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引入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3
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财务软件产业的卓越代表,是中国最大的财务软件及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者、供应商之一;是中国Windows版财务软件和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的开创者,是最早成功地研制出制造业管理系统(VMRP-II)的财务软件公司。
而这一切的迅速取得,和风险投资的介入是密不可分的。
一、公司背景金蝶公司的总裁徐少春是中国第一批会计电算化硕士研究生,从师于我国著名会计理论家杨纪琬教授。
毕业后到深圳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1991年辞去公职创办了深圳爱普电脑公司,1992年7月成功地开发了爱普财务软件。
为了扩大经济规模,1993年8月,徐少春的深圳爱普电脑公司、香港招商局社会保险公司及美籍华人3方合资,成立了现在的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人民币。
公司以“突破传统会计核算,跨进全新财务管理”为目标,进行产品创新,力图把金蝶公司建成国际性的财务软件公司。
以现金和技术入股的总裁徐少春,当时并非最大的股东。
正是这种经历和体验,使徐少春很早就拥有了容纳百川、借助资本运营的企业发展思路。
而这种兼容并蓄的企业家襟怀,也就成了金蝶公司成功走上风险资本创业之路的深层根据。
金蝶公司创立之初,便迅速开发自己的新产品。
1993年底,金蝶公司开发了V2.0和V3.0DOS版财务软件。
1995年底,金蝶公司率先开发出Windows操作系统的产品,市场份额快速扩张。
1996年4月,金蝶公司开发的Windows版本的财务软件,被评为“中国首家Windows版财务软件总分第一名”。
1997年,金蝶公司率先推出32种决策知识型财务软件。
1998年2月,金蝶公司宣布与微软公司在开发、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并推出国内第一家3层结构技术基于大型数据库(C/S)版本的财务软件。
金蝶公司所处的软件产业作为一种高效益、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其商品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不断地投入。
企业在开发软件过程中,需要召集大量的人才进行开发。
中国国内风险投资案例(概览)中国风险投资业萌发于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
1985年1月11日,中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
该公司跟后来成立的北京太平洋优联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清华永新高科技投资控股公司等数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稳定的发展。
直到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著名的“一号提案”,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风险投资才在中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国内这方面的案例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典型,但我们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将分期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引入风险投资案例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 IDG 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
这是继四通利方之后国内IT业接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蝶软件公司这一敢“吃螃蟹”的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面对风险投资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纷纷要问:金蝶公司在自身业务飞速发展时,为什么要引进风险投资呢?为什么IDG公司要选择金蝶公司这样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企业进行投资呢?风险投资的引进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何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这一引进风险投资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20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从直接由国家财政拨款,到拨改贷,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再到发展证券市场融资,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但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直支持力度不大,这导致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借钱、要钱、多投资的极大冲动,在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却一降再降;而那些产权关系清楚,极具发展潜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却告贷无门,始终未能建立较好的融资渠道。
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开始走上市的道路,因为上市很多时候带来的是更多的融资,更大的企业发展。
以前,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大型企业,近年来,很多中小企业也开始走上市的发展的道路,但是中小企业上市显然更为困难和复杂,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学习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案例。
▲一、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1998 年 5 月 6 日,国内最大的财务和商务管理软件制造商之一的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其已于国际数码集团签订了协议。
在信息行业,国际数码集团是世界著名的跨国集团。
金蝶软件将从广东太平洋技术基金责任有限公司(国际数码集团在中国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得到人民币 20,000,000 元。
金蝶软件将利用此资金来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在国际市场上拓展其业务。
