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朝曹雪芹

清朝曹雪芹

清朝曹雪芹
清朝曹雪芹

清朝曹雪芹

第一节生平和家世

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明朝末年定居于辽阳。高祖曹振彦隶籍于满洲正白旗包衣佐领,为皇室家奴,可以视为满人。曾祖曹玺是曹家成为望族的创业人,其妻子孙氏是康熙帝奶母。康熙二年(1663),曹玺被派到江南,任江宁织造郎中。这是正五品官,专为皇家办理织造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官位不高,却是皇帝派出的亲信,地方官不得不另眼相看,故而实际地位较高。康熙帝赏赐曹玺正一品衔,荣誉非凡。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病死于住所。其子曹寅,是康熙帝奶兄弟,少年时代伴君读书,康熙三十一年(1692)被任命为江宁织造,继承父业,一直做到五十一年(1712)病故,这中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加通政使衔(正三品)。他奉康熙帝之命,组织校书班子,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他自身文才很高,善作诗词古文,喜作戏曲,著有《楝亭集》、《续琵琶记》,刻书很多,有《楝亭藏书十二种》、《楝亭五种》。他同江南的文士广交朋友,并为朱彝尊、施闰章等名家梓刻文集。康熙帝六次南巡,曹寅赶上了四次接驾,把康熙帝供奉在他的织造署里。曹寅的女儿出嫁给平郡王纳尔苏,成为王妃。他的妻子李氏,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堂妹。曹寅时期是曹家的鼎盛阶段,但他开销大,拉下亏空,也是曹家衰落的开始。曹寅死后,康熙帝命曹颙继承乃父差使,对他颇为赏识,说是看着他长大的,“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办事又“谨慎”,是“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①。可惜他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死了,康熙帝怜悯曹寅两世孤孀无人奉养,下令把曹宣的儿子曹頫过继曹寅为子,并担任他的职务。曹頫原受曹寅抚养和器重,他的为人,据唐开陶编纂的《上元县志·曹玺传》讲:“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看来他是忠厚老实的有点学问的人,但机变办事能力不足。自曹寅以来欠下的官帑亏空,多年没有弥补,他在办理织造事务上又屡出差错,雍正帝清厘钱粮,就以他“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②为名,于雍正五年底下令抄他的家,罢他的官③。曹家于是离开任所,回到北京。曹玺祖孙三代四人出任江宁织造,前后六十余年,成为织造世家,离开江南后,家业凋零,一蹶不振。

曹雪芹是曹颙之子,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夏天出生在江宁织造署,乾隆二十七年(1762)除夕死于北京,享年四十八岁。

曹雪芹,名霑,此为父辈所取谱名,赋予感戴皇恩或天恩祖德之意,字芹圃,表示游沣水,得功名的愿望。另一号梦阮,阮即指阮籍,表示自己思想性格上与之有相通处。雪芹是又一个号,又自署芹溪居士,这同佛教有一定关联。

雪芹与敦诚、敦敏兄弟交谊笃厚,敦氏弟兄是努尔哈赤之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后裔。雪芹经常与他们交游,互相唱和。雪芹先卒,他们屡以诗文悼念。雪芹另一友人张宜泉,也是旗人,孤苦贫寒,在北京西郊教村学,雪芹晚年与之过从甚密。雪芹相与的多为不得意的人。

①《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125 页,中华书局1975 年版。

②《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185 页。

③关于查抄曹家的原因,流行一种曹家因允禩案而牵连的政治原因抄家说,本文认为不合史实,不取其说。

曹雪芹的最后十年,在北京西郊的山村度过。张宜泉的《题曹芹溪居士》七言律云:“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①。说明雪芹的住处有山有水,有花木,有飞禽,自然环境很好。但是这个地方偏僻,房舍简陋,张宜泉赋予它诗情画意,不过是友人劝慰感情的流露。雪芹的居处坐落在什么地方,有人说是今日香山南边正白旗村三十九号住宅,有人说在香山北边白家疃村。

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②。

这是我们所知唯一的说明雪芹相貌体型的资料。

张宜泉在《伤芹溪居士》诗的小序中说曹雪芹“善诗画”③,这是知交之论。曹雪芹的

诗意境高超,气势磅礴,韵律严整。敦诚在《佩刀质酒歌》里给予热情的称赞:“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影交寒光”④。他还把雪芹与唐代大诗人李贺相提并论。雪芹善于作诗,但不轻易吟哦,至今留下来的,除《红楼梦》里的,就只有为敦诚著的《白香山琵琶行》传奇所作题跋诗的最后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雪芹具有卓越的绘画艺能,从《红楼梦》中薛宝钗论作画的有关叙述就可知了。他可能拿绘画为职业。张宜泉《题曹芹溪居士》中云:“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①。用李白被唐玄宗召为翰林而得意一时,阎立本为唐太宗大宴功臣的场面作画而身不能与宴感到耻辱两个典故。由此可以推想,雪芹可能应召到内廷画苑作画工,因受侮辱而离去。

曹雪芹缺乏经济来源,生活过得相当清苦,常常靠赊欠度日,所谓“举家食粥酒常赊”

②。为了生存,有时就得卖画了,敦敏的“卖画钱来付酒家”③的诗句应是写实的。贫困不已,雪芹可能向阔亲戚请求过帮助,所以敦诚才对他讲:“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④。看来雪芹投亲遇辱,益知人世冷暖,增强对丑恶社会的厌恶。曹雪芹或许在右翼宗学当过差。敦诚赠他的诗有“当年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的句子⑤,他们交往是在“虎门”,这里指学校,敦诚弟兄上过右翼宗学,因之推测雪芹到那里做过事。

曹雪芹的家庭人口很简单,前妻去世后,又续弦娶妇,还在人家处于“新妇”时期,他就辞世了。雪芹晚年有一娇儿,不幸殇逝,使他身心遭到沉重打击,酿成疾病,又无力医治,就在儿子死后几个月离开了人世。

①见《红楼梦卷》页8。

②见《红楼梦卷》页14。

③见《红楼梦卷》页8。

④见《红楼梦卷》页2。

①见《红楼梦卷》页8。

②见《红楼梦卷》页1。

③见《红楼梦卷》页7。

④见《红楼梦卷》页1。

⑤见《红楼梦卷》页1。

第二节《红楼梦》的创作和高鹗的续修

《红楼梦》是我国封建晚期出现的伟大的文学作品,曹雪芹用小说的体裁,以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位青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有关各阶层人的生活。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补。

