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集锦(2016最新
- 格式:docx
- 大小:28.18 KB
- 文档页数:10
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动物的细胞和组织1 简述细胞组成和基本结构。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什么区别?3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4 什么是细胞周期?5 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是如何连接的?6 什么是动物的组织?动物有哪几类基本组织?7 简述不同动物组织的结构和特点?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1 动物的完全卵裂有哪2种主要形式?简述2种卵裂的不同。
2 无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简述这几个阶段的发育过程。
3 动物的中胚层是如何发生的?4 何为假体腔?何为真体腔?5 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
6 请比较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差别。
7 简述文昌鱼和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1.什么是种的概念?2.何为二名法?举例说明。
3.叙述生物的5界系统。
4.何谓真体腔动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类(Kingdom Protista)1 原生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有哪些?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如何?2 如何区别纤毛虫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3类原生动物?3 解释变形虫伪足形成的过程和机理。
4 纤毛和鞭毛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它们在原生动物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5 原生动物的水分和排泄是如何进行的?6 纤毛虫接合生殖包括哪些步骤?7原生动物如何获得营养?消化过程怎样进行?8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哪几种?区别是什么?9孢子虫纲与丝孢子虫纲的区别是什么?10疟疾、昏睡病、黑热病各是什么原生动物引起的?属于原生动物的哪一纲?11绘疟原虫生活史简图,叙述引起人类发生间日疟的症状和原因。
12哪类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具有外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13 纤毛虫通过什么结构感受外界的刺激?14自然界里原生动物分布在什么样的环境中?15原生动物在污水的生物处理中起什么作用?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1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2 描述海绵动物的体壁结构?3 阐明海绵动物水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海绵动物水沟系统是如何进化的?5 以钙质海绵纲为例说明海绵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
2.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填空题)1. 动物的分类阶元由大到小分别是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 。
2.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3. 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
4.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草履虫的核有 ________ 个,其中 ________ 与动物的遗传有关,而 ________ 与动物的营养代谢有关。
7.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二种。
8. 在动物分类中,原生动物包括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四个纲。
9. 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担负一定的功能,称为 ________________ 。
10. 动物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1. 高等动物肌肉组织分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此外在无脊椎动物中还有 _____________ 肌。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动物的细胞和组织1 简述细胞组成和基本结构。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什么区别?4 什么是细胞周期?6 什么是动物的组织?动物有哪几类基本组织?7 简述不同动物组织的结构和特点?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1 动物的完全卵裂有哪2种主要形式?简述2种卵裂的不同。
2 无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简述这几个阶段的发育过程。
3 动物的中胚层是如何发生的?4 何为假体腔?何为真体腔?6 请比较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差别。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1.什么是种的概念?2.何为二名法?举例说明。
3.叙述生物的5界系统。
