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说课稿和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12.00 KB
- 文档页数:10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框内容。
一、说教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本课内容位于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个框题。
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
据调查表明:我国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立自理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因此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本课的设立就是基于这一事实的。
(二)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本课内容位于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个框题。
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
据调查表明我国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立自理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因此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本课的设立就是基于这一事实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1.2“成长中的我”中“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4“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
”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懂得自立的含义(2)了解自立的表现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三、说本科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七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适应不良的事实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理论基础,本课我确立了一下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1)懂得自立的含义(2)理解自立的必要性难点:(1)理解自立的必要性关键: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初中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
城镇中学的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其自立能力较农村中学的学生会差一些,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自立能力,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立能力对这一代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课程标准依据:“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3.课时安排:一课时4.三维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5.教学重难点第三课的教学重难点均放在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依赖的危害是教学难点;自立能力培养是教学重点。
第一框的重难点主要是通过第一目设计的几个活动及补充的材料引发学生对自立的思考,再由学生归纳出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下一框的教学作好思想认识上的准备。
6.教学手段:多媒体7.教法与学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辩论法、正反对比法、例证法、情境体验法、练习巩固法等。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示幻灯片1:走向自立人生导入课题,学生阅读教材导言。
展示幻灯片2:(动画1)展开你的想象力:想想从笼子跑出去的小狮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动画2)两只狮子的命运为什么不同?(能否培养自立的人生态度和能力,决定着不同的命运。
/依赖者会被自然和社会所淘汰,自立者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过渡语:对于迟早要到来的自立,我们准备好了吗?展示幻灯片3:自己的事自己干展示幻灯片4:调查报告:(动画1)中海市宝山县曾对500名小学生进行过调查,低年级97%的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57%的学生不会洗碗;高年级68%的学生不会做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说课稿说课人:丁宝琼第一部分:说教材首先,说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七年级教材中“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的重要一课。
通过学习本课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我确定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初步的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体验、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学生体会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实践中体会自立的意义,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自立的含义、表现,这是因为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
让学生自主参与并体验自立的行为,构成健康人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教学难点是在实践中培养自立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是因为从学生实际来看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
因而要践行自立,体会生活自立的成功,需要花很大功夫。
第二部分:说教法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一个为本,四个调整、两个转变”,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目标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