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课件-打花巴掌 (1)|人音版(简谱)(2014秋)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9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演唱课)一、教材分析:(一)结构分析:《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
(二)歌词分析:“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节奏报花名,念着合辙押韵的顺口溜:其中“说”部分出现的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歌词,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也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游戏。
另外,歌词中也多次出现北京话,如:和等。
(三)旋律分析:歌曲为五声A 商调式,旋律欢快、流畅。
演唱部分由五个乐句组成,除第四乐句外其余乐句均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发现相同旋律的重复来辅助学生准确学唱,特别是第五乐句的不同(2- )。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有表情、准确地演唱歌曲,并乐于和同学合作拍手。
2. 初步了解北京传统游戏,知道歌曲《打花巴掌》是北京儿歌及其旋律为五声音阶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唱,发现相同的旋律;通过合作,体验北京儿歌“打花巴掌”的特点及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喜欢这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有表情、快乐地与同学合作表现歌曲。
四、教学难点:在初步感知旋律特点的基础上准确演唱。
五、教学过程:儿话音(一)谈话导入、文化背景1. 谈话引入游戏话题:导言: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玩什么游戏?2. 分别观看游戏图片(背景音乐为《打花巴掌》伴奏):(1)师生互动说一说图片上的游戏(2)切入主题游戏“打花巴掌”:①导言:你们知道“打花巴掌”是什么游戏么?②老师介绍:“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节奏报花名,念着合辙押韵的顺口溜。
(二)揭示课题趣味学习1. 揭示课题《打花巴掌》: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和游戏同名的北京儿歌《打花巴掌》。
2. 初听歌曲:(1)感受音乐活泼的情绪(2)听辨歌曲演唱形式——说唱结合3. 出示歌词:4.学习“说”部分:(1)教师示范节奏(2)学生模仿:手打二拍子固定节奏,读歌谱节奏(3)分析节奏特点:①一、三小节不同,二、四小节相同②按节奏特点进行师生接龙、生生接龙活动(4)出示第一段歌词:①教师完整示范第一段歌词,并明确“的”字读音tai:②师生歌词接龙(5)学习第二、三、四段歌词①学生自主学习②引导学生发现“一月一”“爱学习”合辙押韵的特点③通过歌词合辙押韵的特点,师生一起创编歌词④完整拍手表现“说”部分5. 学习“唱”部分:(1)出示歌谱,教师范唱:过渡语:你听一听歌曲唱了什么?(2)再听,随音乐出示歌曲唱到的花:(3)学唱旋律: ①分句学唱:A. “唱”部分第一、二乐句: a. 学生随教师模唱 b. 发现旋律规律c.学生跟琴模唱,注意一、三小节旋律走向的变化,唱准附点节奏及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