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区皮肤消毒和铺巾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6.75 KB
- 文档页数:1
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巾操作规范【目的】1、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2、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皮肤区以外,遮盖住其他部位,使手术区域成为较大区域的无菌环境,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准备及注意事项】一、手术区皮肤消毒1、消毒前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
如皮肤有感染病灶,除急症手术应延迟。
2、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及手术类型确定皮肤消毒的区域。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3、清洁备皮,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乙醛拭去。
4、病人上手术台后,再次核对病人和所施手术的种类;摆放适当的体位。
5、如皮肤无伤口,消毒选用碘酊或碘伏;对伤口处及特殊部位(面部、会阴部、粘膜及幼儿的皮肤)宜用新洁尔灭、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液。
6、消毒时一般以切口为中心向四周涂榛;如为感染伤口或肛门等处手术,则应自清洁的周围开始,最后涂擦感染部位或肛门。
7、蘸消毒液量不可过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8、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
9、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消毒完毕,应再用消毒液对手、前臂消毒,然后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二、手术区铺巾1、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由执行消毒的医师及器械护士协同进行手术区无菌巾单的铺设。
2、先铺无菌巾,再铺无菌单。
3、根据手术切口的走向判断铺巾顺序。
4、原则上除手术野外,至少要有两层无菌布单遮盖。
手术野四周及托盘上的无菌单为4〜6层,手术野以外为两层以上。
5、铺巾者(第一助手)铺好手术巾后,应再次消毒手和前臂,然后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操作方法】一、手术区皮肤消毒以碘酊、酒精消毒法说明。
1、首先取碘酊纱球1~2块,顺着一个方向有顺序地涂擦皮肤:首先自上而下地涂抹切口部位,然后依次向左右两侧做对称性的涂抹,最后涂手术区的外周部分,消毒应以切口为中心向外周扩大,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纱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
在向外消毒过程中,每次涂擦应稍有重叠,不可留有空白区。
.
.
手术区皮肤消毒和铺巾评分标准
(以腹部手术为例)
评分项目
满分 实际得分 备注 腹部消毒过程(45分)
1.使用皮肤消毒液正确 5
2.消毒范围正确
10 3.消毒覆盖前一次涂抹的1/3 10 4.消毒液无外流
5 5.消毒时由术野中央向四周涂抹
10 6.先滴少许上述消毒液于脐孔内,皮肤消毒完后,再将脐孔内消毒液拭干
5 铺无菌巾过程(35分)
1.显露切口所需皮肤区,其余部位用无菌巾遮盖 10
2.铺巾顺序正确
5 3.铺好无菌巾后以4把巾钳夹住4个交角处
5 4.无菌巾一经铺下,不要随便移动,如位置不当,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不能向手术区内移动 10 5.无菌巾无滑落
5 无菌观念 (20分)
1.已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用纱布球,无返回清洁处涂擦 10
2.消毒、铺巾时手或钳无触及有菌的物品或地方
10 总分
100
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
手术区消毒、铺巾手术区消毒、铺巾是针对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皮肤所采取的一项消毒、隔离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手术创面,从而降低术后感染机率;在考试中掌握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消毒和铺巾方法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一、几种常见的手术区消毒范围手术区消毒范围原则上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包括周围15cm的区域;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消毒范围,针对不同的手术部位应掌握以下几点:1.上腹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至两乳头连线,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
常见手术有:胃癌、胃大部切除术等。
2.下腹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自剑突水平或两乳头连线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达腋中线的区域。
常见手术有: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3.腹股沟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至脐部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常见手术是:疝修补术。
4.颈部手术消毒范围需要达到:上至下口唇线,下至两乳头连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的区域;常见手术为:甲状腺手术。
5.会阴部手术区消毒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的区域。
常见手术为:痔疮手术。
二、操作前准备(一)操作者准备1.操作者更换手术室拖鞋,穿洗手衣;2.戴好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3.完成术前刷手三遍,步入手术室。
(二)物品准备必备的物品有:卵圆钳、碘伏消毒液、治疗碗、无菌纱布等。
三、消毒关键步骤讲解行手术区消毒时,应格外注意握持卵圆钳的方法;在整个消毒过程中,操作者应始终保持“卵圆钳前端”低于“握持端”的姿势。
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在消毒时,若卵圆钳的前端高于握持端,前端消毒液会顺着卵圆钳逆流到操作者的手部,导致手部污染;所以在消毒过程中必须保持卵圆钳,前端低于握持端的姿势。
四、操作演示——手术区消毒铺巾以“上腹部手术”、碘伏消毒法为例操作者站立于患者的右侧,先将消毒液倒入肚脐少许,由腹部中线开始,至上而下,由内向外进行涂擦,涂擦至脐部时注意绕过脐部;涂擦过程中应当注意:上到下只涂擦一遍,不能反复来回涂擦;“由内向外”是由腹部中线向腋中线沿纵轴方向进行涂擦,左右交换进行,直到涂擦完整个消毒区;第一遍消毒完毕后,更换消毒棉球或纱布,做第二和三遍消毒,第二和第三遍消毒时,都不能超出上一遍的范围;三遍消毒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蘸干。
一.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目标】 ,
祛除拟作瘦语处及其四周皮肤上的细菌.
