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速铁路职业专业技术学院单招测试题附答案(语文)
- 格式:docx
- 大小:86.94 KB
- 文档页数:17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中字形相同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和平和牌和面暖和B.折磨折腾折本折断C.请帖体贴字帖贴合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众志成城未雨绸缪不一而足B.凤毛粼角前扑后继赏心悦目C.浅尝则止入目三分莘莘学子3.下面句子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_____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_____,_____懂得很多好道理,_____未必真有用处。
A.如果那么即使也B.因为所以无论都C.因为所以即使也4.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B.母亲觉得这个人好像有些面熟……C.青春,是天涯的一抹彩霞,转瞬即逝,却美轮美奂。
5.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形见绌(不足)B.负荆请罪(辜负)C.不共戴天(顶着)6.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是一项重要的科研_____。
②英雄的事迹_____着一代代青年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③我们要爱护公物,不要_____桌椅。
A.结果鼓励损坏B.成果鼓舞损坏C.成果鼓动损坏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上,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B.青虫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程。
C.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热闹的掌声。
8.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①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③人一切都可以失去,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他是生命的源泉、阳光。
5黄金象征财富,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A.②④①③5B.①④②③5C.5①④③②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的诗句。
A.王之涣B.王勃C.王安石D.王维10.我国先秦诸子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专集是()A.《诗经》B.《左传》C.《论语》D.《西游记》11.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2.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A.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B.人是为爱人而生存的C.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D.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13.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14.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的现代化困境。
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变和个人蜕变。
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
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处事风格,而这些都可以在历史回溯中窥探其奥秘。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饱经沧桑战火,但没有像其他任何一个古文明发源地那样分崩离析。
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寻常百姓家,得到代际传承。
中华文明能够躲过岁月的刀斧、能够抗击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其答案就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中。
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农耕文明早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人们逐水而居,春播秋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从肥沃的土地中收获上天的馈赠,过着与游牧民族饥饱不定、奔走疲惫的迁徙生涯截然不同的富足生活。
当农耕经济逐渐推广到整个中原大地,儒家文化也日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充,并由上至下推行,深深渗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外化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从而演绎出数千年来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所以说,天人合一、尊老敬上、友善勤劳、守旧谨慎、善恶报应、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都是由农耕经济形态决定的。
农耕经济形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也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
然而,社会意识观念必须适应社会存在,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农耕经济形态下的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已经席卷着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宜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中华文明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文化的滞后性必然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当代中国人不得不遭受从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样态中撕离出去的苦痛,在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新观念尚未形成确立之际,难免陷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所构成的两难境地。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的现代化困境。
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变和个人蜕变。
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
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处事风格,而这些都可以在历史回溯中窥探其奥秘。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饱经沧桑战火,但没有像其他任何一个古文明发源地那样分崩离析。
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寻常百姓家,得到代际传承。
中华文明能够躲过岁月的刀斧、能够抗击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其答案就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中。
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农耕文明早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人们逐水而居,春播秋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从肥沃的土地中收获上天的馈赠,过着与游牧民族饥饱不定、奔走疲惫的迁徙生涯截然不同的富足生活。
