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材封面2
- 格式:doc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国学教材编委会总主编:自宏编委:辉麦方罗秉慧房英慧丁淑琴第一单元:白诗集1、望庐山瀑布………………………………………………………………………白(1)2、春思………………………………………………………………白( 2 )3、估客行……………………………………………………………白( 3 )4、送孟浩然之广陵…………………………………………………白( 4 ) 第二单元:杜甫诗集5、赠花卿…………………………………………………………杜甫( 5 )6、八阵图……………………………………………………………杜甫( 6 )7、绝句………………………………………………………………杜甫(7 ) 第三单元:白居易诗集8、夜雪……………………………………………………………白居易( 8 )9、白云泉…………………………………………………………白居易(9 )10、池上…………………………………………………………白居易( 10 ) 第四单元:王维诗集1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1 )12、莲花坞………………………………………………………………………王维( 12 ) 第五单元:四季诗1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万里(13 )14、秋浦歌……………………………………………………………白(14)15、梅花……………………………………………………………王安石(15)第一单元:宋诗1、惠崇《春江晚景》…………………………………………………轼(1)2、饮湖上初睛后雨…………………………………………………轼(2)3、元日……………………………………………………………王安石(3)4、示儿………………………………………………………………陆游(4)5、春日………………………………………………………………朱熹(5) 第二单元:唐诗6、悯农………………………………………………………………绅(6)7、出塞……………………………………………………………王昌龄(7)8、剑客………………………………………………………………贾岛(8)9、泊准……………………………………………………………杜牧(9)第三单元:写景、惜别、旅愁归思诗10、乌衣巷………………………………………………………禹锡(11)11、涉江采芙蓉……………………………………………………古诗(12)12、山中………………………………………………………………王勃(13) 第四单元:论语13、《论语》三章 (14)14、《论语》二章 (15)15、《论语》二章 (16)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册)1、望庐山瀑布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0五行干支
yuē shuǐ huǒmù jīn tǔ曰水火木金土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此五行本乎数shí gān zhějiǎ zhì guǐ十干者甲至癸shí èr zhīzǐ zhì hài 十二支子至亥
注释
五行:金、木、水、火、土。
本:根本,本源。
数:运数,天理。
本乎数,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胜,来源于运数。
这一观点具有自发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
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认认写写
木mù金jīn 土tǔ
行xí
ng
干gān
甲jiǎ
读读背背
朗读并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
贝贝属牛,地支是什么?你属虎?地支是什么?你相信命运吗?为什么?。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是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
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
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写唐雎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
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
”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
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
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
二年级国学教材编委会总主编:刘自宏编委:张辉麦方罗秉慧房英慧丁淑琴第一单元:李白诗集1、望庐山瀑布………………………………………………………………………李白(1)2、春思………………………………………………………………李白( 2 )3、估客行……………………………………………………………李白( 3 )4、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 ) 第二单元:杜甫诗集5、赠花卿…………………………………………………………杜甫( 5 )6、八阵图……………………………………………………………杜甫( 6 )7、绝句………………………………………………………………杜甫(7 ) 第三单元:白居易诗集8、夜雪……………………………………………………………白居易( 8 )9、白云泉…………………………………………………………白居易(9 )10、池上…………………………………………………………白居易( 10 ) 第四单元:王维诗集1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1 )12、莲花坞………………………………………………………………………王维( 12 ) 第五单元:四季诗1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杨万里(13 )14、秋浦歌……………………………………………………………李白(14)15、梅花……………………………………………………………王安石(15)第一单元:宋诗1、惠崇《春江晚景》…………………………………………………苏轼(1)2、饮湖上初睛后雨…………………………………………………苏轼(2)3、元日……………………………………………………………王安石(3)4、示儿………………………………………………………………陆游(4)5、春日………………………………………………………………朱熹(5) 第二单元:唐诗6、悯农………………………………………………………………李绅(6)7、出塞……………………………………………………………王昌龄(7)8、剑客………………………………………………………………贾岛(8)9、泊秦准……………………………………………………………杜牧(9) 第三单元:写景、惜别、旅愁归思诗10、乌衣巷………………………………………………………刘禹锡(11)11、涉江采芙蓉……………………………………………………古诗(12)12、山中………………………………………………………………王勃(13) 第四单元:论语13、《论语》三章 (14)14、《论语》二章 (15)15、《论语》二章 (16)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册)1、望庐山瀑布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蒙学篇|国学教材之《声律启蒙》完整版上、下两卷及序文《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序言自骈偶之体兴,而著述家多捃摭故实,俪白妃黄,以为能事,若《编珠》、《岁华丽记》之类,洵为征引宏博,穷讨四库矣!邵陵车万育先生,尝取对偶,自一二字以至十余字,叶以上下平三十韵,所用故实,多取习见,且细为评注,分为二卷,名曰《声律启蒙撮要》。