在国内 IT 行业中,这是自四通利方之后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同时也是在中国财务软件行业中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金蝶软件公司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它的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好评分析:1、金蝶拥有独特的魅力金蝶软件是一家于 1993 年成立的财务软件公司。
在其最初阶段,在财务软件市场中已有许多公司在竞争。
其中有用友软件、万能软件和安易软件公司。
它们已有相当规模且在国内市场上已占有很大份额。
作为一家新企业,金蝶若无其独特的个性,将很难在此找到自己的位置。
徐少春,金蝶软件公司总裁,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代电子计算专家之一,他提出了“打破传统商业会计,开创全新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他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要符合国际标准。
1993 年,金蝶软件公司推出了 V2.0 和V3.0 财务软件。
1995 年底,金蝶公司再次通过其敏锐的市场意识来展示其竞争力,并以此赢得了对手。
他在发展新Windows 系列产品中取得了领先地位,同时在此领域中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1996 年4月,金蝶软件公司开发的新Windows 产品通过了相关部门的严格测试并且被誉为“中国最佳 Windows 版财务软件”。
创投成功案例分析——深圳金蝶经济学院金融093班高岩0901010449创投成功案例分析——深圳金蝶经济学院金融093班高岩0901010449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财务软件产业的卓越代表,是中国最大的财务软件及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者、供应商之一;是中国Windows版财务软件和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的开创者,是最早成功地研制出制造业管理系统(VMRP-II)的财务软件公司。
而这一切的迅速取得,和风险投资的介入是密不可分的。
一、公司背景(资料图来自和讯网)金蝶公司的总裁徐少春是中国第一批会计电算化硕士研究生,从师于我国著名会计理论家杨纪琬教授。
毕业后到深圳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1991年辞去公职创办了深圳爱普电脑公司,1992年7月成功地开发了爱普财务软件。
为了扩大经济规模,1993年8月,徐少春的深圳爱普电脑公司、香港招商局社会保险公司及美籍华人3方合资,成立了现在的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人民币。
公司以“突破传统会计核算,跨进全新财务管理”为目标,进行产品创新,力图把金蝶公司建成国际性的财务软件公司。
以现金和技术入股的总裁徐少春,当时并非最大的股东。
正是这种经历和体验,使徐少春很早就拥有了容纳百川、借助资本运营的企业发展思路。
而这种兼容并蓄的企业家襟怀,也就成了金蝶公司成功走上风险资本创业之路的深层根据。
金蝶公司创立之初,便迅速开发自己的新产品。
1993年底,金蝶公司开发了V2.0和V3.0DOS版财务软件。
1995年底,金蝶公司率先开发出Windows操作系统的产品,市场份额快速扩张。
1996年4月,金蝶公司开发的Windows版本的财务软件,被评为“中国首家Windows版财务软件总分第一名”。
1997年,金蝶公司率先推出32种决策知识型财务软件。
1998年2月,金蝶公司宣布与微软公司在开发、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并推出国内第一家3层结构技术基于大型数据库(C/S)版本的财务软件。
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引入风险投资一、案例介绍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IDG 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
这是继四通利方之后国内IT业接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IDG公司是集出版、信息网络、展览、市场研究和咨询为一体的、业务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总额达17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
这样一个国际公司为什么选中金蝶作为其风险投资对象呢?作为一个软件公司,金蝶有何独特魅力呢?金蝶公司是1993年才建立的财务软件公司,公司建立之初,在财务软件领域,即有早已形成规模并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的“用友”、“万能”、“安易”等,还有许多其他公司在争夺者财务软件市场。
作为后来者的金蝶公司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将很难立足。
金蝶总裁徐少春,这个中国第一代电算化硕士,提出了“突破传统会计核算,跨进全新财务管理”观念,并且紧紧抓住与国际接轨这一核心,快速开发新产品。
1993年金蝶公司推出了V2.0和V3.0DOS版财务软件。
在1995年底,金蝶又先声夺人,依据敏锐的市场判断力率先开发出全新的WINDOWS产品,在同业引起了极大轰动。
96年4月,金蝶开发的全新WINDOWS 产品经过有关部门严格测试,被评为“中国首家WINDOWS版优秀财务软件”。
在此之后,金蝶再接再厉,缩短产品的更新周期,在产品技术上远远领先于其他财务软件,并大力提倡决策支持型软件。
金蝶公司金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企业发展的三级跳跃。
尤为令世人关注的是,金蝶公司基于先进的开发思路提出了三层结构理论的财务软件,而面向大型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亦在紧张的酝酿中。
企业的经营能力在机会面前一次次经受住了考验。
中国国内风险投资案例 (概览)中国风险投资业萌发于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
1985年1月11日,中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得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
该公司跟后来成立得北京太平洋优联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清华永新高科技投资控股公司等数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国得高新技术产品得开发与应用起到了一定得推动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稳定得发展。
直到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著名得“一号提案”,受到党与国家高度重视,风险投资才在中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国内这方面得案例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典型,但我们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将分期作比较详细得介绍。
