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酒——李白《将进酒》导读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8
《将进酒》解读与赏析《将进酒》解读与赏析《将进酒》解读与赏析一、结构梳理《将进酒》是李白的名篇。
读解它需要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去换位地思考他诗中传达的复杂情感。
通读全诗,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就像张藩同学阅读时感受到的那样:“诗的开头雄浑壮阔,黄河自天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也有作者的失意,朝暮之间,竟在悲伤中长出了满头的白发。
人生短暂如朝暮的变化,如江水奔流向东,而生命在这浩浩瀚瀚、永恒的江水的映衬下,似乎更为渺小。
极言其悲,而又不堕落。
下一句,笔锋一转,话题由‘悲’入‘喜’,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叹。
”纵观全诗,不难梳理出下列情感四大板块:从“不复回”到“暮成雪”叹人生之悲,由“须尽欢”“且为乐”谈及时行乐,借“不足贵”到“不愿醒”述平生之愤,最后结于“与尔同销万古愁”入酒后之狂。
二、语句揣摩(一)关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结合同学的讨论有如下一些意见:1.“洒脱豪迈”之语只有李白才有如此的洒脱,失意之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思;只有李白有如此的才情和自信,心与形不为金钱所奴役,反而生发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如此豪情,造就了他“ 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如此的豪情,让世间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张藩)2.“自信满满”之言向来有借酒消愁,酒后吐真言,一醉方休的说法,但李白这篇《将进酒》好像与以上三种都不尽相同。
虽然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但却不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壮。
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纵情,却也不失“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无奈与悲愤。
李白是酒后吐狂言,悲中带恨,悲而能壮。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折射出了李白何等的自信!他能这样的口出“狂言”,是一种洒脱,一种执着,一种坚持。
同时,他的浪漫、理想的风格也跃然纸上,让一种成功、必胜的信念,把每个读者的内心充盈的满满的。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李白《将进酒》细读精讲教材原文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文讲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
他一生嗜酒如命,饮酒、醉酒、写酒,酒催诗生,诗随酒发,酒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他的生命之中。
酒带给李白一种飞动的气势、一种飘逸的灵性、一种往来于天地的绝对自由(高建新),得意时举杯豪饮,失意时亦能借酒来派遣愁绪。
正如闻一多在长诗《李白之死》中所写:“(李白)手指着酒壶,‘若不是你们的爱护,我这生活可不还要百倍地痛苦?啊!可爱的酒!自然赐给伊的骄子——诗人的恩俸!’”李白在诗中点酒,在醉中作诗,《将进酒》便是李白将诗与酒完美融合的代表作之一。
将进酒,请饮酒。
李白本是与岑勋到友人丹丘生家做客,却在登高畅饮间打破了礼仪常规,反客为主,写下了这篇劝酒歌,将胸中所积郁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向友人抒发出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自西而来,直奔东海,一去不返,而人的青丝白发也不过在朝暮之间。
在知天命的年纪,在永恒大自然面前,他悲,悲韶光易逝,悲生命渺小,悲人生易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消极哀叹从来就不是李白的风格,他以强烈的自信和洒脱代替了痛苦和悲愤,他似乎又变回了那个傲岸不屈的豪侠诗人。
但他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欢”吗?其实不然,李白看似是在宣扬“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思想,实际上是旷达之下的无奈与自我安慰,人生得意实是人生失意。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辞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云。
这首李白“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飚。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苏东坡词〔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韵度似之。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将进酒》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下面是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原文:《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译文: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赏析:一生以大鹏自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742)终于获得了振翅而起、飞抵长安的机会。
他怀揣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只能待诏翰林,不久因恃才傲物,遭权贵诋毁,于天宝三载(744),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而梦断长安,又开始了其求仙访道的漫游生活。
“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一只飞振八裔的大鹏,半空跌落,铩羽而归!此后,他只能以受伤的双翼拍击茫无边际的人生苦海,那簸却的沧溟之水,更多的却是政治失意的牢骚与怨怼。
李白《将进酒》解读李白《将进酒》解读《将进酒》本是汉乐府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虽用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身世的悲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李白《将进酒》解读,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李白和他的两位朋友岑勋、元丹丘相聚于嵩山,煮酒论时世、谈人生,在酒酣耳热、胸胆开张之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将进酒》。
李白自称“酒中仙”,一生不仅爱喝酒,而且还写下了无数篇与酒有关的诗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诗仙”,不知是诗成就了李白的“酒名”,还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名”,酒与诗,成了李白的生命。
