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2008试卷B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化学》试卷(B 卷)答案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计算器入场一、填空题(共10分每题2 分)1.从误差的基本性质来分,可以将它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过失量误差。
2. 重量分析法中,沉淀的主要类型有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
3.滴定分析中用于标定高锰酸钾的基准物质有:草酸钠,三氧化二砷4.基准物质0.6235g,pH=7.26,二者有效数字位数分别是4 和25.在碱性范围变色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百里酚酞等二、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共30分,每题2分)1、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是(C )。
A. K2Cr2O7B. K2CrO4C. Fe3+D. SCN-2. 共轭酸碱对的Ka 与Kb的关系是( B )(A)Ka Kb= 1 (B)KaKb=Kw(C)Ka/Kb=Kw(D)Kb/Ka=Kw3.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是( C )。
(A)升华碘(B)KIO3 (C)K2Cr2O 7(D)KBrO34.在以KHC8H4O4为基准物标定NaOH溶液时,需用操作液淋洗3次的是(A)(A)滴定管;(B)容量瓶;(C)锥形瓶;(D)量筒。
5.用强酸滴定弱碱时,突跃范围与弱碱的Kb的关系是( C )A、Kb 愈大,则突跃范围愈窄 B、Kb愈小,则突跃范围愈宽C、Kb 愈大,则突跃范围愈宽 D、Kb与突跃的大小无关。
6.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几种报告,合理的是( B )。
A.(25.48±0.1)% B.(25.48±0.13)%C.(25.48±0.135)% D.(25.48±0.1328)%7. 下列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A.H2CO3——CO32-B.H3O+——OH—C.HPO42-——PO43-D.+NH3CH2COOH——NH2CH2COO—8. 指出下列条件适于测定佛尔哈德法的是( C )A.pH=6.5~10.5 B.以K2CrO4为指示剂C.滴定酸度为0.1~1mol/L HNO3D.以荧光黄为指示剂9.某酸碱滴定pH突跃为8.7~10.7,适宜用的指示剂是( D )A.苯胺黄(pH变色范围为1.3~3.2)B.甲基橙C.甲基红D.酚酞9. 用KMnO4滴定亚铁时,常用的指示剂是( C )。
2008年北京市中考试卷分析(化学)紧张的三天中考,已经过去,短暂的平静中,我们是否应该反思:08年北京的中考试卷到底怎么样?考生普遍反映今年的化学试题难、出题活,考得不理想,我们来分析下这份试卷。
根据上表我们可知本卷考试内容及分数分配:总评:通过上表分析,这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填空题和计算题难度比往年中考要大,学生在这两块失分比较严重。
今年的推断题难度适中,比去年容易,但第2问失分的同学也比较多。
基础实验题,难度倒不大,失分不明显。
实验探究题前3问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能做对,但第4问,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清或描述不完整,这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
本卷是海淀和西城联合命题,而且有高三老师参与,故难度较大,而且这份试卷出题方式、题型类别与西城一模很相似,如35题和40题,故西城区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题型,据不完全统计,西城的学生在化学这块完成的比其他区的学生要好。
三、 难题解惑28. 新型纳米材料MFe 2O x (3<x<4)中M 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常温下,MFe 2Ox 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 2转化为S ,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MFe 2O y 中Fe 为+3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SO 2是大气污染物 B .SO 2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y 的数值为4 D .SO 2发生了分解反应【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化学方程式:MFe 2O x +SO 2 == MFe 2O y +S ,SO 2参加了反应,故其不是催化剂,且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M 为+2价,MFe 2O y 中Fe 为+3价,有MFe 2O y 中(+2)+(+3)×2+(-2)y=0,得y=4。
【答案】D【解析】A 选项,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盐酸,肯定开始就能产生氢气,铁粉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氢气。
B 选项向一定量硫酸铜中加入锌粉,发生臵换反应,溶质由硫酸铜变为硫酸锌,溶液质量变大,完全臵换完后,质量不变,但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u 64 一、选择题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酚酞:8.2~10.0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B.0.017 mol/LC.0.05mol/LD.0.50 mol/L10.下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
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
在a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 molB. molC. molD. mol12.(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
1.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A.淀粉的含量B.二氧化硫的含量C.亚硝酸盐的含量D.甲醛的含量[答案]:A[考点]:限量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监测指标。
[解析]:选项B、C、D虽然是食品添加剂,但在食品中的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有害,是食品安全检测的指标。
[相关知识点归纳]:①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食入0.3~0.5g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因此,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食品安全检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
本产品的检测范围:液体样品为0.25~10mg/L,固体样品为2.5~100mg/kg。
②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中的发证检验、出厂检验和监督检验3种强制检验形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这3种形式贯穿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缺一不可,但又各有侧重和区别。
