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经典名著《临床眼科学》引进出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眼科学教学大纲Ophthalmology(供临床、影像等专业使用)前言眼科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医学临床课程,它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眼科学的教学目的应该使学生掌握眼部检查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眼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急重眼病和眼外伤的初步处理。
在眼科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注意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态度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还要适当介绍眼科学的一些重大的新成就,使学生对眼科学的世界先进水平能有所了解。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斌全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五版《眼耳鼻喉口腔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影像等专业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20学时。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40%。
各章的参考学时分配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与生理目的要求掌握眼球的解剖,掌握角膜的组织学分层及各层的生理生化特点,掌握屈光系统的组成及定义。
掌握视路的定义及组成。
熟悉眼附属器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了解眼球的血管与神经分布。
教学内容1、眼球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的解剖和生理,角膜的组织学分层及各层的生理生化特点,屈光系统的组成及定义。
2、视路视路的定义及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皮质)。
3、眼附属器眼附属器的组成(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及生理功能。
4、眼球的血管与神经动脉、静脉的分布,神经支配及视觉冲动传导途径。
第二章眼科常用检查法目的要求熟悉眼科病史采集及眼病主要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特点。
掌握视功能检查(视力、视野、色觉)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94・临床眼科杂志202)年第29卷)期Jouwigl P Chnical OphtPpApp/,207),Vok29,No.1universalis[J].J Eus Acad Dewnatol Vexereol,2216,2(4):481V85.[28]Scott G,Leopardi S,P/ntup S,e[ah 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0stimulates prostaglanUix pmductWd ix aerahnocytes:analysisof prostaglanUix receptow oa human melanocytes and eUects ofPGE4and PGF4alpha oa melanocyte Uedd/cim[J]-J Iuvest Des-matol,4270,1//(5):124V22.[29]王思涵,长贝,毛子慧,等•人表皮黑素PI1细胞株前列腺素E4受体和前列腺素F4a受体表达[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4716,95(5):201-02.[32]Eldehe SA,GUUXa SF,Sardap NI,et al.Evaluatiou of the effectof combiued intraRsioual kjectWa of prostaglandix F4a with nas-row band UVB phototherapy ix Ueatmext of resistaut cases of vitiligo J].J Deeiatolog Treat:272:1-0.(收稿:2722V4V1)《临床眼科杂志》稿约《临床眼科杂志》为全国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29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49-842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4-n49/R。
《眼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眼科学》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眼睛的结构、功能以及眼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课程将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眼病防治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常见眼病的分类和症状。
2、理解眼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熟悉常见眼病的防治措施。
3、了解视力保健的基本知识,学会科学护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眼病防治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课程内容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1、眼睛的解剖结构2、视觉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眼病的分类与症状1、常见眼病的分类与命名2、眼病的症状表现及其意义3、眼病的诊断与治疗1、眼病的诊断方法与流程2、眼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3、常用眼科药物及适用范围4、视力保健与护眼1、视力保健的基本知识2、科学护眼的方法与技巧3、特殊人群的视力保健(如近视、远视、老花眼等)5、眼病防治的实际操作技能1、眼科检查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如裂隙灯、眼底镜等)2、眼病防治的常用操作技术(如眼部用药、眼部清洁等)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将结合临床实习和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2、作业与小组讨论:定期布置相关作业和小组讨论任务,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中考试:通过笔试和口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临床实习评估:在临床实习阶段,由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
5、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一、课程概述《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临床眼科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溃疡性睑缘炎有什么不正确之处a.是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b、眼睑边缘充血,去除睫毛根部迷恋的皮肤后出现溃疡,不会破坏毛囊,形成秃顶睫毛。