《红楼梦》的创作,甲戌本《红楼梦》的凡例有诗评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又《红楼梦》各种本子的第一回都有关于成书情况的下引文字:“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说明曹雪芹用了至少十年的功夫,反复修改,成就他的著述。乾隆甲戌年(即十九年,1754),曹雪芹基本上把《红楼梦》写成了。

但曹雪芹没有把红楼梦写完。今天所见的一百二十回本,只有前八十回是他撰著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雪芹原计划写作多少回,八十回后写没有写,写了多少?对这些问题,脂批作了局部的说明。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前批说《红楼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人们以此推算,曹雪芹计划中的《红楼梦》应是一百一十回①。

曹雪芹在世时,只有《红楼梦》的稿本和脂砚斋等批语的抄本,也可能有他人的抄本,但一定极少,而且都没有刻印。后来据脂批本抄写的本子很多,这可以说是脂本系统的《红楼梦》。雪芹去世二十多年后,出现了程伟元的枣梨本,后来它也有多种本子,可称为程本

系统。此外,有近年出版的综合脂本、程本的校注本。

高鹗,字兰墅,汉军旗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六十年(1795)进士,入翰林院,官侍读。在中举后,与程伟元合作,续成后四十回。现在学术界争论的是续书的价值问题:第一,续书基本上完成了《红楼梦》故事的悲剧结局,在写悲剧这基本点上符合原作精神。

第二,续书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给读者以有益的成分。

第三,续书在艺术性上虽然在主要方面不及原著,这是同曹雪芹这样艺术大师的手笔比较而言,但其本身还是不错的。后四十回写贾府败落,大故迭起,扣人心弦。宝钗婚黛玉死的艺术表现不可多得,虽则对贾母刻薄行事的描写过于显露,不似雪芹的含蓄,其实雪芹写贾母纵容凤姐等作恶,亦是批评贾母的,评论者若说高鹗这样写,如何要不得,则是过刻之论了。

第四,续书思想性与原作差别很大。高鹗把前八十回中猛烈抨击社会黑暗和儒家伦理的内容修改得缓和了,或删去了。续书又来个“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光明尾巴,改变主人公宝黛某些形象,有损于原著的光辉。曹著不可没有续书,全面权衡高书,尚堪作配,虽远不尽如人意。它使《红楼梦》成为完整著作,读者能得到可以接受的全书,除非有比它成功的续作来取代它,否则它是不可能消失于《红楼梦》之中的。

①亦有根据其他脂批和抄本的抄写状况,推测为一百回,一百零八回的。

第三节《红楼梦》的反封建意识

曹雪芹在开篇楔子说他的书“将真事隐去”,又说“不干涉时世”。我们看《红楼梦》的故事,感到与作者的家世有一些吻合。当然,这不是曹氏家史,也不是作者自传。作者与这一部分家事,是要说明以下问题。

第一,作者要暴露雍正朝的抄家风。雪芹写甄士隐的败落,据脂批,是要反映曹家被祸的。第一回写葫芦庙失火,殃及邻里甄士隐家,“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这里有一条脂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第二,作者认为曹家遭殃是失去靠山,是雍正帝代替康熙帝的缘故。

《红楼梦》有这样的社会意义:反映了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一部分政治史,即不同皇帝对政事处理不同,雍正帝上台,改变乃父宽仁政治,实行严厉政策,掀起抄家风,实现统治阶级内部改组,政局变化较大。至于曹雪芹采用“将真事隐去”的写法,应是当时文字狱猖獗的曲折反映,作者被迫不敢直写。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①。真事隐去并不表现《红楼梦》的主要意义,打破传统的思想的内容更丰富,更有意义,它对封建制度、社会现实作了大量的暴露和抨击。如果说《儒林外史》主要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红楼梦》则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反映了反封建主义的进步意识,这就是:一、揭露君权的罪恶。皇帝的一言一行,主宰着臣民的祸福。元妃归省是皇帝格外开恩的天大喜事,然而曹雪芹写骨肉相见的情景: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回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几个小时过后,到了元妃回宫时刻:元妃总不忍别,怎奈皇家规矩,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

(第17—18 回)

难得的一见,竟是如此悲戚,因为有“皇家规矩”管着他。把皇宫比作监牢,不能不认为曹雪芹具有非凡的勇气。

二、暴露封建官僚政治的黑暗。曹雪芹写薛蟠打死冯渊扬长而去,凤姐水月庵谋财害命,贾赦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他们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作恶,是因有官僚的帮助和庇护,这种关系,曹雪芹把它用“护官符”表述得最准确,他借用门子的嘴说道: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姓名,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①《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八卷,350 页。

做官的不过是“国贼禄鬼”①,是为富贵人家效劳的,哪管平民百姓的死活。曹雪芹用几条人命的血淋淋的情节,揭露了以皇帝为头子的封建国家的残暴和政治的黑暗,表明封建国家机器和官僚制度是万恶之源,是社会机体的毒瘤。

三、披露封建伦理道德的腐朽、虚伪。曹雪芹一面写贾府是“诗礼簪缨之族”,一面写家庭内部的肮脏丑事,看除夕祭宗祠是何等庄严,可是内里如同尤氏所说:“我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作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第75 回)老奴焦大恨主子不争气,骂道:“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第7 回)主人的性生活糜烂得很,不但不顾廉耻,国法家法也不管,贾琏偷娶尤二姐就是在国孝家孝期间干出的。曹雪芹以艺术笔调,暴露了封建社会上层伦理道德的丧失殆尽,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堕落及其仁义忠孝道德的欺骗性。

四、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曹雪芹写了许多婚姻悲剧,有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如迎春由父亲做主嫁给孙绍祖,被折磨而死,没有好结果。有奴隶和平民争取婚姻自主,如司棋、潘又安、尤三姐,都被迫害致死。曹雪芹最着力写的是宝黛恋爱,在第五回《枉凝眉》一曲中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这两个恋人被活活拆散,一个死,一个被迫同宝钗结婚。但宝钗也没有得到幸福,正像她破的竹夫人谜一样,冷守空房。无论是叛逆者、顺从者,都没有好的归宿,这是因有封建的婚姻制度在主宰青年男女的命运。曹雪芹以那些婚姻悲剧,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戕害青年的吃人的本质,揭露封建统治者“以理杀人”的残暴。

五、揭露封建教育制度的腐败。贾氏宗学的乌七八糟,哪里是教育人才的场所!贾政要求宝玉学习的,不过是读儒家圣贤之书,树立忠孝思想,学会时文八股,以便中试做官。宝玉对要他学习的教课书深恶痛绝,每每说除“四书”之外,都是前人“混编纂出来的”(第19 回),不值得学。宝玉,“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第36 回),这不就是把讲解官方哲学的书籍抛弃了吗!宝玉不愿意作八股文,指责它是“饵名钓禄之阶”(第73 回)。曹雪芹通过宝玉的这些言行,嘲笑了科举教育制度和入仕制度。

