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利用与噪声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849.29 KB
- 文档页数:7
声音的噪音处理噪音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种声音现象。
它们来自于车辆、机器、人声、音乐等等。
有时候,噪音很容易成为我们工作和休息的困扰,因此,如何处理声音中的噪音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噪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经过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人们更易患心血管疾病、听力损失、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而且,噪音还会引发情绪上的不适,让人感到压抑和疲倦。
其次,噪音会对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在办公室或者教室中,如果有较高的噪音干扰,人们的集中注意力就会受到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
最后,噪音还会对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家庭聚会,如果遭遇着噪音的干扰,交流和交谈就会变得困难,人们的社交联系也会受到限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声音中的噪音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隔音措施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在装修家居或者办公环境时可以选择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如安装隔音窗户、使用隔音材料来隔离噪音。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声音的方式来抑制噪音。
比如,采用声音吸收材料来消除噪音的反射,如地毯、软包装饰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和音量来降低噪音的干扰。
例如,在舒缓的音乐或者白噪音的背景下,人们更容易进入放松状态,减少对噪音的敏感程度。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远离噪音源。
当我们遭遇不可避免的噪音时,尽量保持距离,寻找安静的地方,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除了个人的处理方式外,社会和政府也要加大对噪音污染问题的关注和处理力度。
在城市化进程中,噪音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区和居住区,避免工业噪音对居民的扰民。
此外,也可以设立噪音监测网站或设备,定期监测噪音水平,并对超标区域进行整治和治理,以保障人们具备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声音的噪音处理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处理噪音问题,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提升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哪些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
噪声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声音,它能够引起疲劳、压力、健康问题,甚至影响人们的睡眠。
噪声不仅来源于交通、工业、建筑等环境因素,还可以由机器、电子设备、乐器等产生。
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噪声。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控制噪声的方法。
1. 声音屏障声音屏障可以有效地隔离声音源和周围环境。
例如,在公路旁设置声墙,可以减少交通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声音屏障通常由吸声材料制成,能够反射、吸收或分散声波,减少声音的传播。
2. 声波消除技术声波消除技术是利用相位反向原理消除噪声。
通过发射一个与噪声相反的声波,两者相遇后会互相抵消,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
这种技术通常运用于工厂、机房、航空舱等噪声环境。
3. 吸声材料吸声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声能的材料,能够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常用的吸声材料包括海绵、纤维板、玻璃纤维、聚酯纤维等。
将吸声材料应用于室内墙壁、天花板、地板等表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反射,从而降低室内噪声水平。
4. 噪声隔音隔音是通过使用隔音材料来阻止噪声的传播。
隔音材料通常是密度高、弹性好的材料,如石膏板、铅、橡胶等。
将隔音材料应用于墙壁、天花板、门窗等部位,可以阻止噪声的传播,减少室内外的噪声交叠。
5. 隔音设备隔音设备是通过使用声音隔离的设备来减少噪声的传播。
例如,在音乐会场馆、工业生产车间等噪声环境中,可以使用隔音耳罩、隔音耳塞、隔音门等设备来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6. 声音吸收声音吸收技术是通过将声音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来减少噪声。
常见的声音吸收技术包括声音波导器、声音阻尼器、声音吸音棉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热能、动能等形式,从而减少声音的能量和传播。
7. 噪声监测与控制系统噪声监测与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传感器监测噪声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噪声源的设备。
该系统可以自动控制噪声源的输出,使其保持在安全噪声水平以下。
这种系统常用于工厂、机房、公共场所等噪声环境中。
专题04 声的利用与噪声控制【核心考点讲解】一、声可以传递信息1、利用“回声定位”传递信息(1)蝙蝠寻找食物;(2)倒车雷达;(3)利用“B超”为患者检查;(4)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2、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1)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2)修车师傅根据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3)铁路工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发现螺栓松动;(4)工业上用金属探测仪检查金属内部存在裂痕;(5)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海啸等发生的位置。
二、声可以传递能量1、实验探究实验过程:用扬声器对准蜡烛播放音乐,烛焰随音乐摆动。
得出结论:声可以传递能量。
2、实际应用(1)超声波碎石;(2)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3)超声波雾化加湿器;(4)超声波切割机。
【必刷题型精练】1.(2021•柳州中考)噪声是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A.频率B.能量C.速度D.音色解: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能量发电,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2.(2021•哈尔滨模拟)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D.B超诊疗解: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故A错误;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故B错误;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C正确;D、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属于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故D错误。
答案:C。
3.(2021•绵阳模拟)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解: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噪音污染有哪些及防护措施1. 引言在现代生活中,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噪音污染指的是环境中存在的任何影响人体健康、心理和生理平衡的噪音。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下,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听力损失、心血管疾病、失眠、焦虑等。
