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物联网相关项目资助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2010年物联网发展大事记作者:来源:《物联网技术》2011年第01期2009年物联网大事记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就“传感网”的谈话,掀起了传感网的巨大浪潮。
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并且在上海移动已有了多种应用。
9月11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业组。
9月21日工信部在贯彻落实十七届心中全会精神的会议中明确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传感网,加快传感中心建设”。
10月8日无锡向国务院申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10月23日江苏昆山周庄要全力打造物联网配套传感器产业基地,3~5年内实现产值300亿元。
11月1日为了抢占物联网产业制高点,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北京市经信委和中关村管委会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11月12日江苏省政府、中科院与无锡市政府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无锡新区举行签字仪式。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出席,江苏要求举全省之力推进无锡“感知中国”中心建设。
12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无锡市人民政府三家联手,在无锡滨湖区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书。
12月19日国内首届“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12月21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明年信息产业确定三大发展目标,其中之一是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养物联网产业。
2010年物联网大事记1月2日上海市商务委连发两项通知,表示将从2010年起实施物联网建设体系,政府出资带动,提升上海现代物流业的服务升级。
1月4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刘海涛任首任院长。
1月7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表示,建立传感网打造“智慧广东”。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备受关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支持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渠道,不仅对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对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数量和资助金额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和政策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数量和经费规模不断扩大。
科研人员积极申请项目,获取资助,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随之而来的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显现,如竞争激烈、经费分配不均等。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相应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研究目的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变化趋势、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情况,了解申请人群的特点、申请项目的主题分布、申请成功率等情况,探讨申请人对基金的需求和关注点。
2. 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研究资助项目的类型、资助经费的分配情况、资助项目的成果效益等方面,揭示资助项目的研究重点和成果特点。
3. 分析申请与资助情况的变化趋势,比较近年来的数据,找出变化规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提升国家综合科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第19卷 第5期2020年 10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19 No.5Oct. 2020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科研重大资助项目(YM2020008) 作者简介:曹 伟(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E mail:958710018@qq.com 通信作者.E mail:lrj_gzhu@126.com文章编号:1671 4229(2020)05 0066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曹 伟1,李仁杰1,梁荣清1,常咏梅2,连冠一2(1.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摘 要:地理学科宏观层面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规律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文章通过梳理2010-2019年地理学科国金资助立项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词云图等可视化方法进行多维动态比较,刻画地理学科资助规律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地理学科近十年来资助数量和金额波动上升,学科内部层级差异明显,面上和青年项目占据资助的主体地位,呈现规模扩大和强度提高的总体格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国金资助的首要对象,彼此存在属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脱颖而出,资助数量发展迅猛,科研院所的资助几乎被中国科学院垄断,地方科研机构处于资助的边缘位置,科研院所的极化程度更为明显,资助数量和金额与高校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各分支紧紧围绕地理学科内核开展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研究对象和内容本同末异,结合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密切关注前沿领域和学科热点.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学科;资助立项;大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K90-0 文献标志码: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 dationofChina,NSFC)基于国家财政拨款支撑的科研基金,用以资助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广阔的应用前景、重大的学科意义以及创新理论方法的研究课题.作为目前我国学科领域内级别最高的专项基金以及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项目经费来源,国金重点突出以“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为资助原则,在促进学科体系建设、科研队伍培养和理论方法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1-2].近年来,国金资助呈现“规模强度双提高”的总体态势,各学科的资助情况发展态势存在诸多新亮点,因而将国金资助立项作为切入点来考察被资助学科的发展态势,无疑是值得深究的话题[3].基于国金资助立项情况考察被资助学科发展态势,诸多学者在医药、建筑、农业和计算机等学科领域均有涉及,为了解相关学科发展态势以及基金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4-7].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出现与恶化,在“3S”技术和相关数学模型等定量化研究方法的支撑下,中国地理学迅猛发展[8].进入到21世纪,地理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推动下,知识结构趋于复杂,学科分支逐渐多样,研究方法走向综合,研究内容显著扩充,密切关注城镇化、全球环境变化、温室气体、生态系统、人地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等热点和前沿领域,培养了大批青年科技后备人才的同时推动地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基础[9-11].近年来,国金资助规模和强度渐趋提高,大批地理科研工作者在其资助框架下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并取得巨大成效,引发学者们对地理学科国金资助的强烈关注.张朝林等[12]对地理学科国金资助审批工作逐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范闻捷等[13]通过梳理近三十年地理学青年科学基 第5期曹 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 金资助情况,认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紧跟前沿热点,重视方法和手段创新,不断助推地理学往定量化和融合化发展;其他学者对人文地理[14]、文化地理[15]、旅游地理[16]、政治地理[17]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18]等学科分支的资助现状与研究态势及其热点进行规律挖掘分析,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地理学宏观和动态的资助规律研究较为缺乏.