六、痛恨理学。曹雪芹在书中对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作了讽刺,他写大观园主人公作诗词,理学的信奉者宝钗要给大家出《咏<太极图>》的诗题。“诗言志”,宝钗分明要藉此阐扬理学思想,可是薛宝琴说这个题没有意思,“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究竟有何趣味”(第52 回),打消了宝钗的主意。在这里,雪芹把理学大师的著述贬为枯燥乏味的东西,表现了对理学厌恶的态度。前述他写宝玉烧书,其实就是指性理之书,由此可见曹雪芹对理学的深恶痛绝。

①贾宝玉语,见《红楼梦》第36 回。

七、揭露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曹雪芹对处于封建等级制的最低层的奴仆的生活和斗争给予很大的注意。他笔下的奴隶,从来源讲就有世仆及其家生子女,有采买的,有赠送的;从地位讲,有家中出了知县的奴才总管,有大丫头、奶妪,有三等仆妇及小丫头,三六九等,行次分明;从政治态度讲,有焦大式的忠实奴才,有兴儿式的玩世不恭者,有龄官式的认识

到贾府是樊笼、自身是小鸟的有所觉醒的丫头,有晴雯、鸳鸯式的反抗者。主仆的“名分”分明,奴仆只能被奴役,被凌辱,被出卖,这是奴仆制度决定的。曹雪芹写贾府主仆的冲突,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阶级同剥削阶级间的斗争。

八、提供社会生活内容。曹雪芹对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资料的描写,在许多方面是相当细腻的、真实的。他写人们的衣服,不同身份、性别、年龄都不一样。王夫人骂晴雯:“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第74 回)穿着打扮反映人的身份。食的方面,曹雪芹比衣写的细致,家常饭食,宴席食物,乃至各种吃食,如茄鯗、莲叶汤,真是众人闻所未闻的稀罕食品。住,一个大观园,写出园林之盛。住所也有严格区分,有宁荣二公府,有宗族一般成员居住区,还有下人住宅区。主人住的地方,有的奴才到得了,有的奴才去不得,等级分明得很。曹雪芹把故事情节与时序变化结合起来,写了一些时令风俗,如除夕祭祖,元宵节猜灯谜,春天放风筝,中秋节赏月。还有家庭成员的喜庆日,如过生日,有小生日,也有整寿,过法也不同。贾母生日,亲朋祝寿;贾政的生日,合族庆祝;宝钗的生日,贾母出钱给她过;凤姐的生日,众人凑分子过;宝玉的生日,小女奴婢们偷着凑热闹。娱乐花样就多了,有唱戏的,打十番的,说书的;有打秋千的,有划船的;有玩鸟的;有摆弄各地土特产小玩意的。赌博的名堂也多,有打纸牌的,有掷骰子的,有抹骨牌的。人情往来的送礼,有种种情形:长辈给晚辈的,不挣钱人相互间的,亲友之间的,礼品反映人们间亲疏厚薄的关系。丧葬仪式,随死者的地位而定,皇妃的,家长的,正妻的,侧室的,殉葬的,婢女的,各不一样。《红楼梦》中种种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封建的等级制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人们物质生活的水平,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趣,反映人们的风俗习惯,是十八世纪中国上层家庭生活方式的写照。九、点到了农民与地主及其政府的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曹雪芹一开笔就写到了——甄士隐的家乡“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次后写了宁国府对农庄劳动者的剥削及地租在宁府开支中的地位。但是曹雪芹对主佃关系着墨不多,没有进一步揭示他们间的矛盾斗争。不过作家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深知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综上所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艺术的手法,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主要特征:以皇帝为头子的封建国家,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行残暴的统治,官吏营私舞弊,为少数富贵者服务;官方哲学儒家学说、程朱理学严密控制人们的思想,致使“以理杀人”比“以法杀人”还要残酷;国家的科举制度和民间的义学,都很腐败,窒息人才的生长;包办的门第的婚姻制度,制约着青年男女,是他们婚姻自主的最大障碍,造成无数青年人的不幸;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道德沦丧;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激起被统治的农民、奴仆的反抗等等。曹雪芹形象地告诉人们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统治阶级的罪恶,统治阶级在精神上已经萎糜到什么程度,在力量上已经消耗到何等地步,它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曹雪芹对这种现实极其不满,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痛恨某些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和残暴的统治者,继承了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民主性思想,从而写出封建社会的悲剧。

然而曹雪芹不只是用古代民主思想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他还用超越前人的思想进行创作,这就是:一、同情女子,反对男子压迫女子的思想。

曹雪芹在书中写的青年女子,或美丽天真,或聪明能干,对她们或者尽情讴歌,或者褒贬相当,比对男子的描写好得多,特别写宝玉尊重妇女,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 2 回)女子好是因为她们是洁净的,势利观念少,不像男子那样为权利而害人。

(2)主张建立在具有新的思想成分基础上的爱情的观点。

曹雪芹写宝黛恋爱,不同于前人的文艺作品的男女之爱,即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式的爱。那些作品也有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斗争的,但归结为男子出仕、女子诰封,这就大大减弱思想光彩,而宝黛恋爱突破了这种模式。曹雪芹写宝玉讨厌讲仕途经济的话,黛玉十分

理解他,支持他,“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第36 回),宝玉因而把她认为知己,称赞地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她若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第32 回)他们有共同思想,即不追逐功名富贵。正是这个思想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并达到生死不渝的程度。曹雪芹对宝黛爱情的歌颂,反映出他对以思想因素为基础的恋爱的赞美。他提出这样的恋爱观,是前辈文艺家、思想家所没有的。

三、同情奴仆,主张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的见解。

宝玉是贵族公子,也摆臭少爷架子责骂奴仆,但曹雪芹着重写的是他同情奴仆的一面。他不讲究主仆名分,常与僮儿“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奴仆“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有人怕他”(第66回)。他对奴仆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藕官违禁在大观园内烧纸钱,彩云偷窃玫瑰露,宝玉怕她们受惩罚,主动为她们遮饰和承担责任。更有甚者,宝玉常说,他屋里的丫头,无论是家生的,外买的,都要让王夫人“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

曹雪芹在书中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一些新因素的憧憬,但对封建制度并不是决裂的态度。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是不满现状、想要改革而又无能为力的人,作者给他八个字定性:“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给他的偈语是:“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第1 回)脂批在那个偈语和八字旁边写道:书之本旨。

