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第5~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21.00 KB
- 文档页数:4
爽爽文库汇编之练习课(第5~7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中第12~17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情预设】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学情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
师:大家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经验,为本课的练习奠定基础。
二、基础练习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这组对比练习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特别是上面的一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正确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以上对比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合理、简便地进行计算?(3)师生交流小结:要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征,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不能简便计算就按照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周长练习课人教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圆的周长。
我们知道,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它与圆的半径和π(圆周率)有关。
在这一节练习课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来巩固对圆的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2πr。
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在大家完成练习题之后,我会选取一些题目进行讲解,解释我是如何运用公式和技巧来解答这些题目的。
我会特别强调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我还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在课堂上就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大家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学具来辅助教学。
我会使用PPT来展示计算题和讲解,使用圆规和直尺来画出圆形,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并在旁边标注一些重要的点和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公式。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相关的计算题,让大家在家里也能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和解题步骤,让大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检查和提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大家思考圆的周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或者计算圆形操场的周长等。
同时,我也会鼓励大家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圆的周长的更多知识。
通过这一节的练习课,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来巩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再者,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学具来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020年~2021年最新练习课(第5~7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中第12~17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情预设】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学情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师:大家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经验,为本课的练习奠定基础。
二、基础练习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这组对比练习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特别是上面的一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正确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以上对比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合理、简便地进行计算?(3)师生交流小结:要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征,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不能简便计算就按照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应用1.按要求解决问题。
国庆70周年阅兵中,有12个空中梯队,空中梯队的个数是徒步方队个数的45,徒步方队有多少个?(1)这道题是以()为单位“1”。
(2)等量关系式:(3)列方程解答:(4)用算术方法解答:(5)检验:2.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幸福村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50万元,是去年实际投入资金的65,去年实际投入资金多少万元?3.下面的解答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钟跳了168下,是陈亮的78。
王伟跳的是陈亮的23。
王伟每分钟跳了多少下?168 ×78 ×23 = 98(下)答:王伟每分钟跳了98下。
4.2021年十一黄金周第一天,A景区共接待游客25万人,是B景区接待游客的5 6,B景区接待的游客是C景区的34。
这一天C景区接待游客多少万人?5.学校舞蹈社团有学生47人,比合唱社团人数的35多2人,学校合唱社团共有学生多少人?第5课时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的应用1.按要求解答。
在九月份“推普周”活动中,六年级有42名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诗词朗诵比赛,比五年级参加的人数多 16 ,五年级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诗词朗诵比赛?(1)六年级比五年级参加的人数多 16 ,是把( )看作单位“1”,( )年级参加的人数是( )年级的 ( )( )。
(2)写出等量关系式:(3)列式解答: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用算术方法解答。
3.在全国少工委组织的“动感中队”创建活动中,朝阳区有36所小学参加了这项活动,比丰台区少 110 ,丰台区有多少所小学参加了这项创建活动?3.下面的解答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哥哥有零花钱60元,比弟弟多 15 ,哥哥比弟弟多多少元?60 × 1 5 = 12(元) 答:哥哥比弟弟多12元。
4.一家玩具厂要生产一批玩具,第一个月生产了这批玩具的13,第二个月生产了这批玩具的25,还剩下240个没有完成,这批玩具有多少个?5.六(1)班有36名学生,其中男生占59,后来又转来几名男生,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1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在上课之间准备好一份教案对老师来说很重要,那么能够帮助到六年级数学老师的教案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仅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篇1】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
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
(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练习课(第5~7课时)》达标检测1.按要求填表。
30÷13 2.4÷0.17 13.09÷4.3 1.1816÷0.4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在这四个数中,比大的数()。
A.有一个B.有两个C.有三个D.—个也没有(2)下面各算式的结果是循环小数的有()。
A.4.8÷16B.5÷9C.ll÷2.2D.3.3÷53.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一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14.2÷11= 1.2÷0.22= 0.7÷0.3= 5.52÷0.09=4.找规律填数。
1.11÷0.37=3=3×12.22÷0.37=6=3×23.33÷0.37=9=3×34.44÷0.37=12=3×()5.55÷0.37=()=3×()6.66÷0.37=()=3×()7.77÷0.37=()=3×()8.88÷O.37=()=3×()9.99÷0.37=()=3×()5.五(1)班第一小组男生的身高记录如表所示,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姓名王磊方小军陈冬明刘林黄星亮身高/m 1.47 1.36 1.44 1.49 1.386.根据7×11×13=1001,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10.01÷0.77= 20.02÷0.77= 30.03÷0.77=10.01÷0.91= 20.02÷0.91= 30.03÷0.91=参考答案1.第1列:22.3 2.31第2列:14 14.1 14.12第3列:3 3.0 3.04第4列:3 3.0 2.952.(1)D (2)B3.4.第1行:4 21 7第2行:15 5 24 8第3行:18 6 27 95.(1.47+1.36+1.44+1.49+1.38)÷5≈1.43(m)答: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3 m。