本文梳理近十年地理学科国金资助规律与发展态势,以期为地理学科建设和基金申报相关工作提供科学参考.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国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http://kd.nsfc.gov.cn/),其下设有资助项目检索、结题项目检索和科研成果检索三类基础数据查询功能,通过检索2010-2019年地理学(D01)分属自然地理学(D0101)、人文地理学(D0102)、景观地理学(D0103)、自然资源管理(D0104)、区域可持续发展(D0105)、遥感机理与方法(D0106)、地理信息系统(D0107)以及测量与地图学(D0108)共八个学科分支的资助数量、金额、类型、依托单位以及资助课题等属性情况,共采集数据7730条,通过Excel数据清洗,分类汇总地理学及其分支逐年资助数量和金额动态变化、各资助类型逐年资助数量和金额动态变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逐年资助数量和金额动态变化以及累计立项数量排名、各高等院校资助数量的阶段增长情况及其学科分支立项数量排名、各学科分支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最终利用Origin函数绘图软件、词云图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2 结果分析与基本结论2.1 资助数量和金额波动提高,学科内部层级分化明显 资助数量和金额是刻画被资助学科发展态势最直观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指标.近十年来,地理学科资助数量总体保持波动增长态势(图1),阶段特征明显:2010-2013年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三级申请代码的渐趋完善,国金资助规模和强度均有提高的背景下,各学科申请数量猛增,地理学科资助数量飞速发展,年均增长率为11 3%;2013-2016年处于基金资助调整的转折点和震荡期,面对日益激增的申请数量,基金委实施了最为严格的“二停一”限制申请措施,有效抑制了激增势头并使地理学科资助数量趋稳[19];2016-2019年地理学科资助代码逐渐完善,资助数量和金额波动增长,但在2018年地球科学部申请代码发生重大调整,对于申请量较少、学科关联度较大的部分研究方向进行整合调减,资助金额大幅降跌,到2019年地理学科开始实施新的申请代码,重点突出地理要素资助体系的整体性以体现学科综合性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资助数量和金额均回归到增长态势[20].图1 近十年地理学及其分支资助数量变化Fig.1 Changesinthequantityofgeographyanditsbranchesinrecenttenyears 学科内部而言,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基础学科,资助数量始终占据首位,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其发展历程悠久,研究范式趋于成熟,在学科生态中处于高势位,具备核心竞争力.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机理与方法资助数量紧随其后,共筑地理学科资助的主体架构.受到上世纪西方地理学“计量革命”深刻影响,国内地理学研究范式逐渐转向质性和实证相结合,彼此间相互借鉴呈现综合集成的发展趋势.人文地理学以社会空间作为首要研究对象,通常借助遥感处理和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强化可信度和科学性,开展多尺度的人地交互模式、内在机制以及空间规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有赖于地学理论的发展从而强化其理论支撑以及构建76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 相应的话语体系,且相关研究必须依托人文或自然要素及其空间属性作为研究载体[21].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测量与地图学是地理学、生态学、测绘学和区域科学等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发展历程较短并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模型,主要依靠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溢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资助金额方面(图2),近十年来地理学科总体呈现起伏上升趋势,2014-2015年由于资助数量下降,资助金额同比下降40%和13 7%.自然地理学资助金额始终高于其它分支,但其增长过程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机理与方法紧跟其后,资助金额相近并且近年来伴随资助数量趋于平稳而表现出增长乏力的状况,表明其学科体系成熟,科研队伍逐渐固化稳定.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带来强烈反响,尽管其是否属于科学研究新范式尚有待讨论,相关的研究案例较多,有效推动地理学科的量化研究进展的同时亦使其面临破碎化、空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22].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测量与地图学相较于前者而言资助金额较低,但伴随对于人居环境的重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该类分支充分融合生态学、系统科学以及测绘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发展前景良好.图2 近十年地理学及其分支资助金额变化Fig.2 Changesintheamountofgeographyanditsbranchesinrecenttenyears2.2 面上和青年项目占据主导,资助类型呈现极化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发展至今,以面上项目、地区项目及重点项目为代表的项目资助板块和以青年项目、优青项目及杰青项目为代表的人才资助板块,共同构成地理学科资助基本架构.近十年来,地理学科资助数量和金额总体呈现“规模增加,强度提高”的总体格局(图3),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比重最高、影响最大,占据地理学国金资助体系的主导.面上项目累计资助3113项,占总资助的40 3%;青年项目累计资助数量3488项,占比为45 1%.资助金额方面(图4),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差距悬殊,近五年来面上项目项均金额达62 4万元,青年项目仅为22 9万元.近十年面上项目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0亿元,占所有资助类型总金额的49 3%,青年项目累计资助金额占总金额19 9%,仅次于面上项目.段培新等[23]根据项目经费合理性的审查,认为当前地理学科资助规模和强度的适宜性有待调整,应当收拢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和青年项目的资助项数,亟需提高青年项目的资助质量.图3 近十年地理学各资助类型资助数量变化Fig.3 Quantitychangesoffundedtypesofgeographyinrecenttenyears图4 近十年地理学各资助类型资助金额变化Fig.4 Amountchangesoffundedtypesofgeographyinrecenttenyears86 第5期曹 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 地区项目、国际项目和重点项目资助数量较少,但相较其余类型占比较高,对于推动资助空间均衡、扶植地方科技人才、引进国外领先成果以及学科前沿理论探索和创新等方面作用不可小觑.地区项目是科研薄弱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亦是西部地区高校的主要项目来源.方勇等[24]通过统计发现,西部高校逐年获得立项的基金大部分来自于地区项目,本质上稳定和发展了西部地区的科研队伍.重大项目、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以及其余资助类型近十年累计资助数量加和占比为3 1%,各类近十年累计资助总量均不超过50项,其立项数量和要求把控极为严格,部分年度零资助,但其平均资助金额远高于面上、青年和重点等资助类型,对于推动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科研队伍建设方面作用重大.资助金额方面,地区项目近十年累计资助金额占比为5 9%,重点和重大项目占所有类别资助总金额的9 9%和5 3%,其资助规模小但强度高,近五年其平均资助金额分别超过300和555万元.重大研究计划、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等资助类型主要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现实需求,关注国际前沿理论创新和方法探索,从而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因此,资助数量极其稀少,金额占比因而也相对较少.综合而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前已经形成“青年项目—优青项目—杰青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为基本构造的完整人才资助体系,其中,青年项目作为培育青年科技后备人才最基础、量最大、面最广的“种子基金”,在推动学科基础发展、培养青年科学人才和形成学术研究梯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互为支撑,助推基础研究优秀人才的快速成长[25-26].2.3 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双主体,内部鸿沟及区域失衡明显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国金资助最重要的两类主体,但两者职能存在差异性.