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620.50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1)毒物: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集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2)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毒作用:又称为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4)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以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的数量。
2,剂量反应关系及剂量反应的曲线形式有哪些?(1)剂量反应关系有: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两种;(2)曲线形式有:直线型,抛物线形,S形曲线,“全或无”反应四种。
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1)致死剂量: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最小致死量(MLD或LD01或LD min)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4,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2)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敏感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包括急性阈剂量(Lim ac)和慢性阈剂量(Lim ch)(3)最大无作用量(MN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哟美好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
(4)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ch)}4,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第二章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1)方面: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毒性: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易感染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毒作用: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损害作用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数量。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包括:一、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二、最大无作用剂量三、最小有作用剂量四、毒作用带2,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3,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毒物动力学中外源化学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5.机体吸收外源化学物有哪些途径?经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经呼吸道吸收还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
6.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主要是通过肾脏随同尿液排泄和经过肝脏随同胆汁入粪便排泄:此外还可以经过呼吸器官随同呼出的气体排出,通过皮肤随同汗液排出以及随同乳汁、唾液、泪液以及胃肠道的分泌液等途径排出。
方式:经肾脏排出经肝脏排出经肺排出经胃肠道排出其他途径排出7.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意义是什么?外源化学物质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其意义是:一经过生物转化后,外源化学物的极性增强,水溶性增高,易于经肾脏随同尿液或随同胆汁混入粪便,排出体外。
二、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以降低。
8.代谢过程分为哪几相?其定义是什么?代谢过程分为9.终毒物的概念?是指与机体內源靶分子反应或严重的改变生物学环境、启动结构和功能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10.什么是细胞钙稳态?钙稳态失调学说?正常情况下,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比较低,而细胞外游离钙离子浓度则达。
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增多,可达到,此后再降至,完成信息传递循环。
钙离子浓度的这种稳态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内钙稳态。
细胞内钙失调的概念:在细胞受损时可导致钙离子内流增加,或钙离子从细胞内储存部位释放增加,或细胞向外逐出钙离子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可控制的持续增加,打破细胞内钙稳态,这就称为细胞内钙稳态的失调。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摘要: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和种类2.LD50 值的定义和作用3.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 值4.LD50 值在食品安全中的意义5.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建议正文: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和种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保护食品营养、增加食品口感、提高食品稳定性等目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食用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等。
2.LD50 值的定义和作用LD50 值是指在急性毒性实验中,给一组实验动物以不同剂量的某种物质进行喂养,观察一段时间后,能够杀死一半实验动物的剂量。
这个值可以反映出某种物质的毒性程度,是食品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
3.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 值- 食用色素:如红色40、黄色5 和黄色6 等,它们的LD50 值较高,表明对人体的毒性较小。
但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如多动症等。
- 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等,它们的LD50 值较低,但经过风险评估,适量使用对健康无害。
- 甜味剂:如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和糖精等,它们的LD50 值较高,但过量摄入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致癌等。
- 增稠剂:如明胶、果胶等,它们的LD50 值较高,适量使用对健康无害。
4.LD50 值在食品安全中的意义通过比较不同食品添加剂的LD50 值,可以了解它们的毒性程度,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
此外,了解食品添加剂的LD50 值有助于企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避免过量添加,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5.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建议- 遵循法律法规,使用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用量。
- 采用食品安全评估方法,评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 尽量选择毒性较低的食品添加剂,并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量。
- 标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总之,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 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食品的安全性,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参考。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1)毒物: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集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2)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毒作用:又称为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4)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以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的数量。
2,剂量反应关系及剂量反应的曲线形式有哪些?(1)剂量反应关系有: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两种;(2)曲线形式有:直线型,抛物线形,S形曲线,“全或无”反应四种。
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1)致死剂量: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最小致死量(MLD或LD01或LD min)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4,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2)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敏感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包括急性阈剂量(Lim ac)和慢性阈剂量(Lim ch)(3)最大无作用量(MN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哟美好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
(4)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ch)}4,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第二章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1)方面: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食品毒理学1、量反应----效应:指一定量的某一物质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属于剂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变化的程度可以用剂量单位来表示。
效应是对个体而言。
质反应----反应:指一定剂量的某一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呈现某种效应程度的个体数在该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
其观察结果以“有”或“无”、“异常”或“正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
2、毒作用带:是指阈剂量作用下限与致死毒作用上限之间的距离,它是一种根据毒性和毒性作用特点综合评价外来化合物危险性的常用指标。
3、最低有害计量(概念、意义、阶段)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4、肠肝循环:(意义、作用)定义:一部分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随同胆汁进入小肠后,在肠粘膜和肠内菌丛的水解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脂溶性较高的产物,它们又被肠道重新吸收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这种现象被称为肠肝循环。
毒理学意义:由于有些外源化学物再次吸收,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毒性作用增强。
5、毒物分布定义:外源化学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毒物分布的特点:不均匀分布毒理学意义:研究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有利于了解化学毒物的靶器官和贮存库,进而探讨其中毒规律和防治措施。
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因素:(1)与血浆蛋白结合动态平衡(2)组织器官的血流速度(3)化学毒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贮存库定义体内的贮存库:与血浆蛋白结合作为贮存库、肝和肾作为贮存库、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化学毒物在体内贮存的两重含义:•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在靶器官中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可能成为一种游离型化学物的来源,具有潜在的慢性中毒的危害6、致癌物质(作用阶段、分类详细)致癌作用:环境中有害因素引起或增进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
食物中毒指标
食物中毒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四点:
1、在短时间内,大量出现相同症状的病人。
2、病人有共同的进食史,也就是说,他们都在同一时间吃了同样的食物。
3、不吃这种食物,病人就不会发病。
4、停止供应该种食物后,中毒症状不再出现。
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有发烧,吐泻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休克、昏迷、脱水、酸中毒等。
食物中毒的患者一旦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的食物,并拨打120或上报当地的卫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