1.1分数乘整数一、填一填。
1.74+74+74=( )×( ) 2. 107×2=( )+( ) 3.94×5表示( )。
4.8个111的和是( );求6个92的和,列式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52米,它的周长是( )米。
二、计算。
113×2= 169×5= 4×157= 93×5= 7×107=三、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101桶,5小时滴水多少桶?10小时呢?24小时呢?四、教室的门高2米,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43,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五、爸爸和红红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3天的药。
1.红红和爸爸一天分别要吃多少袋?2.妈妈需要买多少袋药?答案:一、 1. 47 3 2. 710 710 3. 5个49 相加 4.8116×295.815二、 611 4516 2815 53 4910 三、110×5=12(桶)110×10=1(桶)110×24=125(桶)四、2×34=32(米)五、 1. 13×3=1(袋) 12×3=32(袋)2. 1×3+32×3=712(袋)1.2分数乘分数一、计算。
3241⨯= 31×61= 4131⨯= 3152⨯=14587⨯= 9843⨯= 7921⨯= 7683⨯= 6792⨯= 56245⨯= 二、列式计算。
1.71的51是多少?2.43的65是多少? 3.156千克的31是多少千克? 4.87米的214是多少米?三、校园面积的53是空地,空地的32准备铺草坪,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四、五(1)班和五(2)班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打扫卫生,每班负责打扫操场的一半。
五(1)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3,五(2)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4。
两个班分别打扫了操场的几分之几?答案:一、1611811221551623914928727 14二、1. 17×15=1352. 34×56=583.615×13=2154. 78×421=16三、35×23=25四、12× 35=31012× 45=251.3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练习课的重要性,因此在这节练习课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5课时,主要包括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了多个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们按照运算顺序和法则进行计算,并求出最终答案。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使学生们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二是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应用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们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先行尝试解答,引导他们复习和巩固已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了运算顺序和法则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多个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们按照运算顺序和法则进行计算,并求出最终答案。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解答。
4. 答案解析:我选取了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清晰的板书设计,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了明确的标注,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练习课(第5~7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中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
【学情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师:大家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经验,为本课的练习奠定基础。
二、基础练习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
这组对比练习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特别是上面的一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正确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以上对比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合理、简便地进行计算?
(3)师生交流小结:要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征,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不能简便计算就按照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3题。
(1)学生独立阅读题目,说说题目给出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已知每袋装
1
2
kg,正好装了4箱。
求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师:你知道了这些信息,不错!还有人补充吗?)
预设2:不完整,少了一个条件。
还有包装箱上有“25袋”的信息,它表示每箱有25袋。
(师:真是会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为你点赞!)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说清楚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这道题可以先求每箱糖果的质量,再求4箱糖果的质量,列式为1
2
×
25×4;也可以先求4箱共有多少袋糖果,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为4×25×1
2。
4.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4题。
(1)学生自主阅读题目并独立解答。
(2)同桌交换检查,相互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一名学生列算式并说一说思路,其余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看法。
(3)集体交流汇报。
【教学提示】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箱上隐藏着“每箱糖果25袋”这一数学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分步计算,也可能列综合算式计算,都要予以肯定。
3.课件出示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能简便计算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分层练习,既巩固了分数乘法运算定律,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又为后面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后尝试做一做,教师巡视,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2)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及答案,指名几位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补充并总结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把左右两边化成分母或分子相等的情况再比较。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7题。
(1)教师读题,学生看题。
(2)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一下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主动说一说解题思路。
如果没有学生主动说,教师则引导分析题目,并将已知条件进行梳理。
【学情预设】预设1:从第一筐中取出1
2
kg放入第二筐,则第一筐少了
1
2
kg,第二
筐多了1
2
kg。
此时两筐苹果同样重,说明两筐苹果质量相差
1
2
×2=1(kg),所以第二筐
苹果重29kg,两筐苹果共重59kg。
预设2:用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方法解答。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他的解答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练习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出计算结果;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力求做到难易结合,因材施教。
简单题主要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说清解题思路;难题则以教师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为手段,以迁移应用为辅,激发学生解决难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难题转化思想。
▶作业设计【教学提示】
此题解答方法多样,既可以求出原来两筐各重多少千克,再相加,也可以直接求出两筐同样重时每筐的质量,再用每筐质量乘2。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5第四、六题。
四、一堆垃圾有25kg,甲组清理了其中的2
5
,比乙组少清理
2
5
kg,乙组清理了多
少千克垃圾?
六、有两袋面粉,第一袋重16kg,如果从第二袋中取出3
8
kg放入第一袋,两袋面
粉就同样重。
这两袋面粉共重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6第五题。
五、同学们做风车,做一个小风车需要
1
16
张纸,做一个大风车需要
1
2
张纸。
同学
们做了大、小风车各64个,一共用了多少张纸?
参考答案
五、(
1
16
+
1
2
)×64=3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