高校主要发挥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创新;科研机构更加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驱动[27].高校是开展地理基础研究工作的大部队和推动地理学科稳步发展的主力军,其资助数量始终高于科研院所,时序演变趋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2010-2013年资助数量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7 7%;2014-2015年资助数量略有缩减;2016-2019年资助数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2 8%.科研院所2010-2013年资助数量缓慢增加,年均增长率为11 8%;2014-2019年资助数量触及天花板趋于平稳,发展逐渐呈现疲软态势,与高校间的数量差距逐渐拉开.资助金额方面,高校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科研院所金额波动性较大,围绕其平均水平上下起伏,与高校间的金额差距逐渐扩大(图5).图5 两类依托单位近十年地理学资助数量与金额变化Fig.5 Quantityandamountchangesoftwokindsofsupport inginstitutioninrecenttenyears 高等院校包含大学、学院、独立院校和专科院校,其内部层级鸿沟明显,高水平院校占据国金资助的主导地位(表1).资助数量方面,武汉大学和北京师大高居首位,其次为南京师大、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大和兰州大学,中国地大(武汉)、河南大学、东北师大和陕西师大等高校紧随其后,共同构成我国地理学科国金资助的首要高校群体.累计资助数量排名前30位的高校内含有10所“985工程”院校、19所“211工程”院校和2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型和师范类高校成为获得地理学科国金资助较多的两类主体,此外,云南师大、西北师大、福建师大和广州大学等“三非”院校地理学科实力较强,资助数量较多.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前30位的高校中含有16所东部地区高校、7所中部地区高校和6所西部地区高校,总体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由东向西梯度递减规律.科研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研究院所、事业单位以及行政机构.资助数量方面,中央所属科研院所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中国科学院一家独大,地方96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 科研单位遍地开花的格局.近十年来累计资助数量排名靠前的科研院所依次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这些机构研究领域各具特色.地理所研究领域较为全面,涉及陆表系统动力、人地地域系统机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地信技术与数据集成研究等;寒区所地域特色明显,侧重于冰冻圈与全球变化、沙漠冻土与高原大气物理以及寒区旱区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遥感所专业偏向性明显,侧重于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遥感信息工程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8].中央所属科研院所内部存在差异,中国科学院占据主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测绘科学院和中国环境科学院等院所以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上海社科院等地方科研单位资助数量少但不可或缺.表1 近十年各依托单位地理学累计立项数量及其占比Table1 Cumulativequantityandratioofsupportinginstitutioninrecenttenyears排名高等院校数量/项占比/%科研院所数量/项占比/%1武汉大学2925.7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5417.092北京师范大学2194.3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38214.383南京师范大学1583.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37714.194北京大学1472.9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475.535南京大学1352.66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455.466中山大学1212.3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174.417华东师范大学1162.2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53.208兰州大学1042.05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782.94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71.7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532.0010河南大学801.5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491.8411东北师范大学751.48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371.3912陕西师范大学681.34广州地理研究所311.1713河海大学641.2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301.131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21.22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40.9015云南师范大学#591.16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20.8316中国农业大学551.08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10.7917广州大学#531.0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0.7218华南师范大学521.02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150.5619同济大学521.02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150.5620西北师范大学#521.0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40.532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511.01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30.4922云南大学490.97上海社会科学院120.4523首都师范大学450.89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20.4524福建师范大学#440.8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10.4125江西师范大学#440.87国家气候中心100.3826安徽师范大学#430.85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100.3827浙江大学430.85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00.3828宁夏大学400.79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0.3829华中师范大学390.77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100.3830江苏师范大学#390.77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00.38 注:带#号表明非“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4 高校学科发展速度差异悬殊,各分支强校集中化明显 国金资助有效推动了近十年来各大高校地理学科及其基础研究的迅猛发展,但其内部存在差异,对比2010-2014年和2015-2019年两个时间段资助数量方面的差异(图6).07 第5期曹 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图6 各高校前后五年地理学资助数量和金额变化Fig.6 Quantityandamountchangesofuniversitiesingeogra phybetweentheformerandlatterfiveyears 中国地大(武汉)和武汉大学资助数量增长最快,分别增加35项和34项,其次为广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山大学;华中师大、南京大学、深圳大学和西北大学紧随其后,前后五年保持增长势头;华东师大、同济大学和兰州交大等其余高校前后五年进步非常明显.北京师大资助金额增长最快,南京大学、中国地大(武汉)紧随其后,其次是广州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进步明显,华东师大、浙江大学和天津大学等保持增长态势.此外,中国地大(武汉)、南京大学和广州大学增长数量和金额均位列前五,地理学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具有较大提升.