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告诉读者,曹雪芹也是要补天的,并以无能补天为恨。作者的思想融注在他的艺术形象里了,我们可以认为,《红楼梦》流露了曹雪芹的无才补天思想。曹雪芹对封建的黑暗统治不满,但对封建制度还持保留态度,并不否定君权和亲权;他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但对人民试图用暴力手段改变自己的处境,则又持反对态度,故而令宝玉写出讴歌地主阶级反对农民起义的《姽婳词》。他对平等的向往,非常朦胧,即远未形成新的世界观,也就是找不到新的出路。因此我们说曹雪芹看到封建社会的弊病,但还不想同它决裂,希望它能好起来。他是要给这个社会补台,而不是拆台,但是他又没有能力补台,并且这个台也不是能够补的,所以就有无才补天的懊恼。

《红楼梦》中还有着历史循环论、宿命论、色空观念等唯心主义观念。

如《好了歌》和《注》是宣扬出世观念的,曹雪芹最终让宝玉出家,反映他也或多或少地具有出世思想。曹雪芹不满现状,寻找出路,没有找到,有时不得不寄托于佛老,冒出出世思想。

归结起来,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描绘了一幅中国封建制度期社会生活的画面,揭露和批评了封建主义。

曹雪芹《红楼梦》文本解读(定)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曹雪芹《红楼梦》文本解读 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此书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征服了万千读者的心。民间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可证其盛。“红学”研究历时二百余年,仍然不衰,使人叹为观止。鲁迅评价〈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其内蕴广博。 《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不仅在国内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而且已有英、法、俄等十几种语种的译本,幷且在国外也有不少人对它进行研究,《红楼梦》正日益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作家素材 曹雪芹(约1724—约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初年,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巨大反差,使他对贫民百姓的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晚年迁居北京西郊农村,生活更凄凉、悲惨,“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从事“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约乾隆二十九年(1762)幼子夭亡,使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曹雪芹贫病无医,“泪尽而逝”,只留下尚未完稿的《红楼梦》(有说法认为《红楼梦》应该是全部完成,但只是后半部“被借阅者迷失”) 从曹雪芹晚年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可知,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曹雪芹的诗,有创新独特之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赞道:“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识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 【解读】 [人生际遇] 曹雪芹的生活经历了从豪华奢侈到穷困落魄的巨变,给他的身心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把自己的遭遇,把自己的血和泪,凝结成为文字,用它记录下内心的向往和理想,使自己的感情升华,于是写下了《红楼梦》。由此可见,丰富的人生际遇是创作的源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人最可贵的是有志向,最难得的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曹雪芹花费十载写红楼,终成不朽巨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光辉的目标,伟大的胜利,都要从脚踏实地开始做起,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创作是人们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是思想的载体,是灵魂的升华。曹雪芹经历了生活中

试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试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 夏艳 汉语言文学(新闻传媒)2014级 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最典型的人物,是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尽其所有心血和财力创造的典型艺术形象。用“凄美”这个词来形容黛玉再合适不过了。所谓“凄”指的是林黛玉身世凄凉、体弱多病,而“美”则表现在林黛玉的容貌美、才华美、内涵美。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的“凄美”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凄美 “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尽枉然”,人们对于《红楼梦》的酷爱在此可见一斑。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不知倾倒了多少代人,这是一部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而且文学价值最高的章回体小说。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单是一部《红楼梦》便涵盖了中国明朝的建筑、服饰、饮食、礼仪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由此便可看出红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将他一生的辛酸血泪史,将他对生活中的各件事的感受,借贾府的欣荣衰败折射出来,在大观园里上演着人间百态,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样。 《红楼梦》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大量的笔墨表达了对女儿的赞美与歌颂。曹雪芹不惜笔墨,极尽溢美之词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女子,有温柔敦厚豁达大度的薛宝钗,有精明能干世故圆滑的王熙凤,有豁达乐观天真爽朗的史湘云,有刚强聪慧心思缜密的贾探春,有聪慧美丽叛逆勇敢的晴雯,有温柔和顺处事稳妥的袭人,有温柔娴静坦诚纯真的紫鹃……然而在众多的女子当中,曹雪芹尤其钟情偏爱于林黛玉。 黛玉原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人间还他一世的眼泪。转作人世后,是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贾宝玉的姑表妹也是他终生难忘的恋人。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是文章的主线,黛玉用眼泪去浇灌爱情的花朵,即使她和宝玉两情相悦,但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他们的爱情注定没有结果,最终黛玉以身殉情,走完其凄美的一生。 林黛玉患有不足之症,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爱使小性子。但就是这样一个身体不好,脾气不好的大小姐为什么却惹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呢,她的身上到底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一、林黛玉的外貌 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以过多的笔墨描写她的外貌,而是借众人之口间接地刻画出她的美。文章一开始就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写出了林黛玉的超凡脱俗,清秀非凡之美。再看黛玉初进贾府这一段,先是王熙凤见了黛玉之后心直口快地说出“”,虽未从正面描写黛玉的美丽,但就这一句也足以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最后通过宝玉的角度细致地描绘出黛玉的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文章行至此处,一个活生

《曹雪芹人生历程》读后感

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放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兴衰史,经历了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也让我明白了《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祖上庇荫,曹家一开始是朱门。但是,上帝是公平的,这句话挺对的,人丁稀薄是唯一不好的。好不容易盼来的孙子,可还是个离经叛道的主儿。其实曹的离经叛道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的,只是为封建制度所不容。 他的一生中,曾经存在过那么多个女子,只是女子多薄命,或是因为他颠沛流离,或是贫寒艰苦。他的一生,从当初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公子哥到最后为了生计而贫寒的生活中。 他的一生总是存在着太多的幸与不幸。年少时的他,总是让人头疼的少年,但是总体上他还是挺好的。他不会像表弟曹露那样花天酒地,乱伦。在一定程度上,曹家的兴衰与自身有很大的关系。弟弟整天想着嫂子,儿子抢小尼姑,老子玩儿子的女人,儿子玩姨娘。为了一己私欲,到处的勾搭。种种一切,都为曹家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曹雪芹的性子太直。大丈夫能屈能伸,可是他就是做不到去低下头,他的画明明可以卖给达官显贵赚很多钱,养活自己家。可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宁饿着也不为画题字。同样因为这样而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他很善良,就算自己贫困,仍是照顾到其他人。 总的来说曹雪芹的性子在孩童时代是完全不谙世事的,到后来的看清一切,保持自身的高风亮节还是挺不错的。 对于爱情嘛。他的一生遇到的女子很多,但是最后让他挂心的就是他的林儿妹妹。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总是会不知觉想起红楼梦,好多场景总是那么的熟悉。可以说他是真心爱林儿的。他可以在庸医的诊断下失去了孩子后,认真研究《黄帝内经》等医学书来;在林儿之前,虽然遇到很多女子,虽然也曾荒唐过,但是至少在遇到林儿后,就从没有在和其他女子纠缠不清过。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看着干净。曹雪芹这一生总是对女人太好,当然那些女人也知恩图报,从而在《红楼梦》中塑造了那么多的女性形象。他可以为了照顾林儿,在自己不愿意的地方工作。最后妻子死后,一直默默不忘。要说这辈子他对不起的人,恐怕就只有怡红了,拮据的生活已经够惨了,最后为了要喝酒,照顾他。但是曹雪芹也遗憾,没能看到《石头记》出版。 总之看了这本书以后,虽然没能像作者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也终于知道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境况而造就了一部《红楼梦》。总说,文学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红楼梦》超越了。 一个时代,造就了一个人; 一段经历,成就了一部经典;

