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S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调度_蒲天骄
- 格式:pdf
- 大小:618.35 KB
- 文档页数:9
文件基于时间尺度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在时间尺度主动配电网中,多源协调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探讨了文件基于时间尺度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对该主题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需求的增长,传统的被动配电网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负荷和新能源接入的要求。
因此,建设一种基于时间尺度的主动配电网,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调配和多源协调,已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时间尺度主动配电网的概念与特点时间尺度主动配电网是一种通过实时监测、预测和控制的方式,将各种电源、用电设备和电力网络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控的配电网系统。
其主要特点包括:(略)三、多源协调优化的意义和挑战多源协调优化是时间尺度主动配电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略)然而,多源协调优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略)四、多源协调优化方法1. 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源协调优化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问题特点确定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
通过线性规划模型,可以实现多源的协调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遗传算法方法遗传算法方法是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一种优化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利用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搜索最优解。
在多源协调优化中,遗传算法方法能够全局搜索解空间,提高优化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3. 蚁群算法方法蚁群算法方法是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一种优化方法,通过模拟蚁群中蚂蚁的寻找最优路径的行为,来实现多源协调优化。
蚁群算法方法具有分布式计算、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等特点,在多源协调优化问题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五、多源协调优化的应用多源协调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还可以实现多能互补、优化经济效益等目标。
多源协调优化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建筑、智能网联车辆、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的渗透本文简要介绍了主动配电网以及优化调度,重点研究了有关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的问题,在建立了调度模型的同时,分析了相应求解方法,并以具体算例为依据,全面阐述了整个优化调度过程。
标签: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渗透前言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各领域的电力足够该领域发展所应用,做好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是保证上述目的能够有效达成的基础,同时也是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领域的主要要求。
本文针对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使电力调度水平得以提高,使电网运行的系统性、安全性与科学性,得到更好的保证。
1、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1.1 主动配电网主动配电网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硬件:从硬件方面看,主动配电网中,即包含传统配网元素,也包含着分布式可控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部分,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前提下较为新型的配电网形式。
(2)软件:从软件方面看,传统配电网一直以最优潮流作为主要调度策略的制定依据,主动配电网优化了这一点,提高了调度策略制定的综合化水平,要求将储能系统以及网络开关等,共同作为策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指标进行参考,确保优化调度过程能够更加具有全面性、能够更加灵活的实现。
从主动配电网的特点可以看出,与传统配电网相比,其在优化调度策略的制定方面具有较高的优越性,鉴于此,传统策略不再适用,建立一套新的优化调度策略成为了必然。
1.2 优化调度从本质上看,优化调度即实现电源与负载的最佳配置。
根据各领域所需使用的电量的不同,输电线路以及电网所需承受的负载也各不相同,一旦用户用电量超标,荷载同时也會超标,最终导致电网发生故障。
优化调度即以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为目的,通过对种种手段的应用,使负载能够与电源达到平衡的一种方法,将其用于配电网中,是保证配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方式。
2、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2.1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建立主动配电网,最初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电力领域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的问题,使电力领域的环保以及节能水平得以提高。
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的运行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协调优化是保障ADN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xed-Intege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MISOCP)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方法。
该方法旨在通过综合考虑ADN中的多种约束条件和运行目标,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协同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With the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is the key to ensuring the safe,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DN. Thisarticle proposes a multi period optimization operation method for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ordination i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based on Mixed Integer 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 (MISOCP). This method aims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by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various constraints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in ADN,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本文首先介绍了ADN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然后详细阐述了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重要性。
基于需求侧响应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调度卢锦玲;初文奇;於慧敏;郭金体;马冲【摘要】为提高主动配电网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负荷峰谷差,对储能系统、可控分布式发电单元、柔性负荷的协调调度设定优先级,以减小发电成本、储能等效运行成本和源荷共赢成本为子目标,构建综合成本最小的主动配电网和能源终端用户合作共赢的优化调度模型.建立基于距离最小化原则和离差平方和的双目标决策函数,通过熵权-AHP(AnalyticHierachy Process,AHP)综合赋权法,计算目标函数中各子目标权重系数.采用改进的具有主动搜索和主动学习特性的APSO(A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PSO)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以44节点主动配电网络测试系统为算例,验证了优化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期刊名称】《电力科学与工程》【年(卷),期】2018(034)011【总页数】8页(P30-37)【关键词】主动配电网;源荷共赢;协调调度优先级;主动粒子群算法【作者】卢锦玲;初文奇;於慧敏;郭金体;马冲【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3;无锡供电公司,江苏无锡 214000;华北石油管理局水电厂,河北任丘 062550);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340 引言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ND)是有高渗透率DG(Distributed Generation)接入的具有主动控制和主动管理能力的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发电侧的主动参与和用户侧的主动响应使配电网由原来的被动接收电能变为主动利用电能[1]。