总体看来,国金资助数量和金额发展进步较快的高校群体中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多北寡的空间集聚现象,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湖北作为经济先发地区、高校密集区和现代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区,所属高校成为所在区域国金资助的主体对象以及地理学基础研究的核心贡献者,其他进步明显的高校则广泛分布在各省省会.国金资助框架下地理学共分为八类学科分支,高校各有自身的优势分支并且通过资助数量差异有所体现,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总体格局(表2).自然地理学资助数量排名靠前的院校依次是兰州大学、北京师大和北京大学,学科集中度较高,前十位高校中仅有福建师范大学为“双非”表2 各高校地理学科分支资助数量排名(前10位)Table2 Rankingofthenumberoffundedprojectsingeographybranchesforuniversities(top10)排序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遥感机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地图学1兰州大学(75项)中山大学(68项)北京师大(8项)北京师大(6项)北京师大(25项)武汉大学(66项)武汉大学(156项)武汉大学(55项)2北京师大(61项)华东师大(44项)北京大学(6项)中国农大(5项)河南大学(11项)北京师大(62项)南京师大(78项)信息工大(11项)3北京大学(44项)北京大学(43项)河南大学(6项)河海大学(4项)北京大学(10项)南京大学(23项)地大武汉(50项)兰州交大(10项)4华东师大(42项)南京师大(39项)陕西师大(6项)华中农大(4项)西北师大(10项)南京信工(20项)信息工大(38项)同济大学(8项)5南京大学(29项)河南大学(36项)兰州大学(4项)地大武汉(4项)云南大学(10项)北京大学(16项)南京大学(34项)桂林理工(8项)6云南大学(25项)华南师大(34项)南京大学(4项)兰州大学(4项)清华大学(9项)电子科大(16项)北京师大(32项)南京师大(7项)7东北师大(24项)南京大学(33项)南京农大(4项)南京大学(4项)河海大学(8项)河海大学(13项)北京大学(25项)海军工大(7项)8陕西师大(22项)安徽师大(32项)云南大学(4项)南京师大(4项)江西财大(8项)地大武汉(13项)同济大学(23项)西南交大(5项)9中山大学(21项)广州大学(29项)中国农大(4项)云南大学(4项)地大北京(8项)南京师大(10项)中山大学(23项)南京信工(4项)10福建师大(20项)云南师大(29项)广州大学(3项)江西财大(3项)南京大学(7项)浙江大学(9项)深圳大学(18项)中南大学(4项)17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 院校.人文地理学资助数量排名靠前的院校分别为中山大学、华东师大和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师大、广州大学和云南师大等“双非”院校实力较强,均进入前十行列.北京师大的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三个分支的资助数量皆居首位,旗下设有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河南大学等综合类高校以及河海大学、中国农大和江西财大等专向类高校实力不俗.武汉大学的遥感机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测量与地图学三个分支资助数量皆居首位,旗下设有测绘和资环两大相关学院,拥有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和技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以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大、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地大(武汉)等在信息地理学领域实力突出;电子科大、河海大学和浙江大学的遥感机理与方法、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桂林理工、西南交大和中南大学的测量与地图学均有区域性的影响和知名度.2.5 各大分支内容方法本同末异,走向外部交叉内部集成 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地域耦合系统作为研究核心,各学科分支的研究主题和热点理应顺应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的总体态势,从而呈现时间演变特征(图7).各分支总体围绕地理学科内核即人地交互作用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研究均遵循经验科学、实证科学和系统科学等研究范式,彼此趋于学科综合集成与深刻化(表3).表3 近十年地理学科分支研究热点变化(前10位)Table3 Researchhottopicsofgeographybranchesinrecenttenyears(top10)学科分支2010-2014年研究核心关键词/频次2015-2019年研究热点/频次自然地理学变化(168)、过程(151)、影响(125)、响应(122)、机制(119)、环境(89)、机理(82)、土壤(70)、青藏高原(67)、模拟(67)机制(268)、影响(244)、变化(195)、过程(192)、响应(167)、青藏高原(124)、机理(117)、土壤(111)、特征(96)、环境(93)人文地理学空间(285)、机制(169)、城市(142)、机理(129)、演化(92)、旅游(89)、区域(88)、中国(77)、效应(73)、影响(70)空间(317)、机制(264)、机理(174)、城市(146)、效应(123)、影响(113)、旅游(99)、演化(97)、时空(90)、模式(86)景观地理学景观(60)、格局(41)、影响(17)、城市(15)、演变(14)、尺度(14)、生态(14)、效应(14)、变化(14)、环境(12)景观(56)、格局(30)、机制(28)、服务(25)、城市(24)、流域(21)、影响(21)、生态系统(18)、尺度(17)、过程(15)自然资源管理利用(20)、土地(15)、生态(15)、资源(14)、机制(11)、空间(11)、流域(11)、系统(9)、调控(9)、评价(8)空间(18)、生态(15)、机制(13)、利用(13)、优化(13)、特征(10)、机理(10)、耕地(10)、流域(9)、过程(8)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53)、机制(47)、环境(38)、区域(34)、调控(33)、利用(29)、机理(29)、空间(26)、城市(26)、影响(25)机制(63)、环境(48)、生态(45)、影响(39)、空间(35)、生态系统(32)、区域(32)、利用(31)、效应(30)、城市(30)遥感机理与方法遥感(190)、反演(134)、方法(127)、模型(88)、数据(84)、光谱(78)、机理(50)、地表(45)、影像(39)、尺度(35)遥感(292)、方法(198)、反演(160)、模型(106)、数据(96)、光谱(77)、影像(66)、地表(59)、尺度(55)、土壤(49)地理信息系统方法(217)、遥感(214)、数据(179)、模型(167)、空间(151)、时空(99)、信息(75)、分析(75)、影像(73)方法(266)、遥感(199)、数据(182)、时空(139)、模型(131)、空间(125)、模型(131)、空间(125)、城市(80)、变化(75)测量与地图学方法(36)、空间(17)、模型(14)、地图(13)、理论(11)、测量(11)、信息(9)、数据(7)、影像(7)、摄影(7)方法(80)、影像(27)、模型(25)、数据(25)、地图(23)、提取(16)、空间(16)、三维(15)、激光(14)、技术(14)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类型介绍总体情况自然科学基金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其资助格局目前基本可分为“项目”和“人才”两大资助体系(参见图),这两个体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交叉和互相促进的.项目资助体系以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为主,构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三个层次,同时根据需要设有若干专项类项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十五”期间,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基础研究的特点和科学发展的需要,试点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人才资助体系包含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和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其中青年科学基金也是面上项目的组成部分.面上项目面上项目包括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三个亚类,是自然科学基金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项目类型.其资助范围几乎覆盖自然科学所有的研究领域,主要资助以自由探索为主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可以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择研究题目进行创新性研究.设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促进其迅速成长.该类项目对申请者的年龄有一定限制,要求在35周岁以下.设立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部分地区的科学研究基础,以促进全国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该类项目对申请者所在依托单位所属省级行政区有一定的限制,这些地区一般是一些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面上项目评审将创新性与研究价值作为重要标准,同时鼓励研究人员树立“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近年来在面上项目评审中,对于一些研究方案不够完善,或前期研究基础略有不足,但其研究思路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项目,实行了小额探索项目的资助方式.