C.眼睛有瘙痒、疼痛和灼热感d.屈光不正、营养不良或有全身慢性病等可诱发2.有关接触性睑皮炎错误的是a、眼镜架、化妆品、染发剂等也会导致b.表面麻醉剂、磺胺药物、抗生素眼液是常见的致敏原c、对某些过敏原或化学品产生过敏反应或刺激眼睑皮肤D.在急性期3,禁止用3%硼酸溶液进行冷湿敷。
急性泪囊炎的临床表现a.泪囊区皮肤红肿、压痛b.可形成脓肿c.结膜充血且有大量分泌物d.以上都是4.泪膜由外向内分为三层,位于中间层的是a.水样层b.脂质层c.黏液层d.上皮层5.结膜炎最基本的体征是a、结膜充血B.结膜出血C.结膜水肿D.分泌增加6。
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结膜分泌物a.黏液液性或脓性b.浆液性或水样c、浆液性、粘液性和粘液性细丝D.浆液性、粘液性细丝和脓性7。
以下哪种角膜炎最危险a.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b.真菌性角膜炎c.匍行性角膜溃疡d.棘阿米巴性角膜炎8.对于细菌性角膜炎治疗a、抗生素可用于结膜下注射B.抗生素滴眼液可经常使用C.维生素B和维生素CD可口服以上9种眼部重症肌无力的特征是:a.伴上睑下垂b.有复视c.有晨轻夜重现象d.以上均是10.下列哪项不属于巩膜的特点a、乳白色和不透明B.较少的血管和细胞成分c.代谢活跃d.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11.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a、以下不是机械性眼损伤a.结膜挫伤b.角膜异物伤c.球内异物伤d.辐射性眼外伤13.正常人双眼眼压差不超过a、 2mmhgb。
3mmhgc。
4mmhgd。
5mmhg14。
正常眼压青光眼的描述是错误的:A.早期无明显症状B.眼压正常c.前房深度变浅d.眼底改变与原发性青光眼底改变相似15.下列哪项不是葡萄膜炎的病因a、与传染性因素有关B.与免疫性疾病有关c.与手术有关d.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16.后天性上脸下垂的原因不包括a、提上睑肌面肌损伤B.重症肌无力C.动眼神经麻痹D.三叉神经损伤17.检查泪道阻塞的方法不包括a.schimer试验b.泪道冲洗c.泪道探通术d.荧光素钠试验18.泪膜破裂时间(but)测试结果中,表示泪膜不稳定的时间为a.<10秒b.<15秒c.<20秒d.<25秒19.下列哪种结膜炎有假膜形成a、流行性角结膜炎B.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D.成人包涵体结膜炎20.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体是a.曲霉素b.镰刀菌c.表皮葡萄菌d.铜绿假单胞崔21.巩膜葡萄肿发生的原因不可能是a、巩膜变薄B.眼压升高C.巩膜增厚D.高度近视22.这不是皮质性白内障。
眼科的书籍
1、《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李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 016年。
从视觉健康对个人生活和国家发展的影响角度,探讨视觉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眼科学(第三版)》-葛坚主编,推荐指数高,适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含眼科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
3、《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被誉为眼科的百科全书,详细论述眼科临床、科研及基础研究,适合广泛读者。
4、《眼科手术学》-葛坚、刘奕志主编,按照亚专科分类介绍相关疾病的手术操作,适合手术记,录参考。
科普类书籍:
5、《刷屏时代眼健康与视力保护》-洪佳旭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针对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护眼科普知识,适合普通读者了解眼病防治保健。
《爱眼护眼路上指南针》-陶晨、傅伟才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018年。
以眼科临床研究为基础,提炼适合大众的医学知识,图文并茂,易于理解中医眼科书籍:
6、《动物之眼》-(英)迈克尔·兰德、(瑞典)丹·埃里克·尼尔森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从动物视角探讨人类视觉现象,提供中医视角下的眼科学知识。
7、《中医眼科方书古籍》-如《眼科秘方》(清抄本),包
含多种中医眼科方药,适合中医爱好者研究。
《眼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眼科学》
英方名称:《Ophthalmology》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24学时
学分:1.8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
教学目的:通过眼科学理论教学,掌握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其方法,了解低视力和盲目的标准、了解眼科的常
规检查设备及方法。
课程简介:眼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视觉器官功能变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
主要根据眼科学教学大纲内容、
应用多媒体、实物、板书版画的形式实施教学。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惠延年,6版,2004年。
参考书目:《眼科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凤鸣,1版,1999年。
主讲教师:李海祥教授曾小平教授蔡善君教授
蒋模教授田祥教授翟琴华教授
廖一露副教授王卫红副教授罗鑫讲师。
SCI收录期刊——眼科学学科默认分类2009-05-19 15:42:04 阅读437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SCI收录期刊——眼科学学科截至到2009年4月SCI扩展版收录眼科学学科期刊54种(SCI核心版31种),其中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的眼科学期刊3种。
出版地为美国的眼科学期刊37种,英国5种,瑞士2种,荷兰、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印度、伊朗、日本、法国、巴西、澳大利亚各1种。
2005-2008年SCI共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作者(不包括台湾)的眼科学学科论文1123篇,其中2008年354篇(0.3540 %),2007年287篇(0.3024 %),2006年247篇(0.2868 %),2005年235篇(0.3042 %)。
1123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865篇、通讯101篇、会议论文68篇、会议摘要55篇、评论17篇、社论12篇、更正4篇。