当农耕经济逐渐推广到整个中原大地,儒家文化也日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充,并由上至下推行,深深渗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外化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从而演绎出数千年来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所以说,天人合一、尊老敬上、友善勤劳、守旧谨慎、善恶报应、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都是由农耕经济形态决定的。
农耕经济形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也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
然而,社会意识观念必须适应社会存在,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农耕经济形态下的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已经席卷着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宜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中华文明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文化的滞后性必然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当代中国人不得不遭受从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样态中撕离出去的苦痛,在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新观念尚未形成确立之际,难免陷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所构成的两难境地。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B.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C.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D.湍流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竣工缜密水蒸气寸草春晖漫山遍野B.沧桑销蚀势利眼卑恭屈膝瑕不掩瑜C.犒赏装帧水龙头纷至沓来民生凋蔽D.毕竟旋律侯车室摩拳擦掌天崩地坼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耻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午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5.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嘉奖誓死如归奏效越俎代疱B.慰籍弱不经风整饬历久弥新C.真谛既往不咎小憩举步为艰D.体恤提缩挈领端倪磬竹难书6.下列词语中字形相同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着火着数看着执着B、知识识别标识认识C、供应招供供给供职7.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言简意赅一鼓作气不卑不亢B、貌和神离含辛如苦口是心非C、海誓山盟莫不关心一窃不通8.下面句子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松花蛋中氨基酸的含量比鲜鸭蛋高11倍,种类也比鲜鸭蛋多。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西藏空气稀薄,水在70℃开始沸腾,其原因是()A、西藏人节能B、西藏地势高气压低C、西藏地势低气压大D、西藏气候炎热答案:B解析:气压越高,水的沸点也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也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西藏的海拔大多在3000~4000m以上,小于标准大气压知识点:地理常识2.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A、把头发都剪掉B、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C、丈夫把头发束起来D、妻子把头发束起来答案:B解析:古时初婚的夫妇,在新婚之夜饮交杯酒前会各剪下一缮头发,缩在一起表示同心。
“结发夫妻”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知识点:文化常识3.下列各项属于力学性能的是()A、塑性B、密度C、熔点D、导电性答案:A解析: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介质、湿度)下,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
知识点:物理常识4.有“中国硅谷”美誉的是()A、上海浦东B、北京中关村C、陕西杨凌D、广东深圳答案:B解析:北京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这里不仅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而且荟萃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所以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北京中关村有“中国硅谷”之称。
知识点:地理常识5.食品卫生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是()A、用工业盐腌制咸菜B、在牛奶中添加尿素C、用二氧化硫熏制银耳D、在发酵面食中使用纯碱答案:D解析:工业盐含有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
尿素和二氧化硫同样也对人体有害。
知识点:法律常识6.考试没有考好,你应该()A、抱怨老师没教好B、抱怨题太难C、认为自己水平太差,不适合学习D、认真反思,继续努力答案:D解析:把自己的心态放正,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对自己的考试负责。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与“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相同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是()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下列作品属于乐府旧题的是()A.《饮酒》B.《行路难》C.《陌上桑》D.《秋兴》3.《陌上桑》描写罗敷姑娘惊人的美貌,采用的描写手法是()A.白描B.细描C.对比反衬D.侧面烘托4.《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至死仍不知自己失败原因的细节描写是()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告C.嗔目吓退赤泉侯杨喜D.将坐骑宝马赠亭长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多组意象象征祖国的历史进程,四个情感层次的顺序是()A.蜗行——黎明——沸腾——希望B.蜗行——复苏——希望——沸腾C.蜗行——希望——复苏——沸腾D.蜗行——黎明——沸腾——希望6.在《前赤壁赋》中,苏子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来表达的心境是()A.自然界的广博B.造物者的万能C.消极无为的心态D.积极旷达的心境7.《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人者好烦其令”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8.婴宁性格转化的轨迹是()A.无时不笑――矢不复笑――伏尸痛哭B.笑辄不辍――隐蔽于笑――惩恶葬母C.无时不笑――惩罚淫徒――矢不复笑D.无时不笑――矢不复笑――笑须有时9.《哦,香雪》的中心画面是()A.火车开进深山里的台儿沟B.人们蜂拥着看火车的情景C.香雪换取铅笔盒走回家的过程D.人们迎接香雪归来的情景10.《种树郭橐驼传》中用种树的道理来说明治民的道理,这种表现方法是()A类比B.对比C.象征D.暗示11.《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和例证法B.例证法和对比法C.对比法和类比法D.类比法和演绎法12.“肝肠似火,色貌如花”是形容()A.《八声甘州》B.《摸鱼儿》C.《一句话》D.《雨巷》13.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A.年轻气盛B.狂妄自大C.喜同恶异D.愚昧无知14.《垓下之围》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A.寡不敌众B.天之亡我C.众将叛离D.战略失误15.“设法了解一下与你所在的社会圈子不同的人们所持有的种种看法”是一种()A.丰富心里想象力的好办法B.摆脱心理郁闷的好方法C.摆脱某些武断看法的好办法D.外出旅游的好办法。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蓼.蓝liǎo跬.步kuǐ静谧.mì恪.尽职守kèB.赭.色zhě戕.害qiāng狙.击jū冯.虚御风píngC.隽.永juàn老饕.tāo熨.帖yù跌宕.起伏dàngD.氤氲.yūn拓.片tuò敕.造chì羽扇纶.巾lún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颤.(zhàn)动敛裾.(jū)梵.(fàn)语媛.(yuàn)女B.霎.(shà)时廿.(niàn)四混沌.(dùn)蕈.(tán)菌C.蠡.(lǐ)测瞥.(piē)见愆.(qiān)期晏.(yàn)乐D.牡.(dǔ)牝象弭.(mǐ)霏霏.(fēi)修姱.(kuā)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缜.密∕佯嗔.宽宥.∕囿.于成见纡.尊降贵∕长吁.短叹B.稼穑.∕樯.橹肄.业∕肆.无忌惮剜.肉补疮∕婉.言谢绝C.痼.疾∕禁锢.箴.言∕缄.默不语敏行讷.言∕方枘.圆凿D.栖.身∕哂.笑仓廪.∕天赋异禀.殚.精竭虑∕箪.食壶浆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习俗。