因此,了解噪音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健康至关重要。
2. 噪音污染的来源噪音可以来自于多种环境和人类活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音污染来源:2.1 交通噪音交通噪音是城市环境中最主要的噪音来源之一。
车辆的噪音、喇叭声以及交通拥堵时产生的刺耳声音都是交通噪音的典型例子。
道路交通、铁路交通和航空交通都可能造成交通噪音。
2.2 工业噪音工业噪音是由工厂、机器、设备等工业活动产生的噪音。
这些噪音可能是由于机器的震动、高速旋转部件的摩擦、喷气声等引起的。
2.3 建筑工地噪音建筑工地的噪音是由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重型机械等产生的。
这些噪音通常是持续性的,并且常常在决定项目地点时被忽视。
2.4 社会娱乐活动噪音社会娱乐活动噪音包括音乐会、运动比赛、酒吧和夜总会等场所产生的噪音,这些场所往往会产生较高的音量。
2.5 家庭和邻里噪音家庭和邻里噪音是指来自于家庭、邻居和社区的声音,如儿童的嬉戏、家庭电器的使用声音、清晨垃圾车的噪音等。
3. 噪音污染的危害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音污染危害:3.1 听力损失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听力下降或失聪。
3.2 心血管疾病噪音可以导致心率的增加和血压的升高,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3 睡眠障碍噪音会干扰睡眠,导致失眠和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3.4 产生焦虑和抑郁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人们感到紧张、焦虑和抑郁不安。
4. 防护措施为了减少噪音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4.1 个人防护个人在暴露于高噪音环境时,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个人防护措施。
八年级物理上册寒假作业《声的利用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
2、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
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___(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________(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4、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
5、如图甲所示,小汽车靠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________;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________的标志。
二、选择题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B. 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C. 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 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B. 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C.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D. 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听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8、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2. 声音的特性●物体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3. 声的利用●声作为一种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应用非常广泛。
●人们把高于20 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
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控制噪声可以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方面着手。
考查内容: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速的影响因素、回声测距问题、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声音的波形图、声的利用、噪声的防治等。
声音的产生1.以下物体不是声源的是()A.蝙蝠正在觅食B.静静悬挂在床头的吉他C.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D.正在挥舞的手臂2.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探究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科学推理法”或“转换法”).3.音乐会上,一位歌手正在用竹制的笛子吹奏乐曲,此时笛子发声是因为()A.歌手嘴唇振动发声B.竹管振动发声C.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D.都不正确4.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C.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生的响声D.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声音的传播5.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_______(选填“强”或“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6.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则先听到击水声的是()A.鱼B.小鸟C.同时听到D.无法确定7.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A.1.5km/h B.1.5m/sC.150m/s D.1500m/s8.剧场等场所的墙壁上都会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减弱回声B.增强回声C.为了美观D.防止墙体振动发出声音9.小明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则小明距山崖()A.1020m B.2040mC.340m D.510m10.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B.C.D.11.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纳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
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安康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但凡阻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声源、传播途径、承受点三个环节采取技术措施。
1、声源控制:工业生产的机器和交通运输的车辆是环境噪声的主要噪声源。
消除噪声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减少机器设备和车辆本身的振动和噪声,可通过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和改良生产加工工艺,提高机械设备加工精度和设备的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生体或者降低发声体辐射的声功率,从根本上解决噪声的污染或者大大简化传播途径上的控制措施。
2传播途径:由于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无法从声源上控制噪声,需从传播途径上加以考虑,即在传播途径上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减等。
要求在总体规划上尽可能做到合理布局。
除以上控制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局部的声学技术措施如消声器、隔声、吸声、隔振、阻尼减震等增加其在传输途径中的声能损失。
3、对承受者的防护:如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了声学措施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是,就需要对噪声环境中进展操作的工人进展个人防护。