2005-2008年中国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以下几种SCI收录的眼科学期刊上: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眼科研究与视力学》182篇、MOLECULAR VISION《分子视觉》114篇、EYE《眼》78篇、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美国眼科学杂志》61篇、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格拉芙临床与实验眼科学文献》60篇、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英国眼科学杂志》56篇、CURRENT EYE RESEARCH《当前眼科研究》50篇、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临床与实验眼科学》49篇、OPHTHALMOLOGY《眼科学》48篇、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实验眼科研究》40篇、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屈光外科学杂志》35篇、OPHTHALMOLOGICA 《眼科学》35篇、VISION RESEARCH《视觉研究》34篇、JOURNAL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学杂志》34篇。
《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眼科学英文名称:OPHTHALMOLOGY课程编码: YXZB423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总学时: 39总学分: 1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开课院系: 医学院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眼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科学,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其任务是研究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视神经和视路)疾病。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视觉器官的解剖、生理、一般检查方法及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熟悉盲眼病与整个机体的关系。
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新成就。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眼科学基础教学内容:一、眼球及附属器的解剖、组织、视路及瞳孔路径。
二、眼球及附属器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知识点:一、掌握眼球的解剖、生理和临床意义。
二、熟悉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
三、了解眼球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分布。
重点:眼球壁及附属器的解剖结构。
难点:角膜、视网膜的解剖和生理。
房角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第二章眼睑病教学内容:麦粒肿、霰粒肿。
睑内翻、睑外翻、上睑下垂、倒睫、眼睑闭合不全知识点:掌握麦粒肿、霰粒肿、脸位置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了解眼睑部分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重点:麦粒肿、霰粒肿鉴别。
难点:眼睑部分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第三章泪器病教学内容一、泪溢、慢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
二、新生儿泪囊炎。
知识点一、熟悉慢性泪囊炎对眼球潜在的危险;掌握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
二、了解泪溢的原因及检查方法。
重点:慢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的鉴别及治疗原则。
难点:慢性泪囊炎治疗方法第四章眼表疾病教学内容一、概述二、常见的临床征状三、干眼症知识点一、了解泪膜的概念。
二、常见眼表疾病的类型。
三、了解诊疗原则。
重点干眼症的诊断治疗。
难点干眼症的诊断治疗。
《眼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0120课程名称:眼科学英文名称:Ophthalmology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45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见习15学时)学分:2.5学分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定向培养)预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建议教材:赵堪兴主编《眼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课程简介: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人体重要感觉器官之一的视觉器官疾病。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讲授视觉器官的解剖、生理、检查,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防治知识,着重介绍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眼与全身病的关系,充分反映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新技术。
本教学大纲力求做到以下特点:①对于眼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知识传授内容应达到医学专业本科水平;②在介绍眼科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与视光学相关内容,并使之有机结合;③在介绍传统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应注重反映有定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和新方法。
使学生掌握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眼部检查方法,掌握常见眼科疾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掌握急重眼病和眼外伤的处理,掌握常用眼科用药的使用方法。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学科,列为考试科目。
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课与病例示教、录像、临床见习等交叉进行,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常用的检查方法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熟悉急性和慢性视力减退眼病,理解全身病在眼部的表现。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总学时数45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见习课15学时,教材选用赵堪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眼科学》(第七版),并根据教材再版情况选择该系列最新版教材。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二章眼科学基础(一)目的要求:掌握眼球、附属器及视路的组织解剖及生理生化。
