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第二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87.00 KB
- 文档页数:50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地理知识对于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至关重要。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区域发展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差异。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区域发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区域发展概述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与变化。
它可以是国家对一定区域的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区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人口因素和政府政策等。
二、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对区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山岭地区由于地势陡峭,交通不便,往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2. 资源条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某些区域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如石油、煤炭等,所以发展较快。
3. 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
人口多的地区往往市场规模大,人口结构合理的地区则劳动力市场比较充足。
4. 政府政策: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就是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区域差距。
三、区域发展的类型1. 经济区域发展:经济区域发展是指某一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状况。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地区经济发达,有的地区则相对落后。
2. 社会区域发展:社会区域发展是指某一地区在社会方面的发展状况。
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程度。
3. 环境区域发展:环境区域发展是指某一地区在环境方面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四、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1. 中国东部地区发展: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比较完备。
这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还有较高的人口密集度和市场规模。
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区域、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区域规划的发展阶段,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教学重点是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区域概念和区域划分一、区域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其基本属性是: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二、区域的本质特性1、整体性: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联系性决定的,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如:上海的振兴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
2、结构性:区域构成的单元,按照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它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
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等。
第二节区域科学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一、区域科学(一)含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入手,对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研究对象:区域或区域系统。
(三)研究内容和任务:1、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时空规律。
2、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区域系统以及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差异。
3、对存在于区域内的各种行为单位利益及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二、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改变区域资源的概念:有形有形+无形传统的区域资源:指有形的物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