旧历年底,人们举行年终大典,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2024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汉语称谓很重礼教规范,每个字都中规中矩,下面不属于丈夫对妻子的雅称的是:()A.寒荆B.室家C.荆钗D.所天【答案】:D2.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了水运仪象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运仪象台功能的是()。
A.计时B.天文观测C.天象观测D.地震测量【答案】:D3.新能源技术是高新技术的支柱,其中()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
A.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B.海洋能技术与地热能技术C.超导能技术与磁流体发电技术D.洁净煤技术与风能技术【答案】:A4.下列历史典故中,与其他三个典故不是出自同一时期的是()。
A.楚虽三户,亡秦必楚B.成也萧何,败也萧何C.赔了夫人又折兵D.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答案】:C1/ 115.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下列选项符合首因效应的是()。
A.物以类聚B.一俊遮百丑C.恶人先告状D.削足适履【答案】:C6.1943年11月22-26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举行会议,讨论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12月1日发表了宣言,叫()。
A.开罗宣言B.雅尔塔宣言C.波茨坦宣言D.德黑兰宣言【答案】:A7.从近年来舆论一次次推动政府行政改革的进程看,我们看到了公众舆论对于行政管理体系完善的积极意义。
但是舆论和舆情也是双刃剑,有时我们也会被舆论误导,提出错误的观点,因此,把握公众舆论显得尤为重要。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引导舆论,集中社会舆论焦点,消除隐患,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B.完善舆论,注重完善自身行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增加美誉度C.了解舆论,集中群众意见、愿望和呼声从而发现问题,并作为决策依据D.回应舆论,当形象受到损害时应迅速查清真相,将消极影响减少至最低【答案】:C8.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且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选出下列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长篙(gāo)寥廓(liáo)漫溯(shuò)以飨士卒(xiǎng)B.浮藻(zǎo) 浪遏(è) 彳亍(chì)瞋目视之(chēn)C.颓圮(pì)河畔(pàn)百舸(gě )切而啖之(dàn)D.青荇(xìn)火钵(bō)刀俎(zǔ)共其乏困(gōng)2.下列对《涉江采芙蓉》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B.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
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
这里,诗人以哀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从游子的角度看,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妻子的思念。
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决。
D.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3.指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近。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笄礼是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即簪子)的礼仪,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在15岁,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
B.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中央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16-20题为多选题,共60分)1.《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色是()A.幽默诙谐B.严正庄重C.辛辣冷峻D.优雅婉约2.下列《饮酒》(其五)诗句中,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的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移情于景的是()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移情于景)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融情入景)C.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融情入景)D.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融情入景)4.下列柳永《八声甘州》词句中,言外有意,寄托青春不再、人生如寄感伤的是()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总写秋景;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做气氛渲染;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年华虚度,青春不再,人生如寄;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己思彼转为彼思己;5.下列诗词中,风格可以形容为“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是()A.李白《行路难》(其一)B.贺铸《鹧鸪天》C.李清照《声声慢》D.辛弃疾《摸鱼儿》6.闻一多《一句话》中,暗示反动统治者残酷镇压民众反抗的诗句是()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B.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C.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D.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7.下列诗人中,被视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的是()A.郭沫若B.闻一多C.徐志摩D.戴望舒;8.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个章节的关系是()A.四者并列B.逐层递进C.两两对比D.交错映照9.《婴宁》情节发展的内在脉络是()A.狐母生狐女、埋荒山、求合葬B.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C.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D.婴宁隐于笑、爱笑、矢不复笑10.《断魂枪》中,沙子龙将镖局改为客栈的主要原因是()A.大梦先醒,主动求变B.迫于时变,不得不变C.广开财路,多种经营D.以商养武,发扬国术11.余秋雨在《都江堰》中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根本原因是( )A.它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B.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C.它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D.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12.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A.《饮酒》B.《行路难》C.《陌上桑》D.《秋兴》13.《我与地坛》中描绘的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古柏、夏雨秋风等景物,象征()A.地坛绚丽多姿B.地坛并不衰败C.“我”倔强的心魂D.“我”对生命的礼赞14.《先妣事略》叙写吴家桥“外祖及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对塑造母亲的形象所起的作用是()A.烘托B.渲染C.反衬D.象征15.下列成语中,属于从孔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有()A.四面楚歌B.狡兔三窟C.功亏一篑D.井底之蛙16.余秋雨写《都江堰》一文的意图在于()A.阐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B.赞美都江堰的壮丽景色C.介绍都江堰的历史底蕴D.展现都江堰的现代价值17.“鸟何萃于薠中,罾何为兮木上。