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资助面上项目的经费约占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额的60%左右.面上项目资助强度从每项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资助期限一般为3年.近几年来,随着中央财政拨款的逐年增加,面上项目资助强度也在不断增加.重点项目重点项目主要用于支持研究人员结合国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在一些重要研究领域和新学科生长点开展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支持研究人员在科学前沿和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领域做研究,在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应用前景和意义、能够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或自然条件特色的领域做研究.重点项目研究领域主要来源于:(1)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2)已获得重要进展、其研究内容经过进一步提炼并加大支持力度即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面上项目;(3)科技工作者和有关机构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具备的工作基础提出的建议.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5年规划对重点项目进行整体布局,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重点项目拟资助领域,每年在《项目指南》中向社会发布,引导研究人员申请项目.重点项目资助强度从每项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重大项目重大项目主要用于支持科学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具有优势,可望取得重大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沿性基础研究;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函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对开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支持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或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基础性研究,以及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科学数据积累等基础性工作;支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多年资助基础上凝练出来的、需加大资助力度,即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重大项目主要瞄准国家目标,把握世界科学前沿,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重点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组织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重大项目采取统一规划、分批立项的方式,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根据国家基础研究发展战略和自然科学基金委优先资助领域,在深人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征询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意见,提出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跨科学部重大项目的立项领域建议应由两个以上(含两个)科学部联合提出.这些研究领域建议按照规定程序差额遴选,最终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议审定批准立项.自然科学基金委不定期发布《重大项目申请指南》,引导研究人员进行项目申请.重大项目目前的资助强度一般在每项800万元左右,资助期限为4-5年.专项类项目与联合基金项目(1)专项类项目专项类项目是为满足基础研究的相关需求、根据某些特定的目的和意义而设立的.目前主要包括数学天元基金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科普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委主任基金项目、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等.(2)联合基金项目为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优势,吸引社会科技资源支持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近年来,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国内有关部门或机构共同提供研究经费设立联合基金,支持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正在执行的联合基金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联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联合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基金”等.这些联合基金根据双方协议每年用于资助项目的经费从400万元到1500万元,协议年限每期3-5年不等..联合基金的运行遵照自然科学基金的运行机制、有关管理规定和办法原则,目前以资助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类型为主.不同的科学部负责不同联合基金的受理和评审及管理工作.联合基金的具体受理研究领域和有关要求在每年《项目指南》中公布.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工作围绕科学基金中心任务,以推动源头创新为主题,营造有利于中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地区)合作与竞争的良好环境,鼓励基金承担者开展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为顺应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科学资源,增强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竞争能力,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其立项范围是:⏹由我国科研人员创意发起或参与的国际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和计划;⏹我国有迫切需求、巫待发展、但目前处于弱势领域里的重大合作研究项目;⏹利用国外大型科学设施开展的重大研究项目;⏹具有世界一流的合作伙伴和良好国际(地区)合作前景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属于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境外科学基金组织或学术机构共同推荐的双边或多边大型国际(地区)合作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将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每年按计划组织实施,受理截止期为每年3月31日,对项目进行集中函评和会评.(2)在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对以下各类国际会议给予优先资助:重要国际科学组织的系列学术会议;重要的全球性、区域性国际会议;与科学基金的优先资助领域、新兴热点学科紧密相关的国际会议;就某些前沿、热点问题进行深人研讨的小规模、高层次的在华国际会议等.(3)国际(地区)合作研究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是科学基金资助国际(地区)合作交流的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委鼓励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的原则指导下,与境外科研人员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合作研究.部分人才体系类基金(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人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国内及尚在境外即将回国工作的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十五”期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年资助优秀青年学者160名左右,每人资助经费一般为80-100万元,研究期限为4年.