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健康教育《预防狂犬病》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预防狂犬病》教案预防狂犬病教案引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都有致命的危害。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动物(通常是狗)的唾液传播,通常是被咬伤或被唾液污染的伤口引起的。
因此,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以及在必要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预防狂犬病的重要知识和措施。
一、了解狂犬病:1.介绍狂犬病的定义和病原体;2.解释狂犬病病毒的传播方式,特别是与动物(特别是狗)的接触有关;3.指出已发病的狂犬病的症状,包括焦虑、兴奋、恐惧、抽搐等。
二、预防狂犬病的措施:1.避免接触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a.告诫学生家长不要让孩子待在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地方,如乡村、野生动物区域等;b.强调在遇到野生动物或不熟悉的狗时要保持距离,避免接触;c.教育学生要在父母的陪同下使用公园或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2.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被动物咬伤:a.强调不要随意接近陌生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b.教育学生在与狗接触时,流露出温和和友好的态度,并不要突然向它们伸手以避免被咬伤;c.强调不要去打扰正在吃饭、睡觉或照看幼崽的狗;d.解释被动物咬伤后要及时清洗伤口,并立即就医。
三、及时接种疫苗:1.介绍狂犬病疫苗的重要性;2.解释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和程序:a.与医生和兽医讨论最适合学生的疫苗接种计划;b.强调接种疫苗后观察体温变化和身体不适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和兽医。
四、应对狂犬病病毒的感染事故:1.强调在被动物咬伤后,立即清洗伤口,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2.教育学生在确定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应尽快接受疫苗接种。
五、与家长和社区沟通:1.鼓励学生与家长讨论和了解狂犬病的预防措施;2.建议学生与家长与医生、兽医等专业人士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狂犬病预防计划;3.教育学生将所学知识传达给家人和朋友,提高大家的狂犬病预防意识。
结语: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明确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并教育学生如何应对狂犬病感染事故。
第四课预防狂犬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健康教育四年级上册(通用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预防狂犬病的基本技能,如避免接触流浪动物、正确处理伤口等。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介绍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如被感染病毒的狗咬伤、抓伤等。
2. 狂犬病的症状和危害:介绍狂犬病的症状和危害,如恐水、恐光、抽搐等。
3. 预防狂犬病的方法:介绍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如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及时接种疫苗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教学难点:狂犬病的症状和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狂犬病预防宣传册。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被狗咬伤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狂犬病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狂犬病的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狂犬病,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5. 总结:对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危害和预防方法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1. 预防狂犬病2. 副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危害和预防方法3. 内容: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危害和预防方法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问答题:让学生回答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狂犬病的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狂犬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板书的设计,使其清晰、有条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预防狂犬病安全健康教育教案(6篇)预防狂犬病安全健康教育教案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和狂犬病的危害,从而引起对本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以便认真做好防治工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狂犬及可疑狂犬的识别。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狂犬病的事例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1、师:老师这里有个谜语大家猜猜看。
师:喜欢小动物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你和小动物之间的趣事?(学生自由发言)二、交流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搜集到的资料,感受猫、狗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1、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师:很多同学都和小动物之间的趣事。
老师知道大家都非常有爱心,都能够和小动物们和谐相处,老师非常高兴。
师:那你和小动物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不快的事情?(学生交流)师: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习性,如果用不恰当的方式和它们相处,就有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
,被猫、狗抓伤或咬伤以后,最容易引发的“狂犬病”就是最致命的一种危害。
师:谁来把你搜集到的被猫、狗抓、咬伤的事例讲给大家听。
2、看影片。
预防狂犬病安全健康教育教案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并了解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及关键措施。
