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杠杆详细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12
杠杆知识点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⑴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⑵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⑶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物理杠杆所有知识点总结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是一个绕一个固定轴旋转的刚体,按照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杠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两个力之间。
在一类杠杆中,力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当我们将力作用在一类杠杆上时,杠杆会朝着力的方向移动。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类杠杆的数学表达式:F1 × d1 = F2 × d2,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二类杠杆:二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一侧,力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杠杆会朝着力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二类杠杆是一种能够放大力的杠杆。
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二类杠杆的数学表达式:F1 × d1 = F2 × d2,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三类杠杆:三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杠杆会朝着力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三类杠杆是一种能够放大力的杠杆。
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类杠杆的数学表达式:F1 × d1 = F2 × d2,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以上就是杠杆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杠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相关知识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物理学中,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所谓的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上的各种作用力相互平衡,使得杠杆保持在平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力臂的乘积相等来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杠杆平衡条件中,我们需要考虑有几个作用力,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力的大小和方向,力臂的长度,以及支点的位置等因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力对于杠杆平衡的作用。
假设一个长为2米的杠杆的支点位于中间位置,我们在这个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10牛的力,问在另一端我们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够保持杠杆平衡?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力1 × 力臂1 = 力2 × 力臂2,即10 × 1 =F2 × 1,所以F2 = 10牛,也就是说在杠杆的另一端我们需要施加一个10牛的力来保持杠杆平衡。
初中物理-杠杆专题复习————————————————————————————————作者: ————————————————————————————————日期:ﻩ杠杆与滑轮知识点总结:1、杠杆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3、定滑轮: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实质是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方向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特点: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例2.解:例3 C例4功与功率1、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l,单位J2、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w/t,单位:瓦特,符号w3、功:①有用功:有目的而做的功②无用功:并非我们的目的但是不得不做的功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例1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是500N,物体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拉力F的大小为40N,求此装置的机械效率及滑轮的重。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解:物体A 所受地面摩擦力 f = 0.2G = 100N,当物体移动距离为S 时,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为___ )(31滑G f F += 得:G 滑=3F - f=20N 例2 图甲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
这种起重机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竖直或水平输送。
某塔式起重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竖直起吊物料的。
已知起吊重为3×104N 的物料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60kW,物料匀速上升的速度为1.5m/s 。
物理九年级杠杆总结知识点一、杠杆的基本概念1.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装置,它由一个杆和一个支点构成,通过对杆的旋转运动来实现力的传递。
在杆的两端分别施加力来实现对物体的移动或支撑。
2.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的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式,杠杆可以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的支点在杆的一端,力和物体在另一端,二级杠杆的支点位于杆的中间,力和物体位于两端,三级杠杆的支点在杆的一端,力和物体位于另一端。
3.力臂和力臂矩杠杆的力臂是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力臂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表示力的偏转能力。
力臂的长度和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力臂矩的大小。
4.力矩平衡条件力矩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平衡状态下,总的力矩为零。
这一条件可以用来解决杠杆平衡问题,即通过平衡条件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
二、一级杠杆的平衡条件1.一级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一级杠杆平衡状态下,力矩平衡条件可以表示为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是力的大小,L1和L2分别是力臂的长度。
这一条件可以用来解决一级杠杆平衡问题,即通过已知力和力臂长度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
2.一级杠杆的应用一级杠杆广泛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开门、拆卸物体等,都可以利用一级杠杆原理来减小力的大小,实现力的放大和方向的改变。
三、二级和三级杠杆的平衡条件1.二级和三级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二级和三级杠杆平衡状态下,同样可以使用力矩平衡条件来解决平衡问题。