【操纵办法】
预备消毒用物,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松节油拭去.传统办法是术者洗手后用2%~3%碘酊涂擦皮肤三遍,待干后用70%酒精消毒脱碘二遍.今朝消毒办法有效0.5%%苯扎溴铵)消毒会阴部.
【留意事项】
1.消毒皮肤应由手术区中间向四周涂擦.如为沾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心处.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该再返回涂擦干净处.
2.手术区皮肤消毒规模要包含手术瘦语四周15cm的区域.如手术有延伸瘦语的可能,
【铺巾】
手术区消毒后,铺无菌巾.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接近瘦语.铺巾的次序是:如铺巾者未穿手术衣先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接近铺巾者一侧(若已穿好手术衣,则先铺好本身的一侧),然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交叉处固定.若铺巾完毕后要修改某一铺巾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然后再依据须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手术架,两侧和足端部位应垂下超出手术台边沿30cm.。
一、脚术区消毒战铺巾之阳早格格创做
【脚段】,
消亡拟做切心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支配要领】
准备消毒用物,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者胶布粘揭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者紧节油拭来.保守要领是术者洗脚后用2%~3%碘酊涂揩皮肤三遍,待搞后用70%酒粗消毒脱碘二遍.暂时消毒要领有用0.5%%苯扎溴铵)消毒会阳部.
【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应由脚术区核心背四里涂揩.如为熏染伤心、或者为肛门区脚术,则应从脚术区的中周涂背中央处.已经交战传染部位的药液纱布没有该再返回涂揩浑净处.
2.脚术区皮肤消毒范畴要包罗脚术切心周围15cm的地区.如脚术有延少切心的大概,
【铺巾】
脚术区消毒后,铺无菌巾.铺巾时每块脚术巾的反合部靠拢切心.铺巾的程序是:如铺巾者已脱脚术衣先铺铺巾者对于里一侧,再铺会阳侧,再铺头侧,末尾铺靠拢铺巾者一侧(若已脱佳脚术衣,则先铺佳自己的一侧),而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接叉处牢固.若铺巾完成后要建正某一铺巾只可由脚术区背中移.而后再根据需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脚术架,二侧战脚端部位应垂下超脱脚术台边沿
30cm.。
手术部位消毒铺单评分标准
1. 消毒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 评分标准:消毒材料应符合医疗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并经过正确的储存和准备。
准备过程应遵循操作规范和消毒程序。
2. 消毒操作的执行
- 评分标准:消毒操作应以有效的方式执行,确保手术部位得到彻底的消毒。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时间。
3. 消毒效果的评估
- 评分标准:消毒效果应通过可靠的评估方法来确定,如培养物检测或其他相关方法。
评估结果应记录和报告。
4. 消毒后的处理
- 评分标准:消毒后的处理应符合医疗行业的标准和要求。
处理过程应规范,确保卫生和安全。
5. 个人防护措施
- 评分标准:医护人员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这些装备应正确佩戴和使用。
6. 监督和培训
- 评分标准:医疗机构应设立监督机制,确保消毒铺单的质量
控制。
同时,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请根据具体的医疗机构和手术类型,将以上评分标准进行具体
化和细化。
以上标准应作为一个基础参考,以确保手术部位消毒铺
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以上为手术部位消毒铺单评分标准的文档。
手术区消毒、铺巾手术区消毒、铺巾是针对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皮肤所采取的一项消毒、隔离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手术创面,从而降低术后感染机率;在考试中掌握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消毒和铺巾方法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一、几种常见的手术区消毒范围手术区消毒范围原则上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包括周围15cm的区域;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消毒范围,针对不同的手术部位应掌握以下几点:1.上腹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至两乳头连线,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
