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登讲义上地球之巅》.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7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历史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地理位置、海拔、气候等。
2. 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首次登顶、重要登山家等。
3. 登山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高海拔、极端天气、氧气稀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登山历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登顶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登山家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珠穆朗玛峰的自然景观、登山过程的图片。
2. 视频:登山纪录片、登山家的访谈视频。
3. 教材:相关地质、气候、历史等学科的教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报告等。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相关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2. 掌握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登山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所在地区、接壤国家等。
2. 海拔高度:世界最高峰的地位及其意义。
3. 气候特点:高原气候、季节性变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登山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海拔高度图。
2. 视频: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报告等。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气候特点的掌握。
第三章: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背景。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风光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登山专业知识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珠穆朗玛峰有哪些自然特点?c. 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精讲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珠穆朗玛峰”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笔记,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减少课堂练习的难度。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相关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习成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基本信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2)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问题;(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知识拓展:(1)介绍我国其他高峰,如天山、喜马拉雅山等;(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关爱大自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珠穆朗玛峰的重要性和美丽风光。
四、课后作业:2.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拍摄一张照片,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等;3. 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珠穆朗玛峰的美丽风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七、教学资源与环境1. 多媒体教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2. 互联网,用于查找相关资料;3. 教学课件,涵盖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相关知识等;4. 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查阅。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勇气和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登山者的顽强精神,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座世界之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3.讨论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登山者的信念和毅力。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
5.写作训练(1)以“我的登山故事”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者的敬佩之情。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关键句段。
2.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定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分析课文、写作训练等环节,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1.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关键信息。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3.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1.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上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山者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生:高海拔、低氧、恶劣的气候条件……师:那么,面对这些困难,登山者们是如何克服的?生: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互相帮助……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登山者在面对生死关头时,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攀登?生:因为他们有勇气,有信念……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培养勇敢和坚定的品质呢?生:遇到困难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2.教学难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表现登山者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的词句?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没有退路”……师: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词句体现了登山者怎样的品质?生:坚定、勇敢、毅力……师:同学们,你们在作文中准备如何表现勇敢和坚定的品质?生:我可以写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地克服……师:很好,那你们在作文中要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表达出勇敢和坚定的精神品质。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小说《登上地球之巅》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生词和短语的词义和用法;(3)能够用英文简洁地描述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敢迎接挑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如团结、勇敢等;(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1.课前准备:(1)准备一些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准备情境小组讨论的问题。
2.导入与探究:(1)观看一段珠穆朗玛峰的登山纪录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登山的困难和挑战。
(2)分组展示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3.阅读与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登上地球之巅》,操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组织小组内学生进行讨论,解答以下问题:a)请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b)在你们看来,团队合作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拓展与交流:(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情景,展示团队合作和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2)学生用英文发表自己对于团队合作和勇敢的看法。
5.归纳与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整理学习到的生词和短语,讲解其中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情景角色扮演的效果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小测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后预习和复习情况进行监测。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提高。
五、教学反思:《登上地球之巅》是一本涉及登山和冒险的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登山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2 教学内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与理解。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介绍。
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与理解。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分析和讲解。
2.3 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进行文本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
3.2 教学内容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的介绍。
相关地理和环境知识的讲解。
3.3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分析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
第四章:人类登顶的历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包括重要的登山家和登山事件。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4.2 教学内容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的介绍。
重要的登山家和登山事件的讲解。
4.3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分析人类登顶的历史。
第五章:话题讨论和写作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珠穆朗玛峰和人类登顶的思考和感悟。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教案内容:一、教育目标:1.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2.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3.理解故事要传达的主题和思想;4.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3.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2.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教材《登上地球之巅》;2.教学录像资料;3.课堂讨论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观看教学录像资料,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与同桌讨论并做记录。
Step 2 教学主体:1.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感,讨论故事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强调每个人物的特点及其作用,并给予讨论指导。
2.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小组的观点,进行讨论并梳理。
3.用PPT展示故事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再次强调每个人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Step 3 教学辅助:1.运用教材和教学录像资料,展示故事的购考背景和主要情节,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集中讨论故事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
Step 4 拓展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关键情节,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展示团队合作的精神。
2.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用200字左右的文章,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思想,并结合自身的实际体会,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资料、小组讨论和辅以教学辅助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组织角色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但需要继续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