绪论1.《龙树眼论》当前公以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隋书 . 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3.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绘。
4.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实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初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5.唐朝王焘编纂《外台机密》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阐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②外托三光;③内因神识。
6.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7.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太平圣惠方》重申“五轮应于五脏”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
8.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察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朝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初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朝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有名的针拨八法;清朝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浑身病的代表作。
解剖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含眼球、视路和眼隶属器三部分。
①眼球内容物包含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组成眼的屈光介质,是光芒进入眼内并抵达视网膜的通路。
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保持眼内压。
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
② 眼隶属器包含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五部分。
③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角膜的组织构造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中层的葡萄膜拥有供应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
④ 视路包含视神经、视交错、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2.房水循环门路:产生的房水第一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以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经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眼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眼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研究人体感觉器官之一的视器官疾病的一门学科,教学的内容是结合临床讲授视觉器官的解剖、生理、检查方法及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知识,着重介绍我国常见、多发眼病、致盲病以及眼与整个机体的关系,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国内比较成熟的新成就。
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眼科学程序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正确进行眼科常规疾病的诊疗。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眼作为视觉器官,是机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组织器官密切相关。
不少眼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眶蜂窝组织炎引起头痛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相反亦有全身性疾病引起眼病,如风湿病引起的虹膜睫状体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等。
对于一个眼病患者来说,可能是独立的眼病,或是眼病及其所致的全身病,或是全身病及其所致的眼病,是同时存在不相干的眼病与全身病等。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学习以整体观为主的眼科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个眼科工作者须以整体观为出发点,全面观察,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方案。
其他各科人员对眼科亦应该有所了解,因心血管,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的疾病,颅脑外伤,妊娠毒血症,小儿麻疹,脑炎与脑膜炎,脑肿瘤,梅毒,艾滋病,癔病等,在眼病或可有一定的症状表现。
故具有必备的眼科知识,对临床各科人员提高水平大有裨益。
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教学(实验0学时或实训0学时或见习0学时、其他(注明)0学时), 习题及讨论0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附:课程学时分配表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宋体五号加粗)1.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6月2.主要参考书(宋体五号加粗)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年6月四、课程考核(黑体小四号)考核方式采取课堂测验、平时作业及期考试,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末。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由中国医学著作网主办,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协办的“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评选结果在2007年第12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之际隆重揭晓。
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内各大医学图书出版社、医学图书经营销售公司、医学学术团体组织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广泛参与,严格评审,最后确定了50本能反映当代医学学术水平的图书。
入选图书包括《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风湿病学(上、下)》(科学出版社)等。