常见手术有:胃癌、胃大部切除术等。
2.下腹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自剑突水平或两乳头连线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达腋中线的区域。
常见手术有: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3.腹股沟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至脐部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常见手术是:疝修补术。
4.颈部手术消毒范围需要达到:上至下口唇线,下至两乳头连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的区域;常见手术为:甲状腺手术。
5.会阴部手术区消毒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的区域。
常见手术为:痔疮手术。
二、操作前准备(一)操作者准备1.操作者更换手术室拖鞋,穿洗手衣2.戴好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3.完成术前刷手三遍,步入手术室。
(二)物品准备必备的物品有:卵圆钳、碘伏消毒液、治疗碗、无菌纱布等。
三、消毒关键步骤讲解行手术区消毒时,应格外注意握持卵圆钳的方法;在整个消毒过程中,操作者应始终保持“卵圆钳前端”低于“握持端”的姿势。
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在消毒时,若卵圆钳的前端高于握持端,前端消毒液会顺着卵圆钳逆流到操作者的手部,导致手部污染;所以在消毒过程中必须保持卵圆钳,前端低于握持端的姿势。
四、操作演示——手术区消毒铺巾以“上腹部手术”、碘伏消毒法为例操作者站立于患者的右侧,先将消毒液倒入肚脐少许,由腹部中线开始,至上而下,由内向外进行涂擦,涂擦至脐部时注意绕过脐部;涂擦过程中应当注意:上到下只涂擦一遍,不能反复来回涂擦;“由内向外”是由腹部中线向腋中线沿纵轴方向进行涂擦,左右交换进行,直到涂擦完整个消毒区;第一遍消毒完毕后,更换消毒棉球或纱布,做第二和三遍消毒,第二和第三遍消毒时,都不能超出上一遍的范围;三遍消毒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蘸干。
一、手术区清洁、消毒与铺巾手术一般通过病人一定区域的皮肤(或粘膜)作切口,进入病变部位进行操作。
为了防止皮肤上的细菌进入手术创口内,手术区域一定要作特殊的准备,包括五个步骤:手术区皮肤清洁、手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隔离、切开皮肤前再消毒和无菌巾(单)保护切口。
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均按护理常规在手术区剃除毛发并清洁皮肤,有的用滑石粉涂搽后剃毛备皮;有的用肥皂温水清洗,剃除毛发,因此,后者清洗程度为佳,故常用。
【手术区皮肤清洁】现在认为术前不必一律剃毛,如果擦洗比较彻底,毛发并不带有多量细菌。
但切口位于腋部、会阴部或头部者,必须剃除该部毛发和粗汗毛,以免阻碍清洁和消毒剂涂擦。
如须剃毛,剃毛时间以接近手术为佳,但又不应在手术室进行,剃毛时严忌损伤皮肤,即使是显微镜下可见之破口,亦易导致感染。
【手术区皮肤消毒】各部位手术皮肤的准备及消毒范围一般由第一助手在手臂消毒后,未穿手术衣和未戴手套前进行。
用海绵钳夹折叠纱布(或棉球)蘸〜3%碘酊涂擦皮肤,待干后,再用70%酒精涂擦2〜3遍,脱尽碘渍,然后准备无菌巾、中单和有孔大单(剖腹单)等。
(一)消毒原则由清洁区向相对不清洁区消毒。
如系清洁手术,消毒液应自手术中心部(切口处)向四周涂擦,即通常称之为离心性消毒。
如系肛门会阴及感染伤口的手术,消毒顺序与之相反,即消毒液应由外周向中心部涂擦,通常称之为向心性消毒。
(二)消毒范围至少在已确定手术切口处向四周延展到周径15〜20cm的区域。
这样即可预防因手术巾移动或手术时病人流汗而污染手术区,也为必要时延长或改变切口留有余地。
(三)消毒方式有环形(或螺旋形)消毒和平行形消毒两种。
前者适用于小手术,后者适用于大手术。
现以腹部正中切口为例,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海绵钳夹无菌纱布或棉球沾〜3%碘酊,首先自上而下涂擦手术切口部位,然后依次向手术切口两侧自上而下对称地涂擦,最后涂擦手术区的外周皮肤,已经接触外周部位的纱布或棉球不要再返回中心区域,涂擦时注意不留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