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编制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18.26 KB
- 文档页数:4
混凝土抗折实验方法一.目的检测混凝土抗折强度,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混凝土抗折强度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三.适用范围1. 150mm×150mm×600mm或550mm的棱柱体混凝土标准试件(称标准试件)。
2. 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混凝土试件(称非标准试件)。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 每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不得少于一次;4. 试件在长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六.仪器设备1. 液压万能试验机300B型一台(设备型号;WE—300B,设备编号;JC—031),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2%,选取时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式的80%。
2.抗折试验装置一个。
3.直尺一个。
4.四轮运试件手推车一台。
5.独轮手推车一台。
6.扫把一个。
7.搓子一个。
8.抹布二块。
9.活扳手一个。
10.劳动保护用品(手套、口罩、眼镜)。
七.环境条件常温下的物理室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1.首先打开信号转换器,待到数字稳定,准备试验。
2.打开计算机,进入该试验的编号窗口。
3.带好劳保用品,将试块表面擦拭干净,测量尺寸。
并记录支座间跨度L(mm),试件截面高度h(mm),试件截面宽度b(mm)。
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
检查外观,试压承压面不平度为每100mm2不超过0.05mm,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1度.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
试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
抗弯强度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抗弯强度(或称抗折强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之—。
本实验介绍三点弯曲加载法测试材料的抗弯强度。
通过试验掌握测试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内容1. 原理把条形试样横放在支架上,用压头由上向下施加负荷(如图29-1),根据试样断裂时的应力值计算强度。
此种情况下,材料的抗弯强度s f 为Z Mf =σ (1)M 一断裂负荷P 所产生的最大弯距Z 一试样断裂模数对于矩形截面的试样有: PL M 41= (2)261bh Z = (3)P — 试样断裂时读到的负荷值 (牛顿)L — 支架两支点间的跨距(米)b — 试样横截面宽(米)h — 试样高度(米)因此对于矩形截面的试样,抗弯强度为:621023-⨯=bh Pl f σ (兆牛顿/米2) (4)2、试验设备LJ—500拉力试验机3、试验步骤:(1) 试样制备:将烧成的陶瓷试块用外圆切割机割成矩形截面的长条状试条。
试条尺寸为截面4´4mm左右,长度50mm左右。
将切割好的试条表面磨光。
因为粗糙表面的微裂纹很多,会大大影响强度的测试值。
(2) 按所需的测量范围,在拉力试验机背面装相应的平衡砣,将刻度盘上的主动针调到零点,并将被动针转到与主动针附近,调节两支架的间距为40mm,并使压头位于两支点的中线上。
(3) 将试条放在支架上,开动电动机,选择给定速度,扮下操纵手柄,使压头下移时对试条加载。
(4) 当试条断裂时,立即将操纵手柄扳回中间位置,以停止压头运行。
(5) 读取刻度盘上被动针所指定数位。
(换算成国际单位制),将测量断面的宽和高(b,h)代入公式(4)计算。
三、思考题1. 请说明抗弯强度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编石油焦技术要求(SH0527—92)总焦量中扣除多余部分的水量。
采样和制样1 运输工具顶部采样在运输工具顶部采样时,在同一车上至少在平均距离的5点上,从表层采取(经长途运输或停放后,应在焦层下0.2—0.3米处采样)。
每车取样量不少于5千克,每批取样车数按总车数的10%计量(但不少于两车),试样总量不少于10千克。
2焦堆采样焦堆的采样点分布在焦堆表面各距底和顶0.5米及焦堆半高处的三条圆周线上,并分别等距离布置3、5、8个采样点。
在各采样点表层不少于0.5千克的试样,总量不少于10千克。
3 将上述试样分成四份(现场工作),取其任何两份混合后在钢板上将其敲碎,再用四分法除掉两份,连续敲碎、缩分,直至粒度小于10mm,总重量约1千克为止,则为石油焦最终试样。
将该样等分两份,一份供全分析用,另一份密封保存两个月,供复查仲裁用。
4 试样的制备将500g试样置于盘中,在105±3℃烘箱中干燥30min,取出冷却后,破碎至5mm以下。
取50g 继续破碎到完全通过0.15mm孔径的筛子为止,供测定石油焦灰分、挥发分、硫分使用。
水分的测定1仪器1.1烘箱:能在105±3℃恒温1.2 镀锌钢盘(瓷或玻璃蒸发皿Ф100mm):160*120*301.3称量瓶:Ф50*301.4干燥器1.5水银温度计1.6坩埚钳1.7 小勺2 总水分称取石油焦最终试样100g(准至0.5g),于预先称量过的钢盘中,将石油焦铺平,放在预先加热到105±3℃烘箱中,打开通风孔。
1小时后取出,空气中冷却30分,称重,然后再进行干燥,每次20分,直至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5g为止,用最后称量数作计算用。
