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节目火爆原因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22 KB
- 文档页数:3
从公关策划的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之后反响巨大,不仅收视率全线飘红,在社交网络上的口碑热度也很高,几个明星爸爸和星二代都成为网络讨论话题的热点。
本文站在公关策划的角度,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内容为王;包装精美;整合营销传播。
标签: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内容为王包装精美整合营销传播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之后反响巨大,不仅收视率全线飘红,在社交网络上的口碑热度也很高,几个明星爸爸和星二代都成为网络讨论话题的热点:拍摄地点从何搜寻?帅爸萌娃的任务是如何完成的?爸爸与孩子的温情枕边话又是如何捕捉到的?亲子元素、强大的明星阵容、与众不同的户外探险经历,结合三者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汇集了大量的人气。
1 《爸爸去哪儿》节目介绍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综艺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是中国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概念参考自韩国MBC电视台节目《爸爸你去哪儿》,节目为季播类型,2013年10月11日,第一季节目开始在湖南卫视首播,五位明星爸爸林志颖、郭涛、田亮、王岳伦、张亮化身超级奶爸,单独带着孩子来到陌生的地方,开始72小时的郊野生活[1]。
节目中有近40个机位全程24小时跟踪拍摄,最大程度地不错过明星爸爸和宝贝们的每一个细节。
这档节目充分演绎了现代版的“我们怎样做父亲”,在父母无暇照顾孩子的当下,这档奶爸带萌娃的“人在囧途”,引发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2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公共关系策划的核心在于策划,它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是当代营销整合的核心[2]。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背后,其实隐藏了诸多的成功因素,从公关策划的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走红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内容为王跟喧嚣、嘈杂的选秀节目相比,《爸爸去哪儿》的推广绝对低调。
没有炒作,没有绯闻,没有微博的话题推荐,完全靠节目内容口碑自然聚合和传播。
《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近年来,综艺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地位愈发凸显,其中《爸爸去哪儿》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虽然这档节目只是一档普通的亲子真人秀节目,但其却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呢?本文将从节目内容、社会背景、明星效应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
首先,节目内容是《爸爸去哪儿》热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节目以真实亲子互动为主题,呈现了明星爸爸和孩子在户外探险的过程,突显了亲子关系中的情感交流和成长历程。
相比于传统的竞技类节目,如《奔跑吧,兄弟》等,爸爸和孩子之间的真实亲情元素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其次,《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还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是家庭的根基,尤其是父爱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家庭结构的改变和父母双职工的普遍现象,很多爸爸在工作中疏于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父子/父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也相对较少。
《爸爸去哪儿》节目通过展现明星爸爸们陪伴孩子成长的形象,唤起了人们对爸爸角色的重视和关注,激发了观众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和反思,进而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另外,明星效应也是《爸爸去哪儿》热播的重要因素。
该节目邀请了一众明星爸爸参与录制,这些明星爸爸们的个人魅力和知名度为节目带来了极大的关注度。
观众除了对明星们的关注外,更关心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以及看到他们在新角色中的表现。
明星爸爸们的参与不仅为节目带来了粉丝的追捧,也为节目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流量,进一步推动了节目的热播效应。
此外,多样化的节目设计也让《爸爸去哪儿》脱颖而出。
节目中的每个季度都会选择不同的明星爸爸和孩子参加,每一对父子/父女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互动方式。
节目组巧妙地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和挑战,让爸爸和孩子们在其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体验成长和互动的乐趣。
《爸爸去哪儿》大热背后的原因(精选5篇)第一篇:《爸爸去哪儿》大热背后的原因《爸爸去哪儿》大热背后的原因2013-10-17管理变革《爸爸去哪儿》火了,收视率全线飘红。
前期既没铺天盖地的宣传,也没有大量微博大V转发。
甚至芒果台内部都对此节目都没足够信心。
无心插柳柳成荫,《爸爸去哪儿》是一个真正的惊喜,而意外走红背后,可以看出真人秀节目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一、内容为本跟喧嚣、噪杂的选秀节目相比,《爸爸去哪儿》的推广绝对算低调。