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是通过对DG、储能、柔性负荷等分布式能源设备的合理控制,达到增强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节能降耗,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目的[2]。
基于MAS的配电网复电系统设计高大棚;叶兴旺;兰启奎【摘要】针对配电网负荷失电后的复电问题,基于多代理技术和JADE开发平台,设计了一个配电网主动复电系统,其中主要包含代表实际配电网支线的支线代理和代表配电网负荷的负荷代理。
当配电网支线上发生故障时,失电的负荷代理向其所在的支线代理发送故障报告,请求为其恢复供电。
故障支线的代理通过与网络中其他支线的协调,通过负荷开关将失电负荷转供到邻近正常支线上,从而恢复故障负荷的供电。
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了一个简单配电网络模型,将所设计的多代理系统用于解决该配电网的负荷复电问题,验证了该多代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Aiming at the power restoration problem after the black ou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an active restoration syst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based on multi-agent technology and JADE platform. There are two kinds of agent in the proposed system, i.e., the FeederAgent which represents the actual feeder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LoadAgent which stands for the actual load. When failure occurs on the feeder, the blackout loads send failure reports to the corresponding FeederAgent, requesting for restoring the power supply. Through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FeederAgengs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FeederAgent with faults transfers the blackout loads to the adjacent normal feeders, and then restores the power supply of those loads. The proposed multi-agent system is utilized to solve the power restoration problem of a simple distribution network model built under the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 and it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is verified.【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8页(P103-110)【关键词】多代理系统;系统设计;配电网络;复电重构;负荷转供【作者】高大棚;叶兴旺;兰启奎【作者单位】四川石油管理局川南矿区,四川泸州 646001;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重庆 401220;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四川自贡 643000【正文语种】中文配电网是连接发输电系统和用户的桥梁,担负着直接向用户供应和分配电能的任务[1],其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用户的经济效益[2-3],因此配电网络发生故障后,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故障恢复措施以减少停电损失[4]。
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主动配电网的优化控制已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柔性负荷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电力负荷,对于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稳定性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对配电网中的多种电源和柔性负荷进行协调优化,实现配电网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本文将分析主动配电网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结构特点、运行方式以及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阐述柔性负荷在主动配电网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潜力,包括需求响应、储能系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源协调优化控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通过对配电网中的多种电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微型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和柔性负荷进行建模,建立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以及各类电源的互补性和柔性负荷的调控能力,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本文将通过算例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配电网运行性能,展示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在提高电网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还将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柔性负荷建模与分析在主动配电网中,柔性负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的刚性负荷不同,柔性负荷能够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和需求,主动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从而参与到电网的优化控制中。
这种可调节的特性使得柔性负荷成为实现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的重要资源。
为了对柔性负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其准确的数学模型。
柔性负荷的建模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负荷本身的电气特性建模,如负荷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二是负荷的行为特性建模,即负荷如何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如何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主动配电网分解协调多目标优化研究作者:缪辰宇刘尧杨叶昕张勇陈建钿丘冠新谢虎来源:《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22年第02期關键词:人工智能;主动配电网;分解协调;拓扑分析模型电网是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电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种种因素都促使我们要不断进行配电网的升级改造。
2015年国家提出了“管住中问,放开两头”的管理方案,意思就是提高发电方、售电方的市场化程度,然后在电网等环节加强政府的管理,在这样的方针下,比如一些微电网企业、绿色节能公司等等。
随着形形色色企业的入驻,我国的主动配电网不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国外发达国家具有比较健全和成熟的电网管理系统,比如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很早就开始发展工业化,工业化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美国硅谷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技术研究中心,当地的电力发展也非常完善。
因此,目前关于实现主动配电网的多目标研究是我国电力方面专家研究的重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水平,从人工智能算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拓扑分析法,对IEEE-30、IEEE-51和IEEE-112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本文采用的拓扑分析法可以丰富人工智能算法在国家电网中的研究,进而对原来已经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补充,对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1材料和方法1.1主动配电网的相关理论基础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指的是利用现阶段的新兴科学技术,比如智能用电技术、智能储能技术等,实现对电网系统和配电网资源经济的协调控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为广大用户带来高质量、高水平的用电体验。
从概念来看,主动配电网具有智能、柔性、整合以及协调运行的特征。
主动配电网的不断优化是我国不断追求的目标,现阶段的主动配电网优化管理有三种不同的控制方式。
