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2
- 格式:pdf
- 大小:902.62 KB
- 文档页数:8
11、沉香救母(二)救jiù形声。
从攴,轻轻敲击,求声。
本义:止;禁止;阻止)⒈帮助,援助,使脱离困境或危险:~济。
~援。
~急。
急~。
拯~。
患难相~。
遇良医可~。
⒉止:~ 火。
濯以~热(濯:洗)。
⒊[救星]帮助人民脱离苦难的集体或个人:他是人民大~星。
救火:在失火现场进行灭火和救护工作:~车ㄧ消防队员正在~求救:请求援救。
多用于遇到危险或灾难时救助:拯救和援助切qiè形声。
从刀,七声。
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qiē⒈割开,截断:~开。
切菜,切肉,~猪肉。
~断敌军退路。
⒉ [切磋]〈喻〉互相商讨,取长补短:~磋。
切qiè⒈贴近,紧靠:~身。
~肤。
⒉密合,符合:~合实际。
[切齿]磨牙,咬牙。
〈表〉极其愤恨:~齿痛恨。
⒊急迫,紧急:急~。
迫~。
回乡心~。
⒋实在,着实:~实。
言语恳~。
深~致谢。
一切:全部,所有急切:①迫切:需要~ㄧ~地盼望成功。
②仓促:~间找不着适当的人关切:①亲切:他待人非常和蔼、~。
②关心:感谢同志们对我的~丨对他的处境深表~ 亲切:亲近;亲密。
形容热情而关心。
便biàn便利,方便便 biàn①简便:轻~。
②方便的时候或顺便的机会:~机。
③非正式的;简单的:~餐。
④屎或尿:大小~。
⑥就: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
⑦表示假设的让步:只要刻苦钻研,~是再难的题,也可以得到解答。
便pián [便宜]价钱低廉,不应得的好处:这双鞋~宜。
不该占~宜。
方便:①便利:大开~之门ㄧ北京市的交通很~ㄧ把~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②适宜:这儿说话不~便当:方便;顺手;简单;容易:这里乘车很~ㄧ东西不多,收拾起来很~。
灵便:灵活轻便果guǒ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
本义:果子,果实。
⒈果子,果实,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苹~。
花生~。
⒉结局,成效:结~。
成~。
苦~。
因~关系。
⒊确实,真的:~然。
~真。
⒋坚决:~断。
成果:收获到的果实。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沉香救母(二)》。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发展顺序和主要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导入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2)运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角色。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故事的喜爱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2)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勇敢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沉香救母(二)》的朗读和背诵。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沉香救母(二)》。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发展顺序和主要情节。
(3)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2. 分角色朗读法: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角色。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情景模拟法: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角色。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字词,并进行运用练习。
4. 故事情节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沉香救母的勇敢和善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接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续编故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五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文学语言,能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意象。
3.掌握拼音“ian”、“uang”、“ua”音和“u”韵母的拼读方法,并能够在课文和练习中熟练运用。
4.学会通过阅读理解的方法获取信息,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故事情节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孝亲的重要性;学会欣赏文学语言中的优美词句和意象;掌握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2.教学难点掌握拼音“ian”、“uang”、“ua”音和“u”韵母的拼读,并在课文中熟练运用。
三、教学准备1.《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文《沉香救母(二)》。
2.教学手册、黑板报/白板投影仪、粉笔/荧光笔、课件。
3.学生手册。
4.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沉香救母(二)》,通过与家长或老师的交流,理解课文情节。
2.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讲解沉香救母(一)中的情节。
2.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生动地制造课文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3.讲解1.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即“家风”。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家风的重要性,懂得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2.讲解本节课的难点,即拼音“ian”、“uang”、“ua”音和“u”韵母的拼读方法。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拼读方法。
3.通过课文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并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意象。
4.练习1.针对拼音“ian”、“uang”、“ua”音和“u”韵母的拼读,设计一系列拼音练习,让学生巩固练习。
2.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设计一系列阅读理解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5.布置作业1.课后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并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
2.布置练习册上相应练习,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沉香救母(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沉香救母(二)》。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掌握其含义。
2.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 运用想象力,感受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翻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PPT或黑板。
4. 学生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沉香救母的故事情节。
(2)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沉香救母(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沉香救母(二)》,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和翻译,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掌握其含义。
(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沉香救母(二)》。
(2)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沉香救母(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故事的热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领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沉香救母的孝心和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沉香救母(一)》的故事情节。
(2)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孝敬父母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沉香救母的孝心和精神。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生字词。
(2)学生进行课后习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总结拓展:(1)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孝敬父母的看法。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给父母做一件小事,践行孝敬父母的美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沉香救母孝心和精神的领悟。
3. 学生回家后的实践作业,对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沉香救母(二)》。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朗读和记忆。
4. 课后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预习生字词。
七、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沉香救母(二)》。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沉香救母的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沉香救母(二)》。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沉香救母的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视频。
4. 学生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沉香救母的故事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沉香救母故事的了解。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2. 朗读课文(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准备进行背诵。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沉香救母故事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沉香救母(二)》。
(2)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沉香救母的孝心和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沉香救母(二)》。
难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沉香救母(一)》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沉香救母的孝心和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沉香救母的第一部分,沉香是如何救母的?他的孝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沉香救母(二)》,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困惑。
3. 讲解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理解沉香救母的艰辛历程。
(2)通过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从沉香救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传统美德和价值观?(2)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
5. 总结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孝心故事,分享给大家。
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沉香救母(二)》。
2. 写一篇关于孝顺父母的小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决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表现较好,能够熟练地掌握故事内容。
但在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沉香救母(二)》这个故事,理解沉香为了救母亲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沉香的勇敢和孝心。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能进行简单的解读。
4.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的勇敢和孝心。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课文相关图片或挂图。
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简单介绍沉香救母的故事背景。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沉香救母的第一部分,沉香为什么要去救母亲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2. 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沉香救母的过程,并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或句子。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画出的重要词语或句子。
2.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这些词语或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朗读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沉香勇敢和孝心的理解。
2. 教师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将课文讲给父母听,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尊敬。
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 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朗读展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沉香救母的勇敢和善良。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故事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学习沉香勇敢、善良的品质,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救母的勇敢和善良。
2. 学会生字,运用词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沉香救母的故事情节。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沉香救母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沉香救母的勇敢和善良。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故事情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进行生字词语练习,提高语文能力。
6. 课外拓展:(1)学生分享与孝敬父母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培养感恩之心。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小作文。
9. 板书设计:沉香救母(二)勇敢善良10.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沉香救母的勇敢和善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