单招语文试题湖南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出类拔萃(萃)C. 一愁莫展(筹)D. 穿流不息(川)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经过这次考试,我对语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敏捷。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C.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D. 所有的选项都是。
4. 下列古文中,属于《论语》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C. “吾日三省吾身。
”D.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 下列成语中,表示“事情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是:A. 木已成舟B.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 一诺千金D. 一箭双雕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D. 所有的选项都是。
7. 下列古文中,属于《孟子》的是: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下列成语中,表示“事情进展顺利”的是:A. 一帆风顺B. 一蹴而就C. 一鸣惊人D. 一视同仁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B. 他的学问渊博,可以称得上是学富五车。
C.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D. 所有的选项都是。
10. 下列古文中,属于《左传》的是:A.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B.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 “礼之用,和为贵。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测试题附答案语文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跌宕./档.案 狭隘./溢.出 供.需平衡/供.认不讳 B .缜.密/逞.强 惊骇./骸.骨 削.减开支/削.足适履 C .混淆./徭.役 针灸./炙.烤 纵横.交错/飞来横.财 D .地窖./发酵. 羸.弱/赢.余 落落.大方/丢三落.四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人都在扬鞭疾驰。
然而,细心留意,你会发现,诸如“慢读”“慢游”等生活方式,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或许,我们也可以选择“慢”方式,让生活工作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安之若素地过好每一天,尽情享受慢生活带来的从容和美好。
A .瞬息万变B .张弛有度C .安之若素D .享受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虽然许多城市出台了地方调控收紧政策,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房价加速上涨,但从成交量看,整体市场依然非常火热。
B .近日,广东省数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专家提醒,预防禽流感要注意个人卫生,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随时洗手。
C .湖南省某市政府证实,网上举报反映的几个县领导子女在本地和异地调动中存在违规行为的问题属实,决定予以清退。
D .为了保护被生物学家称为“活化石”的巨滑舌鱼,巴西环境保护部门规定渔民捕杀的巨滑舌鱼的身长至少要达到1.5米。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 , , 。
就阅读是一种学习、一种对自我的提升而言, , 。
如何在物质欲求膨胀的时代静静地阅读,让读者安下心来与经典对话,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浅阅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②一边是快餐式、碎片式阅读的轻松③经典自然免不了有点曲高和寡的味道④长久沉浸在浅阅读的习惯之中⑤一边是慢读、细读的沉重⑥只会让人离那些最好的书籍愈来愈远A .①④⑥②⑤③ B.①④⑥⑤②③ C.②⑤③①④⑥D .②⑤①④③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单招湖南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徇私(xùn) 豢养(huàn) 恣意(zì) 箴言(zhēn)B. 蹊跷(qī) 恣肆(sì) 踟蹰(chí) 缜密(zhěn)C. 缜密(zhēn) 蹊跷(qí) 恣肆(zì) 徇私(xún)D. 恣意(zì) 箴言(zhēn) 豢养(huàn) 踟蹰(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扩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D.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语言优美。
3-10. (略,类似结构的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________的名言。
1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1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________的诗句。
1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的《进学解》。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高尔文烧死塞维图斯的原因在于()A.树立自己的权威B.塞维图斯不听话C.厌恶塞维图斯D.深信自己不会错;2.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用“人之将死”和“引绳而绝之”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采用的反驳方式是()A.反驳论点B.反驳论证C.反驳论题D.反驳论据3.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A.小说B.史论C.辞赋D.奏疏4.梁启超在《论毅力》一文中,以操舟作比,将“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放在一起加以描述,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反衬C.层递D.对比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其置也若弃”类比意义是()A.为官爱护老百姓B.治理百姓要遵循自然规律C.长人者好烦其令D.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6.“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对比法B.类比法C.演绎法D.归纳法7.《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写姐姐悲惨命运的思想意义是()A.揭示人生命运的偶然性B.赞美姐姐的善良心性C.暴露封建家庭和礼教的罪恶D.抒写对新生活理想的向往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贯穿全词的句子是()A.是处红衰翠减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C.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D.不忍登高临远9.《先妣事略》的抒情方法是()A.