4.何谓真体腔动物?单细胞真核生物 原生生物类(Kingdom Protista ) 11 原原生生动动物物的的主主要要生生物物学学特特征征有有哪哪些些??在在生生物物进进化化中中的的地地位位如如何何??22 如如何何区区别别纤毛虫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3类原生动物? 4 纤毛和鞭毛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它们在原生动物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5 原生动物的水分和排泄是如何进行的? 7原生动物如何获得营养?消化过程怎样进行? 8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哪几种?区别是什么? 14自然界里原生动物分布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15原生动物在污水的生物处理中起什么作用?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 )11 为为什什么么说说海海绵绵动动物物是是多多细细胞胞动动物物进进化化中中的的一一个个侧侧枝枝?? 22 描描述述海海绵绵动动物物的的体体壁壁结结构构?? 3 阐明海绵动物水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以钙质海绵纲为例说明海绵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
7海绵动物门分为哪几个纲?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 海绵动物的体制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适应关系?辐射对称的动物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1 比较腔肠动物中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异同。
2 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细胞出现了组织分化?3 举例说明何为世代交替?何为多态?4 如何区分水螅纲水母和钵水母纲水母?5 腔肠动物依据哪些特征进行分纲?本门3个纲如何鉴别?6 如何确定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汇编(1)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1.什么是物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元。
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niche)。
这是生物学种的概念(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 , BSC )。
2.何为二名法?举例说明物种的命名采用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aeus)创立的双名法(又叫二名法),即用拉丁文的属名加种名表示物种。
如蜜蜂的学名是Apis mellifera。
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出现或其下面划一条横线以示区别。
前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如果种名不确定,可在属名后附加sp.,如表示蛙属中的一种蛙;多个种则以spp.表示,如Rana spp.。
3.简述生物界的5界系统生物界的5界系统即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现代生物分类系统又加入病毒界。
4、述动物界的主要类群中生动物:中生动物门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2胚层辐射对称动物:腔肠动物门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3胚层两侧对称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包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内肛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等不分节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门真体腔动物分节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半索动物门尾脊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头脊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动物体的基本结构1.简述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及其发展进化趋势。
动物体的结构机制包括对称类型、体腔类型、身体是否分节、头部形成和骨化特点。
它们是在胚胎发育中建立的,并在系统进化中产生较大的变化。
其对称类型可分为:非对称型、辐射对称型、两侧对称型;其体腔类型可分为: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动物分节是从环节动物开始的,分为: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和分部。
这些都是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特征;头部分化主要出现在两侧对称的动物中,头部出现了伴随神经和感官的集中,有利于这些组织和器官的充分发展,同时出现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这种体制提高了动物对不断变化环境的应变能力,趋利避害,有利于向前运动和提高运动速度;骨骼化最初是作为防卫器官,以后逐渐成为动物不可缺少的支持、运动和防护结构,并从外骨骼向内骨骼进化。
