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纤维鉴别及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2.28 KB
- 文档页数:5
纺织成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纺织成分实验,了解纺织品中的各种纤维成分,识别常见纤维种类。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纺织品样品(来自不同种类的衣物)- 显微镜- 碘酒- 高锰酸钾溶液- 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3. 实验步骤步骤1:样品制备收集来自不同种类的衣物样品,确保样品的清洁度和完整性。
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适当大小的纤维进行实验。
步骤2:观察样品使用裸眼观察和手触感等方法,初步判断纤维种类,并记录其外观、柔软度、光泽等特征。
步骤3:显微镜观察将样品纤维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加上一滴碘酒或高锰酸钾溶液,用显微镜放大观察纤维的形态和特征。
记录纤维的颜色、纹理、长度、形状等指标,并与已知纤维种类进行对比。
步骤4:荧光试验准备一瓶硫酸和一小瓶氢氧化钠溶液。
将样品纤维分别放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
记录纤维在荧光试验中的反应,区分纤维中是否含有天然蛋白质成分。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观察和对比,纺织品的纤维种类主要包括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4.1 天然纤维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纤维、丝绸、麻、羊毛等。
通过裸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棉纤维呈白色或浅黄色,柔软度高,触感舒适;丝绸具有丝绸独有的光泽感和柔滑度;麻纤维形状不规则,纤维粗糙、坚韧;羊毛纤维呈白色或灰色,触感柔软,具有一定的弹性。
4.2 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主要包括涤纶、锦纶、腈纶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荧光试验,我们可以发现合成纤维的特征如下:涤纶纤维呈白色且光亮,经荧光试验无明显反应;锦纶纤维呈淡黄色或白色,断面呈亮片状,经荧光试验无明显反应;腈纶纤维呈黄色或淡黄色,触感硬而坚韧,经荧光试验无明显反应。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纺织成分实验,我们成功了解了纺织品中的各种纤维成分,并学会了通过观察纤维的柔软度、光泽、形态等特征,以及荧光试验来区分纤维种类。
实验结果表明,纺织品中常见的纤维种类主要包括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纺织品的制作和识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纺织品的纤维成分进行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验证纺织产品成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检测速度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的光谱分析方法。
不同纤维成分具有特定的近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分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纤维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棉、涤纶、氨纶、锦纶、粘胶等)。
2. 实验仪器:近红外光谱仪、光谱采集探头、电脑、数据处理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分别剪成小块,放入样品袋中,标明样品名称和纤维成分。
2. 样品检测:将样品放置在光谱采集探头下,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
扫描过程中,确保样品与探头接触良好,避免产生气泡或遮挡。
3. 数据采集:记录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将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
4. 数据处理: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峰提取、峰拟合等操作,得到纤维成分的定量结果。
5. 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结果与样品标签上的纤维成分,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棉纤维成分含量为45.2%,涤纶成分含量为34.8%,氨纶成分含量为10.5%,锦纶成分含量为9.5%。
(2)棉纤维成分含量为50%,涤纶成分含量为30%,氨纶成分含量为15%,粘胶成分含量为5%。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纺织品的纤维成分。
与样品标签上的纤维成分对比,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六、实验结论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纤维成分检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