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审核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否具备并保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所进行的检验,是政府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所采取的一种行政行为;而出厂检验是企业为保证其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合格所采取的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③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21.(1)CaO ,Ba 2+、Cl -; (2)N 2,(3)N 2O (4分)22.(1)①⑦;(2)②⑧;(3)⑤⑥,③④ (4分)23.(8分)(1)CO 2、稀HClCO 2+2NaOH==Na 2CO 3 + H 2O HCl+NaOH==NaCl+H 2O (2)CO , 3CO+Fe 2O 3====2Fe+3CO 2; (3)稀HCl ,6HCl+Fe 2O 3==2FeCl 3+3H 2O ;24.(10分)(1)B 、D (各1分,共2分)(2)2H 2+O 2====2H 2O , Zn+H 2SO 4(稀)==ZnSO 4+H 2↑(或其它合理答案) (3) ①40; ②64,80; ③32/49(或64/98), 122.5高温点燃25.(10分)(1)(2)①9.6,②8.8%; (3)Na 2SO 4 (4)过滤,漏斗(5)C a (OH )2+MgCl 2=M g(O H )2+CaCl 2 (6)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C 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26.(2分)错误1:用手拿试管加热(或“不能用手拿试管加热”、“没有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加热”) 错误2:试管口垂直向上加热(或“管口应该向上倾斜加热”) (画出正确操作的图也可得分)27. (7分) (1)集气瓶,水槽 (2)①气密性;②KClO 3和MnO 2;(答“KMnO 4”也可给分)③导管口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冒出(或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 ④把C 装置中的导管移出水面溶解度 /g温度/℃氯化钠28.(6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得分)29.(9分)(1)导电性优良,做导线(其它合理答案都可得分)(2)较大(3)H2O,CO2(4)A、F(5)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试管中已充满CO2。
2008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HBr分子的电子式为:【解析】HBr分子的H原子和Br原子是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没有电子的转移,不存在离子。
答案:A。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解析】本题是对实验基本操作问题的考查。
应特别注意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答案:A。
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 .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 .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D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ρ(甲)ρ(乙)=M(甲)M(乙),由于ρ(甲)ρ(乙)>1,所以M(甲)>M(乙);由于它们的质量相等,所以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甲的分子数比乙少;由于它们的外界条件相同,所以它们的摩尔体积相同。
萍乡高专2007 ——2008 学年度第2 学期期末考试《分析化学》试题(B)商检(2)专业07 级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滴定管的初读数为(0.05±0.01)ml,末读数为(22.10±0.01)ml,滴定剂的体积可能波动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测定盐酸浓度为:0.2038、0.2042、0.2052和0.2039mol/L,按Q(0.90)检验法,第三份结果应__________;若再测一次,不为检验法舍弃的最小值是_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
3.准确度是表示测得值与____________之间符合的程度;精密度是表示测得值与_________之间符合的程度。
4.由于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等原因不能直接滴定时,可采用回滴定的方式。
5. 化学试剂按照规格通常分为__ ___ __ __ ___ ___ __等四个等级。
6. 已知吡啶的K b=1.7x10-9,其共轭酸的Ka=__________。
7.标定NaOH常用的基准物有____ __、___ ___。
8.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沉淀时的_______速度大而________速度小。
9.碘量法是基于_____的氧化性和_____的还原性进行测定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关于酸碱指示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指示剂本身是有机弱酸或弱碱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D HIn与In颜色差异越大越好2. 0.1mol/LHAc溶液中H+浓度为(K a,HAc=1.75×10-5)A.0.1mol/L B.0.01mol/L C. 1.33×10-3mol/L D.7.4×10-5mol/L3. 将pH=5.0的盐酸溶液与pH=9.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A. 7B. 8C. 6D. 7.54.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 K MY’=C MY/C M C YB K MY’=[MY’]/([M]+ ∑[ML i])( [Y]+ ∑[H i Y])C K MY’=[MY’]/([MY]+ ∑[ML i])( [Y]+ ∑[H i Y])D K MY’=[MY]/([M]+ ∑[ML i])( [Y]+ ∑[H i Y]+[MY])5.EDTA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_________色。
