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完整版习题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28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判断题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判断题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可以随意弯折B. 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 倍C. 尽量直线、平整D. 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3. 对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 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同一个国家的是恒定不变的B. 不是强制的C. 各个国家不相同D. 以上均错误4. 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A. 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工作职责B. 制定严格的值班和考勤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C. 在重要场所的迸出口安装监视器,并对进出情况进行录像D. 以上均正确三、多选题1. 场地安全要考虑的因素有A. 场地选址B. 场地防火C. 场地防水防潮D. 场地温度控制E. 场地电源供应2. 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部署应注意A. 避开可能招致电磁干扰的区域或设备B. 具有不间断的专用消防电源C. 留备用电源D. 具有自动和子动两种触发装置3. 为了减小雷电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机房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B. 部署UPSC. 设置安全防护地与屏蔽地D. 根据雷击在不同区域的电磁脉冲强度划分,不同的区域界面进行等电位连接E. 信号处理电路4. 会导致电磁泄露的有A. 显示器B. 开关电路及接地系统C. 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线D. 机房内的电话线E. 信号处理电路5. 磁介质的报废处理,应采用A. 直接丢弃B.砸碎丢弃C. 反复多次擦写D.内置电磁辐射干扰器6. 静电的危害有A. 导致磁盘读写错误,损坏磁头,引起计算机误动作B. 造成电路击穿或者毁坏C. 电击,影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D. 吸附灰尘7. 防止设备电磁辐射可以采用的措施有A. 屏蔽机B. 滤波C. 尽量采用低辐射材料和设备、D.内置电磁辐射干扰器四、问答题1. 物理安全包含哪些内容?2. 解释环境安全与设备安全的联系与不同。
四45五3六57十4十一34十二47没做“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及答案教材:《信息安全概论》段云所,魏仕民,唐礼勇,陈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概述(习题一,p11) 1.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答: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抗否认性和可用性;也有观点认为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即CIA(Confidentiality,Integrity,Avai lability)。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簒改。
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
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2.简述信息安全的学科体系。
解:信息安全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
除了数学、通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外,还涉及法律、心理学等社会科学。
信息安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等。
信息安全研究包括密码研究、安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安全实现技术、安全平台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
3. 信息安全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答:信息安全理论为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理论的体现,并为信息安全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信息安全应用是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实践。
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安全平台和安全管理来体现。
安全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建设安全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安全技术的研究成果直接为平台安全防护和检测提供技术依据。
平台安全不仅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边界安全,还包括用户行为的安全,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
《信息安全》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1.1 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是区别是什么?答:被动攻击时系统的操作和状态不会改变,因此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
主动攻击则意在篡改或者伪造信息、也可以是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因此主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1.2 列出一些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例子。
答:常见的主动攻击:重放、拒绝服务、篡改、伪装等等。
常见的被动攻击:消息内容的泄漏、流量分析等等。
1.3 列出并简单定义安全机制的种类。
答:安全机制是阻止安全攻击及恢复系统的机制,常见的安全机制包括:加密机制:加密是提供数据保护最常用的方法,加密能够提供数据的保密性,并能对其他安全机制起作用或对它们进行补充。
数字签名机制:数字签名主要用来解决通信双方发生否认、伪造、篡改和冒充等问题。
访问控制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则确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是否合法,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访问系统资源。
数据完整性机制:用于保证数据单元完整性的各种机制。
认证交换机制:以交换信息的方式来确认对方身份的机制。
流量填充机制:指在数据流中填充一些额外数据,用于防止流量分析的机制。
路由控制机制:发送信息者可以选择特殊安全的线路发送信息。
公证机制:在两个或多个实体间进行通信时,数据的完整性、来源、时间和目的地等内容都由公证机制来保证。
1.4 安全服务模型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安全服务是加强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的一种服务,是指信息系统为其应用提供的某些功能或者辅助业务。
安全服务模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支撑服务,预防服务和恢复相关的服务。
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预防服务能够阻止安全漏洞的发生,检测与恢复服务主要是关于安全漏洞的检测,以及采取行动恢复或者降低这些安全漏洞产生的影响。
1.5 说明安全目标、安全要求、安全服务以及安全机制之间的关系。
答:全部安全需求的实现才能达到安全目标,安全需求和安全服务是多对多的关系,不同的安全服务的联合能够实现不同的安全需求,一个安全服务可能是多个安全需求的组成要素。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判断题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可以随意弯折B. 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 倍C. 尽量直线、平整D. 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3. 对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 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同一个国家的是恒定不变的B. 不是强制的C. 各个国家不相同D. 以上均错误4. 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A. 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工作职责B. 制定严格的值班和考勤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C. 在重要场所的迸出口安装监视器,并对进出情况进行录像D. 以上均正确三、多选题1. 场地安全要考虑的因素有A. 场地选址B. 场地防火C. 场地防水防潮D. 场地温度控制E. 场地电源供应2. 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部署应注意A. 避开可能招致电磁干扰的区域或设备B. 具有不间断的专用消防电源C. 留备用电源D. 具有自动和子动两种触发装置3. 为了减小雷电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机房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B. 部署UPSC. 设置安全防护地与屏蔽地D. 根据雷击在不同区域的电磁脉冲强度划分,不同的区域界面进行等电位连接E. 信号处理电路4. 会导致电磁泄露的有A. 显示器B. 开关电路及接地系统C. 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线D. 机房内的电话线E. 信号处理电路5. 磁介质的报废处理,应采用A. 直接丢弃B.砸碎丢弃C. 反复多次擦写D.内置电磁辐射干扰器6. 静电的危害有A. 导致磁盘读写错误,损坏磁头,引起计算机误动作B. 造成电路击穿或者毁坏C. 电击,影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D. 吸附灰尘7. 防止设备电磁辐射可以采用的措施有A. 屏蔽机B. 滤波C. 尽量采用低辐射材料和设备、D.内置电磁辐射干扰器四、问答题1. 物理安全包含哪些内容?2. 解释环境安全与设备安全的联系与不同。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判断题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可以随意弯折B。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判断题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
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 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可以随意弯折B。
精心整理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信息安全试题(1/共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D.A,B,C都是2.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
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___。
A.C.3A.C.4.A名5A.B.C.D.6A.B.C.D.78.A.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B.目录服务C.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D.访问控制服务9.设哈希函数H有128个可能的输出(即输出长度为128位),如果H的k个随机输入中至少有两个产生相同输出的概率大于0.5,则k约等于__。
A.2128B.264C.232D.225610.Bell-LaPadula模型的出发点是维护系统的___,而Biba模型与Bell-LaPadula模型完全对立,它修正了Bell-LaPadula模型所忽略的信息的___问题。
它们存在共同的缺点:直接绑定主体与客体,授权工作困难。
A.保密性可用性B.可用性保密性C.保密性完整性D.完整性保密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ISO7498-2确定了五大类安全服务,即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
同时,ISO7498-2也确定了八类安全机制,即加密机制、数据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交换、业务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
2.古典密码包括代替密码和置换密码两种,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都属于现代密码体制。
传统的密码系统主要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密钥管理与分配问题;二是认证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对称密码算法与非对称密码算法总是结合起来的,对称密码算法用于加密,而非对称算法用于保护对称算法的密钥。
3.根据使用密码体制的不同可将数字签名分为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和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根据其实现目的的不同,一般又可将其分为直接数字签名和可仲裁数字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