让工人佩戴个人防噪用品,以使其感受声级降低到允许水平。
此外,对噪声强烈的车间内开辟一个小的安静环境——隔声间〔控制室〕,让工人在隔声间内进展仪表控制或休息。
从组织管理上采取轮换作业,缩短工人进入高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
根据噪声污染的来源,将其分为民用建筑领域及工业企业领域。
1、民用建筑领域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2、工业企业领域噪声具有声源固定、影响范围固定和作用时间持久连续的特点。
更多详情请拨打联系或登录杭州博尔环保科技官网咨询。
噪音控制预案引言概述:噪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定噪音控制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噪音控制预案的重要性,并提供五个部分的详细内容,包括噪音来源的分析、噪音控制的技术手段、噪音控制预案的制定、噪音控制预案的执行和噪音控制效果的评估。
一、噪音来源的分析:1.1 工业噪音:工厂、机械设备和生产线等产生的噪音。
1.2 交通噪音: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
1.3 建筑噪音:建筑施工、装修和拆除等活动产生的噪音。
二、噪音控制的技术手段:2.1 声音隔离:通过使用隔音材料和隔音设备,减少噪音的传播。
2.2 声音吸收:使用吸音材料和吸音设备,减少噪音的反射和共鸣。
2.3 声音消除:通过使用噪音消除设备,对特定频率的噪音进行抵消。
三、噪音控制预案的制定:3.1 确定噪音控制目标: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确定适当的噪音控制目标。
3.2 评估噪音源和噪音传播路径:分析噪音源的特征和传播路径,确定噪音控制的关键点。
3.3 制定噪音控制策略:根据噪音源和传播路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噪音控制策略,包括声音隔离、声音吸收和声音消除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四、噪音控制预案的执行:4.1 选择合适的噪音控制设备和材料:根据噪音控制策略,选择适合的隔音材料、吸音设备和噪音消除设备。
4.2 安装和调试噪音控制设备:正确安装和调试噪音控制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3 监测和调整噪音控制效果:定期监测噪音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噪音控制设备和策略,以达到预期的噪音控制效果。
五、噪音控制效果的评估:5.1 噪音水平的测量和分析:使用专业的噪音测量仪器,对噪音水平进行测量和分析。
5.2 用户满意度的评估:通过调查问卷和用户反馈,评估用户对噪音控制效果的满意度。
5.3 持续改进和优化:根据噪音控制效果的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噪音控制的效果。
结论:噪音控制预案是解决噪音问题的重要手段。
2.3 声音的利用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声音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应用:回声定位.声呐.倒车雷达.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应用:清洗钟表.去除人体内胆结石)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要点一声音的利用【典型例题】例题 1. 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啐石是利用声能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的性质。
例题2.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对应练习】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B.敲瓶底火焰摇动A.探测海深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 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D. 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4. 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C.蝙蝠的回声定位D.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5.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倒塌的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
中考复习:噪声的防治及声音知识的应用一、噪声的控制1.噪声的来源:(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保角度:妨碍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说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音,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dB。
(2)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 dB。
3.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人在耳处减弱噪声。
注意:(1)噪声只能减弱,不能消除;(2)噪声也有有利的一面。
比如,噪声除草、发电、除尘、诊病等。
4.乐音和噪声的对比区别名称乐音噪声定义听起来优美动听的声音听起来嘈杂刺耳的声音产生原因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波形联系乐音和噪声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有些声音从物理角度是乐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噪音。
大小都用分贝(dB)作单位二、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关系:声可以传递信息。
应用: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
2.声与能量关系:声可以传递能量。
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说明: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
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是人们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任何声音的传播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学生上课时,歌舞厅的音乐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声音的利用与噪声防治【知识回顾】考点一、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2.声音可以传递。
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考点二、噪声防治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
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和三方面加以控制。
【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利用声的利用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声现象重要内容,声的利用和生活联系紧密。
在中考题中,声的利用有关问题出现频率也较高。
在声的利用考题中,主要考察方向是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能量两个方面。
1.在声音传递信息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B超利用B型超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成像原理,利用声音反射测距,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辨别物体和障碍物,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测距,听声辨识人或物,利用超声波探伤等。
2.在声音传递能量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考题内容有: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
3.在有关声现象考题中,出现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题目出现也较多,但以此考点作为单独一个题目的不多,更多的是与声现象其他考点结合。
只要考生熟悉以上常见现即可很好地回答对此知识点的考查。