难点:狂犬病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过程1、调查:哪些学生家养有小动物?2、了解:养小动物的目的是什么?知道养小动物存在的危险在哪吗?3、导入本课课题:预防狂犬病4、学生分组对自行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5、请小组长介绍狂犬病的病因及传染源、传播途径,教师补充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多见于狗、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因被病兽咬伤或抓伤而被感染,所以又叫疯狗病。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病毒主要存在于这些病犬的唾液中,在发病前数天已具有传染性。
如被病犬咬伤或抓伤,病毒就会通过被咬伤口侵入体内,也可是有病毒的唾液碰到了原来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而感染,也可是剥病兽的皮或吃病兽的肉而被感染。
学生健康教案:预防狂犬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犬病的定义、症状和传播途径。
2. 培养学生预防狂犬病的意识和行为。
3. 提高学生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重点1. 狂犬病的定义和症状。
2.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3. 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2. 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狂犬病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教师介绍狂犬病的定义、症状和传播途径。
3. 讲解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和措施:教师讲解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和措施,如接种狂犬疫苗、避免接触流浪犬等。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狂犬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社区中宣传预防狂犬病的知识。
6. 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狂犬病预防知识,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预防狂犬病。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关于狂犬病预防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测:教师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狂犬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
9. 反馈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反馈和评价。
10. 拓展学习:教师推荐一些关于狂犬病预防的资料和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活动:制作宣传海报1. 目标:让学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的形式,巩固狂犬病预防知识,提高宣传能力。
2. 活动步骤:a. 教师为学生提供海报制作材料和工具。
b.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狂犬病预防主题。
c.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宣传海报。
d. 各组展示海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收获。
七、教学活动:角色扮演1. 目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公众场合表达能力,增强狂犬病预防意识。
2. 活动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狂犬病预防场景。
《预防狂犬病》教学设计(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5.预防狂犬病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狂犬病的危害,掌握狂犬病的预防方法,能正确处理被犬咬伤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讲故事
二、新课:
1.学生讨论:如果被小狗或宠物抓伤时,应该怎么办?
2.安全知识讲解:预防狂犬病
(1)传染源的管理。
加强犬和猫的管理,家犬、猫应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发病的犬、猫应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
(2)疫苗接种。
为肌肉注射5针,即第1、3、7、14、30天各注射2ml,疫苗使用如不及时或剂量不足都会影响预防效果。
疫苗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3)平时在生活中要与猫、狗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被抓伤。
被犬咬伤如何处理
(1)被告咬伤后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或有火罐拔毒,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
(2)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再用清水洗净,然后用2%--3%的碘酒或75%的酒精局部消毒。
(3)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经利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伤口大且深,或伤口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做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
(4)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搞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应与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错开。
三、课堂延伸:
介绍“被狂犬咬伤后是否了病有很多影响因素”
四、课堂小结:
被狗、猫抓伤可咬伤,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并尽快到指定医院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
如果需要,还要接种破伤风疫苗。
《预防狂犬病》教案预防狂犬病教案引言概述: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可以通过动物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预防狂犬病,包括认识狂犬病、接种疫苗、避免接触疑似感染动物以及紧急处理措施。
一、认识狂犬病1.1 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传播途径是病毒通过犬类、猫类等动物的唾液进入人体。
人类感染后,病毒会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