2.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满足纺织品生产企业、社会公共检测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的需求。
实验1 纺织纤维的鉴别一、目的要求根据纺织纤维的外观形态特征和内在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认识并区别各种未知纤维。
通过实验掌握鉴别纺织纤维的几种常用方法。
纤维鉴别不仅经常用于纤维集合体的识别,而且经常用于区别纱线织物以及混纺制品的纤维组成。
二、实验仪器和试样实验仪器为普通生物显微镜。
试样为各种未知纤维、纱线或织物。
使用的化学试剂有盐酸、硫酸、间甲酚、氢氧化纳、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等以及碘-碘化钾溶液。
并需备有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及试管等。
三、基本知识纺织纤维的种类很多,随着化学纤维的大量发展,混纺和交织的纺织品也日益增多,而纺织品的性能与组成该纺织品的纤维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在纺织生产管理或产品分析中,对纤维进行科学鉴别就更为重要。
各种纺织纤维的外观形态或内在性质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纤维鉴别就是利用纤维外观形态或内在性质差异,采用各种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各种天然纤维的形态差异较为明显,而同一种类纤维的形态基本保持一定。
因此,鉴别天然纤维主要是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特征。
许多化学纤维特别是一般合成纤维的外观形态基本相似,其截面多为圆形,但随着异形纤维的发展,同一种类的化学纤维可制成不同的截面形态,这就很难从形态特征上分清纤维品种,因而必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鉴别。
由于各种化学纤维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因此,化学纤维主要根据纤维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来进行鉴别。
鉴别纤维的方法有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溶解法、药品着色法、熔点法、密度法及双折射法等。
此外,也可根据纤维分子结构鉴别纤维,如X射线衍射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等。
四、实验方法和程序1.显微镜观察法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向和截面形态特征来鉴别各种纤维,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它既能鉴别单一成分的纤维,也可用于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混纺产品的鉴别。
天然纤维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如棉纤维的天然卷曲,羊毛的鳞片,麻纤维的横节竖纹,蚕丝的三角形截面等,用生物显微镜能正确地辨认出来。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纺织材料的基本测试方法。
3. 分析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能差异。
4. 熟悉纺织工艺流程。
二、实验原理纺织科学是研究纤维、纱线、织物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科学。
本实验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质,掌握纺织材料的测试方法,并分析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能差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棉纤维、化纤(如涤纶、腈纶)、麻纤维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强力仪、细度仪、色差仪、纤维长度测试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纤维基本性质测试a. 纤维长度测试:使用纤维长度测试仪,测量纤维的平均长度、最长长度、最短长度等。
b. 纤维细度测试:使用细度仪,测量纤维的细度,如线密度、支数等。
c. 纤维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d. 纤维色差测试:使用色差仪,测试纤维的颜色差异。
2. 纱线性能测试a. 纱线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b. 纱线细度测试:使用细度仪,测试纱线的线密度、支数等。
c. 纱线捻度测试:使用捻度仪,测试纱线的捻度。
3. 织物性能测试a. 织物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织物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b. 织物透气性测试:使用透气性测试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能。
c. 织物吸湿性测试:使用吸湿性测试仪,测试织物的吸湿性能。
4. 纺织工艺流程观察a. 纤维制备:观察纤维的制备过程,如开松、梳理、并条等。
b. 纱线制备:观察纱线的制备过程,如并纱、络筒、捻线等。
