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价铬的酸碱平衡
在水中六价铬以含氧酸根的阴离子形式存在,不 与阳离子配合,天然水中六价铬远比三价铬活泼 Cr2O72-氧化性更为突出,与还原态物质反应,生 成三价铬
当水体电位较高时,六价铬也能较稳定存在
水体中Cr(III) 与Cr(VI)之间的转化
水中常见氧化剂,溶解氧(慢)、MnO2能氧化 Cr(III) ,吸附作用和其他反应会抑制Cr(III)的氧化 水体中还原剂,Fe2+、可溶性硫化物(硫离子、 巯基有机物)和有机物,能还原Cr(VI) 氢氧化铁吸附Cr(III),累积在底泥,因此底泥中它 们正相关 天然水中Cr(VI)转化为Cr(III)速度较慢,但在有机 物作用下,这成了主要过程 因此,造成水污染的Cr主要是Cr(III),而Cr(III)主 要是沉淀或吸附于底泥,从而降低迁移能力
三价铬的配合与沉淀作用
Cr(III)有形成配合物的强烈倾向,所得配合物能被 水体颗粒物吸附,最终沉降与底泥中
三价铬具有两性, pH>9生成带电荷的羟基配合物,在中性或碱性条 件下,形成氢氧化铬或水合氢氧化铬 在pH<5时,三价铬的六水配合物 很稳定 天然水的pH范围内,很少存在可溶性三价铬
汞的甲基化等有机反应
水体中二价汞,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基 汞的反应,称为汞的甲基化反应 甲基钴胺素是微生物产生汞的甲基化的必要条件
水体中的有机汞除了发生配合反应外,还发生脱汞反 应 脱汞反应指在有机汞化合物中脱除汞的反应,包括反 甲基化反应、酸解、水解、卤解
许多有机汞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容易从水 相挥发到气相——汞在水环境的归宿之一
人体所能承受的含汞安全范围是 小于2.5微克。
1953年,水俣湾附近渔村流行 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性病, 暂称为“水俣病”。1965年,日 本新县阿贺野川地区也发生水俣 病。日本政府于1968年 9月确认 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富含甲基 汞的水产品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