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旅游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18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放松、教育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点参观、游玩、居住或其他活动。
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为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近距离旅游。
按照目的地分类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境外旅游。
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探险旅游。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三大类。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社会设施包括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
5.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治稳定等;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等;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等;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
6.旅游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环境方面,旅游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7.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8.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行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旅游线路。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景点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的安排等因素。
9.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在线旅游预订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现实生活入手,分析按游览区域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类型的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旅游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类旅游行为动机的认识,产生对“好奇、社会交往、荣誉、权力、社会权威和秩序”等人文基本欲望的了解,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教学重点]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2.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远方充满向往。
从古代起,人们就一直在地球上旅行,并出现了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徐霞客等著名旅行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消费形式。
那么,什么是旅游?想成为一名旅行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板书】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的概念【讲解】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是指人们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暂时离开常居住地的一种活动。
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勤等。
模块综合检测旅游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一句名言。
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纳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回答1~3题。
1.“簪山”地貌指的是( )A.石钟乳B.石笋C.石柱 D.峰林2.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中,与材料所述地貌相似的有( )①长江三峡②台湾日月潭③云南路南石林④湖北利川县腾龙洞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下列因素与桂林山水成因无关的是( )A.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B.气候温暖,降水丰沛C.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D.植物生命活动旺盛,生长快解析:1.D 2.C 3.C 第1题,“簪山”地貌指的是地表部分,石钟乳、石笋、石柱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第2题,云南路南石林、湖北利川县腾龙洞均为喀斯特地貌。
第3题,桂林山水的形成与岩石、气候、生物关系密切,与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没有关系。
审美能力是旅游景观欣赏的重要能力。
完成4~5题。
4.审美能力不包括( )A.感受力 B.理解力C.表达力 D.创造力5.以游记的形式写出的旅游作品属于( )A.感受力 B.理解力C.表达力 D.创造力解析:4.C 5.D 第4题,旅游景观审美能力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不包括表达力。
第5题,旅游景观的审美创造力是对旅游情景的升华和意境的开拓,游记属于对旅游过程的归纳提升,属于创造力。
横店影视城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随着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旅游产品的升级,横店影视城已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据此完成6~7题。
6.横店影视城不断挖掘景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其主要目的是( )A.营造景点的历史文化属性B.承接更多的影视作品C.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游览D.提升景点的知名程度7.有关横店影视城旅游业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①增加外汇收入②提供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繁荣④优化产业结构⑤带来治安隐患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解析:6.C 7.B 第6题,横店为了促进旅游产品的升级,整合该地各类旅游文化资源。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一、现代旅游基本知识1.旅游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食、宿、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现代旅游的基本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价值、分布与欣赏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是地貌景观;自然过程形成;以具体形式表现),它包括:①地文景观,如云南路南石林;②水域风光,如杭州西湖;③生物景观,如黄山迎客松;④天象与气候景观,如黄山云海。
(2)人文旅游资源(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核心是建筑景观;历史过程及人类活动形成;以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表现),它包括:①遗址遗迹,如北京故宫;②建筑与设施,如苏州园林;③旅游商品,如景德镇瓷器;④人文活动,如傣族泼水节。
2.旅游资源的特性(1)旅游资源共性:①多样性(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②非凡性(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③永续性(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这是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2)旅游资源独特性:①自然景观:A.季节性—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B.地域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②人文景观:A.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B.可变异性—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3.旅游资源的价值(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主要为自然景观。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既可以是风景的、文物的,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
(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
(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独特性(3)变异性(4)观赏性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8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旅游地理概述旅游地理概述主要涉及到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范围和内容。
旅游地理是以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旅游发展和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地域特点、区域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地理的研究范围涉及旅游景区、旅游地、旅游区扩展和旅游城市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是旅游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到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山水风光、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等;人文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和民俗风情等;社会经济资源包括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主要有自然景区型、文化古迹型和综合性旅游区型等。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和文化的破坏。
三、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旅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
旅游规划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管理涉及到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的经营和旅游服务的质量等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此外,旅游地理选修三还涉及到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旅游地图制作与阅读、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了解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状况,以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和市场营销策略。
旅游地图制作与阅读是了解旅游地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综合地图和专题地图,了解地理环境、景区分布和旅游线路等信息。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和旅游服务进行管理和监测,以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旅游地理选修三主要涉及旅游地理概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与管理三个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一、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⑴按游览区域分: 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 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 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1.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 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 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4.形成: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 暖温带, 花岗岩;黄山、九华山: 亚热带, 花岗岩;丹霞地貌: 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 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 如我国古代建筑群, 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 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 发扬革命精神,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分布:⑴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 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 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旅游景观欣赏方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信息•书名: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适用对象:高中学生•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单元:景观欣赏方法2. 教材内容概述旅游地理是一门研究旅游地理特征、旅游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学科。
本单元主要介绍旅游景观欣赏方法,通过对旅游景点的认知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内涵与价值,提高旅游景观欣赏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景观欣赏的基础知识、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等。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景观的概念与特点,掌握景观欣赏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景观的感知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其独立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景观的兴趣与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旅游景观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景观欣赏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对景观的感知力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景观的评价与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旅游景观的概念与特点•景观欣赏的基本知识•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旅游景观的保护与管理2.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呈现各类旅游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个人对景观的感受与喜好,并与同学展开交流。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各类旅游景观,加深对景观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旅游景观的概念与特点(40分钟)•导入:通过举例和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概念。
•授课:介绍旅游景观的特点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景观的内涵与价值。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自己对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认识和喜好。
2. 第二课时:景观欣赏的基本知识(40分钟)•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与猜谜游戏,引导学生对景观欣赏的概念有初步了解。
•授课:讲解景观欣赏的基本知识,包括景观要素、景观评价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