中小学生关于给曹雪芹的一封信为题作文五篇

中小学生关于给曹雪芹的一封信为题作文五篇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关于给曹雪芹的一封信为题作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生关于给曹雪芹的一封信为题作文五篇(一) 亲爱的曹雪芹 您好! 我是公元2017年的一名学生,我可是你的粉丝哦!在这,我是来拜你为师的! 我发现,在您的书中,所有人物都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我自己看到红楼梦的一半时,我突然发现,我和湘云有很多地方简直一模一样!我从史湘云说有一个戏子像林黛玉这件事发现,我和她一样,没心没肺,做什么事情都不想后果,并且性格活泼,喜欢交朋友。但,我最关心的史湘云和其他人结果如何,现在已经有许多红学家在考证中,不仅如此,现在有很多研究建筑,研究画画,研究食谱,研究服装等等行业的专家从您的著作里吸取精华。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如此痴迷于您的著作——《红楼梦》。我虽然没有多大作文才华,但是,我还可以像金陵12釵她们学习写诗填词。在此,我想拜您为师,请您同意。在这,我还想告诉您,我非常喜欢林黛玉在诗社中写的海棠诗里面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句话体现出林黛玉的孤独,她就像梅花一样,冷冷清清。她又像梨花,淡淡清香。

当然,我拜您为师,并不是为了做大官,考试之类的事情,我是想把您的学问传授给我的子孙,让他们知道,有一个名字叫曹雪芹的人,曾读懂过他们的童年生活,读懂过他们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后,我想把我自己写的如梦令送给您,希望您喜欢。 如梦令 己是春风露露,却又秋寒夏暑。回身空想来,懵懂万物之处。也罢,也罢。早回起始之处。 中小学生关于给曹雪芹的一封信为题作文五篇(二) 敬爱的曹雪芹先生: 偶然间,我发现了书柜上厚厚的《红楼梦》,它的封皮已有些陈旧,拂去上面的灰尘,坐在椅子上,走进经典的殿堂。 我惊叹,在您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如此活灵活现。 林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诗意与聪慧,让我羡慕,让我喜爱,她的凄婉结局让我感慨。我恨,恨那对人束缚的时代;我悲,悲那七零八落的结局;我笑,笑那荒唐的人生。 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他对女孩的高度评价,让我吃惊。在当时的社会中,女子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宝玉竟如此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他的这些话以及他的人都可能被视为疯傻。他不怕,他根本不会怕。您也不怕,借宝玉之口,述出了您的心声。 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

小说家曹雪芹是怎么死的

小说家曹雪芹是怎么死的 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那么曹雪芹怎么死的?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曹雪芹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雪芹是我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著作《红楼梦》更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无可替代的一部著作,然而,伟大如此,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曹雪芹对于我们而言仿佛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天天读其作品,看其作品改编影视剧,却无法解开他留给我们的一个个谜团,关于其死因,正是其中之一。 现在普遍的说法是曹雪芹晚年时,幼子因感染“天花”无药可治而夭折,曹雪芹过度悲伤而染病,加上家里贫困,无钱买药,最终在寒冷的冬天病故。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从脂砚斋批的甲戌本第一回的眉批中可略知一二,其中写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泪尽而逝。”说明曹雪芹死年为壬午年,而当时《红楼梦》一书尚未完成,曹雪芹泪尽而死。什么事情能够引发曹雪芹如此大的悲伤呢?是夭折的幼子,还是写书过程中勾起的伤心往事呢?但从我们普遍的说法来看,应该是二者皆有的。幼子早夭加上写书过程中的伤心过往,敏感的曹雪芹有可能都是在泪眼婆娑中提笔的,但悲伤过度到底能不能使人丧命,我们不得而知。 曹雪芹有两个交往甚密的朋友,一个是敦敏,一个是敦诚,二人

与曹雪芹经常有书信往来,二人每次提到曹雪芹时,都说到曹雪芹的一个嗜好,那就是爱喝酒,但这一点是不是曹雪芹真正的死因,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疑喝酒也是使曹雪芹身体恶化的原因之一。 曹雪芹的妻子曹雪芹一生有过三任妻子,第一任是他的一个表妹,梅氏,是个貌美如花的美人,和曹雪芹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很深,但自从曹家被抄家后,家境很差,而且曹雪芹没有仕途,这点在古代很要命,因为古代公务员才是最受人尊重,最有社会地位的职业,而且丈母娘最喜欢当公务员的女婿,所以,曹雪芹与表妹的婚姻路程走的并不那么顺利,但有情人终成眷属,梅氏和曹雪芹把爱情当饭吃,过起了贫苦日子,但终究好景不长,梅氏便死去了,留给了曹雪芹很大的遗憾。 梅氏死后,曹雪芹结识了柳慧兰,听说是一个歌女,歌女是那时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这个行当的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柳慧兰也不例外,虽然出身贫苦,但在京城社交圈里浸淫久了,对人生的感悟也觉非一般小家碧玉可比。柳慧兰很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考取功名的,但又不想苦苦相逼,再说曹雪芹家得罪了皇帝,他曹雪芹再有能耐,也干不了什么大官了,所以曹雪芹始终没有遂了柳慧兰的愿,可想而知,这夫妻生活过的也并不怎么顺利,吵架那是家常便饭的。有人分析,这柳慧兰正是书中薛宝钗的原型,但薛的命运并不怎么样,至于柳慧兰最后如何,便也不得而知。 第三任是个叫许芳卿的才女,严格来说不算是曹雪芹的妻子,因为俩人一直在搞暧昧,算是红颜知己,炮友,备胎。这种角色也最适