但是由于力和力臂的关系更加复杂,计算过程会更加繁琐。
2.二级和三级杠杆的应用二级和三级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多见,主要应用于一些特殊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
由于它们的复杂性,使用时需要更加注意力臂和力的关系,确保力矩平衡条件得到满足。
四、杠杆的原理和应用1.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可以用来解决对物体施加力的问题。
通过杠杆原理,可以实现对物体的移动和支撑,以及实现力的放大和方向的改变。
2.杠杆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杠杆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重力悬臂梁、摇摆梁、振荡杆等。
初中物理杠杆知识点及经典考题解析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杠杆是指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或曲的,形状任意。
有些情况下,可以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例如鱼杆和铁锹。
杠杆有五个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的方法是先找支点,然后画力的作用线(虚线),接着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最后标记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地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以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以写成F1/F2=l2/l1.在解题时,必须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时,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并使动力方向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应用杠杆原理的结构包括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和不费力不省力的杠杆。
不同的杠杆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例如,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省力,适用于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等场合。
费力杠杆的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可以费力,适用于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等场合。
等臂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可以平衡,适用于天平、定滑轮等场合。
杠杆原理训练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杠杆的概念及力臂1、(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的力臂一定在杠杆上B.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就是阻力臂C.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动力臂D.力臂的长度不可能为零【思路点拨】杠杆是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根据对杠杆的支点、力臂和作用力的了解可逐一做出判断。
【答案】B【解析】A、杠杆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故A错误;B、根据力臂的概念,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就是阻力臂,故B正确;C、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就是动力臂,而不是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故C错误;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的长度正好为零,故D 错误,故选B。
【总结升华】熟知并正确理解杠杆的定义和五个要素,是我们学习杠杆最基本的要求。
举一反三:【变式】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B 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C 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这个力的力臂为零【答案】A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的支点在O点,在杠杆A点用力F1竖直向上拉。
请画出拉力F1的力臂和作用在杠杆上阻力F2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杠杆A点用力F1竖直向上拉,那么F1就是动力,物体的重力G 就是阻力F2。
【总结升华】画力臂的步骤: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表示是动力臂。
注意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杠杆AO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1是力F1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1。
【答案】类型二、杠杆的平衡条件3、小明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记下两边钩码的重量,并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分别填入实验数据的表格内;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做三次实验;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数值。
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撬棒)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画力的示意图时,用字母F1标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画力的示意图时,用字母F2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标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标出。
二、杠杆平衡条件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L1和L2恰好重合,这样就可以由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了,而图甲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读力臂的数值就没有图乙方便。
由此,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我们才能够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实验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
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如果在相等时间内能转过相等的角度,即匀速转动时,也叫做杠杆的平衡,这属于“动平衡”。
而杠杆静止不动的平衡则属于“静平衡”。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有关问题,一般按照以下步骤:(1)确定杠杆的支点的位置;(2)分清杠杆受到动力和阻力,明确其大小和方向,并尽可能地做出力的示意图;(3)确定每个力的力臂;(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出关系式并分析求解。