没有炒作,没有绯闻,没有微博话题推荐,完全靠节目内容口碑自然聚合和传播。
从“爸爸去哪儿”的微博指数曲线来看,“爸爸去哪儿”的讨论数在10月11日之前,一直处于几百、几千的讨论量,在10月11日这天,讨论量直线上升到18万,可见此节目真实观众讨论,一下子把节目的讨论量拉升到一个很高的基数。
但跟以往电视节目不同,话题讨论量的峰值并没有出现在播出日,而是出现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10月12日。
这表明,节目播出后观众的“好评”,在社交网络上快速发酵,把话题讨论量,推向一个高峰。
《爸爸去哪儿》此次的成功,再次说明节目要想具有真正影响力,打铁还要自身硬,节目内容本身一定要强。
社会化营销和传播,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雪中送炭”,如果节目本身的内容不行,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炒作上,只能说是本末倒置,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二、社交网络的助推功能既然社交网络只能“锦上添花”,是不是社交网络不重要了呢?此次《爸爸去哪儿》的走红,恰恰说明社交网络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社交网络的广泛传播,《爸爸去哪儿》再好看,也只能跟深圳卫视的那档《饭没了秀》一样,只在一小部分电视观众中观看和讨论。
有了社交网路就不一样了,通过社交网络传播,一个电视节目可以一夜爆红,可以原本不是父母的观众,也去关注一档“亲子”的电视节目。
社交网络的助推器功能,可以让“小众热点”变成大众娱乐狂欢,在放大节目影响力的同时,也会让商业价值无限放大。
《爸爸去哪儿》的受众体验分析自从2013年推出第一季以来,《爸爸去哪儿》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吸引了数不清观众的关注。
该节目以“明星爸爸”指挥自家孩子们去户外观光,呈现亲子互动和成长的故事。
它通过真实的情感和趣味的内容,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热忱参与。
本文将对《爸爸去哪儿》的受众体验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起首,观众对亲子干系的共鸣是《爸爸去哪儿》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中,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劳碌的工作压力,浩繁家长无法与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互动。
而《爸爸去哪儿》通过将明星爸爸们带入安静偏遥的自然环境中,突破了平时枯燥的生活节奏,为父子/父女间的情感沟通提供了平台。
观众可以通过节目中的片段和对话,感受到亲子之间深厚的爱和照顾,也能够看到明星爸爸们为了孩子付出的努力和真诚的心。
其次,节目中的亲子互动体验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在《爸爸去哪儿》中,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对各种挑战,从野外生存到各种团队合作游戏,通过这些活动,父子/父女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观众通过节目中提供的情感寄予,感受到了亲子间的默契和亲近。
同时,观众也会由此产生共鸣,回忆起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和回忆,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节目中的孩子们可爱、伶俐的形象也是影响观众体验的关键之一。
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和无管束的个性成为了《爸爸去哪儿》的亮点。
观众可以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曾经拥有的纯真和单纯,也能够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来沉思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种可爱的形象不仅让观众感到幸福和欢快,也使得观众对节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关注度。
此外,《爸爸去哪儿》通过不息创新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为观众带来新颖感和惊喜。
节目制作组会选择新的观光地点,设计新的挑战活动,引入新的宝宝明星等等。
这样的创新使得节目保持了观众的长期关注,并且不息吸引新的观众。
同时,这种创新也让观众感到节目不仅仅是游戏和娱乐,更是一种成长和教育的过程。
总之,《爸爸去哪儿》能够在观众中取得如此广泛和持久的关注,主要得益于观众对亲子干系的共鸣、对亲子互动的期待以及可爱孩子们的吸引力。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分析关键字:亲子真人秀明星后期制作《爸爸去哪儿》是由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参考自走红韩国的MBC电视台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
节目并不是为了秀“星爸”和“星二代”生活八卦的节目,而是为了给80后父母们展示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
节目播出当晚《爸爸去哪儿》的收视份额就达到7.67%,收视率全国第一,并且全国网和29城市网两个网也是全国第一。
下面将对《爸爸去哪儿》在中国走红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以亲情为主题,教育为目的在当今重视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
城市中,邻里间可能都互相不认识,甚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都越来越少。
在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关系更加疏离,一年之中与父母相聚的时间可能只有在春节的时候,父母的陪伴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
