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江南小城镇江剖析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0.03 MB
- 文档页数:7
诗话镇江一:千古兴亡多少事1850年的香港,这一天,英国驻港总督文咸爵士沉思良久,终于提笔给英女王维多利亚写了一封信,把他长久以来无数次苦思冥想的结果,郑重地写在了信纸上。
信中写道:扬子江上的这座城市,每年开春都有大量的船舶将粮食和大量物品运到北京……因此我们只要派上一支小小的舰队,占领这座城市,远比占领中国边疆和沿海的若干城市更有价值。
英国人关注的这座城市,正是长江岸边的镇江。
镇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面积4838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
即使是今天,也仅仅是江苏省一个普通的地级城市。
当年船坚炮利的英国人,为什么处心积虑要占领镇江呢?给女王写信的驻港总督文咸并不知道,他对镇江重要性的判断和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将相不谋而合。
1954年的一天,镇江丹徒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聂金海,和往常一样跟母亲一起到田里翻地,突然,他的铁锄下发出了异样的声响。
聂金海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果然是一个沉重的金属容器,但是,容器中并没有财宝。
他继续向周围挖掘,连续又挖出很多这样的东西。
在镇江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当年出土的青铜器,经过修复和整理,远古时期的光辉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件青铜器名为“宜侯夨簋”,它的底部刻有一百二十余字的铭文,正是这些铭文为人们揭开了这批青铜器身世的秘密。
当年,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和唐兰等人将这段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四月丁未这一天,周王察看了地图,向南方进行了占卜,对虞侯夨说,我派你到宜地去当诸侯,赏赐土地山川,人口和武器若干。
为了感谢王的恩赐,夨特意铸造了这只宝器,以为纪念。
簋是商周时期仅次于鼎的一种礼器。
在西周礼制中,这样的重器,只有诸侯才能够拥有。
那么,得到分封的这位宜侯,他的封地“宜”又位于何处呢?唐兰先生研究认定,宜便是今天的镇江丹徒一带,这里是西周时期先吴的政治中心。
这是镇江文字记载中最早建立的城市名称,距今三千年。
西周的王室在陕西,在遥远的古代,周人如何来到吴地,陕西人为何到长江下游去当诸侯呢?在距离镇江不远的无锡,我们找到了答案。
三山如梦,梦在镇江长江之水,赋予江南的是一种温婉而浑厚的美。
镇江,这座滨江而居的江南小城,水不仅造就了她山水天成、古朴幽雅的三山风景,还留下了丰厚沉寂的文化底蕴,恰若大巧若拙、超然于世的隐士,方寸之间,全是故事。
江山如画水做的笔墨如果把镇江比作一幅山水画卷,那长江之水则为一池砚波,金山湖则是最具神韵、最为璀璨的一页。
看过《白蛇传》的人都知道,镇江有个金山寺,却从未听说过金山湖。
在镇江有“三山”传说(即金山、焦山和北固山),这三山环绕在长江口岸,山与山之间相隔着一个内湖,湖水清澈幽静,周围的树荫如盖,绿意葱葱,山上的宝塔倒映在湖面上,自成一派风景。
后来,当地人在湖周围修建了一个江南风韵的公园,因毗邻金山,而得名金山湖。
既然是在金山寺下,自然也离不开《白蛇传》的传说,金山湖里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白娘子爱情文化园,桃红柳绿的湖中白岛、许堤、连岛桥梁,将湖西、湖东景观联系起来,三月莺飞草长之时,站在园中看樱花雨,赏百花园,折柳堤上,仿佛还能看见撑着油纸伞的白衣女子与青衫书生的相遇。
七月仲夏,莲池如火。
红荷摇风,满湖艳丽,四处一片翠色欲滴。
闲散的游人,从莲池中间的木桥走过,两岸莲香阵阵,沁人心脾。
悠然的老人、天真的孩子,无一不沉醉在这片广阔的红莲绿影之中。
夏季游湖,最好是泛舟而行,坐在水中看着湖中的塔影,宛如游走在一幅恣意的水墨画中。
朝霞中的金山,玲珑剔透,苍翠欲滴。
湖中几个小岛,俨然成了水鸟的天堂,不知名的水鸟“嗖”地从芦苇丛中飞出,丢下一串清脆的鸟鸣,过桥的时候,当石拱桥里的画舫,从桥洞下穿越而来,一抹浓浓的江南气息,便栩栩如生添在这幅动人的画卷上。
山水自然,画卷自成。
金山犹在故事已千年金山是镇江的起笔,寂静的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将宁静的天空和周围的山峦都倒映其中,金山寺里的钟声,远远地从湖的那边传来,钟声在平静的水面划开一层涟漪,一层一层,随着波浪的起伏而缓缓袭向对岸,像渲开的水墨,唤醒了沉睡中的古城。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鎮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最近常听一首柏文的歌《待渡》,听她提到的镇江,是那么的亲切。
又看到一组杨宪华老师拍摄的镇江美景图,今天就借着美妙的歌声和美颜图,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镇江。
我的简介姓名:镇江英文名:Zhenjiang别名: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民族:汉、回族、苗族等出生于:西周时期年龄:3500多岁电话区号:0511邮编:212000车牌代码:苏L语言:镇江话、普通话人生座右铭: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最喜欢的花:杜鹃花最喜欢的树:腊梅树父母:镇江市家庭成员:区: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镇江新区市:扬中市、丹阳市、句容市身高: 338米(苏宁广场)子女数量:350万家庭住址:中国华东住房面积:3843平方公里城镇人均收入:45386元(2017)文化程度:教育基础良好,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2所本科学校以及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成长经历宜——这是镇江最早的名字。
据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矢簋”上的铭文来看,镇江在西周康王时就为宜侯的封地,故名宜。
由此可以推断镇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朱方——镇江古为春秋吴国之地,在《春秋》一书上就有“朱方”的记载,属吴国。
相传是有虞氏国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此而得名。
其实是因为古代的镇江处在临江望海的祖国东方,故名朱方。
谷阳——吴国被越国消灭后,楚国又灭掉越国,楚即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
这是因为古代有不少地名是以地理位置而得名的,有些依山临河的地方,往往以“水北为阳,山南为阳”为命名原则。
而镇江恰位于北固山之南,故名谷阳。
丹徒——秦始皇37年(公元前2lO年)南巡镇江,见镇江“因山为垒,临江望海”的雄险形势,故命3000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而改谷阳为丹徒。
武进——三国时孙权即帝位后的嘉禾3年(公元234年)改丹徒为武进县,含义是要北拒曹操,必须以武力进取。
浅析镇江特色文化小镇建设镇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具有许多特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兴起,镇江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推进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以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推动经济发展。
