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木笛 4教案 北京版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8
语文阅读材料《木笛》教案教案标题:《木笛》语文阅读材料教案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文学赏析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把握文本的大意和细节;2. 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字词积累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木笛》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3. 理解作者通过《木笛》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难点:1. 探究《木笛》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复印《木笛》的文本材料;2. 预先解读《木笛》的内容和主题;3. 准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文学赏析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木笛》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2. 让学生尝试预测《木笛》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步骤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阅读《木笛》的文本材料,并回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解析;3. 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和讨论对文本的理解和疑问。
步骤三:文学赏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木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如友情、童真、成长等;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如小明和小红的关系、小明的心情变化等;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如比喻、拟人等;4. 提问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思考。
步骤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木笛》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解析。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木笛》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总结《木笛》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总结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赏析的训练;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篇类似的文学作品,练习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木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朱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之情。
2. 体会木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通过木笛表达的情感。
3.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铭记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朱丹对遇难同胞的哀悼之情。
2. 难点:体会木笛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木笛》的打印材料或电子文档。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2. 提问:你们知道南京大屠杀吗?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课文——《木笛》。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积累。
2.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三、深入研读1. 分段研读,理解内容。
-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交代了木笛的特殊意义以及考试的具体要求。
- 第二部分(3-13自然段):写朱丹因未吹奏乐曲而没能被录取,以及他最后被录取的经过。
- 第三部分(14自然段):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原因。
2. 小组讨论:- 朱丹为什么决定不吹奏木笛?他的内心是怎样的?-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朱丹的哀悼之情?- 木笛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1. 思考:朱丹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铭记历史、珍惜和平?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五、总结归纳1.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强调朱丹对遇难同胞的哀悼之情和木笛的象征意义。
2. 强调珍惜和平、铭记历史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木笛》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精)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精)六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军训,感觉挺简单的。
这次军训只有两天,是去的园山。
到了基地,换上军装,每人领了一瓶水。
段教官介绍了一下基地之后,就开头了第一天上午的训练。
第一天上午主要是练习队列队形。
这对于我来说不是很困难。
中午吃饭时的,要是吃饭时时候讲话的话那就没有饭吃了。
第一天下午又有一个“吸管建塔“的竞赛,就是用吸管建塔,看谁的塔建得最稳、最美。
我们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我们拿了纪律第一还是不错滴。
其次天有一个“闪电报数“,先是选出20名“钢铁战士“声音肯定要有气概,但我在“吸管建塔“喊加油时声音有点哑,所以没选上,只当了拉拉队。
在我们拉拉队排练时,我听到段教官说了一句:“我以前也带了一个五(3),是大浪小学的,他们的时间是1秒50!“不是吧!1秒50!那得多快啊。
竞赛时,我们班以3秒多的时间获得了第一,之前宣布2、3名时,都没我们班,赵一就说没盼望,我立即反对:“我们班肯定是第一!“我只是兴奋一下士气而已,没想到我的乌鸦嘴说中了。
闪电报数完了以后是“领导力与责任心“我们班推选了钟毅和吴雅丹当首领。
先是总教官让我们前一天学的东西,我也觉得没什么难的,可之后我发觉有人做错一个动作就要让首领跑一圈(200米)我们班有20多个错了,意味着首领要跑20多圈,看着奔驰的首领,我哭了,之后台上的张领导说了句:“只要成认错误,你们班的首领就能够不跑。
“张领导说完,我们班许多人举了手说:“对不起,我错了。
“那个场面非常温馨。
两天的军训很快就完毕了,在“结营仪式“上,我们班是优秀班级,得到了一面锦旗。
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精)七我班现有学生59名,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学习比拟自觉,尚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
五年级是小学生活学习最重要的一年。
所以依据本班实际状况,结合新《纲要》与《学校工作规划》,我班制订了如下工作规划。
一、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缘由:(一)问题:从上学期末测试的状况看,我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不够。
课程名称
《木笛》
课程目标
1.学习认读文本中生字、词语;
2.通过观察文本中描写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3.通过分析文本的文字表述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同时,此课程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相关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木笛》课文;
3.具体实物——木笛、竹笛;
4.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利用实物——木笛、竹笛,介绍两者之间的区别,引出课文;