《爸爸去哪儿》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让这些与子女相处少的爸爸们多一些陪伴孩子的时间。
节目中的父亲都是名人,每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孩子。
正如林志颖所言“错过了孩子第一声喊爸爸、第一次会爬。
”参加过节目之后,父亲们都表示在节目中不仅孩子经历了很多第一次,他们也经历了很多和孩子的第一次,第一次一起做饭,一起做游戏等等。
这种相处方式,让观众了解到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里,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父亲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仔细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节目打出亲情牌,呼吁更多父母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
成员在农村种菜,捕鱼,烧饭,打水等一系列的日常劳作中,通过亲子间的协作互动完成任务,渲染了成员在劳作和共同生活中产生的深厚的情感,以温情作为节目的基调。
节目中田亮的女儿Cindy给爸爸的一个亲吻,郭涛儿子石头为爸爸擦脸,张亮儿子天天给爸爸做的菜叫好,一个个场景让观众看后不禁感动落泪,同时也唤起了不知不觉间被忽视的亲情。
此外,节目围绕亲情展开,受众群体庞大,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会从节目中找到共鸣。
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成功因素浅析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成功因素浅析自2013年起,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以其独特的观念和娱乐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这档节目以明星爸爸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一同踏上冒险之旅的方式,展示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一系列题材,突破了常规的电视节目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本文将从节目执行、情感共鸣、悬念设置等方面对《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因素进行浅析。
首先,节目的执行是《爸爸去哪儿》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传统的家庭真人秀节目不同,《爸爸去哪儿》采用了户外探险的方式,使得观众能够体验到真实而刺激的亲子相处过程。
此外,节目的场景设置也非常有特色,从农村到城市,从大草原到大山,孩子们和爸爸们在各个场景中都能体验到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增强了观众的观赏效果。
同时,节目组的精心策划和运作也使得节目更具看点和吸引力。
其次,情感共鸣是《爸爸去哪儿》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爸爸们与孩子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默契合作,观众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呵护,也让他们回忆起自己与父母的亲子时光。
节目中每个孩子和爸爸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相处方式,这种多样性让观众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同时,孩子们在节目中展示的天真可爱和爸爸们的幽默风趣也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愉悦,使得节目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另外,悬念的设置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一大要素。
每一集节目都设计了各种任务和挑战,以及爸爸和孩子们之间的相处问题,营造出紧张刺激的观看氛围。
而节目中的各种意外和意想不到的情节设置更是增加了观众的观看欲望。
观众不仅想看孩子们是否能完成任务,还想看爸爸们如何应对各种困境和挑战。
这种悬念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还使得观众对下一集的期待和想象更加高涨。
此外,节目中传递的家庭教育理念也是《爸爸去哪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爸爸们在节目中以身作则,通过陪伴和教育孩子们,传递了亲情和爱的重要性。
?爸爸去哪儿?受众心理分析?爸爸去哪儿?受众心理分析据CSM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说明,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开播当天就以全国网收视率1.1,收视份额7.67,城市网收视率1.46,收视份额6.45,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获得第一。
随着节目的热播,收视率也一路飘红,第四期节目全国收视率涨至2.16,收视份额翻一番到达13.7。
【1】“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体,他们基于某种心理需求的驱动来接触媒介和信息,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逐步使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2】因此,围绕受众心理需求来设置节目内容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重要途径。
一、求新心理纵观目前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大致可划分为如下几个节目类型:游戏娱乐类、益智博彩类、相亲效劳类、职场招聘类、平民选秀类以及明星表演类。
?爸爸去哪儿?作为国内首档明星亲子秀节目,以星爸为卖点,以萌娃子为亮点,以两者之间的碰撞为看点,刚开播便异军突起,吸引了庞大的收视群体。
究其首要原因,那便是“新〞。
1.新的节目主题。
?爸爸去哪儿?以明星父子旅行生存真人秀作为节目主题,通过五对明星父子三天两夜的户外生活,为80后父母们谱写了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