2.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填空题)参考答案1、界,门,纲,目,科,属,种;2、细胞壁,质体,液泡;3、鞭毛,肉足,纤毛;4、植物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渗透性营养;5、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6、2,小核,大核;7、分裂生殖,接合生殖;8、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9、组织;10、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11、骨骼肌,平滑肌,心肌,斜纹肌;12、骨骼肌,平滑肌,心肌;13、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14、皮层,胃层,中胶层;15、单沟系,双沟系,复沟系;16、两囊;17、胚层逆转,侧生动物;18、内皮肌细胞,腺细胞,消化循环腔;19、腔肠动物,网状;20、浮浪;21、腔肠动物;22、水生,陆生;23、环肌,斜肌,纵肌,背腹肌;24、调节体内渗透压;25、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26、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雌虫尾端直而尖;27、纵肌,环肌;28、疟原虫,蛔虫,钩虫,猪带绦虫,血吸虫,肝片吸虫;29、局部活动,发展到更高阶段;30、角质膜,表皮层,环肌层,纵肌层,壁体腔膜;31、蛭素,血液凝固;32、毛细血管;33、脑,咽下神经节,围咽神经,腹神经链;34、担轮幼虫;35、二,贝类;36、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保护;37、缩足肌,伸足肌;38、围心腔,直肠,心室,围心腔;39、脑侧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40、钩介幼虫;41、腕,漏斗;42、担轮幼虫,面盘幼虫;43、气管,马氏管,开管式循环,混合体腔;44、10,2,8;45、感觉和取食,运动,生殖和代谢;46、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47、上唇,大颚,小颚,下唇,舌;48、胃盲囊着生处,马氏管着生处;49、中肠,后肠;50、脑,咽下神经节,围咽神经,腹神经链;51、保水,保护,协助运动;52、背血管,心脏;53、混合体腔,血腔;54、头胸部,腹部,头胸甲,额剑;55、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56、辐射对称,两侧对称;57、水管系统,围血系统;58、口索;59、网状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筒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60、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61、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62、纤维素;63、被囊类,逆行变态;64、终生,背神经管;65、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66、无颌类,上下颌,成对附肢,七鳃鳗,盲鳗,原始,特化,寄生,自由;67、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延脑;68、七鳃鳗目,盲鳗目;69、纺锤,鲫鱼,侧扁,鳊鱼,平扁,鳐,棍棒,黄鳝;70、头,躯干,尾,颈部;71、鳃盖后缘,肛门;72、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73、盾鳞,硬鳞,骨鳞;74、躯干椎,尾椎;75、双凹型椎体;76、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77、调节身体比重,呼吸,发声,感觉;78、12对;79、青鱼,草鱼,鲢鱼,鳙鱼;80、生殖洄游,索铒洄游,越冬洄游;81、呼吸;82、是声音的共鸣器;83、2个;84、颈椎,荐椎;85、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86、10对;87、无足目,版纳鱼螈,有尾目,东方蝾螈,无尾目,黑斑蛙;88、头,颈,躯干,尾,四肢;89、腺体,表皮,真皮;90、无颞窝,上颞窝,合颞窝,双颞窝;91、环椎,枢椎,二;92、爬行类,保护内脏,辅助呼吸;93、胸椎,肋骨,胸骨;94、侧生齿,槽生齿,端生齿;95、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96、胸腹式呼吸;97、尿酸;98、爬行类;99、两栖类;100、12对;101、干燥,腺体,角质,羊膜卵,体内;102、薄,松,韧,干;103、尾脂腺,油脂,水;104、皮肤;105、正羽,绒羽,纤羽;106、坚,气体,愈合,变形;107、1个;108、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109、异凹型椎体;110、最后几枚胸椎,腰椎,荐椎,前面几枚尾椎;111、龙骨突,胸肌,无龙骨突;112、开放式;113、胸小肌,胸大肌;114、角质喙,砂囊;115、二心房二心室,完全的双循环;116、肺是由大量的相互连通的各级支气管组成,具气囊,进行特殊的双重呼吸;117、毛细支气管,肺泡;118、鸣管和鸣肌;119、纹状体;120、12对;121、鸟类;122、前巩膜角膜肌,后巩膜角膜肌,晶体,双重;123、占区,筑巢,产卵与孵卵,育雏;124、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125、走禽类,水禽类,游禽类,涉禽类,猛禽类,鹑鸡类,鸠鸽类,攀禽类,鸣禽类;126、候鸟,留鸟;127、正羽,绒羽,纤羽;128、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129、2个;130、齿骨;131、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132、双平型椎体,椎间盘;133、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134、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皱胃;135、二心房二心室,完全的双循环;136、二尖瓣,三尖瓣,半月瓣,防止血液倒流;137、左体动脉弓;138、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139、皮层,皱褶;140、胼胝体;141、12对;142、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143、绒毛膜,尿囊,子宫壁内膜;144、表皮,真皮;145、中轴骨骼,附肢骨骼,头骨,脊柱,肋骨,胸骨,带骨,肢骨;146、鱼类,爬行类;147、鸟类,哺乳类;148、双凹型椎体,前凹型椎体,后凹型椎体,异凹型椎体,双平型椎体;149、无,1枚,2枚,2枚,3~5枚;150、消化管,消化腺;151、肺,鳃,皮肤,口咽腔粘膜;152、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153、中肾,后肾;154、两栖类,哺乳类;155、爬行类,鸟类;156、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圆口类,鱼类,两栖类;157、两栖类,爬行类;158、10对,12对;159、鸟类,哺乳类;160、保护、运动、分泌、排泄表皮衍生物:①鱼类和两栖类的粘液腺;②爬行动物如蜥蜴的角质鳞;③鸟类的羽毛、爪;④哺乳类的毛、蹄、指甲、牛羊角以及发达的皮肢腺、汗腺、乳腺、气味腺。