石油焦总水分按下式计算:W总=(G2-G1)×100/G式中:G——试样质量,gG1——烘后盘+样的质量,gG2——烘前盘+样的质量,g3内含水将已制备好的分析用试样从不同部位取出约2g于已恒重好的称量瓶中称量,于105±3℃的烘箱中干燥1小时,取出,冷却30分,称重,然后再进行干燥,每次30分,直至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1g 为止。
焦炭反应后强度使用高温气固相反应装置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测定装置研究了焦炭与CO2以及水蒸气气化反应及反应前后焦炭的强度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焦炭与CO2气化反应温度越高、CO2浓度越大,焦炭熔损速率越快;焦炭熔损率在0~41.68%范围内,抗压强度随气化时间快速下降;焦炭熔损率在>19.56%以后,抗折强度随气化时间快速下降。
CO2-水蒸气混合条件下,水蒸气含量较低时,焦炭抗压强度相对于CO2条件下的变化较小,此时增加水蒸气含量对焦炭熔损速率影响较大;水蒸气含量较高时,相同气化时间的焦炭抗压、抗折强度较CO2条件下的大幅度下降。
高炉冶炼过程中,焦炭是保证产品质量和高炉顺行的关键,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还原剂、渗碳剂、高炉料柱骨架。
伴随着富氧喷吹技术的进步,高炉焦比大幅度降低,焦炭作为高炉料柱骨架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炉料柱中其他原料下降到软熔带不断融化,而只有焦炭不融化也不软化且结构为多孔状,才可以像骨架一样支撑高炉内部被软化的矿石原料,使煤气可以顺利上升,保持高炉炉况顺行。
这也是目前其他燃料无法替代焦炭的主要原因。
焦碳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才能使其在冶炼过程中不被粉化,确保料柱的透气性,保证高炉稳定运行。
但焦炭在高炉中会与CO2、水蒸气发生气化反应加剧焦炭的熔损劣化,导致其强度快速下降。
李家新等发现水蒸气与焦炭的气化反应速率远高于CO2与焦炭的反应速率。
赵晴晴等采用圆柱型焦炭研究焦炭熔损行为,发现水蒸气条件下熔损率为CO2条件下的2~5倍。
郭文涛等研究焦炭气化后孔隙结构,发现在水蒸气条件下,气化后焦炭的平均孔径比CO2条件下小,高温抗压强度也较高。
方觉等研究焦炭高温抗压强度与失碳率关系,发现焦炭失碳率在40%以内,抗压强度与失碳率近似呈直线关系。
目前研究多侧重于焦炭与CO2、水蒸气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和反应前后微观结构变化,对焦炭反应前后的抗压、抗折强度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通过配气系统、高温气固相反应装置和抗压、抗折强度测定装置,进行了焦炭与CO2、水蒸气的气化反应实验及气化前后焦炭抗压、抗折强度的测定,研究了温度、反应气氛对焦炭熔损速率及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
炭素产品相关标准GB/T 8718―88 炭素材料术语GB/T 1426―78 炭素材料分类GB/T 1427―88 炭素材料取样方法GB/T 15338―94 炭黑试验方法精密度和偏差的确认YB/T 045―93 鳞片石墨厚度测定方法GB/T 6145―85 炭素材料体积密度测定方法GB/T 6155―85 炭素材料真密度测定方法YB 908―78 炭素材料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的测定GB/T 6156―85 炭素材料真气孔率测定方法GB/T 3780.5―91 橡胶用炭黑比表面积测定CTAB法GB/T 14853.1―93 橡胶用造粒炭黑倾注密度的测定GB/T 9973―88 炭黑材料透气度的试验方法HC/T 2060―91 浸渍石墨增重率和填孔率试验方法GB/T 3780.11―45 炭黑筛余物的测定GB/T 35220―95 石墨细度检验方法GB/T 3780.17―95 炭黑粒径的间接测定反射率法GB/T 14853.2―93 橡胶用造粒炭黑细粉含量的测定GB/T 3780.15―88 炭黑甲苯抽出物透光率的测定快速法GB/T 3780.12―95 炭黑杂质的检查G8/T 3780.8―92 炭黑加热减量的测定GB/T 1429―85 炭黑材料灰分含量测定方法GB/T 3780.10―92 炭黑灰分的测定GB/* 6157―85 高纯石墨制品灰分含量测定方法GB/T 5146―93 高纯石墨制品灰含量测定方法GB/T 1428―78 炭素材料水分的测定GB/T 3780.6―41 橡胶用炭黑着色强度试验方法GB/T 3780.7―83 炭黑PH值的测定GB/T 3521―95 石墨化学分析方法GB/T 1430―78 炭素材料硫量的测定GB/T 3780.14―94 炭黑硫含量的测定JB 5873―91 碳石墨制品钙含量分析方法YB 917―78 炭素材料高纯石墨制品钒的比色测定GB/T 3780.1―91 橡胶用炭黑吸碘值试验方法GB/T 3780.2―94 炭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定测GB/T 3780.4―94 炭黑(压缩试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测定方法和试样制备GB/T 14853.7―94 橡胶用造粒炭黑技术条件GB/T 3780.18―88 炭黑在天然橡胶中配方及鉴定方法GB/T 15339―94 炭黑在丁腈橡胶中配方及鉴定方法GB/T 14853.5―93 橡胶用造粒炭黑粒子尺寸分布的测定GB/T 14853.4―93 橡胶用造粒炭黑堆积强度的测定GB/T 14853.6―93 橡胶用造粒炭黑单个粒子破碎强度的测定GB/T 14853.3―93 橡胶用造粒炭黑粒子磨损量的测定QJ 2507―93 碳素材料微观结构参数测定方法JB 4220―86 人造石墨的点阵参数测试方法GB/T 13465.1―92 不透性石墨材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HD/T5―1329―80 不透性石墨材料抗拉强度试验方法HG/T 2378―92 