镇江的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
镇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传统手艺等,这些都是宝贵的特色文化资源。
在建设特色文化小镇时,可以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创意设计和改造,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美丽小镇。
镇江的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镇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如长江、泰州湾等,这为特色文化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自然资源的优势,打造水乡特色、湿地特色等不同主题的特色文化小镇,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镇江的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要重视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毗邻南京和扬州等著名旅游城市,镇江可以与这些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在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中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可以共同规划旅游线路、开展联合推广活动,形成旅游合作发展的局面,提高整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镇江的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要注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本土特色。
要注重小镇的环境整治和管理,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镇江的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只有积极推进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与周边城市合作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镇江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目标,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的家乡民俗风情的镇江镇江是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素有“小南京”之称。
镇江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融汇了江南的温婉与北方的豪放,是我骄傲的家乡。
一、江南水乡的韵味镇江位于江南水乡的河网之间,河道纵横交叉,蜿蜒曲折。
河水清澈见底,沿岸屋舍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夏日的镇江,游人如织,沿河散步,在水乡的韵味衬托下,仿佛置身其中。
江边的老人们钓鱼嬉戏,孩子们在水中嬉闹,一派和谐安逸的画面。
二、传统节庆的热闹气氛镇江的传统节庆活动热闹非凡,各种民俗表演精彩纷呈。
每逢农历春节,大街小巷都会悬挂红灯笼,热闹非凡。
而渡江节是镇江最具特色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在江边燃放烟花爆竹,祈求平安顺利。
还有传统的婚礼仪式、端午龙舟赛、中秋赏月等活动,都是镇江民俗风情的鲜明体现。
三、古老建筑的历史传承镇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古老的建筑遗迹随处可见。
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山寺和古长江大桥。
金山寺建于唐朝,是镇江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
古长江大桥是中国最早的铁路桥,横跨长江,是当时铁路建设技术的杰出代表。
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镇江的历史发展,也是家乡民俗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美食文化的诱人香味镇江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地方小吃让人垂涎欲滴。
镇江盐水鸭是著名的特色菜品,鸭肉鲜嫩多汁,色香味俱佳。
另外,镇江还有鸭油拌饭、鸭蛋黄酥、扬州炒饭等美食,各具特色,诱人的香味让人食指大动。
五、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镇江人热爱生活,注重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不仅传统的民俗节庆活动保持着历史的风貌,还有许多新颖有趣的活动诞生。
比如每年的镇江龙舟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继续着端午龙舟赛的传统,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家乡的魅力。
六、和谐发展的现代镇江如今的镇江,不仅保留着传统的民俗风情,更在现代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市中心的步行街熙熙攘攘,商业发达,极富活力。
镇江一个你旅游不得不去的地方即使你没到过镇江,你也一定知道白娘子为救许仙水漫金山的那段传说,而金山就在镇江。
长江与运河在此交汇;吴文化和楚文化在此交融;上海经济圈与南京都市圈在此交叠……千百年来,在长江下游南岸、江南运河之畔,孕育、兴起了一座古老而又清秀的江南名城——镇江。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3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吴风楚韵,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邃丰厚,名胜古迹灿若群星;向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特色著称于世。
枕山襟江,水陆相连,山光水色,秀丽天然,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
镇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镇江旅游必去景点金山金山寺国家AAAA级旅游区。
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整个金山风景区计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
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唐诗人王昌龄更在此吟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意境。
西津渡西津渡古街国家AAAA级旅游区。
位于云台山北麓的古栈道上,它由西津古渡和小码头街组成,全长1000多米。
这里有六朝古渡口、千百年车辙印、临街历代建筑……形成了“千年古渡、百年老街”的历史街区风貌。