3.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3、细胞周期: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由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生长和分裂,到产生出子细胞为止的期限称为细胞周期。
4、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
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5、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
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6、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
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7、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
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8、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9、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0、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1、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
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2、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13、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5、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0425)《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0425)《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1、(√)2、(√)3、(√)4、(√)5、(X)6、(√)7、(X)8、(X)9、(√) 10、(√) 11、(X) 12、(X) 13、(X) 14、(X)15、(√) 16、(X) 17、(X) 18、(√) 19、(√) 20、(X)21、(√) 22、(X) 23、(√) 24、(√)26、(√) 27、(√)28、(√) 29、(√) 30、(√) 31、(X) 32、(√) 33、(√)34、(x) 35、(√) 36、(√) 37、(√) 38、(√) 39、(√)40、(x)41、(√) 42、(√) 43、(√) 44、(√) 45、(√x)46、(X) 47、(x) 48、(x) 49、(√) 50、(√) 51、(√)52、(x) 53、(×) 54、(×) 55、(√)56、(X) 57、(√)58、(√) 59、(X) 60、(X) 61、(√) 62、(√) 63、(X)64、(X) 65、(X) 66、(X) 67、(√) 68、(√) 69、(√)70、(√) 71、(X)72、(√) 73、(√) 74、(√)二、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
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两个部分2.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为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
3.组织:由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以一定的形式连接而形成的担负一定的功能的结构。
4.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5.系统: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构成系统。
6.体制:动物身体各部分排列的图案或形式。
7.同律分节:动物的身体除前端2节和最后1节外,其余体节在外形基本相同的分节方式。
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动物细胞与组织1、名词解释:1)细胞;2)原生质;3)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4)细胞分化;是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的转变为另一类型的细胞过程。
5)细胞连接;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是细胞质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分化而形成的特定连接称为细胞连接。
6)组织;具有相同功能的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组织7)器官;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生理功能,并将这些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功能的单位。