c. 织物制备:观察织物的制备过程,如织造、整理、染色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纤维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力等基本性质数据。
结果表明,棉纤维的平均长度较长,细度较细,强力较高;化纤(如涤纶、腈纶)的平均长度较短,细度较细,强力较高;麻纤维的平均长度较短,细度较粗,强力较高。
2. 纱线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棉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透气性较好;化纤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但透气性较差;麻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透气性较好。
实验1 纺织纤维的鉴别
一、目的要求
熟悉鉴别纺织纤维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鉴别几种未知纺织纤维。
二、试验仪器和试样
1、显微镜;
2、各种纤维
3、化学试剂;
4、着色剂;
5、载玻片、盖玻片。
三、基本知识
1、纺织纤维品种很多,而纺织品性能与纤维性能密切相关
2、各种纺织纤维的外观形态和内在质量优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
处,纤维鉴别就是利用它们的差异把它们区分开来。
3、天然纤维外观形态差异明显——显微镜法
4、化纤外观形态差异不明显——着色、化学试剂
5、鉴别方法一般有手感目测、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着色法、
溶解法、比重法等等。
四、实验方法和程序
1、手感目测:
2、显微镜观察法:
(1)、纺织纤维的纵向和横向形态特征:
表1-1纺织纤维的纵向和横向形态特征
P-3
见图
(2)显微镜结构:实物(3)、显微镜调试;(4)、观察纤维。
3、燃烧法:
表3-3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P-14
4、药品着色法:
表3-2几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反应P-15
5、溶解法:
表3-3常见纤维的的溶解性能
P-16
注S-溶解SS-微溶P-部分溶解I-不溶解。
《精编》纺织纤维鉴别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针对纺织纤维的鉴别进行的。
通过对不同纤维的特性和结构的分析,我们
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别,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1.棉纤维的鉴别
将棉纤维放在滴有浓硫酸的试剂中,观察其变化。
棉纤维表面会被浓硫酸侵蚀,变得
半透明且扭曲变形。
由此可证明其为植物纤维。
3.羊毛的鉴别
将羊毛纤维放在滴有浓盐酸的试剂中,观察其变化。
由于羊毛纤维的表面含有角蛋白质,能够耐受浓盐酸的侵蚀。
当浓盐酸与羊毛纤维反应后,会发出一股刺鼻的硫化氢气味,由此可证明其为动物纤维。
4.丝绸的鉴别
将纤维样品放在盛有醇类试剂中,观察其变化。
不同种类的化纤在不同识别试剂中有
不同的反应。
如聚酯纤维在酚酞试剂中变红,锦纶纤维在醇中微溶、在酸中可溶等。
通过
不同识别试剂的反应,我们能够准确地鉴别不同种类的化纤。
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纺织纤维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性,在不同的试剂中有不
同的反应。
因此,对纺织纤维的鉴别需要对其基本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解,并制定出相应的
鉴别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鉴别方法,以保证我们的鉴
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实验一纺织纤维的鉴不一、实验目的纤维鉴不通常采纳的方法有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熔点法等。
对一般纤维,用单一的方法或用这些方法的组合便可比立正确、快捷的完成鉴不。
否因此将需借助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热分析仪、X光衍射仪和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进行分析。
本实验采纳常规方法对纤维进行鉴不。
通过实验抵达以下目的:1.学会以燃烧法、溶剂溶解及显微镜瞧瞧法鉴不各种纤维;2.熟练把握手切法制作纤维切片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纤维鉴不确实是根基利用各种纤维的外瞧形态和内在性质的差异,采纳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其区分开来,一般采纳如下三个步序。
1.显微镜法天然纤维中棉、毛、麻、丝由于动植物物种的差异及形成纤维的过程不同,致使纤维形态各异。
化学纤维由于纺丝方法、成形条件不同,横截面外形也有所不同。
借助显微镜瞧瞧纤维纵向外形、截面外形或配合染色等方法,能够进行大致的区分,对形态特征典型的试样即可进行较正确的判定。
因此利用显微镜法进行瞧瞧首先能够判不样品是否为单一纤维构成,进而考虑分开鉴不。
常见的几种纤维的形态特征见表1和图1。
瞧瞧纤维的横截面须将纤维切成较薄的切片。
用切片机制得的切片厚度可小于10µm,利于瞧瞧,但操作复杂,本钞票较高。
常用的切片方法还有哈氏切片法,也可用金属孔板或塑料管等来制作切片。
哈氏切片法可制得10~30µm的切片。
后两种方法简捷,但切片较厚,碍事瞧瞧,只是作为一般纤维的鉴不,这两种方法依旧比立有用的。