正因了这层特殊的关系,由李白写出的劝酒歌也就更加的非同凡响。
这一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远离政治中心已有八年多了。
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
得朋友岑勋相邀,“登岭宴碧霄”,然席间“对酒忽思我”,不由得使诗人涕泪纵横、长啸嗟叹。
时光流逝,功业无成,英雄老去,世多纷扰,于是李白借《将进酒》之调,吟出了这千古绝唱。
李诗开篇就写出了一个典型的意象:黄河之水。
想起那滚滚滔滔的'黄河水,历史不过是一个瞬间,人生也无非是浪花一朵。
人生是渺小的,亦是短暂的。
如何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有所作为,成为一个瞬间的永恒,使李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起句虽曰“天上来”,见其豪迈;但只那句“不复回”,便让人顿生苍凉之感,使人不由得悲从中来。
紧接着李白就写出了第二个意象:镜中白发。
历史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每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应该去做的。
李白《将进酒》讲义李白《将进酒》讲义引导语: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讲义,欢迎大家阅读!一、纵酒狂歌——李白的自我勉慰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看看诗仙李白是怎样进行自我勉慰的。
(朗诵《将进酒》)《将进酒》汉乐府旧题。
“将”就是“劝”的意思,李白写作乐府古题时一般要顾及此题古义及题材传统,此诗也是如此。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是写“饮酒放歌”的,但其中熔铸了李白自己的感情,成为十分鲜明地表现诗人个性特点的著名诗篇,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传诵。
那么这首《将进酒》到底涌动着诗人那些情愫呢? 一、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慨叹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间流逝,孔子就曾站在浩荡的江水边,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汉乐府诗《长歌行》也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将进酒》开篇一组排比句,以“君不见”开端,仿佛天风海雨迎面扑来,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激情喷薄而出,用以抒发他因飞光流驰,时不我与所引起的无穷悲慨。
诗人以奔腾咆哮的黄河起兴。
“黄河之水天上来”,似乎黄河还不够宏伟,而须想象它从天而下,极言河水落差之大,用以形容黄河流速之疾及其不可阻挡的气势,并令人想到一去不复返的时间。
这奔流不回的黄河水带走的是李白的青春年华,陨去的是他去青丝黑发,所以诗人很容易就由黄河水引出了“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喟叹,看来“明镜”亦有情,它以青春为喜,以迟暮为悲。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的短暂如白驹过隙,满头青丝已然如雪斑白,人生之悲莫大于焉。
王国维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种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悲哀是强烈而深沉的。
那么豪气干云的李白为何会如此感喟于青春不再呢?又是什么激发了他对于岁月流逝的慨叹呢?我想,这就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激吧。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李白的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极尽夸张之能事,一旦诗兴大发之时,豪情便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但又收放自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将进酒》即为明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将进酒:劝酒歌,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李白《将进酒》原文带拼音版及全诗赏析(2)李白《将进酒》原文带拼音版及全诗赏析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
这首诗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
《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
该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李白一入长安之后,它与二入长安后的情调是不同的。
李白与友人岑勋在蒿山友人元丹邱处饮酒而作,是三人对酒时所歌。
诗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莫使金樽空对月”。
抒写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
前四句怀着深慨写年华流逝的疾速。
妙在诗人能给它找到最好的表现形象和最适宜的放歌节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论语》中记载孔子曾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所以后来常以水流逝表示时间的流逝。
“君不见”是汉乐府开头常用的办法。
如诗“君不见汉家三百川”。
李白沿用了汉乐府旧题,也沿用了乐府的表现形式。
头两句说你不见黄河滔滔之水仿佛从高天涌出,一泻千里奔腾到海不再回返。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极言黄河发源地的高远;下句写大河之去不可回。
这两句写景,描绘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显然是隐用其意,仿佛是诗人狂放性格的写照。
同时又是起兴,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
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样流逝了,再不会回来。
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里常见,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种写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也是由水的流逝,想到时间的流逝。
由时间的流逝,想到历史人物如何如何。
这里选用了一个非凡的雄浑博大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艺术个性。
滔滔黄水,横贯大野,源头直接天际,有似从天而降,向大海流去,这形象特别加强了奔腾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
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挺立中原,距黄河不算太远,居高远望,也许能看到黄河的一点形迹,但顶多也不过是“黄河如丝天际来”,不会感受到那种浊浪排空的滚滚奔流之势。
李⽩《《将进酒》》全诗赏析年代:唐作者: 李⽩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岑夫⼦,丹丘⽣,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侧⽿听。