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湖上杂诗 【内容】: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马嵬驿[1] 【内容】:

清朝曹雪芹

清朝曹雪芹 第一节生平和家世 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明朝末年定居于辽阳。高祖曹振彦隶籍于满洲正白旗包衣佐领,为皇室家奴,可以视为满人。曾祖曹玺是曹家成为望族的创业人,其妻子孙氏是康熙帝奶母。康熙二年(1663),曹玺被派到江南,任江宁织造郎中。这是正五品官,专为皇家办理织造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官位不高,却是皇帝派出的亲信,地方官不得不另眼相看,故而实际地位较高。康熙帝赏赐曹玺正一品衔,荣誉非凡。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病死于住所。其子曹寅,是康熙帝奶兄弟,少年时代伴君读书,康熙三十一年(1692)被任命为江宁织造,继承父业,一直做到五十一年(1712)病故,这中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加通政使衔(正三品)。他奉康熙帝之命,组织校书班子,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他自身文才很高,善作诗词古文,喜作戏曲,著有《楝亭集》、《续琵琶记》,刻书很多,有《楝亭藏书十二种》、《楝亭五种》。他同江南的文士广交朋友,并为朱彝尊、施闰章等名家梓刻文集。康熙帝六次南巡,曹寅赶上了四次接驾,把康熙帝供奉在他的织造署里。曹寅的女儿出嫁给平郡王纳尔苏,成为王妃。他的妻子李氏,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堂妹。曹寅时期是曹家的鼎盛阶段,但他开销大,拉下亏空,也是曹家衰落的开始。曹寅死后,康熙帝命曹颙继承乃父差使,对他颇为赏识,说是看着他长大的,“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办事又“谨慎”,是“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①。可惜他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死了,康熙帝怜悯曹寅两世孤孀无人奉养,下令把曹宣的儿子曹頫过继曹寅为子,并担任他的职务。曹頫原受曹寅抚养和器重,他的为人,据唐开陶编纂的《上元县志·曹玺传》讲:“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看来他是忠厚老实的有点学问的人,但机变办事能力不足。自曹寅以来欠下的官帑亏空,多年没有弥补,他在办理织造事务上又屡出差错,雍正帝清厘钱粮,就以他“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②为名,于雍正五年底下令抄他的家,罢他的官③。曹家于是离开任所,回到北京。曹玺祖孙三代四人出任江宁织造,前后六十余年,成为织造世家,离开江南后,家业凋零,一蹶不振。 曹雪芹是曹颙之子,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夏天出生在江宁织造署,乾隆二十七年(1762)除夕死于北京,享年四十八岁。 曹雪芹,名霑,此为父辈所取谱名,赋予感戴皇恩或天恩祖德之意,字芹圃,表示游沣水,得功名的愿望。另一号梦阮,阮即指阮籍,表示自己思想性格上与之有相通处。雪芹是又一个号,又自署芹溪居士,这同佛教有一定关联。 雪芹与敦诚、敦敏兄弟交谊笃厚,敦氏弟兄是努尔哈赤之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后裔。雪芹经常与他们交游,互相唱和。雪芹先卒,他们屡以诗文悼念。雪芹另一友人张宜泉,也是旗人,孤苦贫寒,在北京西郊教村学,雪芹晚年与之过从甚密。雪芹相与的多为不得意的人。 ①《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125 页,中华书局1975 年版。 ②《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185 页。 ③关于查抄曹家的原因,流行一种曹家因允禩案而牵连的政治原因抄家说,本文认为不合史实,不取其说。 曹雪芹的最后十年,在北京西郊的山村度过。张宜泉的《题曹芹溪居士》七言律云:“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①。说明雪芹的住处有山有水,有花木,有飞禽,自然环境很好。但是这个地方偏僻,房舍简陋,张宜泉赋予它诗情画意,不过是友人劝慰感情的流露。雪芹的居处坐落在什么地方,有人说是今日香山南边正白旗村三十九号住宅,有人说在香山北边白家疃村。 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②。 这是我们所知唯一的说明雪芹相貌体型的资料。 张宜泉在《伤芹溪居士》诗的小序中说曹雪芹“善诗画”③,这是知交之论。曹雪芹的

论文-林黛玉为身世而哭

为身世而哭,为爱情而伤感,为人缘而愁思 ——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朱王堡中心小学苏晓梅 [摘要] 古代文学巨匠曹雪芹以超凡脱俗的惊世之笔在《红楼梦》中,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为舞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靓丽的艺术形象。而林黛玉是其中最为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之一,那一时代的哭声是她对身世的倾诉,悲愤伤感的情结是她对爱情不悔的追求。这集中地体现在林黛玉的身上。只要一提起她的名字,那婆娑的泪眼,那多愁的容颜,那凄绝的眼神无不撼动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林黛玉就像高悬在艺术天空里的一轮明月,人们永远在它的清辉里低徊沉思,涌起感情的波涛。是一种什么东西,使人们对这个好哭的、敏感的、“小性儿”的,孤傲得让人感到有些难以接近的少女,这样的沉醉而动情呢?因为任何人来到人世,必有他的生活经历,只要是人,无论贫贱富贵,都有一段自己的情爱。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在这个大千世界,他总是与社会、家庭有着联系,这便免不了处理人际关系。 [关键词] 林黛玉;身世;人缘;爱情 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之族”,也应算是钟鸣鼎食之家,到了父亲林如海一代,门槛已比贾家矮了一大截,在家,因为父亲要“聊解膝下荒凉之叹”,视林黛玉如男儿,教之读书习字,爱之如“掌上明珠”,因而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幸福而温馨,然而先天的体弱,母亲的早逝,又在黛玉心灵深处投下浓重的阴影。她的一颦一笑,乃至宿好人缘都没有什么错,不同的年代,相异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性格。记得黛玉刚刚踏进贾府时,书中描写道:“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是一个处处小心谨慎的弱女子。毕竟在诺大的贾府里,黛玉只是个“外姓人”。在那样的特定情形下,她还能依然做到那么的天真、率真、纯真——常常被指责为尖刻、狭隘——实在是难能可贵。