8)系统:若干种器官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就构成了系统。
2、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桥粒连接,间隙连接,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将相邻细胞的质膜密切地连接在一起,相邻细胞膜之间不留空隙,细胞外的物质不能通过。
如肠壁的上皮细胞桥粒连接:上皮细胞间的一种很牢固的连接方式,呈斑块状结构的桥粒与细胞质溶胶中的中间纤维连接,间接地连成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相互连接成骨架网。
间隙连接:两个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很窄,有一系列的通道贯穿在间隙之间,细胞质通过细胞之间存在的间隙相通。
3 、动物的基本组织类型、结构特点。
上皮组织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间质很少结构:排列方式有多层、单层;形状主要为柱状、扁平状;很多上皮细胞的表面有纤毛、鞭毛等结构。
类型: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感觉结缔组织特点:有发达的细胞间质,细胞分散在间质中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由排列疏松的纤维与分散在纤维间的多种细胞构成,纤维和细胞埋在基质中,充满在器官内部的间隙中;致密结缔组织——基质和细胞少,纤维多且致密;弹性结缔组织——由平行排列的弹性纤维组成;网状结缔组织——主要的纤维互相交织成网状纤维;脂肪组织——聚集了大量脂肪,细胞核与细胞器被挤到一侧;血组织——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软骨——细胞间质坚固而有弹性,有发达的胶原纤维;硬骨——细胞间质十分坚硬,成分硫酸钙、磷酸钙,细胞只有一种。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一、名词解释1、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2、五界系统:代表人物:美国魏泰克R. H. Whittaker,1969依据:电镜技术和生化知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自养、异养、腐生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真菌界Fungi:真菌(从植物界分离出来)植物界、动物界;被广泛使用,至20世纪90年代3、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为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4、组织:一群相同和相似的细胞和相关的非细胞物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定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5、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功能单位6、系统:由功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7、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列腺体的腔和体内的,例:汗腺、胃腺8、内分泌腺:不经过导管,直接分泌到血液中9、胚胎发育:卵膜内或母体内,受精卵发育成能单独生活的幼体或胎儿的过程10、胚后发育:动物从卵孵出或从母体分娩出来,经过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直至死亡11、胚前发育:雌雄配子的分化与成熟过程12、动物极:卵黄相对少的一端称为动物极13、植物极:卵黄相对多的一端称为植物极14、原口动物:原口发育成动物的口的动物15、后口动物:原口发育成动物的肛门,口是重新形成的的动物16、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7、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占有一定空间的生物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形成隔离,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
18、真(假)体腔: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假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不具肠壁肌肉层。
动物学思考题汇总动物学原⽣动物门⼀、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多为单细胞动物,也有多个相对独⽴的个体聚集成的群体。
2、个体微⼩,体型结构多样化。
3、运动胞器:伪⾜、鞭⽑、纤⽑。
注:鞭⽑和纤⽑有相同的亚显微结构,均为由类似中⼼体的基粒发出。
4、营养⽅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养型,光合营养,如绿眼⾍);动物性营养(异养型,吞噬营养,如草履⾍);腐⽣性营养(渗透型,渗透营养,如孢⼦⾍)。
5、⽣殖⽅式多样性。
⽆性⽣殖:⼆分裂、出芽⽣殖、裂体⽣殖(复分裂)有性⽣殖:配⼦⽣殖、接合⽣殖。
裂殖体:分裂中的细胞。
裂殖⼦:⽣出来的细胞。
6、协调和应激性:原⽣动物中存在多种神经肽,其余动物的协调、应激性有关。
反应⽅式:运动性:刺激会抑制&加快随意运动。
向性、避性:对光线、⾷物的趋向性,对毒物的逃避性。
7、包囊形成。
8、栖息地⼴泛。
⼆、解释∶类器官、包囊、世代交替概念。
1、类器官:是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质分化成的若⼲特殊的构造,执⾏着类似于⾼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类器官。
2、包囊:包囊是⼤多数原⽣动物,在遇到恶劣条件时形成的特殊状态,以抵抗和度过不良环境,保证个体成活。
同时兼有繁殖作⽤;也有利于传播。
3、世代交替:植物⽣活史中产⽣孢⼦体世代(⼆倍体世代),和产⽣配⼦的配⼦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叫世代交替三、简述原⽣动物的营养、运动、⽣殖、⽔分调节和排泄、应激等各种⽣理机能是如何进⾏?1、营养。
