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阿里小米华为为例老板必看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7
▌一、股权架构员工+顾问15% 投资人15% 合伙人70%合伙人制度的重要性:阿里巴巴:香港资本市场要求同股同权,因为合伙人制度受限,只能在美国上市。
相比之下,万通只是培养了一堆优秀的老板,万科则培养了一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企业不再需要职业经理人,而是事业合伙人。
职业经理人可以共创、共享,但不能共担。
”股权架构的搭建非常重要,企业早期就应打好基础。
▌二、职业经理人制与事业合伙人制以阿里巴巴为例:马云是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
成为合伙人的标准是:“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职业经理人制vs事业合伙人制,区别在于:钱为大vs 人为大单干vs 兵团作战分配制vs 分享制用脚投票vs背靠背,共进退▌三、什么是股权使用非股权激励的方式:项目分成:一项目一结虚拟股票:华为不算真正的全员持股。
有的员工为虚拟受限股,实际上没有投票权,不是真正的股权。
期权:预期可以实现但还未实现的股权。
限制性股权:分期兑现,与业绩挂钩,离职时有条件的收回。
真正的股权:必须同时具有钱和权——分红权与投票权。
▌四、找合伙人的标准:同事同学?什么样人适合做合伙人?借鉴小米的案例:团队是三个土鳖和五个海龟。
小米团队是按业务模式来搭的,主营业务为铁人三项。
合伙人的聚集需要以下因素:创业能力雷军和林斌、kk做软件出身,王川、周光平、刘德做硬件,阿黎做互联网服务。
创业心态1愿意拿低工资;2愿意进入初创的企业,早期参与创业;3愿意掏钱买股票。
直接反应这个人是否看好这个公司。
这几个合伙人是怎么来的呢?经过磨合的合伙人团队,磨合后发现合适。
最后的核心是两个人传过来的。
雷军与阿黎和王川是很多年朋友;雷军被阿里巴巴收购的公司林斌代表google与UCweb合作,谈得来;雷军早期想投资魅族,做天使投资,张罗人配5%股权最后把林斌挖到了自己那里。
合伙人股权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方案(完整版)1、什么人才是合伙人?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期权池)与投资方。
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
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xx-xx年全职投入预期的人,是公司的合伙人。
这里主要要说明的是合伙人是在公司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全职投入预期的人,因为创业公司的价值是经过公司所有合伙人一起努力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实现。
因此对于中途退出的联合创始人,在从公司退出后,不应该继续成为公司合伙人以及享有公司发展的预期价值。
合伙人之间是【长期】、【强关系】的【深度】绑定。
2、哪些人不应该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创业者应该慎重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股权。
(1)资源承诺者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
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2)兼职人员对于技术人员、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
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
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
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3)XX投资人创业投资的逻辑是:(1)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2)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
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
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
因此,天使投资人股票购股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最完整的合伙人股权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方案建议收藏多读几遍合伙人股权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是公司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规定,保障了公司的稳定发展和合伙人的利益。
本文将推荐一些完整的机制方案,包括股权的转让、股权激励和退出途径等。
一、股权转让机制1.1 堆叠式转让机制堆叠式转让机制是一种逐步增加股权份额,直至完全持有的方式。
比如,一个合伙人在公司一开始的时候拥有10%的股权,在未来2年中每个季度增加1%,直到达到50%的股权持有。
这种转让机制可以逐步引入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保证公司的长期发展。
1.2 立即转让机制立即转让机制是一种直接转让股权份额的方式,当合伙人希望离开公司时,公司设定了股权市场,任何愿意购买股权份额的人都能够参与。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公司得到新的投资,提高资金回报率。
1.3 挂钩式转让机制挂钩式转让机制是一种将股权转让与公司业绩挂钩的方式。
比如,当公司的营收和利润达到预定目标时,合伙人的股权就会自动增加或减少。
这种方式激励合伙人为公司长期发展努力,并鼓励合伙人积极参与公司业务管理。
