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1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
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
那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呢?国际心理学的文献往往是从青少年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
我国发展心理学对青少年特点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特点而展开的。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讨论青少年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特点,为未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青少年期的生理变化,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
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急骤的变化。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时快时慢。
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
在科学上称“人生的两次高峰”。
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但归结起来,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总称为“三大变化”。
这“三大变化”都具有可塑性。
如果以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研究指标相比,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不仅提高了2.1cm,男、女青少年性成熟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两岁,而且脑电波α波的发展也明显超过60年代的水平。
就平均频率而言,90年代6岁被试α波的平均频率就达到了60年代10岁被试的发展水平; 9—10岁的被试则达到了12—13岁被试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出超前趋势。
(一)身体外形剧变(略)(二)生理机能,特别是脑和神经的变化(略)(三)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略)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青少年认知发展到底有哪些特点?按我们自己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什么叫抽象逻辑思维?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初中生生理、心理变化一、生理特点初中生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开始阶段,这是个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外形的变化:(1)身高身高的迅速增长,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
(2)体重平均每年增长4.4-5.5公斤,初中三年以后,男女生的体重已接近成人。
(3)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是初中生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
在男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
在女生身上,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大体态丰满,使得男女初中生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
2.内脏机能(1)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很不平衡,骨骼的增长比肌肉快,四肢的增长又比躯干快,因此少年的体形很像窄肩、扁胸、长腿的“豆芽菜”。
(2)心脏的发育跟不上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所以青少年容易发生头晕、疲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
(3)大脑的发育在量上没有显著的增长,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脑重量已有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则有较大进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日益明显。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
(一)独立性增强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性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心理、思想上的独立,具体表现在:•成人感的体现•反抗性的体现(1)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引起的逆反(2)由好奇心引发的逆反(3)由偏见引起的逆反(二)自我意识增强•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尊心强(三)情感丰富但不稳定一、两面性明显:•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强度常常不一致。
•情绪表现的隐蔽性和表演性共存。
二、消极心境大量出现:•初中生的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孤独等•伴随交友范围的扩大,孩子对异性也表现出好感。
青少年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青少年生理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
1. 体格生长发育: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身体外形会经历明显的变化,同时内脏功能也逐渐完善健全。
其中,身高和体重的突然变化是这个阶段比较突出的特点。
此外,青少年时期脑的重量虽然增长有限,但大脑皮质内部结构和功能却发育得更加复杂和完善,神经系统的发育也基本完成。
2. 性生理发育:在青少年时期,男女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这被称为第一性征或主性征。
随着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男女之间外表产生明显差异。
男生可能出现喉结突起、声音变粗、上唇出现胡须。
睾丸体积增大,并分泌雄性激素,开始产生精子和精液。
在生殖器官受到内外刺激后,男生可能发生遗精。
女生可能出现声音变细、变高,乳房隆起,骨盆宽大,臀部变大,皮肤细腻,胸部、肩部及臀部的皮下脂肪更加丰富。
随着机体不断生长发育,女生还可能出现月经来潮的情况。
以上特点和规律需要家长和老师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青少年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从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着显著的特征。
本文将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身体上的变化1.身体发育和性征的出现青春期是人体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它从身体上标志着从儿童进入成年人。
这个时期会出现身高增长、肩宽加宽等第二性征的显现,青年女性发育乳房,月经开始,而青年男性睾酮分泌开始增加,身体肌肉发育明显。
2.身体感官反应敏锐青少年身体发育成熟,感官反应变得十分灵敏,更敏感于感官刺激,如光、声、味、触觉等。
青少年的感官反应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情感和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交往和生活等方方面面。
二、心理上的变化1.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建立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意识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独立思考、自我意识逐渐建立。
青少年要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集成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并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
2.情感和社交关系的变化青少年时期经常会出现情感上的波动和多种多样的社交关系。
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和亲密关系,需要尊重自我和他人,但是也会面临人际冲突和挑战。
3.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的提高随着心理成熟的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得到了提高。
青少年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也能够做出更加成熟和合理的决策。
三、对未来人生的思考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生节点,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开始面对未来的学业和职业选择。
这个时期的经验和思考将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职业、人生方向和目标的确定。