三、杠杆的分类及应用杠杆类型杠杆特点杠杆优点杠杆缺点应用省力杠杆L 1>L 2 F 1<F 2 (动力<阻力) 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羊角锤、手推车等 费力杠杆L 1<L 2 F 1>F 2 (动力>阻力) 费力省距离起重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等等臂杠杆L 1=L 2 F 1=F 2 (动力=阻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等四、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如图所示,体积之比为1∶2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此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则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为( )A .1∶1B .1∶2C .4∶3D .2∶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由图知道,甲物体挂在左边第3格处,乙物体挂在右边第2格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此时12G l G l =甲乙即32m g m g ⨯=⨯甲乙 所以23m m 甲乙=,又因为V 甲/V 乙=1/2,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是 241332m V m V ρρ===甲甲甲乙乙乙故C 正确。
故选C 。
2.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体积为1cm 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 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
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B.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D.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合金块没有浸入液体时,液体的密度应为零,所以秤的零刻度应该在Q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若秤砣由Q向右移动,它的力臂变长,则左边合金块拉秤杆的力应增大,但合金块受到的浮力不可能竖直向下,所以零点的右边应该是没有刻度的,其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D.秤砣的质量不变,由Q向左移动时,它的力臂变短,则左边合金块拉秤杆的力减小,说明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增大,而合金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大,所以刻度应逐渐变大,即秤杆上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将重150N的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AO OB ,甲物体的底面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体所受重力为30N,:1:3为0.2m2,g取10N/kg。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如图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A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3AB BO =,配重的重力为120牛,重力为500牛的健身者通过细绳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85牛,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60牛。
已知122:3:F F =,杠杆AB 和细绳的质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50牛时,健身者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60牛 B .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90牛时,健身者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20牛C .健身者在B 点施加400牛竖直向下的拉力时,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35牛D .配重刚好被匀速拉起时,健身者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540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当配重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受到的绳子的拉力为N F G F =-由图知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因此杠杆A 点受到的拉力N 22A F F G G F G +⨯=-=+动动()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A B F OA F OB ⋅=⋅即N 2B G F G OA F OB ⨯-+⨯=⨯⎡⎤⎣⎦动()因为3AB BO =所以2AO BO =则N 221B G F G F ⨯-+⨯=⨯⎡⎤⎣⎦动()即N 42B F G F G ⨯-=+动()当压力为85N 时14120N -85N 2F G =⨯+动()当压力为60N 时24120N -60N 2F G =⨯+动()因为122:3:F F =所以124120N -85N 24120N -60N 223G F F G ⨯+=⨯=+动动()() 解得30N G =动A .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50N 时,B 点向下的拉力为N 424120N -50N 230N =340N B F G F G ⨯-=⨯⨯=++动()()故A 错误;B .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90N 时,B 点向下的拉力为N 424120N -90N 230N =180N B F G F G ⨯-=⨯⨯=++动()()故B 错误;C .健身者在B 点施加400N 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根据N 42B F G F G ⨯-=+动()可得N 400N 4120N 230N F =⨯-+⨯()解得N 35N F =故C 正确;D .配重刚好被拉起,即它对地面的压力为0,根据N 42B F G F G ⨯-=+动()可得4120N -0N 230N =540N >500N B F ⨯+⨯=()因为人的最大拉力等于体重500N ,因此配重不可能匀速拉起,故D 错误。
九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上册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由一个固定点(支点)和两个力臂(杠杆臂)组成。
它能够通过应用力臂上的力来产生或改变力臂上的力,实现各种力的平衡或运动转换。
杠杆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三种基本形式。
二、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指杠杆臂上只有一个力作用的情况。
根据力的方向和大小,一级杠杆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首先是力臂大于负重臂的情况。
当力臂大于负重臂时,施加在力臂上的力小于负重臂上的力。
这种情况下,杠杆能够实现力的放大作用,也就是力臂可以通过较小的力来提供较大的负重。
2. 其次是力臂等于负重臂的情况。
当力臂等于负重臂时,施加在力臂上的力和负重臂上的力相等。
这种情况下,杠杆能够实现力的平衡作用,也就是力臂施加的力和负重臂承受的力相等。
3. 最后是力臂小于负重臂的情况。
当力臂小于负重臂时,施加在力臂上的力大于负重臂上的力。
这种情况下,杠杆能够实现力的减小作用,也就是力臂可以通过较大的力来减小负重。
三、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指杠杆臂上有两个力作用的情况。
在二级杠杆中,力臂和负重臂都可以分为两段,且两个力的方向和大小具有一定的关系。
1. 首先是力臂大于负重臂的情况。
当力臂大于负重臂时,施加在力臂上的力小于负重臂上的力。
这种情况下,杠杆能够实现力的放大作用,也就是力臂可以通过较小的力来提供较大的负重。
2. 其次是力臂小于负重臂的情况。
当力臂小于负重臂时,施加在力臂上的力大于负重臂上的力。
这种情况下,杠杆能够实现力的减小作用,也就是力臂可以通过较大的力来减小负重。
四、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指杠杆臂上有三个力作用的情况。
在三级杠杆中,力臂和负重臂都可以分为三段,且三个力的方向和大小具有一定的关系。
1. 首先是力臂大于负重臂的情况。
当力臂大于负重臂时,施加在力臂上的力小于负重臂上的力。
这种情况下,杠杆能够实现力的放大作用,也就是力臂可以通过较小的力来提供较大的负重。
2. 其次是力臂小于负重臂的情况。
初中杠杆知识点总结物理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用来把人施加在杠杆上的力分成几部分或放大力的作用。
杠杆主要可以分为一、二、三类,简单来说就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刚体。
力臂长短的变化可以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用杠杆原理来抬起沉重的物体,或者用杠杆来使物体做旋转运动。
