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殷喜来]
- 格式:ppt
- 大小:755.00 KB
- 文档页数:44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知识梳理】教育部考试中心近年来语文科《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了修辞的考查内容,即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八种。
这里的修辞是狭义的修辞格。
需要说明的是修辞的范围很广,即便是常见的修辞格也不止八种。
多年来一直在寻求高考命题变化的上海,2005年在修辞考查上只提能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意味着高考试题中将较少出现单纯的考查修辞手法判断的题目,将更侧重能力的考查。
但必须注意的是,表达效果的领会又是以了解、识别修辞手法为基础的。
所以这一变点主要体现了一种命题趋向,而实质没有多少改变。
此外,上海对修辞的表述还发生了从识别12种(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比拟、对比、对偶、反语、反复、借代等)到理解常见这样的文字变化。
根据《中学教学全书?语文卷》(上教版)中有关修辞的介绍,常见修辞方法有26种,上海觉得仅仅划定的12种似乎与时代新语文概念不符,才笼统地提个常见修辞手法。
这些变动,实际上提高了修辞考查的要求。
2006年是湖北自主命题的第三年,修辞如何考查尚不能断定;但考查常见常用的、考查实际运用能力这两点是不会变的。
所以修辞方面的复习备考,仍可沿袭2005年的考纲。
如果湖北考纲将修辞的范围扩大了,补充补充即可。
作为高三复习课,关于修辞,我们要做如下梳理:一、考试要求:2005年高考考试说明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里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二、考查方式:修辞考查分直接考查和间接考查两大类。
我们的复习训练一般说来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高考在单选、诗歌鉴赏、情境造句、篇章阅读等题型中设置的修辞问题,即主要是应对修辞的直接考查。
至于写作中因为考生修辞运用能力强而分数大幅度提升为间接考查。
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点精讲】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个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使用修辞方法实行表达的水平等等。
在高考考卷中,它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
)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
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复习指南】“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⒈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使用正误、优劣和准确使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准确使用修辞方法的水平。
这里包括审题水平,捕捉有效信息的水平,特别是分析语境的水平,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水平,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等等。
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有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
修辞不但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
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使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
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
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准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升联想、想象等思维水平。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
所以,近年来高考对修辞使用水平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使用水平,不如说是考思维水平;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作者:李雪松付奎树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2年第37期考点概述“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高考每年必考的知识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以下9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高考语文试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呈现出如下特点:①在语言表达题中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②在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指认与效果分析;③在作文中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设置了发展等级分。
高考语文试题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考查反映出开放性、重能力、重运用、重表述、重综合的趋势。
对此,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熟悉修辞手法,辨清易混辞格考生要熟记所有考查的修辞手法的特征,能够准确辨别和运用。
比如,比喻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
比如,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又如,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再如,对偶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考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认识要清,不能模糊,特别是那些易于混淆的,如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但是也有不同之处:(1)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而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2)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而借喻的作用是“比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主备人:龚燕执教人:【考点精讲】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在高考考卷中,它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
)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
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复习指南】“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⒈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
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
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
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
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考点阐释2009年《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为: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
《考试大纲》把“常见的修辞方法”解释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
这就从修辞格上限定了考查范围。
(修辞可以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类。
积极修辞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格”,也就是修辞方法。
即《考试大纲》规定的八种修辞。
消极修辞包括修饰词语和修饰句子。
修饰词语指调配色彩、检查音序、押韵等;修饰句子主要指各种句式的选用、组织和变换)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分析,考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所给文段(诗歌或现代美文阅读)中所用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解读;二是根据要求并结合例句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在语言表达中(仿写、扩展、压缩语段题)恰当地使用修辞。
从题型上看,既有主观题又有客观题,客观题(选择题)往往是判别使用的什么修辞方法或修辞方法使用恰当与否;而主观题一方面要考查判别什么修辞方法,另一方面还要鉴赏他的作用。
可以在诗歌鉴赏中考,可以在现代文阅读中考,也可以在语言表达题(仿写、扩写)中考。
当然,我们作文时也尽量多使用修辞,使语言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更易于感受。
二、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a. 同类相比。
例: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本体和喻体没有质的差别,不能构成比喻,表比较。
b. 表示猜度。
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c. 表示想像。
例:听到《父亲》这首歌,我就仿佛..看到了慈祥的父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09年第49期【考点阐述】高考《考试大纲》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手法共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的解释,重点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判断、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以及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等能力。
在以前的高考试卷中,修辞手法的考查以填空、选择等题型为主,而近年来更多地趋向于简答题并与选用、仿用句式等相结合进行考查。
2004至2009年高考语文卷中又出现了拟写公益广告词、解说词、留言、开场白等这类新题型。
其考查形式多变,有创新,但考查的内容不脱离这一范畴。
也可以说在语言文字表达应用中融入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技法指导】一、掌握常见修辞知识首先,要正确理解《考试大纲》提出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其次,要明确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以及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加以表达的前提。
二、多读优美的诗文,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
高考对修辞手法运用能力的考查,其实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思维能力差,想不出恰当的喻体。
因此,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考生平时要注意多读,多思考,多积累。
三、一般来说,高考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考查常与扩展语句、选用、仿用句式、语言连贯、情景想象、图文转换等类试题结合起来考查。
在考查时,往往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在各种修辞中又以对比喻、排比、拟人的考查最为常见。
解决常见修辞在语言运用类试题中的运用这一问题,一般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即把握题干共有几点要求,分别是什么要求;第二步,确定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或位置,同时还要关注句式的结构特点;第三步,分析所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各项特征,拟写的句子同时需要满足所用修辞手法的自身规则;第四步则根据修辞特点,拟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