2.燃烧法不同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能够依据各种纤维燃烧现象进行鉴不。
譬如,棉花与粘胶、麻类等纤维素纤维的要紧成分均为纤维素,因此在与火焰接触时迅速燃烧,离开火焰后会接着燃烧,且伴有烧纸〔要紧成分亦为纤维素〕气味,燃烧后留下少量灰烬;羊毛之类的动物纤维接触火焰时也能燃烧,燃烧时散发出类似烧头发的强烈臭味,这是因为它们的组成要紧是角质蛋白,燃烧完毕留下黑色松脆的灰烬;上述方法能够粗略地区分纤维的大类。
纺织纤维检验报告检验概述该纺织纤维检验报告旨在详细描述经过检验的纺织纤维样品的各项指标和性能,以评估其质量和适用性。
本次检验是基于国际标准和行业规定进行的,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员完成。
检验对象本次检验涉及的纺织纤维样品为{样品名称},样品编号为{样品编号},样品来源为{样品来源}。
样品包括了来自不同供应商和批次的纤维材料。
检验项目本次检验涵盖了以下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能和指标:- 纤维成分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剂反应等方法,确定样品的纤维成分。
- 纤维长度和纤维细度:使用纤维仪等仪器,测定样品中纤维的平均长度和细度。
- 结构特征和纤维强度:通过断裂强度测试,评估样品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征。
- 颜色和染色牢度:通过光谱分析和染色牢度测试,评估样品的颜色稳定性和染色效果。
- 抗菌性能和吸湿性:通过抗菌性能测试和吸湿性测试,评估样品的抗菌效果和湿气吸收能力。
检验结果经过对样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得出以下结论:- 样品的纤维成分主要由{纤维成分}组成,符合行业标准和规定。
- 样品的纤维长度为{平均长度},纤维细度为{平均细度},处于正常范围内。
- 样品的纤维强度为{强度值},结构特征合理,能够满足一般使用要求。
- 样品的颜色饱和度为{饱和度值},染色牢度为{牢度等级},颜色效果良好,染色牢固。
- 样品具有{抗菌性能描述}的抗菌能力和{吸湿性描述}的吸湿性能。
结论根据对样品的检验和测试结果,我们认为该纺织纤维样品在纤维成分、纤维长度、纤维细度、纤维强度、颜色与染色牢度、抗菌性能和吸湿性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
您可以根据本检验报告对于样品的质量和性能评估,做出相应的决策和使用建议。
声明本检验报告仅限于对所提供样品的检验和评估,并且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本检验报告的内容均基于事实和数据,我方已尽最大努力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有任何进一步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本检验报告,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_________________[Assistant's Name][Assistant's Contact Information]。
纺织纤维鉴别实验报告纺织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纺织品的用途不断扩大,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如何正确鉴别不同类型的纺织纤维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本次的纺织纤维鉴别实验中,我们将会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及显微镜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纤维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正确鉴别的目的。
实验过程:1. 观察各种纤维的外形及特点,并记录下来。
2. 利用显微镜对纤维进行观察,并记录其形状、结构、色泽等特点。
3. 分别利用唐氏试剂、碘酸钾、硫酸和苏丹红等试剂进行化学性质测试,以确定其所属的纤维类型。
4.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确认纤维类型。
实验结果:1. 棉纤维:质地柔软,弹性较强,白色或微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白色粗壮的棉纤维中心有一个小孔,可进行正确识别。
2. 麻纤维:质地坚硬,粗糙,棕色或暗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麻纤维比棉纤维更平滑,表层更为密实。
3. 羊毛纤维:质地柔软,具有弹性,颜色通常为白色或浅灰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羊毛纤维呈现鳞片状结构,有分叉的末梢。
4. 人造纤维:这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类别,包括了各种人造和合成纤维。
以下仅以尼龙为例进行描述。
尼龙纤维质地坚硬、光滑,通常为白色或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尼龙纤维呈螺旋状线条,表面光滑,有细小的孔洞。
5. 丝绸纤维:具有优越的光泽性和柔软性,颜色通常为白色、黄色或浅褐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丝绸纤维呈长细条状,表面平滑,有分叉的末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鉴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纺织纤维。