余偶得写本,见其切近,易于记诵,思付剞劂,遍授童蒙。
且今功令,凡大小试以及考课馆阁,莫不以声律为殿最。
是书也,匪仅为幼学切要之功,且可俾操觚之士,就是书所习见故实,进而求之。
因以穷讨四库,备极宏博,用谐声律,以鸣当代之盛,岂不休哉!则即以是书为《编珠》、《岁华丽记》之羽翼,殆无不可。
书刻成,用题数语,以弁其端。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季春赐进士出身知福建福州府事前翰林院检讨金竹蒋允焄题于郡署存朴斋正文-上卷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第2课:无违为孝(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第2课.无违为孝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教学难点: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2.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从第 1 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 。
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 2 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
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慢速或中速)2.生自由读课文。
(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
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
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引号外面的,女生读引号里面的,反之再读)5.男生独立读一遍,女生评价。
6.女生独立读一遍,男生评价。
7.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至少 3 遍)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8.小组比赛读。
9.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
鼓励性评价。
第2课:无违为孝(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第2课.无违为孝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二年级国学教材编委会总主编:自宏编委:辉麦方罗秉慧房英慧丁淑琴二年级上册国学目录第一单元:白诗集1、望庐山瀑布………………………………………………………………………白(1)2、春思………………………………………………………………白( 2 )3、估客行……………………………………………………………白( 3 )4、送孟浩然之广陵…………………………………………………白( 4 ) 第二单元:杜甫诗集5、赠花卿…………………………………………………………杜甫( 5 )6、八阵图……………………………………………………………杜甫( 6 )7、绝句………………………………………………………………杜甫(7 ) 第三单元:白居易诗集8、夜雪……………………………………………………………白居易( 8 )9、白云泉…………………………………………………………白居易(9 )10、池上…………………………………………………………白居易( 10 ) 第四单元:王维诗集1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1 )12、莲花坞………………………………………………………………………王维( 12 ) 第五单元:四季诗1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万里(13 )14、秋浦歌……………………………………………………………白(14)15、梅花……………………………………………………………王安石(15)二年级下册国学目录第一单元:宋诗1、惠崇《春江晚景》…………………………………………………轼(1)2、饮湖上初睛后雨…………………………………………………轼(2)3、元日……………………………………………………………王安石(3)4、示儿………………………………………………………………陆游(4)5、春日………………………………………………………………朱熹(5) 第二单元:唐诗6、悯农………………………………………………………………绅(6)7、出塞……………………………………………………………王昌龄(7)8、剑客………………………………………………………………贾岛(8)9、泊准……………………………………………………………杜牧(9) 第三单元:写景、惜别、旅愁归思诗10、乌衣巷………………………………………………………禹锡(11)11、涉江采芙蓉……………………………………………………古诗(12)12、山中………………………………………………………………王勃(13)第四单元:论语13、《论语》三章 (14)14、《论语》二章 (15)15、《论语》二章 (16)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册)1、望庐山瀑布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年级国学教材编委会总主编:刘自宏编委:张辉麦方罗秉慧房英慧丁淑琴第一单元:李白诗集1、望庐山瀑布………………………………………………………………………李白(1)2、春思………………………………………………………………李白( 2 )3、估客行……………………………………………………………李白( 3 )4、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 ) 第二单元:杜甫诗集5、赠花卿…………………………………………………………杜甫( 5 )6、八阵图……………………………………………………………杜甫( 6 )7、绝句………………………………………………………………杜甫(7 ) 第三单元:白居易诗集8、夜雪……………………………………………………………白居易( 8 )9、白云泉…………………………………………………………白居易(9 )10、池上…………………………………………………………白居易( 10 ) 第四单元:王维诗集1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1 )12、莲花坞………………………………………………………………………王维( 12 ) 第五单元:四季诗1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杨万里(13 )14、秋浦歌……………………………………………………………李白(14)15、梅花……………………………………………………………王安石(15)第一单元:宋诗1、惠崇《春江晚景》…………………………………………………苏轼(1)2、饮湖上初睛后雨…………………………………………………苏轼(2)3、元日……………………………………………………………王安石(3)4、示儿………………………………………………………………陆游(4)5、春日………………………………………………………………朱熹(5) 第二单元:唐诗6、悯农………………………………………………………………李绅(6)7、出塞……………………………………………………………王昌龄(7)8、剑客………………………………………………………………贾岛(8)9、泊秦准……………………………………………………………杜牧(9) 第三单元:写景、惜别、旅愁归思诗10、乌衣巷………………………………………………………刘禹锡(11)11、涉江采芙蓉……………………………………………………古诗(12)12、山中………………………………………………………………王勃(13) 第四单元:论语13、《论语》三章 (14)14、《论语》二章 (15)15、《论语》二章 (16)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册)1、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