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空心钉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0
股骨颈骨折内(空心钉)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3-07-19T17:03:36.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汪红英[导读] 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体质虚弱耐受力差,详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汪红英(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手术室江苏南京 21003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288-02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1)患者多为老年人,部分患者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疾患。
(2)伤后常期卧床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
(3)由于解剖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式应力,影响效果和不愈合。
股骨颈骨折术后的疗效不仅和手术者的操作水平有关,其围手术期护理也尤为重要。
本文总结了有关的护理特点、经验及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5—2010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65例,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70岁以上40例。
术前检查发现伴高血压病史43例,冠心病史32例,糖尿病史26例。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大多采用皮牵引、骨牵引制动,并口服止疼药减轻局部疼痛。
1.2 手术方法用络合碘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切口膜保护切口。
采用大腿外侧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股外侧肌和髋关节囊,显露骨折端。
将骨折复位后于股骨大转子下打入定位导针,使用C型臂透视,对位对线良好,导针位置正确,测量长度、攻丝后使用空心钉内固定。
清洗伤口,清点器械,逐层缝合伤口。
1.3 效果评价65例病例保持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其中优48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
2.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体质虚弱耐受力差,详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针对各种慢性病和基础病,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更好地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术前评估配合医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步骤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的人群中。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内固定的方式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的愈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步骤。
1.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类型和位置、手术需求等。
通常会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折的具体情况。
2.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需要进行麻醉。
一般情况下,将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无痛。
3.体位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台上,并采取适当的体位,确保手术区域暴露和操作的方便。
4.手术切口麻醉后,外科医生会在股骨骨折处进行手术切口。
切口的位置和大小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而定。
5.暴露骨折切口后,外科医生会用特殊器械(如扩展器)将皮肤和软组织分离,以暴露骨折的部位。
在暴露骨折时,医生需要小心地处理周围组织,以防止二次损伤。
6.准备空心钉在完成骨折的暴露后,医生会选择合适尺寸的空心钉,并进行必要的准备。
空心钉通常是由不锈钢或钛合金制成,具有坚固性和生物相容性。
7.钝性钻孔在骨折线的适当位置,医生会使用特殊的钝性钻头,钻孔并为空心钉的插入做准备。
这一步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损伤周围的骨结构。
8.空心钉插入将空心钉插入钻孔中,确保插入的深度和位置都正常。
通过透视术来确保钉的角度和位置正确。
骨折片的位置和稳定性是决定插入程度的重要因素。
9.空心钉旋转和锁定空心钉插入后,医生会使用专用的器械将钉轴旋转,使其牢固地固定在骨折处。
在确保稳定性的同时,也要避免钉头过度深入造成损伤。
10.切口关闭确保空心钉固定后,医生会将手术切口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通常会使用可吸收的缝线,并对切口进行适当的清洁和包扎。
11.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往恢复室,观察患者的病情和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临床经验114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固定的疗效雷志学贵州省司法警察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7【摘 要】目的:观察空心螺钉固定在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今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以我院骨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且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钢板固定组与螺钉固定组各4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和二次取内固定物手术前ASE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1)螺钉固定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钢板固定组,其中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在术后3个月与二次手术的ASES得分间无明显差异,但两组二次手术前ASES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ASES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钢板固定组在术后出现钢板断裂1例,骨不连3例;螺钉固定组在术后出现萎缩性骨不连3例,以上患者均经翻修手术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余病例术后3个月复诊时影像学显示骨愈合情况良好。
结论:钢板固定与空心螺钉固定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效果均较为理想,空心螺钉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出色。
【关键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症之一,老年人大多骨质疏松、肌力减退、动作迟缓、稳定性差,若发生跌倒,常引起股骨颈骨折,且久治难愈,易诱发肌肉、骨骼废用性改变,常会导致畸形或足部永久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文将观察空心螺钉固定在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今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我院骨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且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钢板固定组与螺钉固定组各40例。
钢板固定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7~74岁,平均(45.89±4.43)岁;骨折病因:交通事故19例,重物砸伤13例,高空坠落8例。
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摘要: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法。
本文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尤其是在高龄患者中更为常见。
由于高龄患者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等因素的影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难度较大,同时也容易出现并发症。
