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哪三道免疫防线
- 格式:ppt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12
人体健康与免疫力第一道防线为:皮肤、粘膜及其分泌液、细胞膜、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及肾脏。
第二道防线为: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不过,单纯的屏障和和过滤机制并不能完全保护我们,身体有赖组成免疫系统的血细胞和蛋白质发挥防御能力。
免疫力又分非特异性免疫,即先天性免疫。
它是通过遗传巩固下来的。
特异性免疫又叫获得性免疫,它必须在机体免疫细胞与抗原接触后才能产生,对抗原的识别和作用有特异的选择性。
在抗击新冠病毒的今天,呼吁人们增强免疫力,是指增强先天性免疫力。
而特异性免疫是在受感染康复后才能获得,或打预防针。
因此,人体主动增强免疾力主要是増強先天免疫力,即身体先天所赋有的。
増强方法有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调畅心态等。
饮食的在当前疫情中主要针对肺和增強免疫力。
实际是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品,人体食用后增加营气即能量,它就是起到增强抵抗力,也是增强免疫力。
它就是正气。
在这次抗疫中,在人们视线中出现比较新的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和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免疫力”。
人体内的正气就是免疫力。
饮食増强免疫力,因为营气是通过经脉运用到脏腑和肌体细胞。
锻炼増強免疫力,是锻炼通脉,是让身体吸收气,即宇宙能量也是量子,通过经脉输送给脏腑和肌体细胞。
量子也是正气。
所以,运动增強免疫力。
今天新冠疫情中,人们特别強调肺,有人创编些养肺动作,比如扩胸运动,按肺经的一些穴位。
这都很好。
但是,新冠肺炎牵涉到的部位很多,如支气管,肺,免疫系统的脾,淋巴结,骨髓里的免疫细胞,还有心,肝,肾等。
因此,我们在健身锻炼时,应该以整体为主,结合现时需要。
但是,现实是人们如何锻炼好?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医的作用,且要守正创新。
中医的“正”是什么?入药归经。
上面说的饮食也是食疗。
与中药入药归经一样,食材化为营气,中药化为药气,都是通过经脉到脏腑,到各脏腑把病气排出去。
人体的三大防线⊙佚 名人体与外界接触有三大防线,皮肤、胃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
三者中皮肤面积最小,成人平均2~4平方米。
皮肤有厚实的表皮、真皮保护,又多处于“闭关自守”状态,一般不易被侵犯。
胃肠黏膜面积较大,约2倍于人体皮肤。
随饮食进入胃肠道的微生物很多,但因有胃酸的酸性和肠液的碱性杀灭作用以及肠道大量有益菌群协同作用,胃肠这道防线也比较难以被攻破。
唯独呼吸道这道防线,特别是肺这个要塞,最脆弱、最容易失守。
肺泡展开的总面积约有70平方米。
肺通过呼吸随时都在同变化着的大气接触,而且进行着交换,把氧吸入血液,把二氧化碳呼出体外,是人体与外界交流的最大关口。
呼吸道黏膜和肺泡有防卫细菌、病毒入侵的屏障作用,但与皮肤胃肠相比,显然肺这道防卫屏障脆弱得多。
特别是老人或久病后的人,免疫功能衰退,极易被细菌病毒侵犯。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老肺先衰,肺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中最脆弱、最易受到内外因素损害的器官。
临床资料显示,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诱因中,肺部感染占75.4%~82.8%。
在多器官衰竭的多米诺效应中,肺衰竭往往是倒下的第一块骨牌,是多器官衰竭的启动因素。
呼吸衰竭后很快心脏功能衰竭、循环衰竭、多脏器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在国内,50岁以上中老年人肺炎病死率高达28.6%。
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
美国老年肺炎并发全血感染的病死率高达51%。
以下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肺脏:接种疫苗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的有效方法。
有效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保护期为5年。
此外每年还应接种流感疫苗1次。
加强锻炼应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的锻炼。
提倡进行腹式呼吸。
坚持游泳。
有洗冷水浴或冬泳习惯,对锻炼肺功能和提高对冷空气刺激的耐受力大有好处。
调养饮食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木耳、芝麻、萝卜等。
尽量多喝水。
吃易消化的食物。
当痰多时应停食肉类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讲究卫生老人居室应保持清洁,阳光充足,做到定期消毒。
到空气新鲜的场所锻炼和游艺。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人体有三道防线用于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
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根据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相关资料表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注射入人体内的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
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组成。
人体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而动物和人体的三大调节系统是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分析人类抵御病原体侵害的防线123对人体也可能有害。
免疫分为两类: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如:第一、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的,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第三道防线 ①抵抗病原体的侵害,防止疾病的产生 (防御感染) ②及时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自身稳定) ③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免疫监视)①防御功能异常:出现过敏反应(引起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起抗原作用)7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当今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
9.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10.1796年5月14日英国詹纳创造“牛痘接种法”始人.11.法国路易斯·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霍乱、炭疽病的疫苗,揭开计划免疫的序幕12.①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②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三类。
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核酸组成。
④病毒虽然有害,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可制疫苗或作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传染病的特点13.传染病—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分析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15成虫(在人或动物体内) 虫卵(排出体外)尾 蚴 (感染性幼虫)毛 蚴(在水中)(非感染性幼虫) 在钉螺体内经皮肤黏膜感染预防艾滋病艾滋病之所以肆虐全球,是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块,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
