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637.88 KB
- 文档页数:3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咳嗽与咳痰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咳嗽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
咳痰是借咳嗽将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或肺泡的渗出物排出体外的动作。
咳嗽、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亦可由循环系统疾病(如左心衰竭)、纵隔疾病(如纵隔肿瘤)、胸膜疾病(如胸膜炎)和神经精神因素(如脑炎、痣症)等引起。
咳嗽虽为一保护性反射动作,但剧烈、频繁、持久的咳嗽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护理评估】1.病史(1)观察咳嗽的性质、音色、时间,咳嗽无痰谓之干性咳嗽,见于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纵隔疾病、胸膜疾病等;咳嗽有痰谓之湿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左心衰竭等。
咳嗽声音嘶哑见于喉部病变;伴金属音见于气管支气管受压;伴鸡鸣音见于百日咳;犬吠样咳嗽见于白喉。
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常见于寒冷季节,晨起为重;左心衰竭、百日咳的咳嗽多为夜间发作;肺脓肿的咳嗽常与体位改变有关。
(2)观察痰液的性状、量、气味,痰的性状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脓性、血性等,一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浆液性或黏液性痰;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咳大量脓性痰,静置后有分层现象;心源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痰量增多常提示病情恶化;痰量突然减少多提示支气管引流不畅。
痰有恶臭提示厌氧菌感染。
(3)其他: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致呼吸肌疲劳和疼痛、咽喉疼痛,使病人不敢或不能进行有效咳嗽。
剧烈咳嗽可致年老体弱者尿失禁、脱肛,手术后病人伤口裂开。
2.身体评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观察病人有无发给、杵状指(趾);呼吸的类型;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有无改变;颈静脉是否充盈;气管是否居中;胸廓的形状;肺部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啰音等。
3.心理社会评估经久不愈的咳嗽尤其是夜间咳嗽者,常使病人疲乏、失眠、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此外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肺结核)可通过咳嗽咳痰排出病原体,对周围人群的健康构成威胁,亦会使病人产生压力和自卑感。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咳嗽与咳痰1.概述: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前者为无痰或者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症。
2.护理评估:A.病史:诱因;咳痰,主要为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黄绿色脓痰提示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液者常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痰有恶臭味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B.身体评估:主要看胸部:两肺呼吸运动的一致性,呼吸音是否异常,有无干、湿啰音。
C.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纤支镜检查,肺功能检查。
3.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4.护理措施:A.清理呼吸道无效: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颜色、量、性质。
B.环境与休息:室温18-20度,湿度50%-60%。
C.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给予充分水分,使每天饮水量达到1.5L-2L。
D.促进有效排痰:a. 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的病人,方法:病人采取坐位,腹式呼吸5-6次,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避免牵拉疼痛。
b. 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
c.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
d.体位引流: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
e.机械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建立人工气道者。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1.概述:呼吸困难是呼吸时有异常的不舒服感,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能有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常规咳嗽与咳痰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
咳嗽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咳痰是借助支气管粘膜上皮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从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护理措施】1.环境: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护理: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影响呼吸道防御能力。
每天饮水1500毫升以上,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质。
正确收集痰标本及时送检。
4.促进有效排痰:常用胸部物理疗法。
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2) 吸入疗法3) 胸部叩击4) 体位引流5) 机械吸痰【评价】病人能进行有效的咳嗽,将痰液咳出,呼吸道通畅。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异常。
【护理措施】1.取前倾坐位或半卧位,提供安静舒适、空气清洁的环境,温湿度适宜。
2.观察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判断呼吸困难类型。
3.安慰病人,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增强安全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具体措施见“咳嗽与咳痰”。
5.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根据呼吸困难类型、严重程度不同,进行合理氧疗或机械通气,以缓解症状。
7.休息与活动: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量,逐步提高肺活量与活动耐力。
8.呼吸训练:1)缩唇呼吸:病人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吹口哨样),同时收腹,吸呼比1:2或1:3。
2)膈式或腹式呼吸:适用于恢复期。
以上两种呼吸方法3-4次/天,8-10次/次。
【评价】1.发绀减轻,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趋于正常,呼吸平稳。
2.日常活动不感到疲劳,活动耐力有所提高。
咯血指喉及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咳出。
咯血大多数是由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
呼吸系统常见的咯血原因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癌等。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呼吸系统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组织器管及调节呼吸功能的神经体液组成。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用病、多发病,好发于气候突变和季节交替时期。
常见病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常继发细菌感染,病变部位为肺泡和支气管。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共性的五大症状是: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一般护理】(一)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病室温度及湿度适宜。
定期行空气消毒,做空气细菌培养检测。
(二)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戒烟酒,避免接触花粉。
中度和重度患者应提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以减轻因咀嚼与吞咽带来的呼吸困难加重。
(三)心理护理呼吸困难的患者心情多比较紧张,甚至出现焦虑与恐惧。
护士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重症患者则更应该守护在床旁,根据呼吸困难程度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及时了解病情。
(四)注意口腔卫生,既可防止呼吸道感染,又可去除口腔异味。
(五)危重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气胸患者除外),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呼吸困难者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六)严密观察病情,随时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
(七)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和深呼吸锻炼(气胸者除外),必要时按医嘱雾化吸入、拍背排痰、吸痰。
(八)准确留取各种痰标本并按要求送检。
(九)准确观察病情及做好护理记录。
(十)根据病情需要做好各种生活护理,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专科护理】(一)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二)观察咳嗽的性质、出现时间及音色;痰液的性质、颜色、量和气味。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患者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有利于隔肌上升。
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噘嘴),缓慢地通过尽可能呼气(隆低肋弓、腹部往下降)。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道和肺部功能的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哮喘、肺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咳嗽、气促、胸痛等。
在护理患者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对于呼吸困难患者,我们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保持好气道通畅。
如果患者有分泌物堵塞气道,应及时清除分泌物,可以通过吸痰、气管插管等方式,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其次,对于气促患者,我们需要教育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
教育患者腹式呼吸,通过深呼吸来提高肺部通气量,并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患者使用辅助呼吸器具,如呼吸器或氧气机等,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
另外,对于咳嗽患者,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咳嗽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对于干咳患者,我们可以给予患者保湿剂或止咳药物,帮助患者减轻咳嗽症状。
对于有痰患者,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水分摄入来帮助患者稀化痰液,易于排出。
最后,对于胸痛患者,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针对性地给予控制疼痛的药物。
同时,我们还需要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如坐起或侧卧,以减轻胸痛。
除了上面提到的护理措施,我们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
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如皮肤颜色、形态、呼吸音等。
另外,我们还需要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保持房间通风,控制空气湿度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我们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教育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控制患者的疼痛,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充足的休息和营养,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