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2课时 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18.14 MB
- 文档页数:52
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习目标:理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理解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掌握城市体系的概念,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理解“中心地”理论;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重点:运用图表,分析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服务功能和城市辐射范围的不同。
学习过程:一:城市的区位选择城市区位是指城市。
城市区位与和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自然因素*气候与城市区位①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交通,水源,物产,自然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此外平原地区也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对外联系较方便。
因此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的平原地区。
参照课本图2-2-2可见,我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阶梯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②在热带地区,平原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地区。
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而不是分布在地区。
③山区地形,城市基本建设困难,交通,城市发展受制约,因此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例如我国谷地、谷地城市的分布。
4、地质条件与城市区位:①城市选址应尽量避开地震频繁并且危害严重的地区,同时还要比开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地方以及岩层活动断裂地带,尽量避免的发生。
②城市建设要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石质地基比土质地基,天然土质比人工填土。
5、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自然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矿产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开始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18世纪产业革命后,矿产资源的开发促使形成了众多的矿业城市,例如我国的、、等城市都是在开采铁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城市则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随着矿产的枯竭,城市的职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矿业城市将逐渐演化为以其他职能为主的城市。
(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9期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区位:某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间的空间联系。
城市区位: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一、城市的区位选择(一)自然因素:(河流、气候、地形地质、矿产资源)1、河流:供水、运输、防御功能。
1) 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许多城市因水而兴。
2)大河沿岸,特别是宽阔的河口附近或河流汇合处成为人员和货物的主要集散地,并发展为城市。
3)城市发展初期,河流还成为某些城市防御外敌的天然屏障河口附近城市:上海、广州、天津;;河流汇合处城市:宜宾、重庆、武汉;河流通航起点城市:赣州;河流防御发展的城市:法国巴黎—塞纳河小岛,美国波士顿—半岛,河流过河点处的城市:兰州、南京2、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只有包头、乌鲁木齐分布在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3、地形:(见右图)人口一般分布在平原地区。
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世界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也大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沿湖、沿河平原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平原的原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盈,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此外,也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对外联系较方便。
热带许多城市分布在高原上而不是平原上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和比较开阔的低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4.矿产资源: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矿业城市例如:①在开采铁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鞍山、包头、攀枝花②在开采石油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庆、克拉玛依、玉门、休斯敦、阿伯丁③在开采煤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同、鹤岗、抚顺、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④以金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约翰内斯堡(南非)⑤以镍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金昌(甘肃)5、地质条件:城市应该避免建立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时间:2012、4、6 编辑:高玉晓(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1、交通区位:沿海、沿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地带。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知道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城市的区位选择阅读教材P38至P41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区位的含义: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教材整理2城市体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阅读教材P41至P4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与区域发展2.城市体系(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2)特征: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3)理论依据——中心地理论①特征:较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内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数量、规模、等级之间的关系。
②具体表现:具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等级服务种类服务级别服务范围城市数量相互间距离高多高大少远低少低小多近等级主要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辐射范围一级中心上海核心城市全国甚至国外二级中心南京、杭州副中心城市本省及周边地区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受上海影响较大主要在地级市范围内(1)我国的沿海地区城市众多,最主要是因为气候适宜,降水较多,物产丰富。
()(2)一些旅游胜地逐渐发展演变为城市,说明了旅游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日渐重要。
()(3)城市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服务范围的大小。
()【提示】(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客观上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地带。
(2)√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科技、旅游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强。
(3)×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大小主要受城市的等级、规模和服务职能等因素影响,城市的规模小,其服务的范围不一定小。
[合作探究·攻重难]城市的区位选择[合作探讨](教师用书独具)我国新疆的古城楼兰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 km 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城市区位因素(第117页)[识记—基础梳理]1.城市区位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因素具体表现河流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御功能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候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地表形态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矿产资源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1)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
(2)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因素。
(3)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产生着巨大影响。
[图文助记]1.河流与城市区位河流对城市主要起到供水和运输功能。
就运输看,河流对城市区位表现为河运的起点或终点(甲)、过河点(乙)、干支流交汇处(丙)和入海口(丁)。
2.山区和高原地区的城市分布因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基本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城市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但热带地区低处由于湿热或炎热干燥,城市多分布于高原地区。
[理解—要点突破]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2.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表现为:军事、宗教等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减弱;科技、旅游成为新的城市区位因素;政治、交通仍旧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②同一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因素也可能不同。
分析时首先分析其诞生(形成)时的因素,即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其次分析是什么因素促进或限制其发展。
[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城市区位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98510123】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1.D 2.A[第1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