(2)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为吸引和鼓励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每年在国内进行一定期限的基础研究,设立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该类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每项40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3)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为吸引和鼓励香港、澳门优秀青年学者每年在内地进行一定期限的基础研究,设立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该类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每项40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4)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为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国内以优秀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科学家为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该类基金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每期360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5)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基础科学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国家设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该项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实施与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建设,包括:基地教学设备与教学软件、实验仪器与材料、实习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的购置;基地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基地高年级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训等等.本基金适度向西部倾斜,并部分资助特殊学科点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适用于一下范围:(一)应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发问题或新近出现的重要科学进展,需要及时资助的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领域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
情况分析
张丽佳;彭玺;宋朝晖;何杰;刘克
【期刊名称】《电子学报》
【年(卷),期】2022(50)6
【摘要】为增强国内科技工作者对信息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了解,本文对2011—2021年该类型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本文从项目资助概况、学科代码分布、项目依托单位分布及项目研究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梳理,介绍了部分典型资助成果,以期能为新时期进一步持续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5页(P1487-1491)
【作者】张丽佳;彭玺;宋朝晖;何杰;刘克
【作者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
【相关文献】
1.创业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现状和展望--基于2000-2016年创业研究领域项目数据的统计分析
2.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领域糖尿病相关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3.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皮肤领域
项目资助情况分析4.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蔗领域资助项目情况分析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类型介绍: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科学研究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支持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也备受关注。
研究背景部分,我们将对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申请人数变化、资助金额变化、项目质量评估、申请热门领域分析以及资助效率问题的讨论,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科研领域中的影响力和作用。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背景】的内容将深入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项目资助机构,对于推动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研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科研人员的逐渐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的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和特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和资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而言,本文将通过分析申请人数的变化趋势,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通过分析资助金额的变化情况,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金支持力度和分配规律;通过评估项目质量,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水平和创新程度;通过分析申请热门领域,揭示科研热点和趋势;通过讨论资助效率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效果和科研成果输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申请人数变化分析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主要受到科研人员对科学研究的持续热情以及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所驱动。
关于近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势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论文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广大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工作重要资金来源,通过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近三年的战略定位、资助模式和格局、规章制度和资助管理等形势变化,有助于科学家从宏观层面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政策,从而提高基金申报质量。
论文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势分析;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立于1986年,年度财政拨款从8000万元起步,到2011年,拨款已超过120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始终牢牢把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准确定位,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淀了雄厚的知识和人才储备。
最近三年,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解读最新的变化,以供广大科技人员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参考。
一、明确科学基金定位,加强战略导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明确的定位: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和发挥导向作用。
这一定位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好奇心驱动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能够引导科技人员从事国家需求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战略引导是在基础研究资助多元化格局中把握定位的战略需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定了三个战略导向: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
把三个更加侧重的战略导向贯穿于科学基金评审、资助及管理的全过程,实施原始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开放合作战略、创新环境战略和卓越管理战略,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度。
从近三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来看,基金委从资助模式和资助格局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调整,贯彻了这三个战略导向。