二、杠杆的原理1.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改变力臂的机械装置。
2.杠杆的力臂: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越长越能得到较大的力矩。
3.计算杠杆的力矩:力矩等于力臂与力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4.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左边力矩等于右边力矩。
三、杠杆的应用1.抬重物:通过杠杆的杠臂原理可以轻松抬起较大的力量,比如用杠杆原理可以举起一辆小车。
2.车辆加速:在车辆的运动过程中,引擎发动,就使用了杠杆原理。
汽车的变速箱是一个杠杆装置,可以调整驱动轮的力臂长度,从而改变输出扭矩。
3.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钢索被很多工程师用作举升货物的工具,而这也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四、不同类型的杠杆1.一类杠杆:力臂在支点的同侧,力和目标在力臂的两侧。
例如开门和杠杆天平。
2.二类杠杆:力臂在支点的两侧,力和目标在力臂的两侧。
如挡板式刹车。
3.三类杠杆:力在支点的同侧,力臂和目标在力的两侧。
例如槓杆式开瓶器。
五、杠杆的优点与缺点1.优点:可以用很小的力移动很大的物体,增加了施力的效率。
2.缺点:如果使用不当容易损坏杠杆,比如过大的力量可以使其扭曲变形。
六、杠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开门:开门使用的手柄,就是一个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做成的杠杆。
2.控制台:电视、电脑、印刷机中的控制台用起来都是很方便的,是用的也是杠杆原理。
3.出租车和自行车的刹车:这两类车辆的刹车系统中一般都是通过杠杆原理来实现的。
七、杠杆在工程中的应用1.桥梁:桥梁也是一种杠杆装置,它可以帮助使桥梁更加牢固。
2.门:大多数的门都是通过杠杆原理来设计制作的,好处就是可以省力。
初中物理力学之杠杆的解析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常用于增加或改变力的方向。
它由一个杠杆臂和一个支点组成。
在物理力学中,杠杆被广泛用于解析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杠杆的定义与分类杠杆是指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刚性物体,一个是有固定支点的杠杆臂,另一个是施加力的力臂。
根据支点与力的相对位置,杠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杠杆、第二类杠杆和第三类杠杆。
三类杠杆的定义分别如下:1. 第一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两端,力臂和杠杆臂都在支点的同一侧。
2. 第二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臂在支点的另一侧,杠杆臂在支点的同一侧。
3. 第三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臂和杠杆臂都在支点的另一侧。
二、杠杆平衡条件的解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满足以下公式: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其中,力1和力2分别是杠杆两侧施加的力,力臂1和力臂2分别是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
根据杠杆的分类,我们可以分别解析三类杠杆的平衡条件。
1. 第一类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第一类杠杆中,支点位于杠杆两端,力臂和杠杆臂都在支点的同一侧。
根据平衡条件公式,可以得出: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其中,力1和力2分别是杠杆两侧施加的力,力臂1和力臂2分别是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
在第一类杠杆中,力1和力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但力臂却具有相同的大小和方向。
2. 第二类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第二类杠杆中,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臂在支点的另一侧,杠杆臂在支点的同一侧。
根据平衡条件公式,可以得出: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在第二类杠杆中,力1和力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力臂1和力臂2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
然而,根据公式,当力臂1较大时,力1可以比力2小,从而达到杠杆平衡。
3. 第三类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第三类杠杆中,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臂和杠杆臂都在支点的另一侧。
根据平衡条件公式,可以得出: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在第三类杠杆中,力1和力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力臂1和力臂2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
初中杠杆知识点讲解一、杠杆的定义。
1.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 这里的“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例如撬棒是直的杠杆,而羊角锤的把手部分是弯的杠杆。
- 杠杆的形状虽然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
这个固定点称为支点,用字母“O”表示。
二、杠杆的五要素。
1. 支点(O)- 如前面所说,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比如跷跷板中间的支撑点就是支点。
2. 动力(F₁)- 使杠杆转动的力。
例如,我们用手向下压撬棒撬石头时,手对撬棒施加的力就是动力。
3. 阻力(F₂)-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在撬棒撬石头的例子中,石头对撬棒的压力就是阻力。
4. 动力臂(l₁)-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这里要注意是点到线的距离,是垂直距离。
在一个简单的杠杆模型中,如果动力的方向是斜向下的,我们要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动力臂。
5. 阻力臂(l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同样是垂直距离。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
-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 杠杆平衡条件。
-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F₁l₁=F₂l₂。
-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在已知动力臂、阻力臂和其中一个力的情况下,求另一个力的大小。
四、杠杆的分类。
1. 省力杠杆。
- 特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₁>l₂),根据F₁l₁ = F₂l₂可知,动力小于阻力(F₁<F₂),能省力,但要费距离。
- 例子:撬棒、羊角锤、铡刀等。
当我们用撬棒撬石头时,动力臂长,阻力臂短,用较小的力就能撬起较重的石头,但手移动的距离比石头上升的距离大。
2. 费力杠杆。
- 特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₁<l₂),动力大于阻力(F₁>F₂),费力但省距离。
- 例子:镊子、钓鱼竿等。
用镊子夹取东西时,镊子的阻力臂长,动力臂短,虽然费力但可以使手指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让镊子尖端移动较大的距离,便于操作精细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在物理学中,杠杆是一种基本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杠杆的运用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看起来非常轻松自如的扳手,其实就是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一下关于杠杆的知识点。
一、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机械,由坚硬、笔直、不变形的杠条、固定在杠条上的固定点和施力点组成。
