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格式:ppt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5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考研是对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
在教育心理学考研中,试题的设置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题目一:请简述智力的内涵与结构。
在教育心理学中,智力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构造,包含着个体在认知、思维、创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智力的内涵是指个体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境时,通过思维活动和认知过程进行信息处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的结构是指智力能力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根据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智力结构模型,如Spearman的g 因素理论和Cattell的智力结构理论。
题目二:请简要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儿童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非减灭性认知:儿童在认知发展中经历了阶段性的增长,旧有的认知结构不会被新的认知发展所取代,而是在新旧之间进行迁移和整合。
2.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如语言、社交互动和文化传统对儿童认知的塑造和促进。
3. 知觉与操作的一体化:在早期认知发展中,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知觉和操作在认知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 思维的逻辑性发展:儿童从幼儿到中学阶段,逐步发展出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分类、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思维活动。
题目三:请解释教育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研究人们行为动机和行为选择的理论框架。
激励理论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模型和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等。
这些理论认为,人们在行为选择和行动动机上受到内在和外在激励的影响。
内在激励是指个体内部的需求和动机,如获得成就感、自我满足和自主性等。
外在激励是指来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如金钱、奖品和赞扬等。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学者是()A、冯特B、华生C、弗洛伊德D、詹姆斯2、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3、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4、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6、论述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概念、结构、功能、种类。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大脑皮层的主要机能中枢。
4、反射与反射弧。
5、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6、非条件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与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心理是生物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产生的,其标志是()A、反映B、感应性C、感受性D、信号性反应2、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其中少年期是指()A、6、7~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8、9~13、14岁3、简述心理发展的条件。
4、联系实际谈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5、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6、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观点。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2、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心理量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5、古人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A、实践活动的影响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6、简述韦伯定律与费希纳定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