是国际贸易领域广泛应用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Commodity and Service Classification,CPC)。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统计和监测国际贸易状况•确立关税税则和进口限制措施•便于制定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手段•提供决策参考和市场分析的依据2.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重要性进出口商品归类的重要性在于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分类标准,有助于国际贸易的顺畅进行。
它通过对各种商品进行明确的分类编码,使得不同国家的贸易数据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时,进出口商品归类还为政府制定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具体来说,进出口商品归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统计国际贸易状况通过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编码,可以准确统计不同商品的进出口数量和价值,了解各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规模。
这对于了解国际贸易的结构、变化和趋势非常重要,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
2.2 确立关税税则和进口限制措施不同商品可能适用不同的关税税则和进口限制措施。
通过对商品进行分类编码,可以明确商品适用的税则和限制措施,从而在进口和出口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确保贸易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
2.3 制定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手段进出口商品归类为政府制定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分类统计,可以了解到不同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为政府制定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手段提供参考和依据。
2.4 提供决策参考和市场分析的依据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数据对于企业和市场分析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商品的分类统计,可以了解到不同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市场分析的依据。
3.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实施进出口商品归类一般由海关或贸易部门负责实施。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六项总规则
好呀,那我开始写啦!
嘿,大家知道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六项总规则吗?咱来好好唠唠。
第一项规则,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可不是归类的法律依据哦!就好比你不能光看一本书的封面就说知道它的全部内容呀!比如说一个奇特的混合物品,总不能光看它可能在哪类标题下就贸然归类嘛。
第二项规则,瞧瞧,要按条文和注释来确定归类。
这就像走迷宫有了地图指引一样重要呀!比如某种商品,注释里明确说了它该归在哪类,咱就得按这个来呀。
第三项规则,当货品看起来可以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时,可千万别犯迷糊呀!要按规则来判断到底归到哪个品目。
就好像有两条路在你面前,你得好好判断该走哪条呀,不能随便瞎选吧!比如说有个物件好像既可以是这个品类又可以是那个品类,就得认真分析啦。
第四项规则,如果看起来归入某个品目也没错,但还有更合适的品目咋办?那必须得选更合适的呀!就好比有双鞋子很好看,但有双更合脚的,你
当然选更合脚的呀!比如一种材料,而归到另一个品目会更准确,那当然得这么干呀。
第五项规则,包装材料器具也有它们的归类规则哦!可不能小瞧它们呀!这就如同一道菜的盘子也有它的位置和用处一样呢。
像装东西的盒子,如果它和里面的物品有特殊关系,那就得一起考虑归类啦。
第六项规则,货品在某一品目下各子目的归类要遵循规定呀。
这好比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座位一样得准确呀!例如某种产品,在具体的子目划分中,得按规则精确归类哦。
我觉得啊,这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六项总规则真的太重要啦,要是弄错了,那可不得了呀!咱可得好好掌握呀!。
第五章进出口商品归类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协调制度的优点、基本结构、分类原则、结构性编码归类总规则内容、适用范围及运用技巧、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海关商品归类行政管理等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商品名称编码表的构成;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一至六的概念及应用。
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二的使用条件;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三的适用范围;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五不同包装物归类原则六子目归类原则;商品归类操作程序如何学习本章:1、认识编码;2、重点掌握商品归类总规则;3、熟悉21类97章商品编排规律;4、首先确保掌握基础商品的归类(教材中涉及的商品)。
导入新课:在海关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进出口商品的性质、用途、功能或加工程度进行归类,因为海关对不同类别的进出口商品会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并按照不同税率征收关税。
对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及海关统计的基础和依据,归类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顺利通关,与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的切身利益也密切相关。
第一节《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一、《协调制度》的来源和采用情况:为了协调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根据不同目录分类所造成的差异,统一商品归类标准,简化贸易流程,原海关合作理事会(1994年更名为世界海关组织)在《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通过了《协调制度公约》及其附件《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SITC)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于多种用途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协调制度》(HS)。
截至2007年,已有20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采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作为本国和本地区的海关税则及商检和外贸统计商品目录。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在国际贸易、贸易统计、国际运输、国际贸易谈判以及经济分析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