在每种纤维的鉴别中,观察纤维的外形、显微镜下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化学试剂的反应特点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同一种类型纤维在不同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和特征,这对于纺织行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纤维鉴别能力,寻求准确的鉴别方法,从而为自己的生活保驾护航。
纺织纤维和面料的鉴别及其成分含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以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溶解法及显微镜观察法鉴别各种纤维;
2. 通过鉴别进一步理解不同纤维之间的特征、性能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纤维鉴别就是利用各种纤维的外观形态和内在性质的差异,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其
区分开来,一般采用如下三个步序。
1. 手感目测法
感官法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手等,根据纤维、织物的不同外观和特点,对其成分进行判断。
原理:依靠人眼看(纤维或织物的颜色、质地、光泽等)、手摸(纤维或织物质感、厚度等)、耳听(织物摩擦声等)来鉴别服装材料纤维种类的一种方法。
2. 显微镜法
天然纤维中棉、毛、麻、丝,由于动物物种的差异及形成纤维的过程不同,致使纤维形态各异。
化学纤维由于纺丝方法、成形条件不同,横截面形状也有所不同。
借助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外形、截面形状或配合染色等方法,可以进行大致的区分,对形态特
征典型的试样即可进行准确的判断。
当然利用显微镜法进行观察首先能够判别样品是否为单一纤维构成,进而考虑分开鉴别。
3. 燃烧法
不同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可以根据各种纤维燃烧现象进行鉴别。
譬如,棉花与黏胶、麻类等纤维素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因此在与火焰接触时迅速燃烧,离开火
焰后会继续燃烧,且伴有烧纸(主要成分亦为纤维素)气味,燃烧后留下少量灰烬;羊
毛之类的动物纤维接触火焰时也能燃烧,燃烧时散发出类似烧头发的强烈臭味,这是因
为它们的组成主要是角质蛋白,燃烧完毕留下黑色松脆的灰烬;上述方法能够粗略地区
分纤维的大类。
合成纤维一般组成差异较大,接近火焰时,也有各种气味,但很难从中确切判断纤维的品种。
4. 溶解法
溶解法是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的溶解特性来鉴别纤维的。
对于混纺纤维可用一种试剂溶去一种组分,从而可以进行定量测定各种纤维的溶解情况。
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其浓度、温度不同时会出现不同的溶解情况,依次可进行未知纤维的鉴别。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仪器:普通生物显微镜、镶子、剪刀、载玻片、盖玻片、蒸僭水。
材料:编号1:白色纱线;
编号2:花纹织物。
四、实验步骤
1. 手感目测法:
手感:用手揉搓编号1的纱线团和编号2的织物。
感受其柔软度、光滑程度(滑或粗糙)。
目测:用手抱压纤维团,松开后观察其回弹速度,以区分弹性。
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同纤维的光泽、长度和细度以及含杂度。
2. 显微镜法:取少量一号纱线用手梳理成单纤维状态,放在载玻片上,并盖上盖玻片,
滴一滴蒸储水在边角,轻压渗透(防止出现水泡),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观测平台上,将放
大倍数调为10X 10,调节粗焦旋钮至清晰看到纤维微观图像,再调节细焦旋钮,观察并画
出纤维的纤维外观图。
分别抽取二号织物的经纬纱线,重复以上步骤。
3. 燃烧法:分别取一束根一号纱线和二号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然后点燃酒精灯,用镶子夹住一小束纤维,慢慢分别移近火焰,仔细观察纤维接近火焰、在火焰中以及离开火焰时, 烟的颜色、燃烧的速度、燃烧后灰烬的颜色、形状和硬度等特征以及燃烧时的气味,并加以记录。
4 .溶解法:取一号纱线三份,分别编号为A、B和C,将其分别放入烧杯中并放入烘箱
烘干。
烘干至恒重,称取其重量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甲酸进行溶解,溶解半小时后,对未溶部分称重,根据失重,算出每一溶解纤维的百分含量。
五、实验结果
1. 手感目测法
编勺柔软性光滑弹性光泽长度细度疵点1非常柔软较差较好较好较长较细「无
2较柔软较好差较好经短纬长经细纬粗无
2. 显微镜法
2号织物纬线
2号织物经线
3. 燃烧法:
编勺靠近火焰时火焰中燃烧离开火焰后气味残渣
1收缩较快继续燃烧似烧毛发味黑色块状、手捏易碎
2 (纬线)不收缩较快继续燃烧似烧纸味
量少,深灰色粉末
2 (经线)不收缩较快不燃烧有臭味黑色硬块,不易碾碎
4. 溶解法:
项
A B C
称量瓶/g21.88930.30940.285样品+称量瓶/g21.96830.38340.424
样品+称量瓶
(溶解后)/g
21.90530.32540.315
样品重量/g0.0790.0740.139
剩余重量/g0.0160.0160.030
锦纶含量百分比/% 79.74%78.34%78.41%
取编号A、B、C平均值,得锦纶在一号纱线的含量为78.83%,棉和麻占21.17%。
六. 实验结论
1号纱线含有锦纶、棉、麻,其中锦纶占78.83%,棉+麻占21.17%。
2号纬线推断为棉,经线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