以义渡救生为内核的慈善文化是西津渡文化的重要组成,这里江南民居、宗教、西洋建筑、民国建筑相互映衬,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称之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西津渡古街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的维修和保护,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
南山镇江南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
距市中心2.5公里,由招隐景区、竹林景区、鹤林景区和文苑组成。
这里山峦起伏,绿树葱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宋代书画大家米芾称之为“城市山林”。
天人合一的怡人净域,吸引了众多名流在此潜心著说:梁太子萧统编纂出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写成华夏第一部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而北宋书画大家米芾则感悟“南山烟雨”,变古创新,开创了“米氏云山”画派……焦山镇江焦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
浅析镇江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城市的特色文化已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建设特色文化小镇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模式。
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镇江市于2017年提出了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目标。
本文将从文化小镇建设的背景、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产品的打造和文化传承的保护等方面,探讨镇江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背景二、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镇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特色,这为特别文化小镇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镇江曾经是汉代的京师,文化积淀深厚。
其中,锁石寺和金山寺等古代寺庙,文人墨客和历史名人的故居,以及钱王祠等特色文化景点都是镇江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注重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定小镇所处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特色建筑和官衙街等。
其次,政府还需着力开发民间文化,如镇江手工艺品,镇江民间文化表演等。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在小镇建设中豐富镇江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三、文化产品的打造文化产品是小镇建设的重要产物,也是小镇建设可以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制定文化产品时,政府需要考虑游客的需求,制定合适的产品线和价格策略。
如针对文艺青年的书店等,针对寻求爆款产品的驴友的探险旅行线路等都是小镇所需建立的文化产品。
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打造和品牌营销,政府可以更好地刺激金融和投资方面的活力,促进小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
四、文化传承的保护文化传承是小镇建设的重要目的。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措施,如扶持传统手工艺,支持怀旧文化行业的发展,推广镇江传统节日等,来保护镇江传统文化的传承。
同时,政府还需注意,在发展中保留历史文化建筑等原有地方特色,因为这些古老建筑和传统文化都将成为小镇打造中的亮点,在文化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延续镇江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更好地展现镇江特色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和体验。
大班综合美丽的镇江——我的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大班综合美丽的镇江——我的家大班综合活动美丽的镇江——我的家一、设计思路:镇江是一个历史名城,有很多名胜古迹、游览胜地,大人们在休息日都会带上孩子去游玩。
孩子都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愉快的经历,在我们班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互相交流出去玩的经历:昨天我到……去玩了。
同时我也看到在自主性游戏中有几个幼儿在尝试运用积木等表现自己眼中的镇江的风景,在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欲探索着利用稻草、各种豆类、废品等材料制作一些小房子、小树等等,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的探索兴趣及表现镇江这一历史名城的需要,我班生成了主题活动:美丽的镇江——我的家。
二、活动准备:知识准备: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从网上收集资料,了解镇江的历史。
请家长有空时多带孩子在外出参观、游玩。
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对家乡的风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于镇江美景的多媒体画面7幅环境创设:将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的有关镇江风景的图片布置在主题墙上收集多种材料,如:积木、泥土、稻草及各种废旧材料等,以便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以多种形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积极的创造和表现镇江的风景,从而进一步地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一定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能较流畅的介绍镇江风景,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2、在客运中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材料,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大胆表现,创造性的搭建出镇江各名胜景点的样子,从而提高幼儿表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的能力。
3、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加深幼儿对家长风景名胜的热爱,从面进一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地利用废旧材料表现镇江美丽的风景。
活动流程:欣赏重现、互相交流-→结伴讨论、联想创作-→展现交流、分享成功四、活动过程: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风景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