对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1.1 优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1)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由于手术只是替换受损关节,因此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康复期较短;2)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3)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比于其他手术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并发症较少。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缺点主要包括:1)手术费用高。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来说可能难以承受;2)术后需定期复查。
由于患者需要植入人工假体,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人工关节的正常功能。
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1)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对肌肉、韧带等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术后康复期相对较短;2)手术费用低。
相比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费用相对较低,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来说更为可行。
2.2 缺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缺点主要包括:1)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佳。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受限等情况,影响日常生活;2)术后并发症较多。
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断钉等。
3.1 术后功能恢复从术后功能恢复的角度来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适用于青壮年、或者因身体情况不适合髋关节置换或者不愿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于大多数无手术禁忌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骨折处的早期固定,并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但远期仍有骨折不愈合、继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
手术潜在的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均不同,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均有可能随时出现新的病情变化及新的情况,而由此需要调整诊疗方案(包括手术方案)。
4.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或局限性:1) 麻醉意外,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2) 根据术中情况变更术式或内固定方式;3) 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运动神经损伤致相应肌肉功能失支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皮神经损伤致相应部位麻木疼痛;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肢体缺血性挛缩甚至危及生命。
4) 围手术期心、肺、脑血管意外出现:a) 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b)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c) 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5) 伤口并发症: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脂肪液化、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皮、皮瓣移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影响功能及美观。
6) 术中止血带及尿管并发症出现。
⾻科基础股⾻颈空⼼钉固定三原则——贴边、平⾏……股⾻颈⾻折对于⾻科医⽣来说是⼀种较为常见且潜在破坏性很⼤的损伤,由于⾎供较为脆弱,⾻折不愈合及⾻坏死发⽣率较⾼。
⽽股⾻颈⾻折准确良好的复位是内固定成功的关键。
复位的评价Garden认为,移位的股⾻颈⾻折复位标准为:正位⽚160°,侧位⽚180°。
如果复位后正侧位garden指数在155°~180°之间即可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X线评价:闭合复位后,应⽤⾼质量的X线影像对复位的满意程度进⾏认定。
Simom和Wyman曾在股⾻颈⾻折闭合复位之后进⾏不同⾓度X线摄⽚,发现仅正侧位X线⽚显⽰解剖复位并未真正达到解剖复位。
Lowell提出:股⾻头的凸⾯与股⾻颈的凹⾯在正常解剖情况下可以连成⼀条S形曲线,⼀旦在X线正侧位任何位置上,S形曲线不平滑甚⾄相切,都提⽰未达到解剖复位。
倒三⾓有更明显的⽣物⼒学优势以下图为例,股⾻颈⾻折后,⾻折端承受的应⼒,上部是以张应⼒为主,⽽下部是以压应⼒为主。
⾻折固定的⽬的:1.维持良好的对位对线;2.尽量对抗张应⼒,或者将张应⼒转换为压应⼒,这符合张⼒带原则。
因此,上⽅2枚螺钉的倒三⾓⽅案,对抗张应⼒的作⽤显然优于上⽅仅⼀枚螺钉的正三⾓⽅案。
股⾻颈⾻折3枚螺钉的置⼊顺序有所讲究:第⼀枚螺钉应当是倒三⾓的尖端,沿着股⾻矩;第⼆枚螺钉应当是倒三⾓的底边靠后,沿着股⾻颈置⼊;第三枚螺钉应但是倒三⾓的底边靠前,在⾻折张⼒侧。
由于股⾻颈⾻折多伴有⾻质疏松,螺丝如果不贴边,中间位置⾻质量稀少,螺钉抓持⼒有限,因此贴边尽量靠近⽪质下,稳定性更好。
理想位置:空⼼钉固定的三原则:贴边、平⾏、倒品贴边是指 3 枚螺钉在股⾻颈内,尽量靠近外围⽪质。
这样 3 枚螺钉作为⼀个整体,对整个⾻折⾯可形成⾯状加压,如果 3 枚螺钉不够离散,更趋于点状加压,稳定性较差,不能较好地对抗扭转和剪切。
术后功能锻炼⾻折固定术后12周内可进⾏脚尖点地负重锻炼,12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下至粗隆间的一段较细部的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
一般为跌倒所致,病人跌倒时扭转患肢,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引起骨折。
也见于年老骨质疏松者,股骨颈骨小梁薄弱,遭受轻微外力即可致骨小梁断裂引起骨折。
股骨颈骨折后,患肢呈短缩、内收、外旋、屈曲畸形,腹股沟韧带下或大粗隆部有肿块、瘀斑。
体检局部压痛,腹股沟中点部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阳性,被动活动患髋关节疼痛加重。
收集骨外科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60例病例,用空心钉内固定方法,现将手术配合技术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股骨颈骨折6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3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
治疗方法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经此手术治疗后,无一例感染发生,术后随访一年无内植物松动病例,愈合良好。
2 手术配合2.1术前准备2.1.1一般准备股骨颈骨折病人多为老年人,术前常规检查全身情况,尤其是心肺功能,以确定是否能承受手术: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品种多样,色香味俱全,且易消化。
指导与协助维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
置于软枕布朗架上行牵引维持或穿防旋鞋,调整牵引,松开皮套检查足跟及内外踝等部位有无压疮。
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及咳痰,积极协助深吸气。
翻身按摩叩背每2小时1次。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深呼吸训练,吹气球和吹气泡。
术前常规备血,会阴部备皮导尿。
术前常规牵引,以减轻疼痛,利于骨折复位。
除按一般骨科手术常规器械和设备准备外,另备C型臂及空心钉打入器械。
2.1.2 心理护理应给予耐心开导,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并给予悉心的照顾,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根据病人个体差异,耐心解释此手术的适应症,方法、优点、疗效,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2 手术配合2.2.1 麻醉与体位一般采用腰麻,硬膜外或联合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于牵引台上,将双足固定于牵引架上,插一木棒顶住会阴部,双下肢伸直,各外展约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