二、受力分析杠杆分为三种:一级杠杆、二级杠杆、三级杠杆。
⑴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的两端,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和负载臂等长。
在一级杠杆中,F1和F2相等,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也相等。
⑵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的中央,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较长,负载臂较短。
在二级杠杆中,力臂较长,负载臂较短,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⑶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末端,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都较短。
在三级杠杆中,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都较短,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三、力臂和力矩在杠杆中,力臂是沿垂直于力的方向测量的距离。
力臂的长度越长,所需的力就越小。
力矩是力在力臂上产生的翻转力,是杠杆能够发挥机械功的关键。
四、杠杆原理杠杆的运用是基于杠杆原理的。
杠杆原理是指,在一个杠杆中,负载臂和力臂的长度成反比例关系,所以当负载臂的长度增加时,所需要的施力就会减小。
五、杠杆的应用⑴利用杠杆进行升降和固定物体升降机、自行车、体重秤等都是利用杠杆的原理进行升降和固定。
⑵利用杠杆进行平衡和调整厨房里常用的调制勺、扳手以及机器人等都是利用杠杆进行平衡和调整。
六、总结以上是关于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希望通过对杠杆的分析和应用,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物理机械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应用到生活中合理地运用杠杆,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八年级物理杠杆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中涉及的物理杠杆知识点有:
1. 杠杆的定义:物理杠杆是由一个杠杆臂和一个支点组成的,可以用来转动或平衡物
体的简单机械装置。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一个杠杆上,如果力臂的乘积等于负力臂的乘积,那么
这个杠杆将保持平衡。
3. 力臂与负力臂: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负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反作用
点的距离。
4.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时,力臂的乘积等于负力臂的乘积,即力臂×力 =
负力臂×负力。
5. 杠杆的类别:根据支点位置的不同,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6. 一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间,如撬棍。
7. 二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外,如剪刀、螺丝刀。
8. 三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间,如人体骨骼。
9. 杠杆的机械优势:机械优势指杠杆的负力臂较短、力臂较长时,杠杆可以实现放大
力的作用。
10. 杠杆的应用:杠杆广泛应用于机械装置、建筑结构和日常生活中,如门锁、水龙头、剪刀等。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涉及的杠杆知识点。
杠杆原理初中物理
杠杆原理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常
见的物理现象。
本文将从何为杠杆原理、原理公式、使用场景以及优
化杠杆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何为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指在平衡状态下用力的大小和杠杆两侧的力臂的长度
之间成反比关系的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用较小的力臂和力量去承受
较大的力臂和力量,以达到平衡的状态。
例如开水瓶盖时,利用手握
住瓶盖处较小的力臂,就可以用较小的力量扳动瓶盖处较大的力臂,
打开瓶盖。
二、原理公式
杠杆原理的公式为M1L1=M2L2,其中M1、M2分别代表力臂两侧的力量,L1、L2代表力臂的长度。
此公式表达的是在平衡状态下,力臂
两侧的力量和距离关系。
三、使用场景
杠杆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例如人们开门、搬
重物、挖掘机械等,都需要利用杠杆原理。
其中,人们搬重物时,利
用杠杆原理可以用更小的力量搬动更大的物体,起到省力的作用。
在
机械领域,工业生产中的许多机器都需要运用杠杆原理,例如起重机、钳工台等。
四、优化杠杆的角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在杠杆的力臂上加上一些其他的机
械或者工具,来达到优化杠杆的效果。
例如在扭力扳手上加上一个手柄,可以把握住手柄处的力臂去扭拧螺丝,容易掌握力度。
同时,通
过优化杠杆的角度和强度,可以达到更加有效的平衡状态。
总之,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杠杆原理和优化杠杆的角度达到更加有效的平衡状态,可以
起到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的效果。
初中杠杆原理公式及图解方法/步骤1、我们都听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就是著名的杠杆原理的由来。
2、我们首先确认支点O,确认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从指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用I1二和I2来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3、确认阻力和动力,阻力的作用正好和动力产生相反效果,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
4、最后我们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向正或相反方向延长,有支点向力的作业线作垂线,标明相应的I1I2,代表动力臂和阻力臂。
总结1:首先确认支点O,确认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从指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用I1二和I2来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2 :确认阻力和动力,阻力的作用正好和动力产生相反效果,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
3:最后我们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向正或相反方向延长,有支点向力的作业线作垂线,标明相应的I1I2,代表动力臂和阻力臂。
杠杆知识点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做杠杆。
描述:①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柔性的,其形状是任意的。
②在某些情况下,你实际上可以转动杠杆来帮助确定支点。
比如鱼竿和铲子。
杠杆分类: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等臂杠杆。
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杠杆五因素图如上图所示,杠杆的五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支点:杠杆旋转所围绕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力量:使杠杆转动的力量。
由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由字母F2表示。
(注: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上的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反方向转动。
)④力臂:支点到力量作用线的距离。
由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由字母l2表示。
杠杆原理中画力臂方法:(1)找一个支点o;(2)拉力作用线(虚线);(3)画力臂(虚线,垂直力通过支点的作用线是垂直的);(4)标记臂(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