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中考选择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二、(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16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世家》选择题(附答案:1.A 2.B 3.C 4.B 5.A6.C7.AD8.A9.C 10.D 11.C)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
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4.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D.陈胜王王:称王5.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7.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及答案参考《陈涉世家》中考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阅读《陈涉世家》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1)度(2)亡(3)往往19、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0、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21、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22、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海南省(09) )阅读下面的《陈涉世家》(节选)选段。
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1)会天大雨( ) (2) 今亡亦死 ( )(3) 宜多应( )者 (4) 旦日,卒中往往语()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2)上使外将兵。
译文:2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人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2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三) (09宁波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吴广以为然。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陈涉世家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位重要人物?A. 秦始皇B. 刘邦C. 项羽D. 陈胜答案:D. 陈胜2. 陈胜起义发生于哪个时期?A. 战国时期B. 春秋时期C. 秦朝时期D. 唐朝时期答案:A. 战国时期3. 陈胜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高租低税政策B. 奴隶制度的残酷压迫C. 中央集权的统治D. 士族贵族的专权答案:A. 高租低税政策4. 陈涉起义的结果是什么?A. 成立了汉朝B. 成功推翻了秦朝C. 失败被击败D. 造成了长期的战乱答案:C. 失败被击败5. 陈涉与哪位人物一起起义?A. 张良B. 刘邦C. 范仲淹D. 韩信答案:A. 张良二、填空题1. 陈涉和张良的起义地点是__________。
答案:郾(yǎn)2. 陈涉起义的口号是__________。
答案:呼号涉江采芙蓉,着弦斫杉从兹始。
3. 陈涉起义发生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
答案:209年4. 陈涉起义失败后,陈涉被斩首,头颅被展示在__________城。
答案:咸阳(xián yáng)5. 陈涉的起义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__________影响。
答案:政治与社会三、简答题1. 陈涉的起义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是什么?答案:陈涉的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标志着秦末农民起义的开始,为后来刘邦发动的义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陈涉起义也使得人们认识到秦朝的统治并不是无法动摇的,对于推翻秦朝的氛围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陈涉起义也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反抗情绪,为后来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陈涉起义的农民起义力量过于弱小,无法与秦朝当时的实力相抗衡;其次,起义军内部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组织,各自为政导致了协作不力;再次,陈涉起义的时间选择也不利于起义军,因为秦朝当时内外战争频繁,秦军的压力过大;最后,起义军与秦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差距较大,无法与秦军展开有效的战斗。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是:A. 秦朝的暴政B. 被征发去渔阳戍守C. 陈涉与吴广的密谋D. 秦二世的昏庸无能答案:B2. 下列关于《陈涉世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陈涉起义后,自称张楚王B. 陈涉起义军攻占了陈县,建立了政权C. 陈涉起义失败后,被秦军所杀D. 陈涉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开始答案:C二、填空题3. 《陈涉世家》中,陈涉在起义前曾说:“天下苦秦久矣。
”这句话反映了秦朝的______。
答案:暴政4. 陈涉起义后,他自立为______,建立了张楚政权。
答案:王三、简答题5. 简述《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的主要过程。
答案:陈涉起义的主要过程包括:陈涉和吴广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途中遇雨,误了期限,按律当斩。
于是他们密谋起义,杀死了押送的军官,号召同行的戍卒起义,攻占了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涉自立为王,号张楚,起义军迅速壮大,但最终因为内部分裂和秦军的镇压而失败。
6. 分析《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
答案: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分裂,起义军内部出现了权力斗争,导致力量分散;秦军的镇压,秦朝调集重兵进行镇压,起义军在军事上不敌秦军;起义军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组织领导,导致起义军在取得初步胜利后,无法巩固成果,最终失败。
四、论述题7. 论述《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答案:《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陈涉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动摇和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觉醒;其次,陈涉起义推动了秦朝的灭亡,为后来的刘邦、项羽等起义军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最后,陈涉起义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革命勇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陈涉世家(节选)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分)答: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2分)答:四、(山东省临沂市2006年非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陈涉世家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的地点是_________。
2. 陈涉起义时,他所提出的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
3. 陈涉起义后,他自立为_________。
4. 陈涉起义失败后,被_________所杀。
5. 陈涉世家中,陈涉的出身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 秦朝的暴政B. 被征发去渔阳戍边C. 陈涉个人的野心D. 秦朝的连年战争2. 陈涉起义的口号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
A. 陈涉的个人英雄主义B. 陈涉对平等的追求C. 陈涉对权力的渴望D. 陈涉对秦朝统治的不满3. 陈涉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秦军的强大B. 陈涉的领导能力不足C. 起义军内部的分裂D. 秦朝的镇压政策三、简答题1. 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 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3. 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四、论述题请结合陈涉世家的内容,分析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一、填空题1. 大泽乡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3. 楚王4. 秦将章邯5. 贫苦农民二、选择题1. B2. B3. C三、简答题1. 陈涉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开始,对后世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 陈涉起义的过程包括:陈涉被征发去渔阳戍边,途中因大雨受阻,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陈涉于是号召同行的戍卒起义,杀死押送的军官,攻占大泽乡,随后攻占陈城,自立为楚王,建立张楚政权。
起义军一度攻占多地,但最终因内部分裂和秦军的镇压而失败。
3. 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起义军内部的分裂,领导层的不团结;陈涉个人领导能力的不足,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秦军的强大,秦朝的镇压政策等。
四、论述题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借鉴;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它也启示了后世统治者,必须重视民生,减轻人民的负担,否则会引起人民的反抗。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课标A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二、(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16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陈涉世家》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陈涉世家中,陈涉是以哪个身份出现?a) 民间歌手b) 无产者c) 官员d) 地主答案:b) 无产者2. 陈涉背负着什么责任,挑起了反抗的大旗?a) 地主的剥削b) 官员的暴政c) 农民的苦难d) 商人的欺压答案:b) 官员的暴政3. 陈涉世家中,陈胜是以哪个角色出现?a) 工匠b) 科举士c) 农民d) 商人答案:c) 农民4. 《陈涉世家》揭示了哪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答案:c) 秦朝时期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陈涉的真实身份是一位富有的地主。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2. 陈涉通过宣传鼓动,成功带领人民反抗暴政。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3. 《陈涉世家》中,陈胜是一位科举士出身,拥有高学历。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陈涉世家》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陈涉世家中的陈涉和陈胜有何区别?请简要描述。
答案:陈涉是一个无产者,背负着农民的苦难,挑起了反抗的大旗。
而陈胜则是一个普通农民,被陈涉吸引并投身于反抗的行列。
他们共同发动了起义,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反秦英雄。
2. 陈涉世家中的核心主题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陈涉世家》的核心主题是反抗暴政和追求自由平等。
作品通过描写陈涉和陈胜的故事,展示了人民对于压迫和剥削的不满,并鼓励人们积极反抗不义的统治。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民奋起反抗的力量,同时弘扬了平民英雄的精神和农民阶级的力量。
四、问答题1. 陈涉世家的故事对于现代社会有何启示?答案:陈涉世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来改变社会。
无论是面对压迫、剥削还是不公正,我们都应该勇往直前,团结起来,发起反抗。
这个故事激励我们不要放弃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信念,努力争取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的福祉。
2. 陈涉世家这个作品的意义在于什么?答案:《陈涉世家》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陈涉世家》选择题
(附答案: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
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4.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D.陈胜王王:称王
5.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7.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简言之,翻译为“使…”的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以…”的为“意动用法)
8.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
....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9.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0.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11.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素:sǜ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亡: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笞:chī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被:biè同“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