植物性营养:有叶绿体和有⾊体的⽣物,利⽤光能将⼆氧化碳和⽔合成糖类。
如:绿眼⾍。
动物性营养:原⽣动物吞噬其他⽣物或有机碎⽚,与体内溶酶体合为⾷物泡,在细胞质被笑话和吸收,为被吸收的⾷物残渣通过排遗作⽤排出体外。
如:草履⾍。
腐⽣性营养:通过体表的渗透作⽤摄取溶于⽔中的有机物质。
如:孢⼦⾍。
2、运动。
利⽤伪⾜的形成、鞭⽑和纤⽑的波动弯曲进⾏运动。
3、⽣殖。
⽆性⽣殖。
⼆分裂:原⽣动物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约相等的两个⼦体。
1.试述爬行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1)羊膜卵( amniotie egg)的出现是初期的爬行动物适应陆地干燥环境的必需条件。
为胚胎发育供给了必需的水环境——羊膜腔内的羊水。
(2)体表被覆角质鳞,皮肤干燥,极大的减少了身体水分的蒸发。
(3)拥有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
四肢骨骼与中轴骨骼呈横向直角关系,不可以将身体抬离地面,因此体现爬行方式;头骨有颞窝,便于咀嚼肌肉的附着,提升了咀嚼能力;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分开,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通畅,提升了呼吸效率;脊柱进一步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此中颈椎和荐椎数量增加,增添了头部的灵巧性,颈椎分化出环椎(第1枚)和枢椎(第 2 枚),荐椎 2 枚,横突发达,经过腰带关节增强了后肢的承重能力,提升了在陆地上的运动能力;初次出现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围城胸廓;腰带骨之间出现孔洞,减少了腰带的重量,并且提升了承重能力和运动速度;肋间肌肉和皮肤肌肉出现,躯干肌肉复杂化。
(4)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次生腭的出现,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开;口腔内有牙齿,分为侧生齿(蜥蜴)、端生齿(蛇)、槽生齿(鳄类);出现了盲肠。
(5)肺呼吸进一步完美。
肺内壁有较复杂的分开,扩大了与空气的互换面积,借助于胸廓的扩大和减小进行呼吸。
(6)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好双循环。
心室出现了不完好的分开,所以血液的混淆程度降低,肾门静脉开始退化,血液回心脏的流速加速,血压增大。
(7)拥有羊膜动物式的肾脏排泄器官。
羊膜动物式的肾脏完好与体腔分开,与血管联系采集废物,提升了排泄效率;排泄废物主假如尿酸(u ricacid)。
(8)体内受精、产羊膜卵。
有交配器官,体内受精,产羊膜卵,大部分卵生,少量卵胎生。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发达,大脑体积增大,出现了新脑皮,脑神经 12 对;出现了泪腺,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晶体与角膜之间的距离较大,睫状肌的缩短能够调理晶体与角膜之间的距离,1/91/9还能够调理晶体的凸度;楔齿蜥有顶眼(第3 只眼睛)。
1.试述爬行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1)羊膜卵(amniotie egg)的出现是早期的爬行动物适应陆地干燥环境的必要条件。
为胚胎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水环境——羊膜腔内的羊水。
(2)体表被覆角质鳞,皮肤干燥,极大的减轻了身体水分的蒸发。
(3)具有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
四肢骨骼与中轴骨骼呈横向直角关系,不能将身体抬离地面,因而呈现爬行方式;头骨有颞窝,便于咀嚼肌肉的附着,提高了咀嚼能力;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分开,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畅通,提高了呼吸效率;脊柱进一步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其中颈椎和荐椎数目增多,增加了头部的灵活性,颈椎分化出环椎(第1枚)和枢椎(第2枚),荐椎2枚,横突发达,通过腰带关节增强了后肢的承重能力,提高了在陆地上的运动能力;首次出现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围城胸廓;腰带骨之间出现孔洞,减轻了腰带的重量,而且提高了承重能力和运动速度;肋间肌肉和皮肤肌肉出现,躯干肌肉复杂化。
(4)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
由于次生腭的出现,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开;口腔内有牙齿,分为侧生齿(蜥蜴)、端生齿(蛇)、槽生齿(鳄类);出现了盲肠。
(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
肺内壁有较复杂的分隔,扩大了与空气的交换面积,借助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进行呼吸。
(6)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
心室出现了不完全的分隔,因此血液的混合程度降低,肾门静脉开始退化,血液回心脏的流速加快,血压增大。
(7)具有羊膜动物式的肾脏排泄器官。
羊膜动物式的肾脏完全与体腔分开,与血管联系收集废物,提高了排泄效率;排泄废物主要是尿酸(uricacid)。
(8)体内受精、产羊膜卵。
有交配器官,体内受精,产羊膜卵,大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发达,大脑体积增大,出现了新脑皮,脑神经12对;出现了泪腺,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晶体与角膜之间的距离较大,睫状肌的收缩可以调节晶体与角膜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调节晶体的凸度;楔齿蜥有顶眼(第3只眼睛)。