整档节目选用了纪录片式的明星户外真人秀来弘扬逐渐被我们无视的父爱。
新的录制方式,新的演出环境,以及新的明星父子情,无疑带给观众一份全新的视听盛宴。
2.新的节目包装。
技术进步必然会带来新的节目制作手段,开展新的节目形态,从而促使观众需求和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作为一项朝阳产业,近年来,动漫卡通元素在电视综艺类节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开展,其特有的幽默搞笑、生动夸张、时尚动感的品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表现力,受到了成年人和儿童的一致热捧。
节目?爸爸去哪儿?启用了大量活泼靓丽的动漫卡通元素,具体表现在片头曲、字幕、配音、插图等后期制作中。
这些动漫卡通元素的巧妙运用,使整个节目看起来更有朝气,更具新鲜感,营造出相对轻松欢快的节目气氛。
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成功因素浅析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成功因素浅析近年来,户外真人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备受瞩目,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爸爸去哪儿》。
这档节目通过将一群明星爸爸与他们的孩子一同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展现了一系列温馨有趣的亲子互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爸爸去哪儿》成为如此受欢迎的节目呢?本文将对其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亲子关系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往往因工作忙碌而无法和孩子充分相处。
而该节目通过让爸爸们抽时间陪伴孩子,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增进父子/父女之间的感情。
观众们可以在节目中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真挚的互动,包括细心的照看、慈爱的表达以及相互扶持。
这样的亲子关系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让人们在匆忙的生活中重拾对家庭的重视。
其次,亲子互动的内容和方式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因素之一。
节目中的亲子活动选择了各种富有挑战和趣味性的任务,如野外探险、农耕体验、动物互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爸爸们与孩子们一起参与,还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些活动,爸爸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发现和探索自然,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与支持。
此外,节目还设计了一些趣味的游戏和任务,增加了观众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此外,明星家庭的加入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因素之一。
因为明星家庭的参与,节目的曝光度和关注度大大增加。
观众们更容易与熟悉的明星产生情感共鸣,增加了观看的兴趣和参与感。
同时,明星的参与也为节目带来了更多的话题和关注度,增加了节目的热度和持续性。
另外,情感共鸣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的场景和情境,让许多家庭能够在节目中找到共鸣。
观众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亲子间的爱与关怀,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节目中展现的爸爸们面对孩子时的欢笑、宽容和爱意,让人们回想起自己的父母,或者期待着将来自己作为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同样的照顾和陪伴。
最后,制作团队的努力和策划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关键。
问:《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一、《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复制的节目,为什么可以这么火?和深圳卫视《饭没了秀》比起来,有哪些致胜的因素?二、为什么中国火起来的节目鲜有原创的?(1)答:说到“爸爸去哪儿”为什么那么火,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韩国现在非常热门,而且非常受欢迎的综艺形式——野外综艺。
韩国的综艺节目开创了许许多多的先河,早期的X-man 和情书在国内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我们暂且不谈,随后韩国人突然意识到,综艺节目除了在摄影棚里面不断录制以外,其实我们还有别的方法的——那就是野外综艺。
野外综艺是什么?简单来说,野外综艺就是将我们传统的谈话式,游戏式的综艺节目搬离摄影棚,走出电视台,在一个野外的地方进行拍摄——如果还不明白,在“爸爸我们去哪”当中去的农村,就是经典的野外综艺形式。
野外综艺的始祖是谁?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现在我们还能见到的韩国“周日”综艺节目中,Running Man,无限挑战,两天一夜,爸爸去哪儿,赤脚的朋友们这些“台柱”级别的节目,清一色的都是野外综艺——而咱们国内,除了部分饮食节目需要到处去吃吃喝喝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野外“的因素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可惜的地方。
为什么说野外综艺是大势?我的注释里面写了一句话:野外综艺是个大势。
想来在中国《爸爸去哪儿》的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在韩国,这一点在更早之前就被综艺神话两天一夜在过去几年所证明了,我们可以看下面一组成绩:连续22周突破30%的收视大关,韩国综艺节目历史上第一个突破40%平均收视率,曾经获得韩国综艺节目历史上最高51.3%的收视率。