1.2 狂犬病的症状和危害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个月至1年,患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水、痉挛、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极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1.3 狂犬病的高发地区和季节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狂犬病的发病率较高。
狂犬病的发病季节通常与犬类繁殖季节和疫苗接种情况有关。
二、接种疫苗2.1 狂犬病疫苗的种类和接种途径目前,常用的狂犬病疫苗有灭活疫苗和人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疫苗通常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
2.2 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在动物咬伤或有狂犬病风险的情况下尽早进行。
一般情况下,疫苗接种需要进行5针,分别在0、3、7、14和28天接种。
2.3 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接种狂犬病疫苗后,需要密切观察接种者的身体反应。
如果出现发热、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情况。
三、避免接触疑似感染动物3.1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潜在传播源之一,尤其是狐狸、狼、猫熊等。
在野外活动时,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并远离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地区。
3.2 禁止接触流浪犬和猫流浪犬和猫是狂犬病的传播媒介之一。
在公共场所,应尽量避免与流浪犬和猫接触,特别是不要随意触摸、喂食或抱持它们。
3.3 注意家养宠物的健康管理家养宠物是狂犬病的潜在传播源,主人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并注意宠物的健康管理,避免宠物与其他动物或人接触。
《预防狂犬病》教案标题:预防狂犬病教案引言概述: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犬类动物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狂犬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预防狂犬病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狂犬病的威胁。
一、狂犬病的传播途径1.1 狂犬病主要通过犬类动物传播给人类,也可以通过其他犬科动物传播。
1.2 狂犬病病毒存在于犬类动物的唾液中,主要通过受伤或被咬伤的方式传播给人类。
1.3 狂犬病病毒还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因此需要警惕不明原因的伤口和接触动物后要及时清洁。
二、预防狂犬病的措施2.1 注重犬只的疫苗接种,定期带犬只到宠物医院接种疫苗。
2.2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尤其是疑似患病的动物。
2.3 避免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接触流浪犬或其他犬类动物。
三、狂犬病的早期症状3.1 狂犬病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3.2 患者可能出现疲劳、肌肉疼痛、咽喉疼痛等症状。
3.3 在发病后1-2周内,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狂躁、抽搐、痉挛等。
四、处理疑似感染狂犬病的情况4.1 如果被犬类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清洁伤口,并前往医院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
4.2 如果接触了疑似患病的犬类动物,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接受相关检测。
4.3 在疑似感染狂犬病的情况下,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五、加强宣传教育5.1 加强对狂犬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2 鼓励养犬人士定期带犬只接种疫苗,避免犬只成为狂犬病的传播源。
5.3 提倡文明养犬,避免流浪犬问题的恶化,减少狂犬病传播的可能性。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预防狂犬病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狂犬病防控工作,做好自我保护。
学生健康教案——预防狂犬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犬病的概念、症状和危害。
2. 培养学生预防狂犬病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物咬伤处理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1. 狂犬病的概念、症状和危害。
2. 预防狂犬病的措施。
3. 动物咬伤处理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1.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2. 预防狂犬病的具体措施。
教学准备:1. 课件:狂犬病的概念、症状、危害及预防措施。
2. 视频:狂犬病患者的典型案例。
3. 动物咬伤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狂犬病的概念、症状和危害。
2. 播放狂犬病患者的典型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狂犬病的关注。
二、讲解预防狂犬病的措施(10分钟)1. 讲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如被狗、猫等咬伤、抓伤等。
2. 强调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预防意识。
3. 讲解预防狂犬病的具体措施,如接种狂犬疫苗、避免接触流浪动物等。
三、互动环节:讨论预防狂犬病的实际行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狂犬病的实际行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预防狂犬病的经验。
四、讲解动物咬伤处理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被狗、猫等咬伤后的处理步骤,如清洗伤口、消毒、接种狂犬疫苗等。
2. 强调及时处理动物咬伤的重要性,避免狂犬病的感染。
3. 展示动物咬伤处理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处理方法。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狂犬病预防和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预防狂犬病,保护自己的健康。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宣传活动,如发放狂犬病预防宣传资料,提高社区居民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六、案例分析:狂犬病疫情实例(10分钟)1. 教师展示近年来发生的狂犬病疫情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2. 学生分析疫情实例中存在的问题,如流浪狗管理不当、疫苗接种率低等。
3. 教师点评,强调加强狂犬病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七、角色扮演:狂犬病防控宣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如政府部门、宠物主人、社区居民等。