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酒⼗千恣欢谑。
主⼈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裘,呼⼉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品简介】 《将进酒》由李⽩创作,被选⼊《唐诗三百⾸》。
这⾸诗意在表达⼈寿⼏何,及时⾏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寿命如黄河之⽔奔流⼊海,⼀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乐,莫负光阴。
“天⽣”⼗六句,写⼈⽣富贵不能长保,因⽽“千⾦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内⼼的不平。
“主⼈”六句结局,写诗⼈酒兴⼤作,“五花马”、“千⾦裘”都不⾜惜,只图⼀醉⽅休。
表达了诗⼈旷达的胸怀。
“天⽣我材必有⽤”句,是诗⼈⾃信为⼈的⾃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这⾸诗深沉浑厚,⽓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起⼤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泻千⾥。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的唐诗三百⾸栏⽬。
《将进酒》(其中“将”读qiāng,阴平,意思为请),⼀作《惜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意绎即“劝酒歌”。
《宋书》:汉⿎吹铙歌⼗⼋曲,有《将进酒》曲。
《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
⼤略以饮酒放歌为⾔。
宋何承天《将进酒》篇⽈:将进酒,庆三朝。
备繁体,荐佳肴。
则⾔朝会进酒,且以濡⾸荒志为戒。
若梁昭明太⼦云,洛阳轻薄⼦,但叙游乐饮酒⽽已。
唐代李⽩沿⽤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
时光流逝,如江河⼊海⼀去⽆回;⼈⽣苦短,看朝暮间青丝⽩雪;⽣命的渺⼩似乎是个⽆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樽美酒。
诗酒人生——李白《将进酒》赏析—没有诗的人生是寂寞的,没有酒的诗歌是干涩的。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
诗达意,酒传神,写尽人生。
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
他爱诗若痴,爱酒成狂,既具有侠客豪饮之风,也不失文人品茗之气。
他经常醉着,却睁着一双世事洞明的眼睛;他就这么喝着,激扬文字中流淌着指点江山的豪情。
他有理由爱酒,因为他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他不能没有酒,因为只有在酒中,才有他涌动的生命。
花间独酌,他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客中对饮,但见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行路艰难,自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相伴,临行饯别,会有“愁来饮酒二千石”开怀。
更有那奔腾不息的《将进酒》,挥洒着李白的诗酒大自在。
黄河奔流着,青丝白发就这么悄悄地交替了,时空流转的记忆里,没有更多属于永久的期待。
唯有酒,和那酒香中流泻的诗情,才是亘古常新的生命关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也许是有些悲情,但那是巨人式的伤感,不见颓废,只有自信。
他相信人是大写的,张扬自我,肯定个性;他相信人不是金钱的奴隶,一切随心而动,千金散去不悔。
那是一场磊落的豪饮,“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
就在这杯杯豪迈里,但见诗人纵酒狂歌,踏步前行。
功名富贵何足道哉!君不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侯将相能永久乎?君不见“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醉着吧,就这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醉意里有陶渊明的悠然南山,有刘伶的自在竹林,有王翰的边关琵琶,有曹操的沧海雄心。
更有那寂寞的陈思王,才高八斗却有志难展,在知心的酒中留下不改的美名。
饮着,唱着,想着,诗人不免有些醉了。
还有比饮酒更为欢畅的人生吗?为何不倾其所有以尽今日之欢?“五花马,千金裘”,身外之物留之何用,还不赶快“呼儿将出换美酒”,去共同感受那绵延不绝的。
李白《将进酒》赏析(总2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李白《将进酒》赏析(从李白生平,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整体表现的思想情感分析)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很多诗人通过饮酒来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而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由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由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诗与酒和李白几乎是不可分开的,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诗人亦号之曰“酒圣”,又有“诗酒英豪”之称。
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等等关于李白生平简介:众所周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酒仙。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桀骜不逊,豪放纵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所谓“浪漫主义”就是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李白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往往借助于上古的神话传说或奇特的夸张手法或运用巨大数字,以收到超常出俗的惊异感和审美效果。
他的诗作大多是其内在情感的喷薄而出,有一种从天而降排山倒海不可抵挡之势,杜甫评价其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一生约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求学(5-25岁)李白自幼未受儒家正规教育,而是博学百家。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诵诗书,作赋凌相如”。
好剑术游侠,游历蜀中名山,表现出对仙道的向往。
蜀中山川的陶冶,众多朋友和各种思想的影响,对李白性格的形成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远游求仕(26岁-42岁)开元十四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后曾在湖北安陆结婚成家,然后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希国“以隐求仕”,这一时期,他交友甚广,创作也多,名声日高,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