石墨粘接剂抗拉强度试验方法GB/T 1431―85 炭素材料耐压强度测定方法GB/T 2381―92 不透性石墨管水压爆破试验方法GB/T 13465.2―92 不透性石墨材料抗弯强度试验方法GB/T 2379―92 石墨粘接剂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3074.1―82 石墨电极抗折强度测定方法GB/T 13465.4―92 不透性石墨材料冲击试验方法GB/T 3074.2―82 石墨电极弹性模量测量方法GB/* 9974―88 整体石墨电极弹性模量试验声速法YB/T 5212―93 整体石墨电极弹性模量试验声速法GB/T 6717―86 炭素材料电阻率测定方法GB/T 3074.4―82 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CIx)测定方法GB/T 2380―92 石墨酚醛粘接剂收缩率试验方法YB 910―78 碳素材料残余收缩(或线膨胀)的测定GB/T 3074.3―82 石墨电极氧化性测定方法ZBQ 51001―90 石墨阳极耐腐蚀试验方法GB/T 3518―45 鳞片石墨GB/T 3519―95 微晶石墨GB/T 3778―94 橡胶用炭黑JB 2750―91 高纯石墨YB 2818―78 石墨块YB 819―78 炭电极GB/T 3072―82 石墨电极YB 4088―92 石墨电极GB/* 3424―82 石墨阳极YB/T 5053―93 石墨阳极GB/T 3073一82 高功率石墨电极YB 4089―92 高功率石墨电极YB 4090―92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GB/* 9976―88 抗氧化涂层石墨电极GB/T10698―89 可膨胀石墨JB 4003―85 电机用电刷GB/T 6772―93 银石墨电刷HG/T 2059―91 不透性石墨管、管件技术条件HG/T 5―1345―80 石墨直管HG/T 5―1439―81 石墨45。
1目的为了最终实现产品的质量要求,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进行质量控制。
2 适用范围本检验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石墨原材料、机械加工零件全过程检验以及对出货的检验。
3 检验依据检测依据按照检验工艺卡及国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4.1原材料检验根据原材料的品质特性的重要性及检查的经济性来区分:全数检查、抽样检查、小数量LOT检查,并依赖有关规定来选择,有必要时变更检查方式或通报有关部门。
4.1.1抽样方案:原材料数目在20根以上,才取抽样方案。
按进料数量的10%进行抽检,抽检数量至少为5PCS。
外观:材料无严重碰伤、裂痕、变形、涂层脱落等不良。
规格型号:依据采购合同中质量。
4.1.2全数检查:对原材料数目在20根(含)采取全检。
检验方法:外观:材料无严重碰伤、裂痕、变形、涂层脱落等不良。
规格型号:依据采购合同中质量。
4.2生产过程检验4.2.1首件检验1)在下述情况下,必须首件检验确认后,才能开始加工:①工作班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②调换操作者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③更换(调整)工艺装备或更换模具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④更换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⑤代用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2)首件检验的依据①工艺图纸或工艺卡片;②作业指导书(工序控制点)3)检验内容根据检验工艺规程的要求,核对首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真正符合要求:对首件检验合格,批准生产加工。
首件不合格,进行不合格品处理,同时分析不合格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后生产,产品继续首件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4)检验要求①对首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核实首件产品或工件(毛坯)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
对首批检查的工件(毛坯),操作者必须做好自检和标识,在操作者缺乏检测手段时,也应该对工件的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送检验员检查。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
②做好首件检验记录,要求按工件种类分类填写首件记录,以便于追溯。
③检验状态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检后待定;产品标识要求填写“工件名称、规格、数量、尺寸、首检合格”等要素,并放在料块的最顶端。
抗折强度检测方法
《抗折强度检测方法》
嘿,你知道吗,抗折强度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呢!那怎么检测它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呢,得准备好检测要用的设备和材料。
比如说,要有专门的试验机,这就像是一个大力士,能给被检测的东西施加力量。
然后呢,就是要选取合适的试件啦,这就像选运动员一样,得挑个好的。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检测步骤啦。
把试件放在试验机上,然后慢慢地施加压力,看着它一点点地变形。
这时候可得仔细观察,不能马虎。
就好像看着一场激烈的比赛,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错过。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记录特别重要。