二、股权激励机制2.1 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一种赠与或出售股票的权利,允许员工在未来的时间购买公司的股票。
这种方式可以激励员工为公司价值的增长出谋划策,并为公司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2.2 创始人股权保留创始人股权保留是为保证公司的稳定发展和创始人的利益,从创立公司之初就设立的股权保留机制。
创始人可以在成立公司时预留一定的股权比例,并设定一定的解锁期,鼓励创始人在公司运营过程中为公司增加更多的价值。
2.3 知识产权分配计划知识产权分配计划是鼓励员工创新和创造知识产权的一种机制。
公司会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奖励,使员工更加努力为公司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退出机制3.1 买断协议买断协议是允许合伙人在退出公司时,通过公司回购股权的方式进行。
公司和合伙人可以就股权的价格等进行协商,并签署协议,将股权从合伙人手中收回,防止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产生潜在的纷争。
合伙人股权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方案(完整版)合伙人股权进入和退出机制方案(完整版)1、合伙人的定义合伙人指公司股权持有人,包括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员工、外部顾问(期权池)和投资方。
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和股权持有者,具备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预计能够全职投入公司工作并持续相当长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合伙人之间是长期、强关系、深度绑定的。
因此,对于中途退出的联合创始人,在离开公司后,不应继续保留合伙人身份和享有公司未来的预期价值。
2、不适合成为合伙人的人创业者应该慎重考虑按照合伙人标准分配股权,以下人员不适合成为公司的合伙人:1)资源承诺者在创业早期,很多创业者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来推动公司发展。
但是,这个时候很容易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过多分配股权。
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和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2)兼职人员对于技术人员或兼职人员,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分配少量股权。
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
任何边干其他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而不能分配股份。
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其他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职全职过来公司工作,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因为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3)投资人创业投资的逻辑是,投资人投入大量资金,占据少量股份,用真金白银买入股权;而创业合伙人投入少量资金,占据大量股份,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
因此,天使投资人的股票购股价格应该比合伙人高,不应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这种情况最容易在组建团队开始创业时出现,创始团队和投资人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但投资人不全职参与创业或只投入部分资源,却占据过多股权。
4)早期普通员工早期普通员工不应该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应该按照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分配股权。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发展,但不会影响公司股权结构和管理层的稳定性。
老板需要掌握的合伙人退出的4种模式
合伙人就像合法的“夫妻”模式,但是在一起过日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和谐的节拍,最后导致不欢而散:离婚,同样,合伙人的退出机制也如同离婚一样,最好能够做到和平“离婚”!
在实际的操作中,合伙人退出机制主要包括以下4种模式,看看自己是否按照这样的形式来解除“婚姻”合伙制的:
第一种模式:荣誉合伙人退出模式
这里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就是阿里集团,他的CEO在去年退休之后,根据阿里集团退休规定和荣誉合伙人的条件,可申请阿里集团的荣誉合伙人。
荣誉合伙人不行使合伙人权利但享有奖金池里的部分分配。
第二种模式:回购退出
这是目前社会上合伙人退出机制比较流行的,在这里以华为作为代表简单地描述一下。
这种回购除了回购价格之外,还需要包括回购退出类型,回购退出类型包括股权退出和合伙金退出。
第三种模式:IPO上市退出
这种模式的退出通常指的是股东合伙人退出,对于股东合伙人来讲,能够通过IPO之后退出是最理想的模式也是回报率最大化的。
同时这也是考验股东合伙人的最大耐心,我们通过市面上实行合伙人的企业,大多数都不能够上市的,并且少数企业能够IPO需要很长时间的耐心寂寞地等待。
第四种模式:绩效考核退出模式
这种模式在市面上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形式,比如销售型的城市合伙人和连锁企业的合伙人以这种方式居多。