二、优化资助模式,完善资助格局(一)增加医学科学部为更好地支持医学基础研究,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经过10年筹划,于2009年底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由原来7个科学部变为8个科学部,部门设置更趋合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1 概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层面上资助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渠道,青年项目更是培养年轻科学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对申请者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基本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是面向35岁以下的年轻科学研究人员(含港澳台地区)的资助计划,资助期限为3年。
项目资助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等方向。
申请者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研究经验,建议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研究经历。
3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建议3.1 关注基金的政策和最新动态申请者需要认真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相关政策和指南,了解项目的评审标准和注意事项。
此外,申请者也需要关注基金的最新动态,包括申请时间、资金规模等信息。
3.2 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申请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选择适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建议申请者在确定具体研究方向和课题时,需充分考虑项目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需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可行的研究方案。
3.3 写好研究计划和申请书申请者需要认真对研究计划和申请书进行撰写。
建议研究计划需明确阐述所选研究方向和课题的研究价值、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需要具体描述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预期成果等。
申请书需要清晰明了地叙述研究计划和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全面展示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成果。
4 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是培养年轻科学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
申请者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的相关政策和指南,确定好研究方向和课题,撰写好研究计划和申请书,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才能更好地获得项目的资助。
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分支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并对中药药理学基础研究的新特点、新趋势以及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旨在为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1 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项目申请与资助概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范围内,与中药药理学直接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中药神经精神药理(H2808)、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H2812)、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H2813)、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H2814)以及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等8个三级学科。
自2010年以来,中药药理学科共接收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3 021项,资助490项,占中药学科(H28)资助项目总数的30.8%,其中资助面上项目254项、青年项目176项、地区项目60项。
累計资助经费20 066万元,占中药学科(H28)这三类项目资助经费的30.6%,其中面上项目13 470万元、青年项目3 876万元、地区项目2 720万元。
4年来,中药药理学领域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的变化趋势与中药学科的总体趋势[2-4]大体一致: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每年获资助面上、青年、地区项目总数分别为106,135,129,120项。
资助项目数量经历了2011年较大增长之后,2012年后连续2年均有所下降,其中面上项目尤为显著。
与资助项目数的变化趋势不同,中药药理学科的资助经费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面上项目和地区项目的资助经费经历了2011年的大幅增长之后,2013年出现小幅下降,而青年项目则在2010—2013年间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见图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的重要性及影响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国力的重要体现,而科研课题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国家支持科研的主要项目,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对科研人员的支持和激励作用不可忽视。
这些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资源和条件,鼓励他们在科研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
由于资金的有限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要求科研人员提出有独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科研计划,这也迫使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对科研成果的产生和应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这些项目资助了大量科研项目,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和多个重大科研方向,为科研成果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一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应用往往能够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已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在5G、人工智能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对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不能忽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凸显,许多重大科研问题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协作解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资助范围和方向上更加开放和灵活,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跨领域应用和创新实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和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项目的支持和投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科研人员也应该珍惜这些支持和机会,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的重要性及影响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国力的重要体现,而科研课题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 6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以下简称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根据《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和《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等,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资助经费是指用于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经费管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