2.呈现PPT,引导学生在图画上谈论与木笛有关的知识,并逐步导入课文到学生的视野中。
学习
主体部分
1.学生课前阅读课文,老师帮助学生查阅生字和词语;
2.教师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握整个故事大意,逐一解读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联想——老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与个人经历联想,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言运用
1.通过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
2.教师提出问题:。
木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2.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和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他深深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课后2题)的意思。
教学准备:1.电脑课件(图片、重点词句)2.课前准备:独立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整理之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生回答后,出示课件:主要内容,学生读一读。
二、自主学习朱丹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
请看自学提示:(课件:在考场上,朱丹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了?画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想,简单写写批注。
选择感受最深的情景,有感情地读一读。
)审题:读一读要求,说说让我们做什么。
再按要求学习。
三、共议交流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经过初试、复试的激烈竞争,进入了终试,谁先来读读给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然后再谈谈你的体会。
(一)在考场上放弃终试,被取消考试资格(学生可能先谈拒绝演奏欢乐曲目,也可能直接谈到放弃考试,被取消考试资格。
如果先谈到21、22自然段——放弃考试被取消考试资格。
则追问: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
从而引导到朱丹拿到考题后的表现)1、拒绝演奏欢乐曲目依据学生谈到的内容,相机出示9、10 两个自然段:(1)估计学生能结合“悲戚”体会到:在这个令人悲痛的日子里,抽到这样的考试题,朱丹很难过,沉痛的心情使他无法演奏欢乐的曲目;也可能结合朱丹的动作、语言体会到:他不想演奏欢乐曲目的歉意和对考官的尊重。
(随学生发言将重点词句变色)(2)对于“这轻轻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的初步理解。
引导1:为什么“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爆裂?(这样的考试怎么会允许换题呢?考生怎么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呢……)引导2;“一时间,所有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他为什么提出了这个要求呢?怎么能换题呢?……)(3)指导朗读:朱丹拿到考题后的表现,让所有的考官震惊,应该怎样读这一部分呢?自由读指名读师读11自然段(过了一会儿,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谁来回答我?——师生合作朗读11~16自然段。
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教学内容: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点,复习并总结小说类阅读题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熟练掌握考点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并学习小说中主人公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的揣摩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策划:一、引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聆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
是呀,“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此,我诚挚地祝愿大家都能决胜高考,都能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缕阳光。
在语文高考试题中,主要有基础题、阅读题和作文题,你们哪一种题型的得分率最低呢?是呀,阅读题的分值就占了全卷总分的40%,。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复习现代文阅读内容之一的小说类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二、我们先来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纲考点:三、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些呢?(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四、人物形象的揣摩。
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因而命题者自然会从人物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首先是常见题型,从人物的角度命题,一般有以下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解题方略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陈奂生是一个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漏斗户主,所以难免会在住一宿招待所花了他两顶帽子的钱时表现出狭隘自私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如孔乙已面对一群小孩子给他要茴香豆时说的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不多也”,这就表现了他迂腐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木笛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主要讲了一个乐园在南京招考演员的终试中,主考大人外国音乐大师让木笛演奏员朱丹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可朱丹却因为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不想演奏欢快的乐曲被取消参赛资格,入夜,当音乐大师以纪念碑前听到了朱丹如泣如诉的笛声后又意外录取朱丹的故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1木笛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是江苏作家赵恺木笛的三部散文小说中的第一部。
是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分两教时上的。
在人教版中是第九册中的选读课文。
原来,就是打算替换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
后因网络关于取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反对声过高,才保存了狼牙山五壮士,而把木笛当作选读课文保存的。
这篇课文是很多名家都爱上的一篇好课文。
课文描写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
我把它作为一教时来学习。
根据我的理解,遵循略读课文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感情线贯穿全文,在策略上采用抓住重点句,回环学习,在理解和感情上不断增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他爱国的情怀。
3、感受朱丹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1、出示课题木笛。
图片解释木笛。
2、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哪些问题(简单归纳)3、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本,聆听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直奔笛声,正确朗读笛声1、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