因此,小编认为不同企业在采用合伙人模式之后,需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情况来合理地使用符合自己企业的合伙人退出机制。
相信会做到好聚好散的理想结果。
合伙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一、引言合伙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是合作关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伙人进入时的条件与程序影响着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而合伙人退出时的规定与方式则直接关系到合作关系的继续性与顺利性。
因此,建立合理且明确的合伙人进入与退出机制对于合作伙伴之间的长期合作至关重要。
二、合伙人的进入机制1. 合伙人的资格在确定合伙人进入机制时,首先需要明确合伙人的资格标准。
合伙人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合作伙伴,如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资源。
合伙人的资格应该和合作项目的性质和要求相适应,以确保合作关系的有效性和长期稳定性。
2. 合伙人的权益在确定合伙人进入机制时,需要明确合伙人的权益。
合伙人应该享有怎样的权利和责任,如何分配利润和决策权。
合伙人之间的权益应该是平等的,每个合伙人都应该在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确保合作关系的良好运转。
3. 进入程序确定了合伙人的资格和权益后,需要规定详细的进入程序。
包括申请流程、审核流程、达成协议、签署文件等。
这些程序应该合法规范,确保双方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保证合作关系的顺利展开。
三、合伙人的退出机制1. 退出条件在合作关系中,合伙人可能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出,因此需要明确退出的条件。
例如,合伙人可以通过书面通知提前若干天退出,或者在出现严重违反合作协议的情况下被迫退出。
退出条件应该经过双方协商确定,保障双方权益。
2. 退出方式确定退出条件后,需要明确退出方式。
合伙人可以选择转让股份、以公开市场方式出售股份或通过私下谈判等方式退出。
退出方式也需要经过双方协商,并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
3. 分配利益合伙人退出时,需要清晰规定分配利益的原则。
退出合伙人是否有权利分享之前的收益,如何处理退出时的利润分配等。
分配利益规则应该公平合理,并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
四、结论合伙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决定了合作关系的发展走向。
建立合理且明确的机制,有利于双方合作的长期稳定和顺利进行。
双方应该在制定合作协议时认真考虑进入与退出机制的设置,以确保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与持续。
最完整合伙人股权进入和退出机制方案引言在众多创业公司中,合伙人股东是公司的核心力量,他们一般指创始人、高管等人员,他们促成了公司的成立,拥有公司中较高的股权比例。
但随着公司的成长和股权结构的变化,合伙人股权进入和退出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将介绍最完整的合伙人股权进入和退出机制方案。
合伙人股权进入机制首轮融资在公司成立初期,首轮融资是最关键的时期。
此时,公司的估值通常相对较低,合伙人有较多的自主选择权。
在此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资本来源合伙人可以选择投资公司,也可以从其他投资方那里获得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资本结构,如股权比例、投资金额、股份支付方式等。
投资协议一份完整的投资协议应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并为所有股东提供平等的股权权利。
投资协议应详细说明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投资金额和付款方式等重要细节。
后期融资在公司成立后,需要进行更多的融资以支持公司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股权分配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维护合伙人的股权比例随着公司的成长,需要进行更多的融资以支持公司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合伙人的股权比例不会失去太多。
保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在公司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保护所有股东的权益非常重要,因为合伙人可能无法全职投入公司。
因此,要确保所有股东能够平等地获得公司的利益。
ESOP计划在公司成长后,为鼓励员工的工作,ESOP计划可以称为一个管道——通过股票期权,公司可以给予员工获得股权的机会。
这一机制可以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合伙人股权退出机制合伙人主动退出股权转让合伙人可以将其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或外部的投资方。
股权回购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回购股权的方式,或者其他股东也可以回购合伙人的股权。
合伙人被动退出股权转让如果合伙人违反公司章程或有其他违规行为,公司可以转让其股权。
股东协议股东协议应明确规定股东的行为规范,以避免合伙人因行为失当而退出股东行列。
公司上市或被收购在公司上市或被收购时,合伙人可以选择退出股东行列。
