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0.55 KB
- 文档页数:7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引言工业生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理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2. 工业发展与地理环境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工业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
因此,工业园区往往会占用大片土地,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同时,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会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压力。
其次,工业活动还会对空气和水质造成污染。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和废水,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会导致空气污染,而排放到水体中的废水会造成水质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工业活动还会带来噪音和振动。
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转以及工业车辆的行驶会产生噪音和振动,给周围的居民和生物带来困扰。
长期暴露在噪音和振动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地理环境也会对工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地理条件对工业区的选址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工业区和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有利于工业生产。
此外,地理条件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中的交通运输和物流。
地理环境的优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率。
其次,地理环境还对某些特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地区的地质条件非常适合开采矿产资源,这促进了矿业的发展。
而在某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这可能会影响工业发展的结构。
另外,地理环境也会对工业生产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一些地区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这需要工业生产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安全措施,以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4.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工业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和监管。
同时,加强对工业园区和企业的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环境问题。
其次,推动工业生产向清洁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李斌翔【摘要】高中地理第二册主要是以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知识面广,内容复杂,但是与现实结合十分紧密,生活决定教学,教学的实质是为生活所服务,是生活的一种镜像。
将乡土地理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易于学,乐于学,敢于思。
会让课堂教学效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乡土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3、通过工业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看待问题的观念。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一课时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资料:阅读学案P6-P7《镇江新区投资环境介绍书》及观看“镇江新区快鹿产业港宣传片”讨论:以快鹿产业港为例,镇江新区工业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宣扬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土地面积广大(全区规划面积218.9平方公里)、水源充足(长江流经、河网密布)、动力丰富(谏壁发电厂是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市场广阔、交通便捷(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铁、公、水路联运的地区)、政策扶持(土地价格低、”两免两减半”等)等等。
【学生思考并活动】搜索下列问题:1、决定工业区的区位,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土地、水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技术、资金、劳动力、政策环境等2、工业区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承转】工厂建设在什么地方,都想获得面面俱到的区位因素,但是这种完美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那么,在决策时只能考虑影响其工业的主导因素。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工业生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类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然而,工业生产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
本文将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资源分布和种类,这直接决定了工业生产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例如,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以能源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基地;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可能发展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区。
地理环境还决定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例如,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土地成本等都直接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例如,一些重工业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活质量。
同时,工业生产也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消耗。
过度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可能会导致资源枯竭,进一步影响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有负面影响就否定它。
事实上,工业生产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合理的工业生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工业生产方式,既能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又能保护地理环境。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期待找到一种更加环保、高效的工业生产方式。
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再利用;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减少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压力。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和约束条件,而工业生产又对地理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种关系,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等方式,实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与钢铁工业清洁生产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焦点。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讲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预备】查找信息:利用网络、报刊书籍查找或者向亲戚伴侣了解两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在进展过程中会带来怎样的污染?其中应包括轻重工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思考:象农业生产一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先请你结合生活体验归纳有利影响。
同学思考回答。
工业生产制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宝,极大地转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同学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培育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力量。
学习目标呈现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②快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同学的有意留意。
其次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读课本“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分析:环境污染的分布规律与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规律具有______性。
由于人类对_______、_______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严峻的__________,并直接破坏__________。
ks5u内容解析]教材重点突出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图中几个世界工业密集地区,环境污染程度大、种类多,表达了环境污染的分布规律与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规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可见,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酸雨等严峻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生态环境。
探究活动2: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产生的问题:ks5u内容解析]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工业的快速进展导致资源的供需冲突日益突出,加上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了资源的再生功能,加速了资源的耗竭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破坏(见表1)。
以常见的采煤炭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为例来说明,为引入后面的污染治理打下基础。
针对以上问题,对资源的开发要适度合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其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的时间。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1.你们好!2.我是__组,__号。
3.我今天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4.<【板书】: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5.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二节的内容。
因为本节是本单元第__节,前面已经学习过了_______,前面的学习是本节的基础,所以上课前我会用__分钟的时间,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因为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节,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还很陌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好心中有数。
