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

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3、对伴有细菌性心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

后进行手术。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

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

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

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

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

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

四、术后处理常规

1、特护监测

2、必要时应用硝普钠、前列腺素E1等扩血管药物

3、强心、利尿治疗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术后发现不可逆的心脏传导阻滞,必要时安放心脏起搏器

6、术后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复查超声明确情况,必要时再次手术修复

【房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同室间隔缺损

(二)体格检查要点

同室间隔缺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超声心动图检查通常作为最终诊断依据,特殊怀疑合并其他畸形或为明确肺动

脉高压及肺血管阻力的病例需要进行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鉴别诊断中主

要是与部分型心膜垫缺损和肺静脉畸形引流鉴别。

对于房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容:

1、明确房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房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3、对伴有细菌性心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

行手术。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

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

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

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

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

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

四、术后处理常规

1、特护监测

2、必要时应用硝普钠、前列腺素E1等扩血管药物

3、强心、利尿治疗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同室间隔缺损

(二)体格检查要点

基本同室间隔缺损,另外还要在体格检查中注意水冲脉和股动脉枪击音的体

征。应注意,在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中紫绀很可能是差异性紫绀。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诊断方法和原则与室间隔缺损相同。鉴别诊断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动

脉导管是否为单一畸形;2、需要和动脉导管未闭进行鉴别的疾病主要有:主

—肺动脉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静脉瘘,主动

脉窦瘤破裂。

二、术前准备

同室间隔缺损

三、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动脉导管结扎术、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或补片修补术。

四、术后处理常规

1、特护监测

2、必要时应用硝普钠、前列腺素E1等扩血管药物

3、强心、利尿治疗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注意术后高血压的处理

7、术后注意动脉导管残余分流的可能,必要时再次手术修补

8、术后注意有无喉返神经的损伤问题

【法鲁氏四联症】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法鲁氏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出生后紫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史采集中注意以下问题:

1、紫绀出现的时间;

2、患儿是否喜蹲踞;

3、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4、是否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晕厥、抽搐

5、母亲怀孕3个月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6、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有无杵状指;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

况等。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该病的解剖诊断可以单纯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患者病情复杂、超声心动图

检查诊断不确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临床上主要应和

艾森曼格综合征、共同动脉干、右心室双出口,单心室等进行鉴别诊断。二、术前准备

(一)除了仔细明确诊断以外,在新生儿可以应用前列腺素E1尽量延迟动脉导管的闭合时间。口服心得安,防止反复缺氧发作。术前强心、利尿,吸氧治疗。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

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

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

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

鉴于目前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患儿可以行根治手术,只有在新生儿、肺动脉发育极差或全身情况差,不适于行根治手术的情况下才考虑姑息性手术。

姑息性手术:Blalock-Taussig、中心分流术

四、术后处理常规

1、特护监测

2、强心、利尿治疗

3、积极纠正严重心律失常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术后发现不可逆的心脏传导阻滞,必要时安放心脏起搏器

6、术后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复查超声明确情况,必要时再次手术修复

7、早期发现和积极处理慢性右心功能不全

【完全型心膜垫缺损】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紫绀出现的时间;

2、患儿是否喜蹲踞;

3、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4、是否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晕厥、抽搐

5、母亲怀孕3个月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6、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

1、杂音的位置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有无杵状指;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

况以及是否合并21-三体综合征的表现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不是常规检查。

临床上主要是和部分型心膜垫缺损进行鉴别

一、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

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

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

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

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二、手术治疗

原则上主一期矫治术,对于新生儿合并心力衰竭、肺部感染需依靠人工呼吸机全身状况差的患儿,或合并座新发育不全的患儿,临床估计难以耐受体外循环和心脏阻断,可先行肺动脉环缩术,以控制新分流和肺动脉高压,待心脏和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二期根治手术。

三、术后处理常规

1、特护监测

2、强心、利尿治疗

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必要时残余畸形的矫正

【Ebstein畸形】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该病无特殊临床症状,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3、平时有无突发的心悸

4、母亲怀孕3个月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

1、杂音的位置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有无杵状指;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

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该病的诊断可以依据超声心动度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少数情况可以依靠右心导管或

心血管造影进行证实,但一般不需要。在诊断过程中,心电图可以发现合并的心律

失常。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强心、利尿等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2、可以在术前对合并的预激综合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

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

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

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

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

1、轻症者,无合并畸形,无或轻度三尖瓣返流,可以随诊观察;

2、手术方式:包括三尖瓣成形术、解剖矫正术以及三尖瓣置换术。

四、术后处理常规

1、特护监测

2、强心、利尿治疗

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必要时残余畸形的矫正

瓣膜疾病

二尖瓣狭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 有无风湿热病史

2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表现

(左心衰或右心衰)

3 治疗情况

4 出现房颤的时间,有无栓塞病史

5 其它

(二)体格检查要点

1 一般检查二尖瓣面容

颈静脉怒

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

房颤时有脉短绌

2 心脏听诊二尖瓣狭窄的典型杂音为心尖部舒期隆隆样杂音

二尖瓣活动尚好时,可听到开瓣音

肺动脉高压时,P2亢进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在我国二尖瓣狭窄绝大多数为风湿性,因临床有相似表现,需与下述疾病鉴别

1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

2 左房粘液瘤

3 “功能性”二尖瓣狭窄

4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5 风湿性心脏炎波及二尖瓣

6 其他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评价患者全身状况

明确瓣膜病变情况

调整患者心脏功能

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

1 血尿便常规

2 血型

3 生化检查

4 电解质检查

5 HBsAg

6 抗-HCV

7 抗-HIV

8 康瓦氏反应

9 ASO及CRP

10 血沉

11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

12 心脏三位像

13 心电图

14 超声心动图

(三)特殊检查

1 心导管检查

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3 其他

(四)术前宣教

了解疾病知识

明确治疗目的

保持平静心情

配合手术治疗

(五)术前准备

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

肺动脉高压者,吸氧及降压治疗

呼吸道的准备

三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瓣膜病变的程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1 二尖瓣球囊扩

2 二尖瓣闭式扩

3 二尖瓣直视成形

4 二尖瓣置换

四术后处理

(一)病情观察

1 生命体征观察

2 心脏功能状况

3 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4 肝肾功能

5 其他

(二)常规治疗

1 循环系统支持

2 呼吸系统支持

3 防治心律失常

4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5 预防感染

6 换瓣病人的抗凝治疗

7 其他

(三)并发症预防与治疗

1 低心排综合征

2 左心室破裂

3 栓塞(血栓,气栓等)

4 出血

5 心膜炎

6 抗凝并发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