预防狂犬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狂犬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帮助学生树立预防狂犬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宠物,避免被宠物咬伤、抓伤。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预防狂犬病的具体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狂犬病的严重性。
(2)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实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狂犬病发作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狂犬病患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预防狂犬病。
提问: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视频或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狂犬病是怎么回事吗?(二)知识讲解(20 分钟)1、狂犬病的定义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 100%。
2、狂犬病的传播途径(1)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
(2)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的唾液、血液等。
3、狂犬病的症状(1)潜伏期:一般为 1-3 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以上。
(2)前驱期: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对声音、光线等刺激敏感。
(3)兴奋期:患者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4)麻痹期:患者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动物咬伤、抓伤?2、如果不小心被动物咬伤、抓伤,应该怎么做?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四)预防狂犬病的方法(15 分钟)1、管理好宠物(1)定期给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
(2)给宠物佩戴标识牌。
(3)避免宠物接触野生动物。
2、注意自身防护(1)不招惹、挑逗陌生的动物。
(2)与宠物玩耍时,注意不要被咬伤、抓伤。
健康教育狂犬病的预防教案
《狂犬病的预防教案》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通常通过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狂犬病一旦发作,极易致命,因此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教案:
一、认识狂犬病
1. 了解狂犬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2. 掌握狂犬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了解狂犬病的疫苗接种程序和相关法律政策。
二、预防狂犬病
1. 勿与未知动物接触,尤其是流浪狗、野生动物等潜在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2. 避免接触咬伤或抓伤的动物。
如不慎被动物咬伤,要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等处理。
3. 宠物狗要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并避免让宠物外出游荡。
三、及时就医
1. 一旦受伤或被动物咬伤,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并询问医生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2. 如果发现有人或动物出现可能感染狂犬病的症状,要及时报警或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寻求帮助。
四、宣传教育
1.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狂犬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狂犬病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向公众普及狂犬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通过以上的健康教育教案,相信能够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从而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做到预防为主,健康第一,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小学四年级健康教育《预防狂犬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并了解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及关键措施。
难点:狂犬病是怎样传播的?
三、教学过程
1、调查:哪些学生家养有小动物?
2、了解:养小动物的目的是什么?知道养小动物存在的危险在哪吗?
3、导入本课课题:预防狂犬病
4、学生分组对自行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5、请小组长介绍狂犬病的病因及传染源、传播途径,教师补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因被病兽咬伤或抓伤而被感染,所以又叫疯狗病。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病毒主要存在于这些病犬的唾液中,在发病前数天已具有传染性。
如被病犬咬伤或抓伤,病毒就会通过被咬伤口侵入体内,也可是有病毒的唾液碰到了原来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而感染,也可是剥病兽的皮或吃病兽的肉而被感染。
另外,狂犬病人的唾液中也含有病毒,因此狂犬病人也具有传染性。
6、师介绍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发病早期会出现低热、头痛、咽喉痛、疲倦、恶心等症状,跟感冒的症状非常相似,被咬伤或抓伤的伤口及其周围有麻、痒、痛的感觉,四肢还会有蚂蚁爬的感觉。
早期过后人会进入一个高度兴奋状态,出现恐惧不安,对声音、光线、风、水等刺激非常敏感,喉部发紧,吞咽困难,恐水、怕风、多汗、流口水等现象。
其中以恐水症最典型,病人在非常渴的情况下也不敢饮水,因为一看见水或者听到水声甚至提到水字都会引起咽喉部严重的痉挛,进而不敢碰水及饮水。
严重的会出现精神失常,幻视幻听,冲撞嚎叫等状况。
这样的兴奋期一般会持续1~3天。
兴奋期一过,人会慢慢的安静下来,痉挛发作也会停止,但是会出现全身瘫痪的现象,呼吸开始变弱并且没有规律,血压下降,昏迷,最后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7、如果不慎被小动物咬伤或抓伤,我们应该怎么办?请有过此经历的学生介绍到医院处理伤口,并接收狂犬疫苗的接种
8、教师补充介绍预防措施
最好不要养小动物,如果有必要养就要给小动物定期打预防针
注意传染源,对发病的小动物要马上打死并且以火烧或者深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切记不能剥皮甚至进食
在被病犬咬伤、皮肤伤口被病犬唾液感染、皮肤伤口被狂犬病人的唾液感染,一定要到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
在被咬伤的时候,要立即挤压伤口进行排血,用肥皂水或者新洁尔灭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以上,然后再用烧酒或者酒精涂擦伤口,伤口千万不要缝合或者包扎,最后及时到医院接种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