红楼梦次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次要人物赏析 历数中国古典文学,尽管描写了大量美丽女性的形象,但最高也不过是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和爱情而斗争的可爱形象,如崔莺莺和杜丽娘;其次是被侮辱和损害的可同情形象,如刘兰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怜悯的形象,如“宫怨”诗、“思妇”诗的主角们。我们之所以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就是因为它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那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然而,《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做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问题。悲剧也正是产生在两个选择的不一致上。宝玉越来越发现黛玉是唯一的知己,宝钗虽也可爱可敬,心灵上却总有一层隔膜。贾府的当权者们即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则是越来越发现宝钗符合贤慧儿媳的标准,黛玉的气质性格却隐含着某种叛逆性。宝钗能把对宝玉的爱尽量克制在礼法的范围之内,黛玉则做了执着的表露。悲剧尤其产生在两个选择权威性的大相悬殊,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作妻子,宝玉自己一点权利也没有,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于是悲剧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但作为女主角的林黛玉,不可否认在曹雪芹笔下已能体现女

性的抗争,及男主角贾宝玉所特有的对女性的尊重,无疑都是此书主旨最为重要的笔触。然若仅仅是宝黛二人,即便是加上宝钗,仅此三人要去呈现那个黑暗的、缺少批判的社会,我想曹雪芹仍去“批阅数十载”,苍白和空洞一定无可避免,就这一点,曹雪芹是极尽睿智的在众多情节中,她添加了众多的必要的次要人物。 环绕在宝、黛、钗三人旁的是一大群少女少妇,青春守寡的史湘云、李纨,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而死的贾迎春,远嫁的贾探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家的贾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儿,含冤而死的秦可卿和鸳鸯,撞壁而死的司棋,斥逐羞忿而死的晴雯,被强盗抢去的妙玉……她们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试看如此之多的优秀女性形象一一夭折淡出我们的视线,更是悲上加悲! 也许《红楼梦》的最大成功,除了其超越时间的思想深邃力,对于次要人物细而不微的处理手法,亦是一绝创。欣赏此书,我们有必要像了解主角一样了解这些配角,毕竟人性的光辉不仅在宝玉他们身上迸现,下面,让我们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 (一)妙玉 这是《红楼梦》中最为神秘的女子,她是富家小姐出身,幼时体弱多病,找替身出家也不凑效,于是亲自出家,带发修行。

1康熙生平简介

1、康熙生平简介 1、康熙生平简介:清代的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公元1654年5月4日),是顺治皇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当时其父只有17岁,其母佟妃才15岁。康熙老年画像玄烨一出生就由乳母抚养,虽然他的乳母有好几个,但是与他相处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就是曹玺之妻孙氏,她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母。玄烨的奶奶就是顺治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极的庄妃,顺治时的孝庄皇太后。玄烨的童年是在孝庄皇太后的严厉监督下度过的。玄烨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相貌长得最好,五官端正,两眼有神,俊俏英武,神采奕奕,叫人一看就喜欢。因此他从小就受到祖母的特别喜爱,给他讲其祖父是如何东征西战、艰苦创业的故事。对他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求的都十分严格,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学习,除识字、写字外,还学习经史和当皇帝的礼仪。康熙十分好学,侍读官天不亮赶到宫里时,康熙已经早就起来,在书房点着灯进行早读了。有一次因为读书劳累过度,还咯了血。因此,他学习了四书五经和大量的历史文集,把四书背得滚瓜烂熟,还特别喜欢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如果不懂,他一定要弄通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呢?他说:“人多强不知为知之,这实在不是好事,孔

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朕身幼即如此,每见年纪大一些的人,必问以往经历之事而且记于心,决不自以为知,而不求教于别人。”他当了皇帝以后,还是孜孜不倦,除学习外,还铲除了鳌拜、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亲征噶尔丹、反击了沙俄入侵,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康熙对长者十分尊重,特别是对他的祖母更是尊重有加,康熙登基后,尊其祖母为太皇太后。据《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记载,康熙十一年春正月,太皇太后(即博尔济吉特氏)因患风疾,要到赤城温泉坐汤治疗,他不仅叫大臣去整修道路和行宫,还亲奉太皇太后去温泉。在《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元霄节过后,康熙到太皇太后官中问安,太皇太后说:“我因身抱微疾,故欲往赤城汤泉,汝若同往,恐误国事,可不必去。”康熙说:“太皇太后驾幸汤泉,臣若不随往侍奉,于心何安。至国家政事,已谕内阁著间一日驰奏一次,不致有误。”第二天,康熙亲自侍奉太皇太后去赤城温泉,从宫里出发,他一直“随辇步行”,走到“神武门乘马”。第四天过八达岭时,“上自山麓下马,扶太皇太后辇,太皇太后念上步行劳苦,谕乘马。上奏曰:‘此处道险,必扶御辇,于心始安’。”一直扶辇到平道才骑马。他怕怀来城东的浮桥不牢固,担心太皇太后的安全,就亲自骑马跑去检查浮桥,认为牢固后才“请太皇太后辇行”。出行的第七天,是二月初一(农历),“过长安岭,

曹雪芹简介

红楼梦资料汇编 一、曹雪芹介绍 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因其很喜欢竹林七贤之“阮籍”,故取字中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就是说他家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注:包衣就是家奴。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yóng、父亲曹頫fǔ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皇帝玄烨的乳母,(也即是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即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帝玄烨宠信。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即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雪芹自幼及时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yù甘餍肥”的贵族生活,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 雍正即位后,雍正初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后又遣回北京(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贫困生活。 补充: 曹家败落本质原因:太子之争,曹家当时支持的是八阿哥,但最终即位的是四阿哥雍正。因而受牵连。 当时苏州也有织造,(曹頫在担任江宁织造之前曾短期地担任过一段时间苏州织造,后才担任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官署是现在的市十中。担任苏州织造的是李煦。李旭和曹家交好,苏州织造,江宁织造,李家和曹家其实可以说是当时康熙帝放在民间的两个密探。向皇帝汇报当时民间社会上的消息。李家也是八哥党的,因而在后来皇族的争权内斗中也遭受了牵连,后被发配到了黑龙江。其家人在苏州街上作为官奴被卖,但是一连十天无人敢买。 曹家则隐入了北京胡同,从此败落。曹家可以这般全身而退也亏了曹家在皇宫里的亲人里应外合以及求情。不然也不会比李家好到哪里去。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书写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困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他写《红楼梦》,“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现在北京西山有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简介及故事

曹雪芹简介及故事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着 《红楼梦》作者,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 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遗腹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 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 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出身豪门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康熙大帝恩旨,以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此遗腹子即曹雪芹,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15年5月28日生 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此即曹雪 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 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 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 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秦淮残梦 曹雪芹早年托赖天恩祖德康熙帝之恩,曹玺、曹寅之徳,在昌明隆盛之邦康雍盛世、 花柳繁华地南京、诗礼簪缨之族江宁织造府、温柔富贵乡西园享受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 风流的公子哥生活 ,日子过得心满意足,“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只在园中游卧,每每甘 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他终生都对这段幸福生活记忆犹新,亲切地呼 曰“梦幻” 。 童年曹雪芹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 有曹頫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又上过几天家塾,但祖母李氏溺爱,每每护着小曹雪