要准确地记下每一个关键的数据,这就像是给这场“比赛”做详细的记录一样。
检测完了,可别以为就结束了哦。
还得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呢。
看看这个抗折强度到底是多少,合不合格。
我觉得啊,抗折强度检测真的很有意义,它能让我们知道材料到底够不够结实,能不能经得住考验。
只有通过了这样的检测,我们在使用这些材
料的时候才会更放心呀!。
耐火材料常温抗折强度测试方法(共7篇) 耐火材料检测标准耐火材料检测标准DB21/T 2070-2013 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DB21/T 2071-2013 镁碳质耐火材料中总碳的测定方法DB21/T 2072-2013 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试剂制备试样分解与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的方法DB41/ 669-2011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L/T 777-2012 火力发电厂锅炉耐火材料DL/T 902-2004 耐磨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GB 12441-2005 饰面型防火涂料GB 14907-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GB/T 14983-2008GB/T 15545-1995GB/T 16546-1996GB/T 16555-2008GB/T 17601-2008GB/T 17617-1998GB/T 17911-2006GB/T 18257-2000GB/T 18301-2012GB/T 21114-2007GB/T 22588-2008GB/T 23293-2009GB/T 23294-2009GB/T 29650-2013 耐火材料抗碱性试验方法不定形耐火材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定形耐火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含碳、碳化硅、氮化物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耐火材料耐硫酸侵蚀试验方法耐火原料和不定形耐火材料取样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回转窑用耐火砖热面标记耐火材料常温耐磨性试验方法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 熔铸玻璃片法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氮化物结合耐火制品及其配套耐火泥浆耐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抗一氧化碳性试验方法GB/T 2999-2002 耐火材料颗粒体积密度试验方法GB/T 3000-1999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GB/T 3001-2007 耐火材料常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GB/T 3002-2004 耐火材料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GB/T 3003-2006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及制品GB/T 3007-2006 耐火材料含水量试验方法GB/T 30758-2014GB/T 30873-2014GB/T 32178-2015GB/T 32179-2015 耐火材料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耐火材料抗热震性试验方法耐火材料中B2O3的测定分光法测定含铬耐火材料中六价铬分析方法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一般要求GB/T 4513-2000 不定形耐火材料分类GB/T 4513.1-2015 不定形耐火材料第1部分:介绍和分类GB/T 4984-2007 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69-2007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69-2015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70-2007 含铬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70-2015 含铬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71-2013 耐火材料真密度试验方法GB/T 5072-2008 耐火材料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GB/T 5073-2005 耐火材料压蠕变试验方法GB/T 5988-2007 耐火材料加热永久线变化试验方法GB/T 5989-2008 耐火材料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GB/T 5990-2006 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热线法)GB/T 6900-2006 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6901-2008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7320-2008 耐火材料热膨胀试验方法GB/T 7321-2004 定形耐火制品试样制备方法GB/T 7322-2007 耐火材料耐火度试验方法GB/T 8931-2007 