总结: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包括身体变化、自我认知和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对未来规划和思考的进步。
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将有助于理解孩子和青少年,帮助他们转变为强大而有成就的成年人。
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是指在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这是一个关系到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特点1. 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在儿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思维逐渐转向逻辑思维;在青春期,他们的情感和社会认同感开始发展,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逐渐加深。
2. 生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体性状的变化和性功能的发育。
女孩开始发育乳房和月经,男孩开始发育阴茎和精子的成熟。
这些生理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温暖和稳定对于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非常重要。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都会对孩子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学校的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生理产生重要影响。
三、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重要意义1. 健康成长: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
只有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2. 学习成绩: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3. 社交能力: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四、总结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人从儿童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因此了解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家长、老师以及青少年自身都至关重要。
身体发育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的时期,男孩和女孩都会经历身高增长、性征发育等生理变化。
在这个阶段,男孩开始长胡须、声音变低沉,女孩则会出现月经、乳房发育等特征。
这些生理变化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外表,也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性别意识在青春期,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和异性之间的关系,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吸引力。
性别意识的加强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交行为和交往方式。
自我认知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知不断深化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缺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规划。
情绪波动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波动较为明显,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情绪问题。
这些情绪波动与荷尔蒙水平的变化、身体发育等因素密切相关。
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社交关系在青春期,青少年开始建立更广泛的社交关系,朋友圈子扩大,社交活动增多。
他们更加注重同伴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认可感。
良好的社交关系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认同青春期是一个探索自我认同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们可能会面临着身份认同危机,需要通过与家人、朋友以及其他成人进行有效沟通来寻找答案。
学业压力随着升学压力不断增加,青少年在学业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各种考试、作业等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关系。
学业压力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适当支持和指导。
总之,了解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对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简答题青少年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发展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这样,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如下:(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青少年在生理上的急剧的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由于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就在这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②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青春期个体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①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
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②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青少年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由于辩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他们在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由于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如:反抗性与依赖性共存、闭锁性与开放性共存、勇敢与怯懦共存、高傲与自卑共存、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共存。
心理学入门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是人类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即从10岁到19岁期间的人群。
在这个时期,他们经历了身体发育、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变化以及探索自我身份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各界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并对其影响和应对方法进行探讨。
一、身体和生理方面的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身体迅速发育的时期,特点如下:1. 性征的发育:在青春期,青少年将会经历到性征的发育,例如女性的乳房发育、月经的开始,以及男性的面部毛发增长、声音变低等。
2. 身体状况的变化:青少年期的身体与儿童时期相比,更加高大、强壮。
他们的肌肉、骨骼和器官都在逐渐成熟,使得他们更有体力和活力。
3. 大脑发育:青少年期大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前额叶皮层的发育,这个区域负责决策、计划和控制冲动等高级认知功能。
二、认知和智力方面的发展特点1. 抽象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开始能够进行更高级别的逻辑推理和概念形成,能够理解和处理更抽象的思维问题。
2. 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开始思考自己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更加关注。
3. 思维的多样性: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他们可能会产生更广泛的思考,接受并尝试不同的观点和观念。
三、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特点1. 自我认同的探索:青少年期是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所属群体,并探索和建立自己的身份。
2. 社交关系的重要性:青少年对同伴和朋友的关系非常重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与同龄人建立紧密的友谊来获得支持和认同感。
3. 情绪的波动: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面临的压力,青少年经常会体验到情绪的波动,包括愤怒、悲伤、焦虑等。