最完整合作人股权进入和退出机制方案一、哪些人才能作为合作人?1.什么人才是合作人?企业股权持有些人, 关键包含合作人团体(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职员和外部顾问(期权池)和投资方。
其中, 合作人是企业最大贡献者和股权持有者。
现有创业能力, 又有创业心态, 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人, 是企业合作人。
这里关键要说明是合作人是在企业未来一个相当长时间内能全职投入预期人, 因为创业企业价值是经过企业全部合作人一起努力一个相当长时间后才能实现。
所以对于中途退出联合创始人, 在从企业退出后, 不应该继续成为企业合作人和享受企业发展预期价值。
合作人之间是【长久】、【强关系】【深度】绑定。
2.哪些人不应该成为企业合作人?请神轻易送神难, 创业者应该慎重根据合作人标准发放股权。
(1)资源承诺者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 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企业发展起步, 这个时候最轻易给早期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 把资源承诺者变成企业合作人。
创业企业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体长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 所以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 但不全职参与创业人, 提议优先考虑项目分成, 谈利益合作, 而不是股权绑定。
(2)兼职人员对于技术NB.但不全职参与创业兼职人员, 最好根据企业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许股权。
假如一个人不全职投入企业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
任何边干着她们其它全职员作边帮企业干活人只能拿工资或工资“欠条”, 不过不要给股份。
假如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员作直到企业拿到风投, 然后辞工全职过来企业干活, 她(们)和第一批职员相比好不了多少, 毕竟她们并没有冒其它创始人一样风险。
(3)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逻辑是: (1)投资人投大钱, 占小股, 用真金白银买股权;(2)创业合作人投小钱, 占大股, 经过长久全职服务企业赚取股权。
简言之, 投资人只出钱, 不出力。
创始人既出钱(少许钱), 又出力。
所以, 天使投资人股票购股价格应该比合作人高, 不应该根据合作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合伙⼈团队的管理⽅式和进⼊以及退出机制合伙企业是⼀种⽐较常见的企业组织类型,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那么在合伙企业中合伙⼈团队的管理⽅式和进⼊以及退出机制具体指什么呢?下⾯由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合伙化的管理⽅式1.有限合伙化的内部管理⽅式合伙制使得个⼈的命运和公司的存亡紧紧地联系在⼀起,使得“不诚信”的成本⾮常⾼,因此事务所会⾃发地重视质量,在这些⽅⾯有限责任制的作⽤就弱⼀些。
如何弥补这个缺点呢?有限责任制的事务所可以在合伙⼈团队的管理⽅式上选择“合伙化的管理模式”,即通过合伙⼈内部的约定、协议等,规定每个合伙⼈的责任,使得合伙⼈更注重⾃⼰管辖的项⽬的质量;或者,也可以由⾼级合伙⼈授权给每个普通合伙⼈在⾃⼰管辖的项⽬报告上签字,因为这种签字制度对个⼈的信⽤有影响,容易激发合伙⼈的责任⼼。
这种管理⽅式在实⾏时要注意公开公平的原则,责任和权利要对等,否则难以实施。
合伙制的事务所在内部也可以采⽤该种管理⽅式,以减轻⾮直接管辖的合伙⼈的责任,有吸引⼈才的作⽤。
2.合伙⼈层次的独⽴复核三级复核中,合伙⼈层⾯的复核⼀般都由直接管辖的合伙⼈复核。
但在⼤型的事务所中,为了保证质量,可以由与项⽬⽆关的第⼆个合伙⼈进⾏“四级复核”。
不过,由于此举成本较⾼,⼀般只在⼤型的必须出具保留意见的项⽬中实⾏。
这种独⽴复核的好处在于,使合伙⼈有相互牵制的作⽤,加强合伙⼈之间有关质量问题的交流,有利于统⼀合伙⼈之间的风险和质量意识。
由于合伙⼈⾮常忙碌,所内可以设置合伙⼈的助理机构,如稽核部或专业标准部,帮助合伙⼈完成⼀部分的复核⼯作。
独⽴的复核机构有利于所内质量标准的统⼀,可以在忙季时分担合伙⼈的⼀部分⼯作。
但独⽴的复核机构的复核责任需要有很明确的规定,否则容易造成其他复核层次(如项⽬经理和⾼级经理)的⼼理松懈及责任的推卸。
另外,并⾮每个报告都须途径独⽴的复核,以免在业务旺季时成为复核的瓶颈所在,降低了报告出具的速度,影响了客户服务的质量。
合伙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阿里、小米、华为为例)老板必看
▌一、股权架构
员工+顾问 15% 投资人 15% 合伙人 70%
合伙人制度的重要性:
阿里巴巴:香港资本市场要求同股同权,因为合伙人制度受限,只能在美国上市。
相比之下,万通只是培养了一堆优秀的老板,万科则培养了一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企业不再需要职业经理人,而是事业合伙人。
职业经理人可以共创、共享,但不能共担。
”
股权架构的搭建非常重要,企业早期就应打好基础。
▌二、职业经理人制与事业合伙人制
以阿里巴巴为例:马云是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
成为合伙人的标准是:“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职业经理人制vs事业合伙人制,区别在于:
钱为大 vs 人为大
单干 vs 兵团作战
分配制 vs 分享制
用脚投票 vs背靠背,共进退
▌三、什么是股权
使用非股权激励的方式:
项目分成:一项目一结
虚拟股票:华为不算真正的全员持股。
有的员工为虚拟受限股,实际上没有投票权,不是真正的股权。
期权:预期可以实现但还未实现的股权。
限制性股权:分期兑现,与业绩挂钩,离职时有条件的收回。
真正的股权:必须同时具有钱和权——分红权与投票权。
▌四、找合伙人的标准:同事同学?
什么样人适合做合伙人?