详细名单如下: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12 次,累计销售150万套,五十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曾得到过多次奖励,包括卫生部授予的199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部授予的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
2.《西塞尔内科学 (原名-西氏内科学)》世界图书出版社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3.《血液病学》(上下)人民卫生出版社是血液学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较新较好的参考书和基础教材。
4.《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理论新、内容全、权威性强,是世界内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医、教、研的教科书,哈里森也被广泛赞誉为“内科学著作之父”。
5.《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书是集当前国内外内分泌学研究新进展及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于一书的大型专业参考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的内分泌与代谢学专著。
中医学专业《中医眼科学》课程标准学时:40学分:2适用专业:中医学1.课程概述:《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础及中医眼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的临床学科。
因为临床的需要,课程中加入部分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符合中医院校中医师教学要求,内容实用,精炼,通过多媒体、眼科模型、图片、病例分析等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
2.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
(2)掌握眼部重要疾病症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
2.2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知识诊断眼部相关疾病。
2.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眼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
2.3素质目标:1.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2.通过授之以渔,课堂中应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学生疾病,让学生切实看到疗效,建立对中医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现代医学以外的医疗方案。
4.教学建议:4.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具示教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布置复习思考题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大量的多媒体演示图,尽量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培养其对眼科疾病的认识、诊断及处理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中医眼科内涵与精髓,掌握眼科辩证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考试或考查应以把握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为主,切忌偏怪冷僻内容,以免学生学习重点和方向的偏离。
4.2评价方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应通过学生出勤情况、平时测验提问及理论考试综合评价。
4.3教材选编:彭清华主编,《中国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6月第5版。
4.4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本课程既强调理论教学,更强调案例教学,具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条件。
执笔:审核:审定: 2022年月日。
博大精深的中医眼科奇书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大量的典籍阐述眼科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因此,中医眼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历代医家尤其是中医眼科医家的智慧结晶,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科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各方面都不断进步,中医眼科古籍不断涌现,提高了中医眼科的整体水平,是中医眼科学的宝贵财富,值得很好地发掘和研究。
其中,在中医眼科学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眼科经典著作包括《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原机启微》、《审视瑶函》、《一草亭目科全书》、《目经大成》、《银海指南》、《眼科阐微》八种古籍。
特介绍如下,以供借鉴!1. 《秘传眼科龙木论》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眼科古籍,在唐代《龙树眼论》的基础上,通过历代不断辗转抄录,经临床医家补充或辑录其他医著有关内容,形成明万历年间(1575 年)黄毅刊本而流传至今,作者不详。
卷之首为龙木总论12条;卷之一至卷之六为七十二证方论,分为内外障两大类,内障23 种病症,外障49种病症;卷之七为“诸家秘要名方”,共收集五家;卷之八为“针灸经”,卷之九、十为“诸方辨论药性”,书末附“秘传眼科龙木集”。
主要观点包括“内障多从脏腑功能失调立论”、“外障则倡风火致病之因”、“开中医眼科手术学先河”、“提倡树立高尚医德、反对愚昧迷信”。
本书作为中医眼科的第一部手术著作,尚列出手术禁忌证和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是中医眼科学中一笔可贵的财富。
2.《银海精微》本书是我国较有影响的一部眼科古籍,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不详。
全书分两卷,上卷为五轮八廓、五脏六腑等基础理论,下卷为五脏要论、审证秘论、药性论、眼科汤头歌诀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观点是“轮脏相应、眼体同研”、“分述病症、细致入微”、“治重祛邪、兼护脾胃”。
本书既汲取明代以前的眼科成就,又增加许多眼病诊治内容,其内容比《秘传眼科龙木论》更丰富,临床价值更大,书后附药物的药性与功治,为眼科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3.《原机启微》本书系元末明初江苏名医倪维德所著,是中医眼科发展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籍,对后世眼科有着巨大的影响。