严肃行为道德,杜绝吸毒等。
每年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能流行。
第二十四章健康的生活什么叫健康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体育锻炼。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等,.4.而废,另外要参加多种运动。
人体的三道防线教案教案标题: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2. 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在维护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3. 了解如何保护和加强人体的三道防线。
教学内容:1. 介绍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2. 解释每道防线的功能和作用。
3. 探讨如何保护和加强每道防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知识。
2. 提问学生:你认为人体是如何防御外界病菌和有害物质的?主体活动:3. 展示图片或模型,介绍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解释它们的位置和功能。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防线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可以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来收集相关信息。
5.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所学到的关于所选防线的信息,并讨论如何保护和加强该防线。
6.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建议。
总结活动:7. 教师总结人体的三道防线的重要性,并强调保护和加强每道防线的方法。
8.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三道防线,如勤洗手、合理饮食、呼吸新鲜空气等。
拓展活动:9. 邀请一位医生或保健专家来班级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展示。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的建议的质量和合理性。
3. 学生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
2. 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用于小组研究和收集信息。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人体防御系统,如免疫系统等,并与三道防线进行比较。
2.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保护和加强人体三道防线的方法的有效性。
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通过策略性地激活和调节各种免疫细胞,来保护我们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被划分为三道防线,分别是物理屏障、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组成和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1.物理屏障(生物屏障):物理屏障是人体内外表面的第一道防御线。
它主要由皮肤、黏膜和上皮细胞组成。
这些结构形成了一个不透水的屏障,可以阻止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
具体来说,皮肤由角质细胞层、汗腺和皮脂腺组成,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保护层。
黏膜覆盖了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内部腔道,它们通过纤毛运动和黏液分泌来清除微生物和灰尘。
上皮细胞具有结合蛋白,可以识别和捕获细菌和病毒。
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一道直接作用于病原体的防御线。
它主要依赖于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这些细胞具有特定的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并通过吞噬、杀伤或产生溶解性因子来清除它们。
巨噬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它们能够吞噬和降解病原体,并产生细胞因子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和溶解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而不需要事先识别特定的抗原。
T细胞和B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们都能够识别特定的抗原,并在体内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T细胞通过识别细胞表面上的抗原来杀伤感染细胞,而B细胞则分泌抗体来中和病原体和毒素。
3.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一道间接作用于病原体的防御线。
它主要依赖于体液中存在的抗体和其他溶解因子来清除病原体。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它们能够与病原体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细胞的吞噬和杀伤。
此外,体液免疫还包括其他溶解因子,如溶菌酶和干扰素等,它们可以直接破坏病原体的结构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
除了这三道免疫防线,人体的免疫系统还有其他辅助和调节机制。
人体具有三道防线来保护免受病毒、细菌和其他外界入侵者的侵害。
第三道防线,也称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后一道防线,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无法阻止入侵者时才会起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淋巴管、淋巴细胞和淋巴浆细胞等。
它们
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杀死外来入侵者。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包括 T 细胞和 B 细胞。
T 细胞主要负责杀死病毒感染
的细胞,B 细胞则主要负责产生抗体来识别和杀死细菌和毒素。
●免疫因子:免疫因子包括抗体、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等。
它们起着协
同作用,帮助免疫细胞杀死入侵者。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
●识别外来入侵者:通过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免疫系统能够识别
和杀死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外来入侵者。
●产生免疫记忆: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某种外来入侵者后,它会产生免疫记
忆。
免疫记忆可以使免疫系统在未来能够更快地识别和消灭同类型的入侵者。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接种疫苗后会产生免疫力,在未来可以预防疾病的原因。
●激活免疫反应:当免疫系统识别到外来入侵者时,它会激活免疫反应,通过
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来杀死入侵者。
这种反应可以阻止入侵者造成人体损伤。
总之,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防线,它通过识别和杀死外来入侵者来保护人体健康。
免疫系统组成包括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它们共同起着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和其他外界入侵者的侵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