四、应对和支持青少年的方法1. 提供支持和理解: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的情感和身体变化给予支持和理解,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描述青春期少年的生理变化特点,心理变化特点,如何应对一、女性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对于女性,青春期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
一般从13岁到18岁左右。
这个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
①全身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全身成长迅速,逐步向成熟过度。
②生殖器官的发育:随着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的逐步增加,生殖器各部也有明显的变化,称为第一性征。
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出现皱襞;子宫增大,尤其子宫体明显增大,使子宫体占子宫全长的2/3;输卵管变粗,弯曲度减少;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使表面稍有不平。
③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的征象。
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而隆起,出现腋毛及阴毛,骨盆横径的发育大于前后径的发育,胸、肩部的皮下脂肪更多,显现了女性特有的体态。
④月经来潮: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无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才接近正常。
青春期生理变化很大,思想情绪也常不稳定,家庭和学校应注意其身心健康。
女性月经初潮多在青春发育期出现,一般年龄为12~18岁。
极少数少于10岁或迟于18岁才来月经。
月经来潮与卵巢和子宫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从青春期开始,卵巢内的卵细胞陆续发育成熟并排出。
与此同时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和血管增生,为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创造条件。
排出的卵如果没有受精,卵巢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会很快减少,引起子宫内膜组织坏死脱落,血管破裂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与由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
月经的来潮是少女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大多数女孩子在12~14岁时开始来月经,第一次来月经称为初潮,月经的周期一般为28~30天,每次来潮的经期为3~7天,出血量为30~60毫升。
青少年生理发展的特点
一、生理发育高峰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快速增长,体重快速增重,头面部也向成人体貌特征发展。
发际线提高。
2.性的发育和成熟。
性的成熟是人体最晚的,性的成熟一般就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青少年期性器官明显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二、性意识觉醒
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性器官逐渐成熟,伴随而来的是逐渐觉醒的性意识。
青少年开始萌发对异性的兴趣,想要接近异性,却又由于害羞以及社会因素反而导致两性之间的距离拉远,进入高中后情况缓解。
三、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导致身心发展失衡。
他们身体的成熟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而心理发展却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儿童水平,处于半成熟状态。
比较常见的表现是: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和怯懦,即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心理充满矛盾。
四、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少年开始强烈的关注自己外貌和体型;非常总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认为这是自己的价值;重视自己的个性发展,凸显自己的个性。
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引言青少年是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的一些主要生理心理特点。
生理特点突发生长期青少年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孩子们经历了突发式的身体发育。
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高、体重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急剧增长和发展,尤其是性征的发育。
这是由于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二次性征的出现,如声音的变低、胸部的增大等。
协调能力不足由于身体各部位的生长速度不均匀,青少年往往出现身体不协调的情况。
他们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进行复杂和高强度的运动时,协调能力相对较弱。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在进行某些运动或运动项目时需要经过训练和指导的原因。
性激素的影响在青少年期,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急剧增加,这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性激素的影响使青少年出现了性别意识的觉醒,情绪的波动和的增加。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生理特点,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给予关注和正确引导。
心理特点自我认同的探索青少年期是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我是谁,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产生兴趣和好奇。
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对社会和家庭价值观的质疑,以及对自我形象的全面审视。
青少年往往会通过与他人比较、一些冲突和挑战来探索和巩固自我认同。
情绪波动青少年常常经历情绪波动,这是由于他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的变化引起的。
他们可能会经历兴奋、兴趣、焦虑、抑郁等不同的情绪,而且情绪的转变通常较为突然和频繁。
这要求家长和教育者有耐心和理解,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和指导。
自主性的追求青少年逐渐追求独立和自主,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他们开始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这一特点对于他们社会化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予他们独立决策的机会。
结论青少年期是一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1、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个体在⽣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向成熟的时期,正处在从幼稚的⼉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
在这⼀时期,⽣理发展迅速⾛向成熟,⽽⼼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格化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青春期的⽣理与⼼理、⼼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青春期⽣理、⼼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理和某些⼼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也造成了⼼理过程的种种⽭盾和冲突,表现出⼀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等各个⽅⾯。
例如,思维敏锐,但⽚⾯性较⼤,容易偏激。
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的波动性。
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冒险混同起来。
在⾏为举⽌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的年龄阶段。
在对社会、他⼈与⾃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理和⾏为。
另外,⽣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
有⼈说,青少年既不是⼀切显露⽆遗、明明⽩⽩的“⽩箱”,也不是⼀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箱”,⽽是⼀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主性 青春期正处在⼼理上脱离⽗母的时期,即⼼理上的断乳期。