眼科术后取出硅油(玻璃体硅油取出术)临床路径一、眼科术后取出硅油(玻璃体硅油取出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眼科术后取出硅油(ICD-10:Z45.800x003)行玻璃体硅油取出术(ICD-9-CM-3:14.6x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美国眼科学会编,《眼科学》(8年制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眼科术后取出硅油相关症状。
2.体征: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视网膜贴伏良好符合硅油取出指征者及前房可见硅油乳化颗粒可伴有高眼压的患者。
3.辅助检查:眼部B超: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贴伏良好。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学》(8年制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符合手术指证者予以玻璃体硅油取出术1.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后2月到半年左右,取出时限可依据眼部情况具体放宽。
2.经散瞳眼底检查裂孔周围充分机化、瘢痕化,视网膜贴伏良好。
3.硅油乳化严重、继发性难以控制的高眼压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眼科术后取出硅油(ICD-10:Z45.800x003)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存在控制稳定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4、非全麻患者。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入院常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儿童可不行);(4)眼部相关检查:验光、眼压、视野、OCT扫描、眼底照相。
眼科学的建立和发展简介目录•1拼音•2概述1拼音yǎn kē xué de jiàn lì hé fā zhǎn2概述眼科学和医学其他学科一样,在整个自然科学进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特别是光学物理、视器解剖与生理学等的进步,促进了近代眼科学的进步。
法国解剖学家克洛凯(Cloquet,J. G. 1790~1882)于1818年首先描述玻璃体管。
爱尔兰第一个眼科病理学家雅各布(Jacob,A. 1790~1874)于1819年描述了视网膜的神经层——视网膜杆体锥体层。
并于1827年第一个对睑侵蚀性溃疡作了充分的描述。
美国解剖学家霍纳(Horner,W. E. 1793~1853)于1824年描述睑板张肌——眼轮匝肌泪部。
德国解剖学家施莱姆(Schlemm,F. 1795~1858)于1830年记载了巩膜静脉窦。
英国著名解剖学家兼医师鲍曼(Bowman,W. 1816~1892)发展了眼的解剖学,特别在角膜和睫状肌方面于1849年首先描述了角膜前弹力层。
他于1880年当选为英国眼科学会第一任主席。
英国外科医生洛克伍德(Lockwood,C.B.1858~1914)于1885年描述了眼球悬韧带。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Thomas Young 1773~1829)发现了光的干扰现象,建立了光的波动学说。
1793年他发现睫状肌对晶状体的关系及视觉的调节作用。
第二年(21岁时)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801年他又首先描述了散光。
1802年第一个对色觉作出科学的解释,被称为眼生理学之父。
捷克生理学家普肯野(Purkinje,J. E. 1787~1869)于1823年对视觉的主观现象如普肯野象、普肯野现象等作了很多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Wheatstone,C. 1802~1875)于1838年介绍立体镜。
法国眼科医师加瓦耳(Javal,D. E.1839~1907)应用于治疗斜视。
医学经典名著《临床眼科学》引进出版
作者:蒋舒
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3期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自英国Butterworth-Heinemann出版公司引进出版了《临床眼科学》一书。
该书译自在国际眼科学界久富盛名的Jack J. Kanski教授的经典名著Clinical Ophthalmology。
Jack J. Kanski教授是英国皇家外科学会会员、英国皇家眼科学会会员、国王爱德华七世医院查尔斯亲王眼科中心眼外科主任。
他长期从事临床眼科研究和诊断治疗工作,学识渊博,业务娴熟,技术精湛,在发病机理、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方面颇有建树,出版过多部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眼科学专著。
而本书正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本书内容系统而全面,涵盖了临床眼科的各个研究领域,同时也介绍了当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反映了国际眼科学发展的概貌。
原著英文版自1984年出版以来,经过不断的再版、修订,现已累计印刷10多次,被翻译成近10种语言,是当今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一本眼科学著作。
在英国以及很多欧洲国家,它被视为眼科专业标准的教科书,不仅如此,它在全球眼科学界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并被广泛应用,被誉为“最具权威性的眼科学案头参考书”。
本书主译徐国兴教授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系系主任、教授、眼科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福建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曾留学于美国Nebraska 大学医学院眼科系;其余几位译者也大部分是从北美和欧洲留学归国的眼科学者、博士、教授,译者阵容强大。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赵家良先生在审阅本书后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欣然为本书作序,赵教授称:“本书涵盖临床眼科的各个研究领域”,“代表着国际眼科诊疗水平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全书分眼睑、泪道、结膜、角膜、巩膜、晶状体疾病,以及青光眼、葡萄膜炎、眼内肿瘤、视网膜脱离、后天性黄斑病、遗传性眼底营养不良、视网膜血管疾病、斜视、眼眶疾病、神经眼科学、外伤等16章,在回顾临床应用解剖与生理学的基础上,系统、详尽介绍眼科各种病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方法、特殊检查的操作技巧、治疗原则与手术技巧等,配有1700多幅高质量的临床彩色照片,并对各图佐以翔实的图例说明。
本书在学术上具有先进水平,在病因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诸方面都具有权威性。
书中所提供的大量照片都是由国外医务工作者采用高超技术在特定环境下拍摄的,而且许多照片是首次发表的,弥足珍贵。
本书涵盖范围广、内容权威翔实、阐述精辟深入、图片丰富清晰、病例典型、图文并茂、版面美观、制作精美,对眼科专业在校生、实习生以及临床低年资眼科医师而言是一部必备的标准教科书,也是值得中、高年资眼科医师珍藏的案头参考书,同时也可供眼科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临床眼科学》,福建科技版,大16开,662页,精装,380.00元,责任编辑:何捷、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