红楼 曹雪芹其书其人

浅谈曹雪芹其人其书 内容摘要:《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乾隆中期,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的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1。曹雪芹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是这本书诞生的必要的条件,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来走进曹雪芹和他的红楼遗梦。 关键词:封建社会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生活,是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而且有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是“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那么,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来源又是什么呢? 曹雪芹生活于公元十八世纪的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清雍正一朝和乾隆前期。而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基本上闭关自守的强大封建皇权国家,社会结构也是封建的古老社会。这是却产生了

曹雪芹这样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家。探讨曹雪芹思想的根源,首先要从解剖清初社会结构入手。从封建中国来看,那时清代满洲贵族统治者入关已经八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正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里所说“吾家在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赫赫扬扬,已历百年”与之相契合,清入关以来,历代帝王励精图治,在团结多民族抵抗外来侵略方面,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到了乾隆后期,盛世中孕育着危机,时代变迁。此时,有识之士已经有“殆将有变”的共识。显然,敏感的曹雪芹捕捉到了这一气息。 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束缚人们。与此同时,国库空虚,官僚贪赃枉法,风气骇人。《红楼梦》中记叙刘姥姥进大观园,在贾府见到吃螃蟹时,曾算过一笔账:“这样的螃蟹,今年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就有了产生的可能。曹雪芹作为一个乾隆时期的小说家是有特殊身份和经历的。他是一个旗人,他家是“老旧家”○2.他家与实际掌权的皇家派系,始终不得已地“凑合”在一起,而且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作为特殊社会下的产物,一方面身份至微低贱,一方面又更容易升官发财,荣华富贵。曹雪芹出生的时候,他的家庭早已过了为时数十年之久的全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曹家的繁盛,是与康熙一朝相为始终的。曹家被卷入了政权更迭的漩涡中,四皇子最终用种种手段登上皇位,即雍正。而曹家与雍正的死敌发生过来往关系,结果受到牵连,被雍正帝以“奸党”的名义抄家。在乾隆帝登基后,曹家的命运又有了

关于曹雪芹的诗词大全

关于曹雪芹的诗词大全关于曹雪芹的诗词大全篇一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 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 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 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

拍手凭他笑路旁。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红楼梦》四大家族略考

《红楼梦》四大家族略考 ----转自于红楼梦论坛 《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很巧妙的将历史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在作者的头脑中,历史的变迁而诱发的思考,不断与个人的经历诱发的思考融合,与审美意向统一,不断的使各种理念内化合与情境、意境相结合而升华,从而产生了其特有的文学结构。 书中第四回通过门子的话点明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皆连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庶饰,皆有照应的”。 “四大家族”的原型对研究《红楼梦》的历史社会背景至关重要,对全书的结构研究也很重要。四大家族原型的揭示,既是对《红楼梦》一书对当时的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批判、理解、反思的种种表现的揭示。也识从《红楼梦》去认识历史世界的一个途径。 对《红楼梦》的研究,无论是哪个角度、哪个方面,都是严谨的态度为前提的,而对《红楼梦》中的历史背景问题,尤其是当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实际上更应考虑其重要性,这些问题看起来是一些小问题,而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如错误,则“差之毫厘,??以千里”。对待这些问题,报需审慎,颇应斟酌。 的确《红楼梦》中含着曹雪芹的家世,也暗含着了“四大家族”的历史原型。而“四大家族”的社会存在本身,就是《红楼梦》要表达的社会历史生活。在这点上,历史的文献资料十分重要,而历史的文献资料的可靠性更显得重要。对这些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上,对于其细节如时间段、可能性的分析,从至每一细节都是至关重要的。

有这样一来一种对隐含“四大家族”的说法,其意在于说明有关曹、李两家的史实事,先是引用了《红楼梦》第三十六回说:“赵孊孊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贾琏道“这何用说呢!不然,这会子忙的是什么?”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有造化赶上”。赵孊孊道“唉约约,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咱们贾府正在故苏痒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架一次,把银子花的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着说“我们王府也预备嗰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赵孊孊道“那是谁不知道?如今还有个口号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现在的江南甄家,唉约约,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泥土,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字竟顾不得了。 庚辰本在此段文字之前凤姐忙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上眉批云: 大观园用省亲出题,是大关键,方见大手笔文立意。 上面这段文字,在甲戌本里面,已成为甲戌本第十六回前评,并紧接这段文字之后,有一段重要文字。 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新中国多少忆惜感今。

身世相近,命运迥异

身世相近,命运迥异 曹雪芹在十八世纪创作的《红楼梦》和夏洛蒂·勃朗特在十九世纪创作的《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两部不朽的著作。这两部作品自从诞生之日,就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它们对后世的文学创 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而更能打动我们的是这两部作品中主要女性人物——简·爱和林黛玉。她们的身世相近,都是父母双亡,都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们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都有着特立独行的思想和可贵的叛逆精神。然而,她们在对待生活上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别,最终两人的命运也大为不同。关于二者的研究,学术界也开拓出了硕果纷呈的园地。但以往的同类课题多是对比二者的类同性,而探讨二者的辩异性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从中西方文化入手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简·爱与林黛玉不同的性格及命运以及影响这种差异的中西方文化因素。两人同样都是寄人篱下,简·爱是坚韧与刚强的,面对欺辱与折磨,她敢于反抗,敢于喊出自己的呼声;而林黛玉是自尊和敏感的,处处小心翼翼;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很不同。简·爱能够大胆追求所爱,追求平等的人格;黛玉对宝玉的爱是高尚而纯洁的,同时也是压抑和痛苦的;她们都具有叛逆精神,但方式不同,同时,两人的反叛都有其局限性。相似的身世,不同的命运,两人都自尊自爱,执着而独立,温柔善良,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生活背景、个人性格不同,最终走上了不同的结局。而影响两人性格和命运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讨论:一,中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二,中西方哲学价值观的差异;三,中西方不同的宗教

思想对二人的影响;四,中西方对于女性不同的审美标准对二人的影响。《简·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简·爱这个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她要求与男性同等的独立与平等。《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曹雪芹所塑造的林黛玉这个形象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进步的,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心中的男权主义的色彩,他赞美女性的美貌与才气,欣赏她高尚的品格,但对于女性的命运只是赋予同情与悲悯,他没有思考解放女性的最根本的独立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