主动配电网多源协同三层优化调度陈俊桦;江修波;李功新【摘要】合理协同各类并网间歇性能源、储能装置、柔性负荷等可调资源,是实现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有效途径.在设置各类能源调度顺序及分段开关控制方案的前提下,从环境、运行、经济三个层面,构建主动配电网多源协同三层优化调度模型,并运用一种融有蛙跳算法、遗传算法核心思想的改进人群搜索算法求解该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多源协同优化调度可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平稳负荷波动、降低网络损耗、提高用户体验,由此证明该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及优越性.【期刊名称】《电测与仪表》【年(卷),期】2018(055)020【总页数】6页(P66-71)【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多源协同优化;三层优化调度;改进人群搜索算法;主动管理【作者】陈俊桦;江修波;李功新【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州350108;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30 引言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环境恶化以及不可再生能源储备锐减等问题,以大力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能源变革势在必行[1-2]。
然而,利用间歇性清洁能源发电的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将加大电力传输方向的不确定性,进而对电网的可靠运行、电能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3]。
相较于单向辐射式的传统配电网,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可对潮流进行主动控制,并对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可控负荷等DER进行主动管理,从而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率与利用率[4-5]。
因此,如何协同多种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系统的集成优化,是当前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就基于负荷预测,考虑并网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的随机及波动特性,并协同储能装置、柔性负荷等各类可控能源,计及电网运行成本、负荷峰谷差与DG消纳率的ADN优化调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解析摘要: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电力资源的供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逐渐变化的电力应用要求,需持续发展电力调度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得到了更多重视。
相关的电力企业,要结合现实的社会发展变化状况,认识配电调度工作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力系统的工作要求,分析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
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引言为了适应于各地区中日渐复杂的电力系统运行要求,电力企业重视设备与技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配电设备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系统的工作运行中,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应用,可以有效促进电力网络运行的合理化,确保各区域中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对主动配电网相关技术尤其是优化调度技术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展技术的影响力,对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为此,相关人员需要对此进行持续地关注与研究。
1.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的应用意义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整体运行效能以及运行稳定性的提升,一直是电力相关企业工作关注的重点。
选择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可适应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要求,也能够促进电网供电质量与稳定性的提升,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多项要求。
电力企业的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现实工作经验,分析该技术的应用意义。
(一)适应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要求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行都面临着明显的损耗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损耗包括能量损耗以及线损。
能量损耗主要是电力系统运行中本身的能量消耗,尤其是各类高耗能设备,会消耗大量的电能资源;线损则会影响到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的状况,在电力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包括运输、配电、变电等,都会出现相应的损耗。
常见的线损类型,包括统计线损、理论线损、定额线损等。
在优化调度技术的作用下,电力系统运行的流畅度将会有所提升,各类损耗也会出现相应的减少[1]。
主动配电网的多源协同优化调度研究发表时间:2020-08-13T10:15:55.037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8期作者:花明[导读] 主动配电网的多“源”化发展催生了储能技术的迅速提高和智能化家居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动汽车也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崭露头角。
摘要:主动配电网的多“源”化发展催生了储能技术的迅速提高和智能化家居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动汽车也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崭露头角。
这一系列的负荷侧发展使得柔性负荷主动的参与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逐步提高。
随着大量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主动配电网,储能和柔性负荷参与调度可以为配电网的经济稳定运行和负荷曲线的削峰填谷作出更大贡献,这在“源-网-荷”协调调度中十分重要。
多源协同优化调度策略可以明显降低调度日的运行费用,且在调度日内明显提高新能源的消纳率。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柔性负荷,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多元协同1 引言主动配电网调度系统是围绕“源-荷”两侧的协调为中心进行控制的,该调度系统以综合统筹全局资源、最大化提高网内资源利用率、提高配电网智能化为目标。
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配电网系统,在主动配电网内的单元模型将更加的自由化,也就增加了模型选取的复杂程度,由于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以“主动”为核心,将更多的引导出不同的控制变量、约束条件及对应的目标函数。
2 主动配电网“源”特性分析2.1 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大致可以分为:定速型、转差控制型、同步直驱型、双馈型。
风电出力受该时刻风速大小、风力机叶片角及该角度下受风面积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某时刻下风力发电机产生的机械功率为:P== 0.5pA V3Cp。
在理想情况下的风力机正常工况运行,其输出功率可分为线性段和水平段两种状况:在线性段下,认为当前时刻的启动风速达到额定风速范围内,风速与输出功率呈正比关系;而水平段则是认为当前时刻的风速若落在额定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该状态下输出功率与风速无关,为一常数。
由此可知,风力机的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一系列合理手段使在合理风速范围内达到输出恒功率运行。
基于MAS智能分布实时监测系统任务协调与调度
胡晓辉;周兴社;党建武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年(卷),期】2005(026)001
【摘要】在现代分布实时监测系统工作环境下,要清晰地表示分布的任务结构和任务之间的交互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Agent体系结构,它通过一般部分全局计划方法表示Agent任务结构,实现具有一定适应能力的协调机制,获得Agent本地调度方案.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胡晓辉;周兴社;党建武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72;兰州交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72;兰州交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基于MAS技术智能调度系统研究 [J], 李茂德;陈颖瑜
2.基于分布式多层体系的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智能实时监测系统 [J], 冯智慧;宋春燕;张广洲;何德;胡大栋;毛西吟;陈拥军
3.基于MAS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建模与实现 [J], 王向华;陈特放
4.基于智能分布式LonWorks的城市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J], 王俭;蔡宇杰;
刘渊
5.基于MAS的AGVS分布式作业调度方法 [J], 邹敢;牛林;刘祥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