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瓷器真伪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2
成化瓷器的辨认成化青花瓷器的总体风格,简洁明快,趋向于小巧玲珑。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世作品来看,大件的少,多是一些中、小型器,胎骨较薄,常见有:高足杯、盘、碗(敞口、撇口、卧足、高足)、碟、洗,其次还有瓶(瓜棱瓶、葫芦瓶、梅瓶、玉壶春瓶、鹤颈瓶),腹部接口不明显,讲究修胎。
还有盖盒、长方花盆、各式盖罐、象耳炉、三足炉等,这其中以小巧的高足杯、卧足碗数量最多。
成化青花没有永乐、宣德青花瓷器造型丰富。
这时期对于瓷器审美观点有了很大的转化,反映出由雄浑变为秀美。
这些精巧玲珑的器物,轻灵典雅,线条柔和,深受世人的赞赏与推崇。
明朝成化年间的瓷器不仅仅是风格上的转变,在其他方面也同样十分拔尖:一、成化年间的瓷器胎体轻薄,釉质肥厚,底胎和釉彩也十分精细。
二、成化年间的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闻名于世,有云遮雾障的朦胧之美。
三、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在成化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之一,虽然成化斗彩存世较少,但件件都是精品。
这个时期的斗彩瓷器绘画简练,上面的内容多为花鸟和人物,造型小巧别致,鲜有大件瓷器。
四、成化年间的瓷器款识的字体挺拔有力,落款多为“大明成化年制”。
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
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
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点,但其生产时间很短,传世品较为少见。
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于采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无黑斑,青花色彩更为清丽明快。
成化青花瓷器多为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器。
这件麒麟纹盘器型大而不失秀美,胎釉精细,纹饰舒展豪放,为成化青花大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传世珍品。
成窑御瓷,质精秀雅,世无伦匹,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最精彩的传奇,铸就一个不可取代的美学典范,其胎釉莹润,造型秀奇,青花五彩淡雅幽静,上承永宣雄健精萃,下启嘉万彩绘风尚,影响深远,为后世百般推崇,历代藏家皆视之为拱璧,如万历时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言:“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
明成化斗彩瓷器有哪些鉴定秘诀?藏世界2017-05-01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我从事古玩经营学习研究40多年。
其中积累了鉴定古玩的经验。
现在谈谈古玩怎样鉴定真伪其中到底有什么秘诀和要点。
我们知道:鉴定字画的要点是:字画,诗,印章;再参考画的市场价格。
由于现代科技发达做到以上几点已不是难事。
但总是有不足之处,有破绽可寻的。
古玩瓷器也是一样,仿古比比皆是。
鉴定古玩瓷器真假的过程:一看、二听、三惦、四摸,五拍板。
一看:看瓷器的器形、釉面、彩料、画意、胎质、款识以及制作工艺。
二听:对瓷器轻轻敲击,听声音判断此件瓷器是否有暗伤已经修补。
三惦:惦出瓷器的分量是否重,是否纯(真品制作工艺佳,瓷土淘洗次数之多,瓷胎紧密坚实,洁白如玉,自然分量重声音悦耳)。
四摸:摸瓷器的胚胎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规范,如有不对找出破绽。
五拍板:即最后评判真伪。
要有鉴定依据不要轻易表态,关键在于要了解真品的制作工艺,及历史的时代背景。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康熙斗彩花盆例如:斗彩大家都知道,斗彩是釉下彩青花绘制好轮廓、施釉后在青花轮廓内填上所需的彩色。
是釉下彩与釉上彩并逗而成的色彩鲜丽,互相争艳,争为斗,故谓之斗彩也。