随着⾝体的迅速发育,⾃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思考和处理事物能⼒的发展,在⼼理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主性,迫切希望从⽗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母的保护和管理。
具有很强的⾃信⼼和⾃尊⼼,热衷于显⽰⾃⼰的⼒量和才能。
不论是在个⼈⽣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的见解,⾃⼰的主张。
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青春期是生命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是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生理发展特点1.性征发育:青春期是性征发育最为明显的时期,男生的声音变低、体毛增多,女生的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
2.身体发育:青春期学生的身高增长迅速,骨骼和肌肉发展加快,体重也有明显增加。
二、心理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青春期学生对自己的认知逐渐深化,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价值和意义,并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产生更多的思考。
2.自主性增强:在这个阶段,青春期学生开始逐渐追求独立和自主性,希望能够独立思考、选择和决策。
3.对外界关系的重视: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对同伴的认同和评价具有强烈的需求。
4.情绪波动:青春期学生的情绪常常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同时也容易感到孤独和不安。
三、认知发展特点1.思维能力的提高:青春期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开始能够进行辩证思考和系统思维。
2.自我意识的建立:在青春期的发展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完善。
3.对未来规划意识增强:青春期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逐渐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
4.注意力不稳定:青春期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稳定,容易分神和注意力集中不持久。
四、社会发展特点1.角色转变:从儿童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青春期学生面临着角色的转变,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2.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青春期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建立关系、解决社交问题,并在社会环境中逐渐适应和融入。
3.独立性的培养:青春期学生的独立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主动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
总的来说,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明显,包括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这个阶段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春期是人生的宝贵时期,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和引导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阶段,健康成长。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个人未来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青少年时期通常指的是大约13到19岁的年龄段,这一阶段代表着从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期,因此其身心发展特点与其他阶段存在着显著区别。
身体发育特点在青少年期,身体发育是一个明显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身高、体重、骨骼和肌肉等都会有明显的增长和发展。
由于青春期激素的分泌增多,男女青少年的生理特征也开始显现出来。
男性青少年会出现嗓音变低、胡须生长等第二性征的发育,而女性青少年则会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变化。
心理特点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也十分显著。
一方面,青少年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剧烈,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情绪起伏大,情绪稳定性较差。
认知特点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也是一个显著特点。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操作向抽象逻辑转变,开始建立起更为理性和成熟的思维模式。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更深入、更复杂的思维活动,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社会特点青少年期的社会发展特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与家庭、同学、朋友等有更多的互动和联系。
青少年也开始对社会规范、价值观念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感。
总结综上所述,青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了解并关注青少年期的这些特点对于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积极人格特征和健康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支持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样,青少年能够在这个关键时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期,作为人的发育第二高峰期,身心迅速发展,并表现出其特有的阶段性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在本章中,我们将分青少年的生理和青少年的心理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
第一节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时期,人的生理迅速发育。
青春期的这种生理发育被人称为“生理大革命”,经过这场“革命”,儿童柔弱的身体将成长为健壮的、具有生殖能力的成熟个体。
那么,究竟这场“革命”是如何开始的?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又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变化呢?一、青春期生理的发育1.什么是青春发育期人体的生长发育,从卵细胞受精开始到发育成人,大约需要20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呈阶段性和波浪性的连续统一过程。
人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2个高峰期,第一次生长发育高峰期是在胎儿期至出生后第一年;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期。
(见图3-1)通常,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是指从人体开始青春发育期到人理的全面成熟为止。
这个年龄在我国大约是从12——14岁开始,到17——19岁结束。
当人的生理成熟以后,青春发育期基本上也就结束了。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的一个高峰期,它是决定人的一生体质好坏的关键时期。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会经历一系列微妙而又显著的变化。
比如人体形态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健全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和性的发展成熟等,青春期会给青少年带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也会带来相应的成长烦恼。
2.青春期发育的过程青春期的发育是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完成的,是人体生理急剧变化的一个时期。
(1)青春期的启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是性的发育。
青春发育的启动是在整个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下实现的。
青春发育启动的最高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下丘脑是青春发育的启动者。
下丘脑的性中枢,在到达一定的时期后,便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在下丘脑的控制下,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睾丸、卵巢则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再作用于子宫、阴道、阴茎、前列腺等器官,进而第一性特征和第二性特征出现、发育起来,青春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