耐火材料抗渣性试验方法GSB 08-3221-2014 耐火材料用碳化硅标准样品HG/T 4131-2010 工业硅酸钾JC/T 2127-2012 建材工业用不定形耐火材料施工及验收规范JC/T 2196-2013 水泥回转窑用耐火材料使用规程JC/T 639-2013 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气泡析出率试验方法JC/T 805-2013 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中玻璃相渗出温度试验方法JC/T 806-2013 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静态下抗玻璃液侵蚀试验方法SN/T 3797-2014 建筑用耐火材料中氧化锆纤维的筛选方法X 射线衍射法YB/T 102-2007 耐火材料用电熔刚玉YB/T 118-1997 耐火材料气孔孔径分布试验方法YB/T 2429-2009 耐火材料用结合粘土可塑性检验方法YB/T 4032-2010 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YB/T 4115-2003 功能耐火材料通气量试验方法YB/T 4130-2005 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 YB/T 4131-2014 耐火材料用酚醛树脂YB/T 4161-2007 耐火材料抗熔融冰晶石电解液侵蚀试验方法 YB/T 4239-2010 氮化硅铁YB/T 4320-2012 炭素焙烧炉用不定形耐火材料YB/T 4449-2014 耐火材料用烧结镁橄榄石YB/T 5202.1-2003 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制备方法第1部分:耐火浇注料YB/T 5265-2007 耐火材料用铬矿石YS/T 63.26-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6部分:耐火材料抗冰晶石渗透能力的测定科标橡塑实验室提供化工材料检测服务,专业从事水泥检测、石膏检测、保温材料和耐火材料的检测,检测范围包括性能检测、质量检测、成分鉴定、配方分析等,拥有专业的检测团队,检测设备先进,检测结果精准,出具正规检测报告!篇二:不定型耐火材料检测方法不定型耐火材料检测方法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致密和隔热耐火浇注料流动性的定义及测试方法,以及试样制备的成型设备、成型方法、养护和烘干条件。
《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国家标准修订说明
1、工作概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过程)
1.1 任务来源
根据钢标委〔2018〕34 号《全国钢标准技术委员会关于下达2018 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由山西西姆东海炭素材料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山西鑫贤炭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新型材料(浙江)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负责修订《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标准,计划编号为20181769-T-605。
1.2 标准过程
1.2.1 项目组专门成立了标准修订小组,小组由山西鑫贤炭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新型材料(浙江)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组成,负责《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标准的修制工作;
1.2.2 确定工作方案,对国内外有关炭素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根据近几年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铝用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的生产和使用实际情况以及抗折强度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根据调研情况、试验数据及分析对比情况,编写了标准修订初稿。
1.2.3 2019年9月,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素分技术委员会在山西省介休市组织召开了标准修订的研讨会。
会上各位专家对标准修订初稿进行了认真的审核、评议,提出了诚恳、宝贵的修订建议,会后标准修订小组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标准修订的征求意见稿。
2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2.1标准要适时修订,GB/T3074.1-2008《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国家标准于2008年修订后,距目前已达10年以上时间,已超过修订年限。
2.2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检测技术的发展,现行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目前炭素材料发展的需求,为更好地满足炭素行业抗折强度的测定,促进行业进步和发展,需要对本标准进行修订。
3标准修订依据
2.2.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
2.2.2根据现有技术和市场需求积极采用现有可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参考国外相关标准,科学、合理修订本标准,以达到能够准确测定炭素材料抗折强度的要求。