第四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专项项目等。
第五条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六条根据项目类型、规模以及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行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资助方式。
对于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式资助方式。
对于除重大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实行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应按照本办法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编制切合实际的项目资助经费预算。
项目依托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项目资助经费预算,签署意见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
第八条项目资助经费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用于项目研究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具体包括从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的资助、从项目依托单位获得的资助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助。
支出预算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
具体如下:(一)研究经费是指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
包括:1.科研业务费:测试、计算、分析费,动力、能源费,差旅费,调研和学术会议费,资料、论文版面费和印刷费,文献检索、入网等信息通讯费,学术刊物订阅费。
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表1. 项目总体情况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表,包括各类项目的申请情况、资助情况、覆盖领域情况等。
该统计表旨在全面了解和分析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2. 项目申请情况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收到申请X项,其中基础研究项目申请X项,重点项目申请X项,重大项目申请X项。
从申请数来看,共有X名申请人参与了本年度的申请。
3. 项目资助情况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资助了X项,其中基础研究项目资助X项,重点项目资助X项,重大项目资助X项。
资助金额方面,本年度总共拨款X万元用于资助各类项目。
4. 项目覆盖领域情况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覆盖领域广泛,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各类项目中,基础研究项目涉及领域最为广泛,其次为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
5. 项目质量评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项目质量上表现出色,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还在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项目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6. 结语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表反映了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和优秀成果。
通过持续的资助和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将继续迈上新的台阶,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1. 继续着眼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表的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领域的项目资助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2. 物理学领域在物理学领域,本年度资助了X项项目,涵盖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光学等多个子领域。
这些项目在物理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 化学领域化学领域是另一个受关注的领域,本年度资助了X项项目。
2010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
金资助情况介绍
詹世革;甘春标
【期刊名称】《力学进展》
【年(卷),期】2010(40)5
【摘要】@@ 经力学专家评审、数理科学部工作会议及基金委员会委务会审议,2010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已确定.现将有关信息公布如下:rn(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突出激励创新、稳定支持和超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资助模式,确立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资助系列.
【总页数】12页(P589-600)
【作者】詹世革;甘春标
【作者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北京,100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北京,10008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7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J], 詹世革;白坤朝;张攀峰;王建山;曹东兴
2.2016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J], 詹世革;张攀峰;孙中奎;王建山
3.2014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J], 詹世革;张攀峰;王立峰;许向红
4.2013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J], 詹世革;张攀峰;王立峰;许向红
5.2018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J], 詹世革;白坤朝;曹东兴;王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物联网相关项目资助情况项目批准号/申请代码1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批准金额项目起止年月61070204/ F020809 物联网中基于网络编码的WSN数据传输技术郑康锋北京邮电大学 34 2011-01至2013-12
61003250/ F0208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赵东峰北京科技大学 21 2011-01至20 13-12
31070883/ C100401 高集成磁生物分子传感器的研究章伟南京工业大学 33 2011-0 1至2013-12
71001019/ G010301 物联网环境下信息实时更新的集装箱调运模型与优化方法研究张瑞友东北大学 17.7 2011-01至2013-12
61074149/ F0302 基于物联网的办公楼用电设备节能Nash均衡控制策略研究张桂青
山东建筑大学 36 2011-01至2013-12
61074025/ F030103 物联网环境下基于物物感知驱动的协同控制研究岳东华中科技大学 39 2011-01至2013-12
61004112/ F030209 基于RFID的车联网在ITS上应用的基础问题研究汪成亮重庆大学 22 2011-01至2013-12
61070206/ F020809 基于SoC的智能感知节点关键技术的研究孙岩北京邮电大学 1 2 2011-01至2011-12
61003231/ F0207 面向个性化隐私保护的"物联网"多方协同挖掘模型研究佘莉电子科技大学 19 2011-01至2013-12
61001125/ F010104 基于语义的物联网信息标引、计算和智能管理机制研究彭保西南科技大学 18 2011-01至2013-12
61001079/ F010202 基于可重构传感器天线的物联网无线频谱感知技术研究吕文俊南京邮电大学 22 2011-01至2013-12
71003095/ G030703 “三网融合”战略下物联网产业的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研究卢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7 2011-01至2013-12
61074181/ F030308 面向物联网的液体场环境多参数游弋式传感系统研究李一博天津大学 10 2011-01至2011-12
61071078/ F010103 面向物联网的超高频无源无线识别系统安全机制研究李林森上海交通大学 32 2011-01至2013-12
61003058/ F020204 物联网空间内基于位置服务的数据管理技术研究谷峪东北大学19 2011-01至2013-12
61070155/ F020809 物联网背景下的传感器网络安全可靠技术研究陈纯浙江大学 3 2 2011-01至2013-12
61071038/ F010508 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相关的RFID安全机制关键技术研究蔡庆玲中山大学 36 2011-01至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