880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适用专业:分析化学 共 7 页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空1.5分,共计30分)1.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的含硫量,取样均为3.5 g ,下列哪份报告的数据合理( )A. 甲:0.04%B. 乙:0.042%C. 丙:0.0421%D. 丁:0.04211%2. 消除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大试样称量质量B. 用两组测量数据对照C. 增加测定次数D. 进行仪器校准3. 浓度为c HCl (mol ⋅L -1)的HCl 和c NaOH (mol ⋅L -1)的NaOH 混合溶液的质子平衡方程为( )A.B. [][]HCl c OH H +=−+[][]HCl NaOH c OH c H +=+−+C. [][]−+=+OH c H NaOHD. [][]NaOH HCl c c OH H ++=−+4. 某二元弱酸H 2B 的pKa 1和pKa 2为3.00和7.00,pH=3.00的0.20 mol ⋅L -1H 2B 溶液中,HB -的平衡浓度为( )A. 0.15 mol ⋅L -1B. 0.050 mol ⋅L -1C. 0.10 mol ⋅L -1D. 0.025 mol ⋅L -15. 以H 2C 2O 4⋅2H 2O 作基准物质,用来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现因保存不当,草酸失去了部分结晶水,若用此草酸标定NaOH 溶液,NaOH 的浓度将( )A. 偏低B. 偏高C. 无影响D. 不能确定6. 以EDTA 为滴定剂,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可能形成MHY 络合物;B. 在碱度较高的溶液中,可能形成MOHY 络合物;C. 不论形成MHY 或MOHY 均有利于滴定反应;D. 不论形成MHY 或MOHY 均不有利滴定反应7. 用EDTA 法测定Fe 3+、Al 3+、Ca 2+、Mg 2+混合溶液中的Ca 2+、Mg 2+的含量,如果Fe 3+、Al 3+的含量较大,通常采取什么方法消除其干扰( )A. 沉淀分离法B. 控制酸度法C. 络合掩蔽法D. 溶剂萃取法8. 在含有Fe 3+和Fe 2+的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溶液,Fe 3+/Fe 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影响)( )A. 邻二氮菲B. HClC. H 3PO 4D. H 2SO 49. 已知1 mol.l -1 H 2SO 4溶液中,,,在此条件下用KMnO V 45.1'Mn /MnO 24=ϕθ+−V 68.0'Fe /Fe 23=ϕθ++4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A. 0.38 VB. 0.73 VC. 0.89 VD. 1.32 V10. 佛尔哈德法测定时的介质条件为( )A. 稀硝酸介质B. 弱酸性或中性C. 和指示剂的PKa 有关D. 没有什么限制11. 在以下各类滴定中,当滴定剂与被滴物质均增大10倍时,滴定突跃范围增大最多的是( )A. NaOH 滴定HAcB. EDTA 滴定Ca 2+C. K 2Cr 2O 7滴定Fe 2+D. AgNO 3滴定Cl -12. 在沉淀过程中,与待测离子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起与沉淀剂形成( )A. 吸留B. 混晶C. 包藏D. 后沉淀13. 含Na+、Zn2+、Fe3+、Th4+的混合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最先流出柱子的离子是()A. Na+B. Zn2+C. Fe3+D. Th4+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作测定波长B. 摩尔吸光系数反映了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吸光物质的灵敏度C.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D. 在示差吸光光度法中所有的参比溶液又称为空白溶液15.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为()A. 增大、增大、增大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大、减小D. 增大、减小、不变16. 能引起吸收峰吸收频率发生位移的是()A. 多普勒变宽B. 洛仑兹变宽C. 温度变宽D. 自然变宽17. 电位分析法主要用于低价离子测定的原因是()A. 低价离子的电极易制作,高价离子的电极不易制作B. 高价离子的电极还未研制出来C. 能斯特方程对高价离子不适用D. 测定高价离子的灵敏度低而且测量误差大18. 甘汞参比电极的电位值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产生什么变化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两者无直接关系19. 农药中常含有Cl、P等元素,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时,一般采用哪种检测器()A. 氢火焰检测器B. 热导检测器C. 电子俘获检测器D. 紫外检测器20. 一对难分离组分的色谱保留值十分接近,现在为了增加分离度,下列最有效的措施是()A. 改变载气流速B. 改变载气性质C. 改变固定相D.改变分离温度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9题30分)1. 4.0 mL HCl标准溶液中含氯化氢0.004504 g,则该HCl(M=36.46)溶液对NaOH (M=40.00)的滴定度为______________。
2008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5.(2008年理综北京卷)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电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了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液酸碱性的变化以及电子转移的简单计算。
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即生成了0.1mol Cl2,有0.2mol电子转移。
6.(2008年理综北京卷)对H2OA.B.C.D.[答案]C。
[解析]本题看似只是考查了酸、碱和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其实还考查了电子式、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结构式的知识。
A中氯化氢抑制水的电离,B中Fe3+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D中CH3COO-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
7.(2008年理综北京卷) 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Na2CO3C.NaOH Na2CO3D.Na2O2NaOH Na2CO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碱金属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了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关键是弄清楚反应的顺序。
2mol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1mol的碳酸钠、1mol的二氧化碳和1mol的水。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相当于二氧化碳先与过氧化钠反应,1mol的二氧化碳恰好和1mol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排出气体物质水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只有Na2CO3。
8.(2008年理综北京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瓦耳斯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答案]D。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2-4C.Ca2+、Mg2+、NO-3、HCO-3D.Na+、Cl-、CO2-3、SO2-37.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aCl CBr4 CF2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B.1和8C.1和6D.7和1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 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 HF、HCl、HBr、Hl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 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