直抒胸臆,起伏跌宕B.夹叙夹议,寓情于理C.寓真情于细节白描D.寄深意于象征暗示;10.《吃饭》一文主要论点是()A.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B.吃饭要有音乐C.吃饭有许多社交功能D.吃饭有时像结婚;1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满招损,谦得益B.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例证法C.类比法D.对比法13.《吃饭》中,从吃饭想到结婚、想到政治,这种联想方式的基础是()A.时间统一性B.地点统一性C.相似性D.对比性14.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1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A.背诵《汉书》B.为国让贤C.拔刀断指D.抽矢射塔16.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杜甫17.《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狭隘.(ài)槲.(hú)寄生紫绡.(xiāo)悄.(qiǎo)无声息B.浸渍.(zì)龟.(guī)裂片逶迤.(yí)夙遭闵.(mǐn)凶C.渣滓.(zǐ)白芨.(jī)浆栈.(jiàn)桥殒.(yǔn)身不恤D.攒.(zuán)射宿舂.(chōng)粮俯瞰.(kàn)殚.(dān)精竭虑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选自《彷徨》。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
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3.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铺展/逮捕然诺/糯米潸然泪下/姗姗来迟B.坍塌/踏实阿谀/须臾逸兴遄飞/如椽巨笔C.凌驾/聆教分娩/婉约蹁跹起舞/骈拇枝指D.歃血/煞白摭谈/踯躅膘肥体壮/粗犷剽悍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
请问这阕词可能作于什么节日?()A.端午节B.七夕节C.中秋节D.重阳节5.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汉字造字法最主要的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B.给汉字注音先后产生了各种方法,其中主要的有“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
湖南单招试卷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B. 明察秋豪C. 明察秋毫D. 明察秋豪答案:C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小明终于明白了这道题。
B.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小明终于明白了这道题。
C.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小明终于明白了这道题。
D.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小明终于明白了这道题。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来?”B.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来?”C.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来?”D.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来?”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B.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C.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D.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帮助了同学。
B. 他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帮助了同学。
C. 他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帮助了同学。
D. 他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帮助了同学。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主谓一致的一项是:A. 我们班的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B. 我们班的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C. 我们班的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D. 我们班的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 他说的那句话,我听不懂。
单招模拟试题湖南语文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殒身不恤B. 融会贯通声名狼藉C. 川流不息一愁莫展D. 相形见绌莫衷一是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他犹豫了一下,接着说,“一个艰难的决定。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新的安全措施。
C.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D. 我们一定要避免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诗句,其中“会当”的意思是()A. 应当B. 将会C. 一定D. 偶然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孤帆远影碧空尽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其中“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香气C. 桃花的形态D. 桃花的生命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飞流直下三千尺B. 疑是银河落九天C. 黄河之水天上来D. 轻舟已过万重山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强调的是()A. 文章和诗歌的创作应该符合时代背景B. 文章和诗歌的创作应该具有实际意义C. 文章和诗歌的创作应该追求艺术性D. 文章和诗歌的创作应该反映社会现实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树绿了,秋天的果熟了。
C.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D.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其作者是_________。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诗歌中,被王国维称赞为“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蒹葭》B.《早雁》C.《饮酒》D.《秋兴》2.《湘夫人》中描述“筑室兮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所运用的手法是()A.铺垫B.侧写C.象征D.铺陈3.下列《行路难》诗句中,暗用伊尹典故的是()A.拔剑四顾心茫然B.闲来垂钓碧溪上C.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4.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风格特点是()A.寓婉约于豪放B.寓豪放于婉约C.刚健豪放D.优美婉约5.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B.怀古词C.悼亡词D.送别词6.《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A.金柳B.水草C.彩虹D.星辉7.戴望舒《雨巷》中,“雨巷”的象征意义是()A.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B.高洁而幽然的美好理想C.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D.环境遭际的不幸与无常8.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中,以“急流”、“荒林”、“废墟”、“草棚”等形象喻指“我”,这主要是为了表达“我”的()A.渺小B.贫寒C.谦逊D.虔诚9.契诃夫《苦恼》在整体构思上的特点是()A.以近说远B.以熟说生C.以小见大10.宝黛吵架后,宝玉“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这里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行为描写D.