(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引入风险投资案例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得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得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 IDG 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得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得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得科研开发与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
这就是继四通利方之后国内IT业接受得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也就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得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蝶软件公司这一敢“吃螃蟹”得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得反响。
面对风险投资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纷纷要问:金蝶公司在自身业务飞速发展时,为什么要引进风险投资呢?为什么IDG公司要选择金蝶公司这样一个规模并不大得企业进行投资呢?风险投资得引进对我国企业得发展,尤其就是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得发展有何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这一引进风险投资得案例进行分析。
一、引入风险投资得必要性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20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得投融资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从直接由国家财政拨款,到拨改贷,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再到发展证券市场融资,改革得力度不可谓不大。
但就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就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得发展一直支持力度不大,这导致了一种矛盾得现象:一方面,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借钱、要钱、多投资得极大冲动,在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得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却一降再降;而那些产权关系清楚,极具发展潜力得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却告贷无门,始终未能建立较好得融资渠道。
金蝶软件公司的“破蛹成蝶”历程案例分析报告一、存在的问题(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两大类。
内源融资方式包括内源性权益资本融资方式和内源性债务资本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方式包含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方式和政策性融资方式等。
这只不过是理论上的融资方式,但在现实企业中,金蝶软件科技公司的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少的,主要通过内部筹资、银行信贷等,其他的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方式对于金蝶软件科技公司的作用还是有限的,由于该公司达不到股票、债券等的要求,所以很多有效的融资机会都难以获得,这也就阻碍了金蝶软件科技公司融资的顺利进行。
(二)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由于受到信息相对封闭、资产抵押能力弱等方面的局限,金蝶软件科技公司想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时还是面临着较大的约束。
企业的融资时效性要求使得金蝶软件科技公司求助于手续简便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
1998年5月6日,金蝶软件科技公司于国际数码集团签订了协议,国际数据集团投入2000万元资金,帮助金蝶软件科技公司进行项目研发和市场开拓。
这对于金蝶公司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也是该财务软件行业投入的第一笔资金。
这对于金蝶公司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问题起到燃眉之急。
我国小微民营企业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企业的人才引进就相对缺乏,以致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在人才欠缺的情况下,技术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民营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民营小微企业寿命短的原因。
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只能导致小微企业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经营活动中因循守旧,没有很好的方法开拓自身企业。
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资金去发展技术,无疑非正规的金融渠道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财务控制薄弱。
部分金蝶软件科技公司在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上都比较欠缺,而且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不愿意提供财务报表和真实的情况给金融机构,这使得金融机构不了解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便不敢提供贷款。
深圳金蝶软件公司融资策略分析摘要:本文从深圳金蝶软件公司成立初期的融资困境入手,提出吸引风险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金蝶软件公司融资的成功经验,同样也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关键词:融资策略;风险投资;创业板一、初创期和成长期融资策略在金蝶软件公司进入初创期的时候,公司为了扩大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利用传统的银行贷款这条路走不通,而此时上市融资尚不具备条件。
为了加快发展,突破资金瓶颈,金蝶公司管理层决定引入风险投资,经过多次接洽与谈判,1998年5月,金蝶公司终于与世界著名的国际数据集团签订了协议,国际数据集团投入2000万元资金,帮助金蝶公司进行项目研发和市场开拓。
这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引入的第一笔风险投资。
金蝶软件公司在同行业内第一次成功引入了风险投资,它的成功意义重大。