2.3.3以与实际相结合为原则,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2.3.4修订标准主要增加了等静压石墨、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的测试方法,满足了我国等静压石墨、铝用炭块行业的实际生产和使用需要为原则,扩大了标准的适应性。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为了提高标准的水平、科学性及合理性,保证产品的通用性,标准修订小组查阅,研究了ISO12986-2:2014,并结合国内实情,通过研究确定《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标准要求。
5、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5.1标准格式的修订
本标准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的格式进行编写。
5.2本标准修订稿与GB/T3074.1-2008比较,主要做了如下修订:
1)对标准名称的修改:
修订标准增加了等静压石墨、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等炭素材料在室温下采用四点负荷法抗折强度的测试方法,对本标准适用范围进行扩大,因此将标准名称由《石墨电极抗折强度测定方法》修改为《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同时参考炭素材料其它测定方法(炭素材料抗拉强度测定方法、炭素材料耐压强度测定方法)英文名称,对本修订标准英文名称进行了修订,以达到保持体系标准一致性。
2)对1 范围的修订:
对标准增加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说明,由“标准规定了石墨电极抗折强度测定原理、仪器设备、试样、试验步骤、结果计算、”修改为“标准规定了炭素材料((包含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抗折强度测定原理、仪
器设备、试样、试验步骤、结果计算、试验报告”。
3)对2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修订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1426炭素材料分类的引用标准。
4)对4 仪器设备的修订
A、由于不同尺寸不同强度样品需要的传感器不同,故未对试验机的量程作具体规定,删除了原标准中量程0~5000N,但推荐试样最大加载负荷至少在传感器量程的10%~90%之间,同时为了确保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准确度,增加了精度等级要求。
B、石墨电极加载夹具压头间距由原标准三种修订为两种,根据近几年石墨电极生产的发展及检验要求,结合GB/T1427-2016《炭素材料取样方法》,将石墨电极按直径规格划分为∅500及其以下电极和∅550及其以上电极两种进行试验加载。
C、增加了等静压石墨、铝用炭素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试样抗折强度测试仪器设备的要求。
5)对5 试样的修订
A、由于GB/T1427-2016《炭素材料取样方法》对石墨电极各种规格试样要求做了规定,故删除了5试样中的其中的内容。
B、增加了等静压石墨、铝用炭素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抗折强度测试试样加工的要求。
6)对6 试验步骤、7 计算结果的修订
A、由于试样直经测量的精度对抗折强度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实验精确度,增加了试样直经、长度的测量方法。
B、增加了等静压石墨抗折强度试验步骤,计算公式的要求。
C、结合《铝电解用炭素材料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四点法测定抗折强度》GB/T26295和ISO12986-2:2014,增加了铝电解用炭素材料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抗折强度试验步骤、计算公式的要求。
6、与国际、国外同类水平的对比情况
在最大程度保持原标准基础上,查到ISO12986-2:2014《铝电解用炭素材料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第2部分:四点法测定抗折强度》,并依据该标准修改。
7、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引用的GB/T1427-2016炭素材料取样方法、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426炭素材料分类,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推荐性标准的相关要求。
8、作为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原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本次修订后建议仍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9、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标准发布后由技术委员会组织宣贯。
10、本标准实施后建议废止旧标准的情况
本标准实施后建议废止旧标准
11、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水平建议为国内先进或国际先进水平。
《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标准修订组
2020年.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