细节描写11.提倡“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12.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认为,大学的宗旨是()A.研究高深学问B.倡敬爱师友之风C.砥砺道德品行D.倡导正当之娱乐13.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指的是()A.上帝意志B.灵魂不死C.客观世界D.精神王国14.《垓下之围》中突出英雄末路时无可奈何心态的场景是()A.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B.东城突围时斩将刈旗C.羞见父老而拒渡乌江D.“吾为若德”而自刎沙场(表现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15.《张中丞传后叙》的两种主要行文方式是()A.叙述与抒情B.议论与抒情C.议论与叙述D.描写与抒情16.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B.党同伐异,巩固统治C.加强边防,扩展领土D.废弃传统,改奉异教17.《秋夜》一文除了表现出作者的战斗精神外,还表现了他的()A.旷达情怀B.博爱胸襟C.深邃思辨D.机智幽默18.下列《哭小弟》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是()A.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像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B.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C.曾有个别的医生不耐烦地当面对小弟说,治不好了D.风烛残年的父亲想儿子,尤其这几年母亲去世后19.《我与地坛》中,“我”十五年总是到地坛古园去的主要目的是()A.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现实B.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C.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D.去窥看自己的心魂20.下列诗歌,整体描绘“可望难即”情境的是()A.《蒹葭》B.《长恨歌》C.《湘夫人》D.《早雁》二、词语解释(本题5小道,每题3分,共15分)1.灯火荧荧,每至夜分2.但坐观罗敷3.何况落红无数4.生闻之,不觉解颐5.我们还得戒律自己三、阅读理解(共20分)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的现代化困境。
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变和个人蜕变。
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
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处事风格,而这些都可以在历史回溯中窥探其奥秘。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饱经沧桑战火,但没有像其他任何一个古文明发源地那样分崩离析。
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寻常百姓家,得到代际传承。
中华文明能够躲过岁月的刀斧、能够抗击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其答案就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中。
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农耕文明早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人们逐水而居,春播秋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从肥沃的土地中收获上天的馈赠,过着与游牧民族饥饱不定、奔走疲惫的迁徙生涯截然不同的富足生活。
当农耕经济逐渐推广到整个中原大地,儒家文化也日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充,并由上至下推行,深深渗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外化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从而演绎出数千年来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所以说,天人合一、尊老敬上、友善勤劳、守旧谨慎、善恶报应、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都是由农耕经济形态决定的。
农耕经济形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也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
然而,社会意识观念必须适应社会存在,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农耕经济形态下的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已经席卷着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宜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中华文明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文化的滞后性必然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当代中国人不得不遭受从传
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样态中撕离出去的苦痛,在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新观念尚未形成确立之际,难免陷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所构成的两难境地。
因此,如何审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锋,不仅关系个人的安身立命,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
如果固守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的“遗老”不仅难以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也难以在新旧价值观念的现实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
如果全盘抛弃传统文明,生搬硬套西方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明基础上生发演绎的现代文明,那不啻于邯郸学步,会使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我们成为无根浮萍,随波逐流,沦为附庸。
所以,理性清晰地思考传统文化,慎思明辨地融入现代发展,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抉择,我们才有可能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织而成的圈牢。
(摘编自2016年2月24日光明网《光明时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村庄的沦落和个人的乡愁,但这种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着文化的深层推力。
B.中华大地饱经风霜却没有分崩离析,是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并代代相传。
C.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巨变宣告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彻底瓦解。
D.农耕经济形态从根本上决定了友善勤劳、善恶报应、天人合一、守旧谨慎、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中华文明躲过了岁月的刀斧、抗击了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绵延发展了几千年。
B.儒家文化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自上而下的推行,从此开始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并形成了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C.浓浓的乡愁背后,是当代中国人集体性的现代化困境:传统的中华文明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D.社会的意识观念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存在,不仅会对个人的安身立命造成阻碍,也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