听觉器官:有中耳、内耳,鼓膜下陷形成外耳道瓶壮囊发达;嗅觉;犁鼻器发达(龟鳖、鳄鱼退化),有红外线感受器颊窝(蝮蛇类能感受数尺外的0. 001℃的变化)和唇窝(蟒蛇科有唇窝,功能与颊窝相似)、顶凹器官(apicalpits):蛇和蜥蜴类在角质林之间或鳞片的顶端具有感觉小凹,每一个小凹内有一根感觉毛,可以感受外界的机械刺激。
2.羊膜卵和羊膜动物及其意义?羊膜动物和无羊膜动物泄殖系统的区别?羊膜卵(amniotieegg):羊膜卵的外面有一层外壳保护,卵壳上有通气的小孔,通气性能良好,保证胚胎发育期间的气体代谢;羊膜卵的内面有大量的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了营养;在胚胎发育到原肠后期,胚胎周围产生了环行褶皱,进一步发育,褶皱的内层形成羊膜,外层形成绒毛膜,羊膜腔是一个充满羊水的密闭的腔,胚胎浸泡在其中发育。
由此可见,羊膜卵的出现是早期的爬行动物适应陆地干燥环境的必要条件。
羊膜腔内的羊水为胚胎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水环境。
具有羊膜卵的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干燥环境中生存的羊膜动物。
这是动物高度适应陆地环境的必要条件。
羊膜动物:羊膜动物即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结构的脊椎动物胚胎后肠突出形成尿囊,位于羊膜和绒毛膜之间,收集胚胎代谢产生的废物尿酸,同时尿囊膜上富于毛细血管,充当胚胎的“肺”,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多孔的卵壳在尿囊膜上进行气体交换。
3.列举出在爬行动物中首先出现的结构,有何适应进化的意义?①羊膜卵的出现,是早期爬行类适应陆地干燥环境的有效地一个必要条件。
②颞窝的出现,它的出现与咀嚼肌的附着和执行咀嚼功能有关,并为更加发达的咀嚼肌的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
③出现了槽生齿(端生齿--蛇,侧生齿--蜥蜴,槽生齿---鳄类);④胸廓的出现,增强了肺呼吸的机械装备和保护内脏。
⑤次生腭的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离,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道畅通,呼吸效率提高。
⑥出现泪腺,并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适应陆地上的远视。
⑦消化道中出现了盲肠,口腔中出现了牙齿,增强了消化能力。
⑧出/9现了环椎、枢椎,增强了颈椎的灵活性。
⑨肋间肌发达,增强了呼吸机能。
出现了胸式呼吸。
⑩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心室出现分隔(鳄类心脏分为四室,仅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留有一个沟通二个心室的潘氏孔foramen of painzzae)。
此外,新脑皮出现、外耳道出现等。
以上特征是爬行动物高度适应陆地干燥生活环境的表现。
4.脊索动物与无脊索动物有哪些主要区别和联系?二者之间区别是显著的。
脊索动物具有纵贯背部的支持结构脊索,后被脊柱所代替;中空的神经中枢位于背部;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时期具有鳃裂;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而无脊椎动物无脊索或脊柱,中枢神经系统呈索状且位于身体腹面;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气管等;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无脊椎动物的肛孔开口于躯干部末端。
但脊索动物的一些结构如:后口、三胚层、次级体腔、身体分节及闭管式循环也见于一些无脊椎动物。
这些共同点表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
5.试述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①次生性辐射对称;②具内骨骼;③有宽阔的真体腔,其一部分形成水管系统,另一部分形成围血系统④除海胆和海参循环系统较明显,其它纲循环系统已退化,有围血系统;⑤神经系统不发达;⑥多雌雄异体,体外受精⑦为后口动物。
6.为什么说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与脊索动物最为相似的类群棘皮动物不同于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而与脊索动物一样同属后口动物。
次生体腔由肠腔囊发育形成,中胚层产生内骨骼,这也是脊索动物的特征。
海参纲的耳状幼体与半索动物肠鳃类的柱头虫幼虫在结构上非常相似,因此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与脊索动物最为相似的类群,是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
7.试简要叙述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几个阶段。
在胚胎发育中多细胞动物是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腔等一系列过程,逐渐发育成成体8.什么是生物发生率?试举例说明。
生物发生律(生物重演律):生物的个体发育能简单而迅速地重演其系统发育的主要过程。
如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囊胚、原肠胚、三胚层的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到成体青蛙。
这反映了它在系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像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动物,发展到有尾两栖到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9.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侧生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在形态和发生等方面与腔肠动物以上的全部动物有根本区别,在动物的系统发生的过程中早已分开.主要因为海绵动物有领细胞、进行细胞内消化,所以是进化系统树的一个侧枝.10.节肢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和附肢分节2.具外骨骼和蜕皮现象3.肌肉系统节肢动物的肌肉均为强劲有力的横纹肌,并形成独立的肌肉束4.混合体腔和开放式血液循环系统5.消化系统—口器,前肠,后肠6.呼吸和排泄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和排泄器官呈现多样性。