作为一家民营的高科技企业,金蝶软件公司为什么要引入风险投资?(一)引进风险投资的必要性上世纪末,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些发展潜力很大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资金资源却非常有限,存在着融资瓶颈,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另外一个方面,国有企业由于规模和体制的原因,可以很容易得到银行贷款和国家财政的支持,占有了大量的资金资源,而效益却不一定好。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如果仅仅依靠自我资金来发展,那么它将很难生存下去,因为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别的企业利用外部资金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会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所以企业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筹资方式,积极利用外部资金来加快自身的发展。
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机会获得快速发展,企业能否快速发展取决于各种因素,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自身因素包括企业家自身素质和企业自身的特点。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融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包括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竞争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
金蝶软件公司的管理层完全意识到,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企业不断发展,在市场化环境里,大大小小的企业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就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IDGVC投资金蝶姓名:金蜀轩学号:2012222222院系:经管院专业:金融学案例来源:结合金蝶公司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表及相关论文编辑,案例未经过掩饰处理.2012年1月1日摘要: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的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IDG 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
本文从行业背景入手,介绍了金蝶公司的历史与发展、财务状况,进而对IDGVC投资金蝶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金蝶IDGVC风险投资Abstract:May 6,1998,the country’s largestfinancialand b usiness management software vendor ,Shenzhen Kingdeesoftware company,announced that Kingdeeand the world-renowned multin ationalcorporation—InternationalData Group(IDG)has formallysigned anagreement to accept 20 million yuanfrom the IDG’s venturecapitalfundin China- Guangdong Pacifictechnology VentureCo。
Ltd for Kingdee software company’sre search and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marketingoperations。
This paperbegin withintroducingtheindustry background,the Kingdee’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financial condition,and thusanalyzesinvestment case.Key Words:Kingdee IDGVC Venturecapital引言:IDG董事局主席麦戈文说:“没有哪一家我投资的公司能让我这么骄傲!在你们前进的路上,不但会得到我全力支持,还将得到IDG全球1万多员工的支持。
金蝶之路1993年7月,集团创始人——徐少春先生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
11月,徐少春独立开发的爱普电脑会计系统V1.0版通过了深圳市财政局的评审,为推动深圳市会计电算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并打破了外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徐少春,金蝶软件公司总裁,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代电子计算专家之一,他提出了“打破传统商业会计,开创全新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他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要符合国际标准,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首次提出与国际接轨。
1993年,深圳爱普电脑公司与招商局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及美籍华人赵西燕合资成立深圳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1995年底,金蝶公司再次通过其敏锐的市场意识来展示其竞争力,并以此赢得了对手。
他在发展新Windows系列产品中取得了领先地位)1994年,金蝶公司推出V3.0版财务软件,首次向业界展示了实力。
1995年,金蝶公司开始致力于Windows版财务软件产品的研发,推出金蝶财务软件For Windows1.0版,开始了会计工作平台的大转移。
1996年,成功发布中国第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V2.51 For Windows。
Windows版财务软件迅速取代DOS版财务软件而成为财务软件行业的主流产品。
金蝶公司也作为Windows版财务软件的首倡者而成为家喻户晓的财务软件领导品牌。
1996年底,决定做中间件。
(是主要吸引力,下面有详细资料)1997年,金蝶公司开始MRPII/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研究,,引发中国国内财务软件厂商向企业管理软件的战略转型。
1997年4月,金蝶公司在业内首创32位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开辟中国财务软件决策支持新纪元。
1998年5月,金蝶公司引入国际数据集团(IDG)1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
1998年7月,金蝶公司推出中国第一个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金蝶K/3 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