考点二、噪声防治噪声防治在声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
噪声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在重视环境污染的今天,人们对噪声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噪声治理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为此,在中考试题中,有关噪声危害和控制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噪声危害和控制方面的试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控制噪声和对噪声的认识两个方面。
1.对噪声的认识方面:所谓噪声就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无用的声音。
有的人总认为悠扬的乐声、轻声的说话声或有规律的声音不是噪声,这是对噪声认识的误区。
在考题中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希望考生能多加注意。
2.在噪声控制方面:噪声的防治与控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声源处控制或减弱噪声;二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三是在接收处(人耳)控制或减弱噪声接收。
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出现的概率更大。
3.在有关声现象考题中,出现噪声控制类的考题也较多,但以此考点作为单独一个题目的不多,更多的是与声现象其他考点结合。
只要考生熟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即可很好地回答。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典例一】(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举一反三】1.(2019·河北)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2.(2019·甘肃武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3.(2018·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考点二、噪声防治【典例二】(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举一反三】1.(2017•益阳)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2.(2017•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3.(2017•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一、选择题1.(2019·白银市靖远中考二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B.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前后两次敲击声,这是回声现象; D.用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并将吸管不断剪短,目的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2019·保定市莲池区中考物理一模)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B.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且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茗茗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3.(2019·随州市中考模拟)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4.(2019·连云港市赣榆区中考一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3.21响水爆炸事故中,中国地震局根据收集到的超声波判断疑似发生2.2级地震;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考场外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5.(2019·菏泽市中考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B.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也是化石能源;D.托里拆利实验能测出大气压,但不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6.(2019·临沂市平邑县二模)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城乡广泛兴起,但过大的音乐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对于广场舞扰民的解决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住宅楼的居民都载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说服广场舞者尽量降低舞曲声音的响度;C.说服广场舞者降低舞曲声音的音调;D.在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7.(2019·泰安市中考一模)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 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B. 给学生配备防噪声的耳罩;C. 给教室内安装监控摄像;D. 保持教室周边环境的安静8.(2019·威海市中考最后一模)下列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有()。
A.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C. 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D. 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9.(2019·潍坊市青州市中考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10.(2019·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卷)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1.(2019·巴中市巴州区中考一模试)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B.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12.(2019·自贡市中考模拟)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B. 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表明声音具有能量13.(2019·庆阳市物理模拟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14.(2019·保定市三模冲刺追补)下列常见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体检时,做透视检查用的“X光”是超声波;B.人类可以利用灵敏的声学仪器监测一些自然灾害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提前预警,达到减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C.女高音的“高”和引吭高歌的“高”都是指音调高;D.上课时,在走廊里要保持安静,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5.(2019·菏泽市牡丹区最后一次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其他介质中大;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6.(2019·玉溪市红塔区三模)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二、填空题17.(2019·濮阳市中考二模)如图所示,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此时噪声分贝数为114.0,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
18.(2019·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五次模拟)中考百日誓师时,主持人让同学们安静下来,这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
主持人使用麦克风,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