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海岸现代滨海渔村城市设计文本
- 格式:pptx
- 大小:164.06 MB
- 文档页数:3
浅议上海浦东新华码头滨水区景观设计摘要:城市游艇港滨水地区是景观资源丰富、潜在价值很高的地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游艇停泊需求、景观空间的公共性、景观功能的混合性、滨水景观的可达性、交通空间的连续性等内容,并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遵从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利益的共赢。
关键词:游艇港滨水区景观设计1.项目背景新华地块项目位于陆家嘴金融核心区东部,北邻黄浦江,西至大连路隧道,东至民生路,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的核心区中心段,其滨水景观将是黄浦江沿线滨江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城市设计中,景观设计的重点区域为滨江路北侧地块。
为强化浦江两岸金融贸易、文化、旅游功能,形成多方位展示都市风采的旅游风景带,新华码头地区将与周边共同形成展现上海国际化都市魅力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核心滨水区。
同时,该滨水区还承载着黄浦江游艇母港的功能。
新华地块游艇母港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区域城市生活水平,更是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
2.概念的提出如何营造一个世界级的滨水母港?世界级的滨水母港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滨水母港地区的景观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首先研究了世界著名滨水母港区域的特点。
德國漢堡港口新城是一个把居住、休闲、旅游、商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具有水上特色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城区,规划充分利用近水的优势,并和现有城市风格相融合,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原则,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通过对世界级滨水母港区域及其公共活动场所的研究发现,一个高等级高水准的港口滨水空间的营造,都充分考虑了对文化的尊重,对绿色生态环境的营造,对滨水标志性建筑的打造等关键性要素。
由此,我们希望未来的绿色港湾将是一个世界级的滨水港湾,这里将延续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城市功能,成为未来黄浦江南岸的璀璨明珠。
绿色溶解了滨水城市空间,为滨水区域的未来发展搭建了生态构架。
多样性的城市功能,为滨水区域带来的永续的活力。
特e 商业街E TESE SHANGYEJIEQU除g 湛連ihi 真金山嘴渔村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被盛赞为上海最早的渔村,也是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
地处杭州湾畔,紧邻金山城市沙滩,与金山三岛遥相呼应。
这里曾是金山地区渔民聚居地,海洋历史文化悠久,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环境和世代传承的海渔文化积淀,成为金山滨海旅游新亮点。
金山有7.2公里城市生活岸线,其中相当一部分坐落于山阳镇。
金山嘴渔村至金山三岛之间的杭州湾海域,还拥有6000多年前的水下康城遗址,也就是历史上上海最早的城市。
这样的资源,在全上海也不多见。
金山嘴渔村是上海沿海成陆最早的渔村,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至今成为了上海最后的渔村,迄今还保留着最为完整的渔业村落。
这里的渔民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海渔文化世代传承。
千百年来渔村依托着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优势,以及世代传承的海渔文化积淀,着力打造金山滨海旅游的精品项目。
从2011年开始,山阳镇政府对金山嘴渔村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和旅游开发,打造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
以村庄改造为契机,修复渔民老宅、修整河道美化环境,让原本古老破旧的渔村焕然一新。
近年来,开发建设从保留都市渔村、深 挖海渔文化、融合文旅创意等方面,处处凸 显“大上海、小渔村”的特色,传颂“海文 化”,书写“海文章”。
目前,金山嘴渔村 已建成海•渔文化馆、妈祖文化馆、渔民老 宅、渔具馆等独具特色的展馆,上海海渔文 化的点点滴滴在这里呈现。
经过5年的发展,-座海渔小镇已经初具 雏形:老街清幽雅致,特色商铺林立,海鲜 饭店车水马龙,渔民与游客在同一个空间中 和谐共处。
渔村老街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华丽转 身——特色店铺林立、环境闲适清新,游客 可以在这里吃海鲜、赏海景,也可以喝喝咖 啡看看书。
金山嘴渔村的目标是成为杭州湾 畔最精致的小渔村。
金山嘴海洋资源丰富,在金山嘴渔村有 一条面朝大海的海鲜一条街远近闻名,40家 饭店一字排开。
外伶仃岛PART 1第一部分项目基础分析外伶仃岛一、项目基础分析1.1 项目背景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是广东省政府1998年9月10日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试验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东邻香港,西接澳门,中心区域为珠江口国际锚地,有大西、大濠等6条著名国际水道纵横期间。
试验区拥有106个岛屿,其中海岛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78个,海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海岛陆地总面积约80多平方公里,下辖桂山、担杆、万山三个镇。
试验区的发展得到了省、市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试验区奋斗目标是成为“富饶的生态渔业示范区,国际性的旅游度假区,先进的港口经济区”,在全省海洋综合开发中起到示范作用。
外伶仃岛位于珠海东南部,为担杆镇辖下的海岛。
外伶仃岛在星罗棋布的万山群岛中风格独特,以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石奇水美、优雅恬静而著称;岛不大而绮丽,山不高而峻秀,环境优雅、港湾绮丽、风光迷人、怪石嶙峋,尤以水清石奇为人称道,有着良性发展的先天基础。
根据外伶仃岛的自然和开发建设的优势条件,确定外伶仃岛规划建设的目标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突出海岛生态旅游为特色,将外伶仃岛作为珠海海岛旅游的特色岛屿,辐射周边列岛,突出海岛特色、具有海洋浪漫情怀的特色海岛。
2008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三产旺市’战略中指出,加快发展温泉、海岛、游艇俱乐部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加快海岛水库、码头、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海洋新能源利用,改善海岛生产生活条件。
在此背景下,珠海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珠海市外伶仃岛城市设计。
该项目将根据万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及外伶仃岛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对外伶岛进行高水准的城市规划设计,指导珠海这一海上知名度假区的建设和发展,将外伶仃岛建设成为海上休闲旅游度假精品。
珠海市城市风光外伶仃岛优雅恬静风光外伶仃岛外伶仃 1.2 规划设计范围外伶仃岛面积4.31km 2,规划范围分二个层面展开:1.2.1 规划设计范围重点片区城市设计范围:约1.94km 2(包括部分海域0.28km 2),其中:(1)外伶仃岛“滨海沿岸景观带”片区0.8 km 2;(2)伶仃峰石景公园片区--大东湾沙滩片区0.5km 2;(3)塔湾综合片区0.64 km 2。