上课开始,我会以单元前的序言里提供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倒入白让你单元,并从整体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一个概括分析,明确重点、难点,为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心理准备,并说明本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引起他们的重视。
(因为本节是本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学生对本册内容还较为陌生。
本册卷首有篇院士给予,主要从整体上介绍了地里的性质、人物、初中地里的内容、作用,这对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初中地理学习,树立科学的地理学习观非常重要。
因此,上课前,我会用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体会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向学生介绍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树立地理学习的信心。
(因为本节是本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学生对本册内容还较为陌生,所以上课前几分钟,我会赵忠向学生介绍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在初中地理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也为学生提前的预习做好心理准备,使学生更好的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
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每节课的开头都有一个带着问题的图文并茂的小资料。
这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所以上课开始,我会以图___结合者旁边的文字资料,提问学生_________,从而导入第一部分内容。
根据本课的知识量和难易程度,本节教学计划在2课时内完成。
然后,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结协作,运用地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4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知道水资源的宝贵性,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是学好本节的基础,也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结合本节教材的内容特点,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询知识的热情高涨,但知识储备有限,思维的深度不够,逻辑推导、分析、鉴别能力需要提高的情况下,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2.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确立依据:这部分是本节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为以后八年级下册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难点:1、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现状、原因及对策。
2、如何从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确立依据:八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地理知识和读图方法,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多引导、指导,所以把这部分设为难点。
第四,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根据地理课程所要求的运用地图学习,运用图表学习,运用资料学习、运用实例学习的学习要求,以活动课文推进课程的指导原则,本着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学会,教师少讲或不讲的原则,本节课我选择在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的同时,在教学中充分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拓展思维,锻炼能力,解决问题,陶冶情感。
并且结合初中地理课程内容量大,拓展性强,活动课文与叙述课文相结合的特点,如果条件允许,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课前充分准备好教具,特别是有关于本节课的一些水资源短缺图片、资料、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图、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等工程图片、资料,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响应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之外下,我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做拓展性活动,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互联网、电视等媒介上学习地理,充分获取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的课堂教学。
第五,说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共有三个框体,第一个框题——水是宝贵的资源:第二个框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第三个框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在教学中,我整体上采用复兴巩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回忆总结,巩固训练,布置课外作业这一教学过程,同时在各框题的教学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提高这一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并注意不同不同框题之间的综合、过度,最后集体总结,进行巩固训练,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是2-3课时的内容,各框题内容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而且框题内部的内容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可以分为许多版块,所以我的说课将会以框题性的知识辅以内部版块为框架来展现。
首先,复习巩固,唤起旧知。
谈话导入:大家还记得我国的气候以什么为主,有什么特点?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设计意图:这是前面几章学习的涉及到中国水资源的一些知识,本节课会重点从这些方面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原因,通过课前提问,既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又温故知新,又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
然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给学生出一个有关于水的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碗,都要请他来。
这是什么?设计优点:用出谜语这种方式导入新课,这是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地情境中进入课堂学习,从而更加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学习。
板书:第三节——水资源第三,讲授新课过渡:[图片过渡]给学生展示一组有关于水是生命之源的图片,学生感受到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从而产生惜水的感情。
转入第一个框题——水是宝贵的资源的学习。
第一个框题——水是宝贵的资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2、世界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其原因3我国水资源短缺及其原因第一个框题的第三部分内容与第二个框题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内容同属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范畴,所以在教学、板书呈现时,我会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并到一起。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1这部分内容在课本叙述式课文1、图3.16水资源是有限的极其文字说明中得到体现: (2教学过程与方法:首先,我向学生展幅地球卫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到地球总面积的71%左右,既然我们地球上有这么多水,我们都崇尚“物以稀为贵”,那么为什么还要说谁是宝贵的资源呢?然后,出示图3.16水资源是有限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小组讨论,计算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的比例,认识到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这部分知识较为浅显易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数据来完成。
过渡:水资源如此宝贵,那我们有没有合理利用水资源呢?2、世界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其原因课本体现:叙述课文2、图3.1教学过程与方法:1出示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2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图3.1反映水污染和淡水资源需求日增的图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背后的原因来思考,最后结合叙述课文,归纳结论。
过渡: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3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原因: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课本体现:叙述课文3,活动2教学过程与方法:1出示一组反映我国城市供水不足以及西北地区排队打水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2出示反映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对比我国和其他大国水资源状况,得出我国水资源短缺原因之一: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然后,出示两幅反映水资源污染、浪费的漫画,新闻资料,引发学生结合自己周围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污染、浪费情况,从而归结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污染、浪费严重。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刚才所学知识,完成活动1,举例说明水资源短缺原因。
作为拓展内容,阅读活动2中关于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资料,综合考虑谈谈对水危机的看法了,作为对框题一的总结、升华。
第二个框题与第一个框题最后一部分内容联系紧密,采用设问的方式过渡,提出问题:我国除了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有什么水资源问题?通过过渡,承上启下,转入第二个框题的学习。
★第二个框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主要包括两部分部分内容:1、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2、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1、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课本体现:叙述课文1、2、3,图3.19我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及其文字说明教学过程与方法:1出示图3.19我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及其文字说明,分别找四位同学以新闻播报的形式介绍这四幅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的新闻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不均匀。
2引导学生从气候、河流湖泊这些方面知识来思考原因?虑到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所学习的气候、河流和湖泊联系较为密切,我设计了“温故知新”活动。
活动中,我给出气候和降水图,给学生提出问题:1我国的气候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造成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有什么特点?然后,给出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和湖泊分布特点造成的水资源分布差异?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最后师生总结:由于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呈现出夏多冬少,南多北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