镇江在苏南五市中的对比与思考作者:冯吉吉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9期冯吉吉镇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旅游发达、区位优越的城市,有着良好的人文社会气息和经济发展基础。
近年来,尽管镇江经济仍然不断的进步发展,但是与同处江南的苏锡常相比,已有较大差距。
剖析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苏南的地位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寻求对策,对镇江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镇江,历史源远、文化流长、江山秀丽、民风淳朴、区位优越、交通发达。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镇江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整体而言,镇江的城市变化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与苏锡常相比已有较大差距,在市容市貌的背后则更多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幅差距。
一、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苏南的地位实证分析通过与同处苏南的江苏省其他四市(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相比,镇江经济发展整体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经济总量和均量指标垫底苏南。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630亿元,占7.8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人均指标都低于其他四市,处于苏南城市自西向东“V”型之谷底。
镇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均居苏南末位,进出口总值仅占苏南的2.41%。
该两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镇江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之相对不足。
另一方面,镇江产业结构调整和研发创新力度不够足,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镇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第二产业比重略低于苏州,第三产业比重全面低于其他城市。
镇江地区研发经费支占GDP比例为2.6%,而其他四市均高于3%。
各辖市区平均GDP376亿元、平均公共财政收入30.7亿元,均居苏南末位,分别低于苏南县市(区)平均水平350亿和38.6亿。
从现有数据来看,镇江在苏南城市群中处于末位的现实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从宏观层面而言,当前世界经济走势总体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主要经济体总需求疲弱,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我国内部需求增长潜力释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各类社会矛盾集中凸显。
叶兆言:江苏读本·镇江(转载)中流击楫永嘉之乱后,司马氏的晋朝摇摇欲坠,中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大批北方难民纷纷逃往江南,其中有个叫祖逖的好汉,率亲族宗党几百家一同南下。
坐镇南京的琅琊王镇东大将军司马睿俨然成为朝廷的代理人,他任命祖逖为徐州刺史,这显然是个虚空头衔,不过是做人情封个官而已。
此时的徐州早已落入敌手,祖逖人在江南,只能望江兴叹。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的戴高乐将军逃到英国,组成了流亡政府,那时候好歹还有人有钱有枪,祖逖的境遇就要相差太多,他是没人没钱没装备。
史书上记载,祖逖到了江南后,一再向司马睿请求北伐,因为这事占着收复失地的大道理,司马睿也不能拒绝,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同时兼任豫州刺史,发给他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让祖逖自己渡江去招募军队,能做到哪一步就算哪一步。
于是祖逖从镇江出发,渡江北上,当船行至江中间的时候,面对浩瀚的江水,祖逖敲着船桨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不再回来了。
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典故的由来,多少年来,人们很少去追究这次北伐是否成功,甚至对祖逖具体在什么日子里渡江,也没有确切的记载。
对于中国人来说,更重要的只是一种精神,它代表着一种文化。
东晋南迁开始了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大分裂,在祖逖北伐的二百年以后,南朝的昭明太子编了一本著名的选集,也就是我们今天都熟悉的《昭明文选》。
在这本选集的第二十八卷“杂歌”一栏中,选了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流击楫”正是传承了荆轲的精神。
这个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故事,不仅传承了勇士一去不返的壮怀激烈,在中国的大历史上,还体现了以汉族为核心的中原文化的王道思想。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里,有所谓“汉贼不两立,王师不偏安”之语,三国时的“汉贼”还不是民族矛盾,不过是把与“汉朝”相对峙的权力称之为贼,那时候更多的还是一种权力冲突,到了东晋南迁之后,尤其是南宋北渡之后,权力斗争已经演变为一种激烈的民族对抗。
江苏镇江市概况导游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江苏的一些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江苏镇江市概况导游词各位游客: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
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
自1985年以后,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987年,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
西周时为宜侯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改延陵县,置润州。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镇江地理位置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年平均日照率为47%,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非常有利。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
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
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山,是指绮丽的金山、雄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