南外滩规划设计范文南外滩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地区,既是上海市的标志性景区,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区,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南外滩规划设计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南外滩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南外滩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最著名的是俞建华故居。
规划设计应尊重这些历史建筑物的原貌和特色,保护其文化价值,并将其纳入整个规划设计中。
同时,可以通过修复和加强原有建筑的结构,使其适应现代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其次,南外滩规划设计应注重提升公共空间。
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南外滩应具备良好的公共空间,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规划设计可以考虑增加公园、广场、游憩区等公共设施,供市民和游客使用。
同时,应注重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如增加绿化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再次,南外滩规划设计应注重交通发展。
南外滩作为一个旅游景区,交通设施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
规划设计应注重提升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和效率,包括道路、桥梁、公交车站等。
同时,应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在景区内的使用。
此外,规划设计还可以考虑增加非机动车道,以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行,提升旅游体验。
最后,南外滩规划设计应注重商业发展。
南外滩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商业设施是其吸引游客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
规划设计可以考虑引入高品质的商业设施,如购物中心、餐厅、咖啡馆等,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同时,应注重商业设施的多样性,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
综上所述,南外滩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公共空间、发展交通设施和促进商业发展。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打造一个更加完善和繁荣的南外滩景区。
希望南外滩规划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南外滩的形象和地位,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3)1.1前言 (3)1.2设计依据 (3)1.2.1 依据资料 (3)1.2.2 相关法律和规范 (3)1.3设计内容 (3)1.4建设规模 (3)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 (4)2.1地理位置 (4)2.2气象 (4)2.3水文 (5)2.4海岸地貌及泥沙淤积趋势 (8)2.5工程地质条件 (10)2.6施工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 (10)2.7码头建筑物等级 (10)第三章总平面布置 (12)3.1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2)3.2设计船型 (12)3.3泊位作业标准和作业天数 (12)3.4水域主尺度 (13)3.4.1码头竖向设计(1985国家高程) (13)3.4.2 码头平面尺寸 (15)3.4.3航道设计 (15)3.4.4回旋水域设计 (16)3.5装卸工艺 (17)3.5.1 装卸工艺设计 (17)3.5.2 装卸工艺方案 (17)3.5.3 装卸工艺流程 (17)3.5.4 装卸工艺布置 (17)3.6陆域布置 (18)3.6.1 陆域平面布置原则 (18)3.6.2 泊位通过能力 (18)3.6.3堆场面积 (19)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项目背景1.1 前言上海港杭州湾金山作业区初步确定规划研究范围为:漕泾电厂以西长约6公里岸线及其北侧陆域和南侧海域,将建设2.4公里港口码头,16.7平方公里港区腹地、以及河海联运项目,使金山港区成为上海港公共服务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港区之一和集海运、内河、铁路等多种集疏运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区。
建成后,金山港区将以石油化工、散杂货运输为主,港区腹地以发展物流配套为主,并将充分发挥港区周边及腹地工业出口加工密布的区位优势,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进而建设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增强对外辐射功能。
滨海城市可持续旅游发展与地域振兴作者:庞钰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7期随着我国经济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滨海旅游开发受到重视,掀起热潮。
在“一带一路”提倡的加强生态、建设有地方特色和优良生态的风情小镇的指导思想下,不少滨海城市开始优化重组空间及产业结构,从而向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旅游型城市转变。
本文通过对金山进行实例研究,总结滨海城市在向生态旅游城市转型及振兴地域文化时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一、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设计实例研究——以上海金山为例(一)金山历史文化背景金山区是上海西南部的远郊,位于中国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地处黄浦江上游的金山,东与奉贤区接壤、北与松江区、青浦区为邻,西与浙江平湖、嘉善交界。
金山古称海盐,别称柘湖、康城、前京、苎城、鹦鹉洲、云间等,曾是中国著名的产盐之乡。
(二)金山现状SWOT分析优势:金山对接长三角城镇群的新安猛虎区位优势;生态地位重要,拥有靠山面海望岛的稀缺自然格局;金山新城在金山区发展优势明显;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和遗产丰富;拥有石化等一定的产业基础。
劣势:距离中心城较远,受中心城辐射带动作用小;化工特征性生态压力增大,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生态环境建设滞后,森林、水面率、人均公共绿地相对较低;产业能级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土地混合使用度低;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
挑战:建立多样森林体系,形成绿色屏障和生态空间;构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过剩产业注入活力,谋求转型;加强新城城市设计,确立整体和重点地区的景观意向;合理组织货运交通,优化城市内部交通。
机遇:引水入城,构建蓝绿交织的江南水乡风貌;花园融城,形成五级公园体系;文化点亮地区复兴;引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文化康城名片,展现金山最久远的历史;营造户外运动天堂,发展最亲海特色。
(三)金山可持续旅游发展设计策略1.产业转型利用一部分废弃的工厂开发主题特色旅游业,不仅可以重塑工业园区原本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开发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