(在韩国这个竞争如此离谱的国度,50%以上的收视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神话了)顺带说一句,尽管有时间的因素在内,不过现在作为韩国最为火热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平均收视率暂时还在为20%在努力中。
而现在,主导着韩国礼拜日晚上最黄金时段,KBS,MBC,SBS的节目,也几乎都清一色离不开最真实,24小时拍摄的野外综艺节目。
《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近年来,综艺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中,由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和收视保证。
本文旨在分析《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并探讨其对中国电视综艺产业的影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爸爸去哪儿》的核心主题是亲子关系。
如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家庭关系的变革,传统的拜金主义观念被日益贬低,人们对家庭温馨、和睦的向往日益增加。
《爸爸去哪儿》紧抓这一社会趋势,通过展现明星爸爸陪伴子女的细致和爱心,唤起了大众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和关注。
观众能从中看到并分享到独特的亲情,进而反思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对于很多忙碌的家长来说,这样的题材具有共鸣效应,能够使观众在以娱乐为主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其次,《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节目形式。
相较于传统的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以娱乐和感动为主线,审美与现实元素相结合,带给观众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更是对生活与人性的思考。
此外,该节目还采用了大量的亲子互动环节,让明星爸爸和孩子们一起完成日常任务,引发他们之间的互动、沟通和情感的展现,这种真实而又温馨的画面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激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鸣。
另外,《爸爸去哪儿》从选角到明星爸爸的表现,都相当精心设计。
该节目邀请的明星爸爸的形象多样化,有超级巨星、偶像偶像、流量小生等,每个父亲都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这样的差异化设计增强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同时,明星爸爸们在节目中的表现也独具特色。
他们即能展现出与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炙热爱心,又能展现出有趣的搞笑一面,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观众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这些明星而追随《爸爸去哪儿》,更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真情流露而被感动。
此外,《爸爸去哪儿》的后期剪辑制作也功不可没。
通过跟随明星爸爸们的日常生活,并将之拍摄成精选片段呈现给观众,制作精良的镜头和剪辑手法,使看似普通的亲子活动变得有趣且引人入胜。
同时,节目组还精心安排了各种有趣的环节和挑战,激发爸爸们的童心,增加观众的欢乐和惊喜。
《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爸爸去哪儿》自播出以来,一直备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内容设计,热血亲子的互动故事情节,明星爸爸与孩子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都是该节目成功热播的原因。
首先,《爸爸去哪儿》采用的是真人秀节目形式,通过真实的情境展现明星爸爸们与孩子们之间的亲子互动。
相比于其他综艺节目,这种情境的真实性让观众更容易感同身受,更容易产生亲近感。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明星爸爸们与自己的亲子关系的共通之处,从而产生共鸣。
其次,《爸爸去哪儿》节目设计别具一格,独具创意。
为了让明星爸爸和孩子们展现最真实的一面,节目组特地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情景。
通过这些任务和情景,明星爸爸们展现出了不同的一面,有时是呆萌可爱的一面,有时是细心关爱的一面,有时是严肃教育的一面,使观众们在观看中不仅仅是欣赏,更是能够从中获得一些育儿经验。
此外,《爸爸去哪儿》还充分展现了明星爸爸与孩子之间的真实情感。
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紧张刺激的任务,明星爸爸们真挚的情感始终贯穿始终。
有时他们在节目中大声讲述自己的爱,有时他们暗自擦去儿子泪水,有时他们送孩子们美食,有时他们陪伴孩子们度过失落的时刻。
这份真实的情感让观众在观看中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和珍贵,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另外,《爸爸去哪儿》还充分展示了现代父亲的新形象。
传统观念中,父亲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一心务实,很少参与家庭的琐事和育儿。
但是在这个节目中,明星爸爸们展示了与孩子们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展现了现代父亲的新形象。
他们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保护者,也是孩子们的陪伴者、朋友和导师。
这种新形象的展示,使更多家庭看到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很多父亲对于亲子关系的思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参与热情。
