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

学案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九年级语文(上)第10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

谪守.. ①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属.予作文②同“嘱”,嘱托。朝晖.

③日光 胜状..④胜景,美景。胜,美好。 去国.怀乡⑤国都 锦鳞..

游泳⑥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微.斯人⑦如果没有 二者之为.⑧心理活动,表现。 春和景.

明⑨日光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①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②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无光,天气景象变化多端。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④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似沉入水中的玉壁。 ⑤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⑤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3.原文填空:

①从空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是(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站在时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②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来讲属于(议论;),其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语段训练(原文略)。

1.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①属予作文..:①写文章。 ②进.

亦忧:②即指“居庙堂之高”。 ③薄.暮冥冥 ③迫近。 ④气象..

万千:④景象。

2.翻译句子(4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①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

3.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交待作记背景和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2分)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与开头照应。

三、中考链接。

(一)2011年台州市《岳阳楼记》原文略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①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各2分

2.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迁客骚人_形成了对比。(2分)

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4.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3分)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二)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渑水燕谈录》比较阅读训练(2010·浙江省金华市,16分)

(甲)《岳阳楼记》)原文略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①通“俱”,全、皆②前人之述备.矣②详尽

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③轻视、看不起④岁.衣缣一匹④每年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②(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

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2分)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

附译文:

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辈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