借鉴小米的案例:团队是三个土鳖和五个海龟。
小米团队是按业务模式来搭的,主营业务为铁人三项。
合伙人的聚集需要以下因素:
创业能力
雷军和林斌、kk做软件出身,王川、周光平、刘德做硬件,阿黎做互联网服务。
创业心态
1愿意拿低工资;
2愿意进入初创的企业,早期参与创业;
3愿意掏钱买股票。
直接反应这个人是否看好这个公司。
这几个合伙人是怎么来的呢?经过磨合的合伙人团队,磨合后发现合适。
最后的核心是两个人传过来的。
雷军与阿黎和王川是很多年朋友;雷军被阿里巴巴收购的公司林斌代表google与UCweb合作,谈得来;雷军早期想投资魅族,做天使投资,张罗人配5%股权最后把林斌挖到了自己那里。
找合伙人的思维——刘芹
找人这件事情,考验你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
你战略想不清楚,其实你找不对人,你也不容易说服人。
你的战略想得越透,你对所规划需要找的人的描述就越清楚。
你要说服一个很牛的人,他自己都野心很大。
如果你的野心不是足够大,甚至是不比他更大,我觉得人家加入你是有病。
▌五、慎重把这些人当作合伙人
天使投资人
案例:西安有个客户,资金不足:合伙人30万,投资人70万,按出资额分配股权。
两年后:1.股权结构不合理:团队既出钱又出力;2.融资的尽调过程中:没有人敢投这个架构。
合作者与合伙人是不同的概念,创始人投小钱占大股,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
全职干满得到股权,全职绑定四年成熟。
资源承诺者
案例:15%的股权给了,资源没到位。
怎么收回股权?
开始的方向最好不要走错,一旦走错很难收回。
不管股权有多小,股东会决议也很难拿回。
股权类比夫妻关系:长期深度的强关系。
绑定长期的大的盘子里的深度分配关系,赚的都有15%是他的。
大事情还要商量,股东会决议。
所以,资源承诺优先考虑一事一结。
建议采用合作模式:项目分成——谈利益分成不谈股权合作。
兼职人员
案例:CTO配了20%的股权,两边拿股当CEO。
移动互联网创业相似跑道赛马,跑出来的是少数。
不是兼职人员不可以配股,但建议不应按合伙人制度配股,即按照15%里的员工期权池配股。
对外部顾问1-2个点的配股。
早期普通员工
时不建议早期做员工股权激励,员工不在意期权在意加工资。
早期发激励股权的问题:
1.成本高;
2.激励效果差。
全员持股不是不可以搞,建议把握好节奏,现金流比较好或者有融资的情况下。
C轮D轮上市明朗,可以搞全员持股。
如小米下一轮融资500亿美金。
所以这些人可以持股,但不要当做合伙人对待的持股。
▌六、公司股权结构
模型一
创始人(老大):67% 以上,占三分之二。
控制权有两个坎,50%(大多事项拍板)和三分之二(绝对控股,所有事情)
合伙人18%(指的是联合创始人)员工期权15%
适合合伙人拥有核心技术,自己创业思路,掏了大多钱,自己的团队自己的技术。
案例:京东刘强东
即使是技术合伙人,放到阿里巴巴还是腾讯模式也不同,没有公式,不同公司用不同模型。
模型二
创始人51% 控股
合伙人34%期权15%
模型三
创始人34% 只有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没有决定权
合伙人51% 期权51%
适合:能力都很强,每个人独当一面:运营、产品、技术、管理。
案例:腾讯:马+张67.5%
▌七、控制权:一定要股权控股,才能拥有控制权吗?
股权控制是最直接的方式,走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融资被稀释,还有其他控制方式,比如:
投票权委托的模式:融资太多:上市之前50%以上,刘强东股权不到20%,这种情况下控制就是通过投票权委托实现的,有些投资人信任委托给刘强东。
京东上市后20%又被稀释了,但投票权上去了,AB股,一股占多少权。
2.一致行动人协议:股东会:CEO投赞成票我们也投赞成票
3.有限合伙:LP 投票权GP
4.AB股计划:缺点是大陆和香港不承认。
百度,京东,360,小米不愁投资的公司比较容易谈,一般的早期公司很难谈
▌八、退出机制与预期管理
合伙人分股权:
1.长期创业的心态
2.出资了的(早期出的钱是不是真正的价格)投资人
3.对长期参与创业的合伙人是没有安全感的
怎么谈:
1.沟通:公平合理的接受。
2.方案落地:按照购买价一定的溢价或者估值的折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