最后,作为一档全家观看的节目,还有让人忍不住入戏的选手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热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背景,而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和与父亲之间的互动,让观众们更加被吸引,产生了更多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成功因素浅析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上越来越受欢迎,其中最成功的一档就是《爸爸去哪儿》。
这档节目以父子关系为主线,通过让明星爸爸和他们的孩子们一同展开户外生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积淀了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户外真人秀的独特性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一大关键。
以往的真人秀节目大多在室内场景中进行,而《爸爸去哪儿》将观众带入了户外的自然环境中。
这种转变让观众有了更真实、更直观的感受,也让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
户外的野外生活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又可以让爸爸们和孩子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得到更好的展现。
其次,明星爸爸的参与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一大亮点。
这档节目邀请了一些知名的演艺圈爸爸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在影视剧中展现了自己的过人才艺,在《爸爸去哪儿》中也展示了他们作为父亲的一面。
观众们可以从中看到明星们平时鲜少公开的真实形象,对他们的亲子教育方式也能有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这样的明星爸爸们不仅传递了亲子关系的温情,也成为一种亲子教育的楷模。
此外,节目中的亲子互动环节也为《爸爸去哪儿》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通过爸爸们与孩子们的游戏互动,节目展示了父子之间的默契和亲密度。
在游戏中,爸爸们与孩子们并肩作战,充满了趣味和欢乐。
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也拉近了爸爸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亲子共同成长的美好。
另外,节目制作方在宣传和推广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他们精心包装了明星爸爸和孩子们的形象,通过各种渠道对节目进行宣传,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参与到节目中来。
同时,节目制作方也以一种温情的方式呈现剪辑,让观众更容易被节目所打动。
他们尊重和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使节目充满正能量,深受观众喜爱。
最后,社会背景的需要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日益繁忙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爸爸去哪儿》提供了一个让爸爸们与孩子们共同参与的平台,让人们重新思考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近年来,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中国电视屏幕上热播,成为了一档备受关注的节目。
本文将从节目内容、人物塑造、观众认同和情感共鸣四个方面分析《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
一、节目内容《爸爸去哪儿》以明星爸爸带着孩子们在农村、海边等地的亲子活动为主线,通过各种游戏、挑战等方式展现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成长过程。
与其他普通的亲子节目不同,节目的旅行背景和真实感受吸引了广大观众。
观众们跟随着爸爸们和孩子们的旅程,既能看到名人家庭生活的一面,又能感受到亲情的力量,这加深了观众对节目的兴趣和喜爱。
二、人物塑造《爸爸去哪儿》精心挑选了一些知名的明星作为参与者,这些明星多是在娱乐圈拥有一定知名度和粉丝基础的人物。
他们的参与使得节目的知名度得以提升,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
此外,节目中萌娃们的可爱形象和与爸爸之间的互动也深受观众喜爱。
观众们喜欢看到爸爸们与孩子们之间亲密的互动,这也给予了他们情感上的满足和共鸣。
三、观众认同观众们通常能在节目中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观众们都能从这些明星爸爸和孩子们身上看到一些自己的亲情经历。
许多观众可能自己是父母,他们能够从节目中获得一些关于亲子教育的启示,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即使是没有孩子的观众,也能够通过这个节目体会到亲情的力量和重要性。
这种观众的认同感使得他们对节目产生了共鸣,进而成为了忠实的观众。
四、情感共鸣《爸爸去哪儿》注重展现明星爸爸和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其中既有亲情的温暖,也有成长的痛苦。
观众在看到这些明星爸爸竭尽全力关爱孩子的同时,也能看到爸爸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观众能够通过这些情感的展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爱的力量。
从而,观众们产生共鸣,对节目充满了感激和喜爱之情。
综上所述,节目内容、人物塑造、观众认同和情感共鸣是《爸爸去哪儿》热播的主要原因。
节目通过真实的亲子故事和充满人情味的表演,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爸爸去哪儿”蹿红之启示文章认为,中国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和特点是:对大众心理需求号脉精准,切中社会热点问题,营销推广模式实现了融合盈利。