7.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集中型的链状神经系统,具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平衡和视觉等复杂多样的感觉器官,出现了内分泌系统,在生殖、发育及代谢等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
8.生殖和发育一般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11.试说明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1)个体小,只需要少量的食物即能满足其身体需求(2)食性广,自由生活的有食草性、肉食性、杂食性等,寄生生活的有吸血的、有吸营养的(3)分布广,从赤道到两极,从水体到空中均有分布(4)生境杂,从高原到平原,从森林到河流均见其踪迹(5)运动强,有翅膀,分节附肢,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并可以更好的捕捉猎物或逃避敌害(6)有变态幼虫和成虫环境与食性均不同,减少了同种之间的竞争(7)繁衍能力强,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等,保证了种群有较好的延续12.昆虫的触角、足、口器和翅各有哪些主要类型。
触角类型:A刚毛状(蝉、飞虱)B丝状C念珠状D锯齿状(锯天牛、叩头虫)E双栉齿状(蛾)F膝状(蚂蚁、蜜蜂)G具芒触角(苍蝇)H环毛状(雄蚊)I球杆状J锤状(露尾甲)K鳃片状(金龟甲)足的类型:A.步行足B.跳跃足(蝗虫)C.捕捉足(螳螂)D开掘足(蝼蛄)E游泳足F抱握足G携粉足(蜜蜂)H攀援足(虱)口器类型:咀嚼式、虹吸式、刺吸式、嚼吸式、舐吸式、刮吸式翅的类型:A膜翅(知了)B复翅(蝗虫)C鞘翅(七星瓢虫)D半鞘翅(臭虫)E平衡棒(苍蝇)F鳞翅(蝴蝶)13.鸟类的皮肤,骨骼和肌肉对飞翔生活有哪些适应?①皮肤鸟类皮肤的特点是薄、松而且缺乏腺体。
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大幅度的剧烈运动;羽毛(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成为羽迹,这些地方称为羽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为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主要的裸区有颈部裸区、腹部裸区、体侧裸区;主要的羽区有颈部羽区、背部羽区、腹部羽区、股部羽区、翼部羽区、肩部羽区、尾部羽区、胫部羽区;羽毛是飞翔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骨骼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系统方面有显著的特化,主要表现在:具有轻、细而坚固的、多为气质骨,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的变形。
颈椎具有异凹椎体,有环椎、枢椎,是颈部灵活,便于在飞翔中视物。
③肌肉鸟类的肌肉系统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是由骨骼肌(横纹肌)、内脏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
鸟类由于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上有显著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可归结为:由于胸椎以后的脊柱的愈合,而导致背部肌肉的退化,颈部肌肉则相应发达;胸部的肌肉比较发达,约占整个体重的。
胸大肌收缩是翅膀下降,胸小肌收缩是翅膀上升;后肢具有适宜于树栖的肌肉群;具有特殊的鸣管肌,使鸣管和鸣膜产生声音。
在其他器官系统上有哪些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试从减轻体重和加强飞行力量两方面分析。
消化——鸟类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角质喙以及相应轻便的颌骨和咀嚼肌群,无牙齿;鸟类的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且具有回吸收水分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失水以及飞行时的负荷,鸟类的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
呼吸——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表现在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
气囊的存在,使鸟类产生独特的呼吸方式,既双重呼吸。
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以外,还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有利于飞翔。
排泄——鸟类的肾脏在胚胎期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鸟肾的体积相对比哺乳类大,可占体重的2%以上。
肾小球的数目比哺乳类多2倍,这对于在旺盛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能迅速排除废物,无膀胱,随时排泄尿酸结晶,有助于减轻体重和保水;此外,生殖腺在繁殖季节发达,非繁殖季节退缩,雌性个体卵巢一侧退化等都有利于更好地适应飞翔生活。
14.鸟类有哪些进步性特征?①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37.0℃-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及机体细胞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持久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