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迈向走好成功的第一步
- 格式:ppt
- 大小:10.21 MB
- 文档页数:25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
这个过渡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影响他们未来学习、适应和成长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来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 建立学习基础: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第一步。
如果衔接成功,孩子可以在小学阶段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教学内容,顺利建立起学习的基础。
2. 培养学习兴趣:幼小衔接时期的顺利过渡可以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积极兴趣。
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和课程内容,有助于孩子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3. 提高学习能力:幼小衔接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衔接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方式和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影响幼小衔接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过渡体验。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家长的良好互动和关系,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引导和激励,都将对幼小衔接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也会对幼小衔接产生深远影响。
优质的幼儿园教育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综合能力培养,更好地为小学衔接做准备。
3. 小学教育:小学的教育环境、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方式对幼小衔接同样至关重要。
小学应该能够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发展特点,提供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幼小衔接的平稳进行。
三、促进幼小衔接的方法和具体技巧1. 预先适应:在幼小衔接前,将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环境。
可以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交流互动、参加小学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提前熟悉小学的情况。
2. 与家长合作:幼小衔接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家长可以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合理的过渡计划,配合教育工作,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小一上学期期中家长会——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小一上学期期中家长会——迈好成功的第一步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们一(1)班的第一次家长会。
非常荣幸,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我们能有缘走到一起,共同面对幼小衔接工作。
大家都是忙中抽空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我就开门见山说今天开会的几个主要事情。
一、在校情况刚刚过去的这个星期,对于你的孩子来说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
因为从这一刻起,他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从幼儿园到小学,心理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孩子适应的时间越短,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越有利。
这个过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与老师和家长的努力是紧紧相关的。
经过这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适应得很快,如:王姝涵,姜雅倩,董文强,于燕翔,陈语航、孙艺丹,王俊阳等,他们上课认真、发言积极、作业能认认真真完成,能自觉准守学校的各项制度。
但也有部分学生升入一年级后,组织纪律松散,下课追逐打闹,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做小动作,随意插话,影响课堂纪律,作业马虎,拖拉,为接下来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接下来我就结合着学生这两个月的学习行为习惯,来谈谈具体的情况:(一)到校习惯咱们学生的到校时间是早上7:20以后,7:40之前到校参加早读,中午12:30之前到校参加午自习。
接送孩子不要过早或过晚。
个别学生到校挺早的,但是不仅自己不读反而影响其他同学,失去了家长让他早到校的初衷,而且到校过早,值日教师尚未到岗,孩子自制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不利于孩子的安全。
另外,希望各位家长提醒孩子到校后迅速把该交的作业本一次性全交给组长,别磨磨蹭蹭地在书包里找上半天。
(二)课堂习惯一年级对课堂常规要求很严。
要求学生听课时,必须坐正;回答问题起立时,手要放在两边;别人在回答时,必须停止举手,管住嘴巴,仔细倾听;大多数学生都还不错,问题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孩子身上,这些孩子都很聪明,可上课总爱拨手,趴着,这样肯定影响听课效率,老师总要牺牲上课时间,停下来指正,希望这些家长能够回家加强监督。
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迈好入学的第一步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丰台第五小学将“精彩天地幸福摇篮”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不仅为了每位学生今天的幸福,更是为他们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
学校要始终立足于培养能够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的人。
一个幸福的人需要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行为习惯,并保持对世界的兴趣。
这一切需要从早抓起,要从学生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抓起,因此入学适应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构成比较复杂,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基础也有很大差异。
一些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后,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同学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良好的入学适应是学生迈向幸福未来的第一步 1.入学适应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开端入学适应是指学生刚入学的一段时间内能否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6岁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在生理、心理等很多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在学业方面,学生要适应更长的时间付出;在学习方式上,学生要能够遵守基本的要求;在情感上,学生要适应新学校、教师与同学。
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接受小学教育,意味着新的人生即将开始,也是学生独自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开端,学生对学校的印象、对新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度都会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上最初和最深的烙印。
因此,入学适应对学生、家长和学校来说,既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也是重要的成长机会。
入学适应较好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节奏、建立新的同学友情、感受到自身价值,并喜欢上学校生活,从而获得幸福的情感体验,为未来的幸福感受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适应得不好,学生将感受不到学校生活的有趣与丰富多彩,体验不到同学、师生交往的亲密和温暖,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逐渐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这对其今后的学业、行为及人际交往等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做好有效的幼小衔接,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这是学生迈好漫长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幼小衔接——走好进入小学的关键一步
去年的此时,离开原单位之前,正在做这件事情:
进行幼小衔接讲座。