标签: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启示;教育;人文关怀2013年初,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
再由卫视《变形计》制作人谢涤葵及其团队和《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涛及其团队联合打造,巧妙地将乡村游、教育、明星、人文关怀等多种元素揉为一体。
播出后,好评如潮,收视率居高不下。
最高收视率竟为3.6的高位,平均收视率也达到了2.85,成为2013年综艺节目收视第一的娱乐节目。
其衍生产品——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则成为2014年初影市贺岁档的吸金利器。
可以说“爸爸去哪儿”成了继“超女”、“中国好声音”之后又一场、全民追捧、火爆空前的流行文化现象,也是湖南卫视又一次精心设计和成功运作的文化创意策化。
本文就谈谈其成功蹿红带来的启示:一、对大众心理需求号脉精准在过剩经济时代,顾客需求已然成为一种稀缺要素、具有很高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说,“在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人除了温饱和安全外,更迫切地要寻找人生的意义,要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而创意产业正是可以提供丰富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多、日益迫切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1]。
“爸爸去哪儿”引进前,这类节目在国内尚属空白地带,有很强的竞争力。
虽然节目模式出自韩国,却并非简单copy。
湖南卫视把他弄得很接地气,扣住了当今大众的脉搏、表演了一场大众最感兴趣、最愿意参与的真人秀给观众看。
1、父亲缺位、亲情回归的人文关怀湖南卫视对“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定位是“一档明星亲子生存体验节目”,侧重点是要多“走心”、要展现人的丰富性。
在工业化时代,尤其是都市的快节奏生活,父母和孩子间很难有机会共享天伦之乐。
加上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使得很多爸爸把绝大多数的时间用在工作、事业的发展上,和家人、孩子渐行渐远。
内容为王:《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分析
在暑期档音乐大战还未散尽的硝烟中,秋季的电视荧屏开启了“拼爹”模式,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等亲子真人秀节目悉数亮相,当然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电视巨头
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萌娃加超级奶爸”的互动不仅让收视率一路飙升,还赢得了几乎“零差评”的观众口碑,其风头自然盖过了接档前的《快乐男声》,文娱圈似乎也从“花痴时代”狂飙突进步入“父爱汹
涌母爱泛滥”的新纪元。
一、《爸爸去哪儿》:火热背后的精心设计
《爸爸去哪儿》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中国版《爸爸
去哪儿》在韩国原版基础上结合中国观众的特点与习惯对节目进行修改。
从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来看,《爸爸去哪儿》CSM全国网收视率1.1,市场份额7.67%,CSM29城市网收视率1.46,市场份额6.45%。
双网首播均破1。
在这两个收视数据网里,《爸爸去哪儿》均同时段第一。
而CSM46城市网中,非黄金
档播出的《爸爸去哪儿》以1.423%位居第二,但收视份额达到了6.74%。
1在《爸爸去哪儿》首播收视
率破1.1后,第二期收视狂涨85%,CSM 46城市收视率2.63,全国网收视率1.67.“爸爸去哪儿效应”更
延续到当日五对父子做客的《天天向上》,收视创下近2个月新高,全国网收视率1.98。
2
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与带动周边的辐射作用都显示着《爸爸去哪儿》的火热,然而这火热背后是节目
组呕心沥血的精心设计,从主题定位到拍摄地址、亲子任务等的细节实操,无一不让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废
寝忘食。
然而在探寻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时,我们可以从节目内容的独特性与创新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的独特性:亲子压倒梦想与爱情
自2005年《超级女声》开播以来,各种选秀类节目例如《花儿朵朵》,《加油!好男儿》到近几
年的《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中国最强音》等相继在各个电视台出现,虽然节目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内容都是与音乐、选秀相关。
而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婚恋类节目《非诚勿扰》,受到好评后,又引起国内各家电视台的复制。
一时间,音乐类选秀节目与婚恋类节目成为国内综艺节目的主体,充斥电视屏幕,而婚恋类节目的
主打自然是“爱情”。
夸张一点说此前的电视荧屏被“梦想”与“爱情”所充斥,然而不断重复播出的选秀与婚恋
相亲节目引起观众审美疲劳。
在各卫视凭借音乐选秀与婚恋节目争夺收视率的激战中,《爸爸去哪儿》通
过亲子关系为主题的独特定位横空出世,以温馨的亲子情感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依托节目团队的精良制作,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喜爱,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综艺节目,已远远超越了音乐选秀与婚恋节目。
2.内容的创新性:实拍生存体验与育儿经历
对比之前同样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综艺节目《饭没了秀》,以及同时出现的其他亲子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明星父亲带领“星二代”进行生存体验和侧重亲子沟通的独特节目内容可以说是其成功的
关键所在。
一方面,全民偶像、知名导演、体坛明星、国际名模、著名演员本身的粉丝团体就已经能够为
节目带来较高的收视率。
而“亲子关系”则是一个长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几乎贴合每一个人生活的话题,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
明星父亲带子女上节目,看明星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也成为人们所感兴趣
并且乐于关注的话题。
二、国内综艺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爸爸去哪儿》凭借其内容产生良好的收视率及观众口碑,但其仍是引进国外版权的综艺节目。
研究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引进依赖过度,原创动力不足
目前,国内对综艺节目的引进可以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直接购买国外的综艺节目,通过国内
平台进行播放;第二,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的创意模式或版权,进行中国式改造,例如《中国好声音》、
《中国达人秀》等。
直接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版权的模式,由于节目内容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能够吸引观众,
带来良好的收视率,但是由此会使国内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将提高收视率过度依托于对国外综艺节目版权的
引进,直接影响国内综艺节目内容的自主创新。
2.同质化风气泛滥,资源浪费
目前,国内本土综艺节目已经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国内某家卫视通过引进国外版权制作一档综艺节目,获得较好的收视率后,国内多家电视台会竞相出现大量同质化节目。
与之前出现大量音乐选秀类节目、婚恋节目相同,《爸爸去哪儿》刚刚开播,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
浙江卫视《我不是明星》、《星星知我心》等亲子类节目也陆续播出,瞬间又掀起一股电视屏幕上的亲子
热潮。
过度追求收视率是导致国内综艺节目出现同质化的主要原因。
从现在的电视媒体发展来看,收视率
早已成为影响电视媒体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收视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节目的影响力、传播
力和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带来商业价值。
有了收视率,才有广告投资;有了广告投资,才有经济效益。
4大量缺乏独特性、同质化严重的综艺节目出现,不仅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同时使造成信
息资源浪费,更不利于挖掘潜在的观众群体。
三、从海外版权到本土原创:内容为王,以质取胜
在信息时代,文化娱乐内容正成为信息产业增值服务的主要来源之一。
5
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目前仍处于从引进优秀综艺节目向发展原创综艺节目过度的阶段。
对于国内
综艺节目内容的本土性与原创性来说,做到“内容为王,以质取胜”,首先要研究观众的兴趣所在,使节目
迎合观众喜好,才能受到关注。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火爆的原因之一是:一方面,节目为喜欢音乐、爱唱歌的观众提供了一个梦想成真的舞台;另一方面,节目表现的是平民到明星的成长
历程,从初选到决赛,充分表现参赛者的欢乐与艰辛,满足观众的兴趣所在。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也
是通过“明星”与“亲子”两个主题的结合来表现明星父亲与“星二代”之间的亲子关系去满足观众对于明星在生
活中是怎样的,他们会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好奇,迎合了观众的喜好。
其次,对于综艺节目而言,仍然需要节目内容的“故事性”。
随着观众素养的不断提高,对综艺节目
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其娱乐性,而是在要求其娱乐性的基础上关注其情感体验。
正如在《中国达人秀》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或喜或悲,通过情感互动,感染着观众。
最后,做到内容为王。
在迎合观众兴趣,丰富节目故事性的基础上,还要充分整合资源。
基于本土
化要求,不仅整合与节目内容相关的文化资源,同时整合观众资源,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使观众
参与互动。
进入体验导向型为主的后现代消费模式后,消费者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往往成为影响受众选择的
关键性因素。
无论是对引进国外优秀综艺节目进行改版,还是国内本土原创的综艺节目,只有通过对节目内容的
明确定位,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收视率与口碑。
在坚持内容为本,以观众兴趣为导向,不断丰富节目故事性,有效整合节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与突出节目内容中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才能够实现国内综艺节目的
最大化发展。
注释:
1.《首播收视出炉<爸爸去哪儿>表现突出》,/20131012/n388031345.shtml。
2.《<爸爸去哪儿>第二期收视暴涨85%》,
/html/201310/2991761859.html。
3.肖杨:《<爸爸去哪儿>带动相关产业》,载于《辽宁日报》,2013-10-31。
4.吴毅:《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同质化发展探析》,载于《电视研究》2013年第7期,第58—59页。
5.陈少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6.王云峰:《从引进到原创,中国娱乐节目创新趋势》,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2011年第3期,第63—64页。
7.华颖:《受众为上,模式为先,内容为王——英国电视节目创新与开发有感》,载于《中国广播电
视学刊》,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