这两天仍然继续中。
只是这一次针对的对象,是女儿所在的班级、以及其他几个平行班。
又是家长、又是老师。
双重角色之下,也对内容有了一些新的改编。
在之前的讲座中,比较注重幼小衔接的具体内容,学习、习惯、心理、物品等等。
更多的是帮助家长们做好一系列入学铺垫准备。
当然了,对于衔接,我自己还是坚持两点,第一,幼小衔接是一个阶段,一种意识,而不是只仅限于入学前的一两个月,时间的维度放长一点,其实整个幼儿园阶段都在幼小衔接。
第二,幼小衔接具体内容上,小学知识的衔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肯定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习惯、心理的衔接,特别是专注度的衔接。
新的分享中,我重点加入了两块内容,这两块内容,更多的是小学老师视角。
一是怎么做让孩子喜欢上学,三个层次,喜欢班级、喜欢老师、喜欢自己。
二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最开始的一段时间该怎么做,即顺利开启一年级序幕。
下面是这一轮讲座的ppt,相对于线下分享,做了部分修改:。
幼小衔接大型活动方案加效果分析一、活动主题。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迈向小学的第一步”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初步的了解,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3.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三、活动时间。
[具体活动日期],上午9:00 下午3:00。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名称]、[合作小学名称]五、活动对象。
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及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代表。
六、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方面。
提前与小学联系,确定活动流程和参观内容。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准备好幼儿的接送车辆、午餐、饮用水等物资。
制作活动宣传海报、幼儿姓名牌等。
2. 小学方面。
安排好参观路线,开放一年级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场所。
选派优秀的一年级教师担任讲解员,为幼儿介绍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准备一些小礼物,如文具、书签等,作为欢迎幼儿的小惊喜。
七、活动流程。
上午:1. 幼儿园集合(9:00 9:15)幼儿在幼儿园操场集合,教师再次强调活动的安全和纪律要求。
给每个幼儿发放姓名牌,确保活动过程中的秩序。
2. 前往小学(9:15 9:45)幼儿乘坐校车前往合作小学,一路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路边的风景,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3. 小学欢迎仪式(9:45 10:15)小学领导和一年级教师代表在学校门口迎接幼儿,举行简单而热情的欢迎仪式。
小学生代表发言,欢迎弟弟妹妹们来参观小学。
4. 参观校园(10:15 11:30)按照预定路线,依次参观一年级教室、图书馆、操场、实验室等场所。
在一年级教室里,幼儿可以体验坐在小学生的座位上,感受小学课堂的氛围;教师讲解小学的课程设置、学习用品的使用等知识。
在图书馆,管理员介绍图书借阅规则,幼儿可以自由翻阅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图书。
在操场,观看小学生的课间操表演,幼儿可以跟着一起做简单的动作,感受小学课间活动的活力。
做好幼小衔接迈出人生第一步每年的九月,都是一个让人心动的季节。
当热烈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时候,一批满脸稚气的一年级新生像一群群小天使飞进了校园,给沉寂已久的校园注入了无限生机。
跨入一年级,是每一个孩子人生的新起点,满载着小朋友们美好的憧憬,满载着家长们浓浓的期待。
然而几天后,家长、老师们会发现有部分孩子慢慢地厌倦上学、害怕上学甚至不愿上学。
究其原因是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幼儿园以玩为主,而上了小学,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还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让孩子的心理适应这种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让一年级新生平稳渡过幼小衔接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在孩子入学前,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采用很多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
例如,告诉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告诉他们,进入学校之后就会变得向老师那样知识渊博……不可否认,家长们对孩子这种入学欲望的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孩子上学的热情,使他们对学校充满积极的期待。
但不管孩子对学校的印象是积极的期待,还是消极的排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真实感受。
在一年级新生报名的第一天,我就称呼他们“同学们”而不是“小朋友们”,然后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你们吗?因为,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等你们加入少先队后,你更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了。
”随后给学生讲了红领巾的涵义,来促使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而使学生不再留恋幼儿园的生活。
二、让孩子了解,“没有洋娃娃的课堂”同样有趣学生从幼儿园的自由、活泼、散漫的学习环境来到了有学习任务、有作业、受课堂纪律支配的学习环境,感到很不适应。
于是很多老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这种不适应,把一年级的课堂笑称为“没有洋娃娃的课堂”。
这种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学生心里烦躁不安,使学生陷入上课不注意听讲的状态。
帮孩子走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珠江路小学翟莉观察是指有预定的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人获得的各种信息中,来自眼睛的信息占83%,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可见观察对知识的获得是多么重要。
因此,在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应当重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对快要入学或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怎样使孩子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呢?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开始尝试帮孩子走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
(一)带孩子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千变万化的社会,开阔视野。
孩子会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索和发现因果关系。
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比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花、草、树等自然的变化,让孩子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到动物园去看动物的各种神态和形态,区分不同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的习性;到社会上去看不同的人、车、物。
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并一边走一边给孩子讲,让他注意到周围的一切。
(二)在游玩中,帮助孩子确定观察对象。
家长在领导孩子游玩中,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的题目。
上小学的孩子,家长要和学校相配合,注意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并且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比如,可以从整体去观察,也可以局部观察,还可以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地观察,还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等等。
让孩子掌握了方法,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新世界。
(三)让孩子写观察日记。
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
比如,可以辅导孩子每天写观察日记,记下每天所看到的人和事。
家长可以启发孩子的兴趣,比如多给孩子提些问题,让他自己通过观察找到答案。
(四)在绘画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学龄儿童往往都喜欢画画,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尝试在绘画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因为我们在绘画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儿童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