由此及彼,明代成化斗彩、清代雍正斗彩、民国时期仿斗彩以及当今仿制的斗彩又是从何角度来鉴定年代的呢?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成化斗彩婴戏杯底部(一)明成化斗彩瓷1.瓷土要经过三至四次的淘洗,胎色洁白如玉,晶莹脂润,胎质紧密份量重,声音清脆悦耳音律较长,造型规矩不易变形入窑造烧后,底足露胎和接釉处有极浅的炒米色。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成化青花葫芦瓶底部2.在制好胚胎上以平等青(氧化钴)作为着色剂,落款并绘上所需要的青花,线条流畅有力无拖泥带水现象。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成化斗彩天字罐底部3.施釉施一层白色而较肥厚的玻璃釉,气泡极小肉眼很难看出。
4.“内”烧制成型以后的瓷器叫青花淡描也叫做漏彩(因为还未填彩)。
5.在青花轮廓内填上所需要的彩色一般都是绿彩、黄彩、红彩还有少量的紫彩(姹紫)彩色均匀,填得规整有力非常协调。
大明成化斗彩瓷器鉴定要点分享~成化真品打样!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真品鉴赏大明成化斗彩鉴定要点:青料有两种由平等青青料和苏麻离青青料两种!胎釉莹润如玉、用手抚摸有一种软糯感!这是其他任何一朝瓷器所不具备的特征!成化时期瓷器胎骨系麻仓土胎!真成化瓷胎细腻而不滑手,手指在瓷胎上有一种吸附感,而新仿的成化瓷胎如果不经打磨就不润腻,只有一种戳手感,而经打磨的瓷胎虽然不会出现戳手的感觉,但又会有一种滑手不吸附的感觉。
现代仿成化瓷器的高手们虽然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仿成化瓷胎的问题,但终归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麻仓土已绝迹!成化斗彩运用青料平等青青料:成化时平等青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墨画之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
成化瓷器胎釉: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胎釉釉水肥厚、感觉颇有油性;抚摸时具有一种软糯的手感!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四大美女斗彩杯“ 成化平等青青料混合苏麻离青使用”成化斗彩瓷器之姹紫:“姹紫”“表面干涩无光”,后朝很难仿造!因成化青花的炼制分敲青与淘青两种方法外,在青料上有使用平等青和平等青料与进口苏麻离青料相混合;而两种青料混合比例又各有不同的比例配法,故成化青花在瓷胎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明嘉靖年间《江西大志书》记载精炼回青料的过程的大意是:“成化青花大部分淡雅亮丽,是用淘青法炼制而成,,用进口苏麻离青加国产陂塘青配比,把配料敲打碾碎,用水搅拌,用磁石吸取铁杂质,把浆水沉淀烘烤晒干,每斤可得5钱左右的的青花料。
青花钴料发色的好坏与钴的含量、水分比例及窑温高低有直接关系。
钴占0.5%,呈色如蓝宝石;钴占0.25%,发色偏淡蓝;钴占1%,则色深蓝;青料超过1%就是蓝黑,但是无鉄锈斑。
成化斗彩瓷器鉴定特征,成化斗彩鉴定方法~纯干货分享附高清图解大明成化斗彩瓷器,到代真品非常稀少;因为成化斗彩存在代代仿、后朝仿前朝的情况那是一直延续到民国;持续到现在!成化斗彩有明晚期仿成化,康雍乾仿成化、晚清民国仿成化、直至今天一直在仿造……#瓷器#成化斗彩龙凤纹天字罐成化斗彩蛤蜊光泽、宝光拍摄成化斗彩~平等青高清拍摄麻仓土胎骨~拍摄鉴赏成化斗彩瓷器,不是看开片、不是看底足脏不脏;更不是看看有没有“姹紫”!瓷器鉴定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鉴赏,鉴定一件瓷器的要素有很多;鉴定成化斗彩瓷器的要素综合起来、结合运用排除法~那么一件瓷器真伪结果出来了……#收藏#成化斗彩蝴蝶茶具微观下胎釉老化拍摄微观老化拍摄麻仓土胎骨高清拍摄:麻仓土洁白细腻,抚摸时手感具有糯性、鉴定成化斗彩瓷器真伪:首先是青料,其次是胎土,绘画技法、填彩手法、线条勾画技法、填彩发色、胎釉光泽、胎釉手感;底款、胎骨、绘画特征等等……然后结合宏观老化,微观老化、神韵、气韵~那么这一件瓷器的真伪就出来了!总之:鉴定一件瓷器的真伪,需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鉴赏眼力!#我要上头条#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化斗彩胎釉莹润如玉,凝脂感很强、手感非常软糯、具有糯性成化平等青青料和平涂技法拍摄麻仓土胎骨老化~拍摄任何片面的鉴赏鉴定路线,那都是片面的鉴定野路子;只有全面的综合的鉴定思路才是最准确的鉴定结果。
如果说一件成化瓷器它的胎土是麻仓土、青料是平等青、款有一个字我怎么看着书写不好看~那么他是仿品吗?#古董#大明成化四大美女斗彩杯成化斗彩胎釉莹润如玉、凝脂感很强,具有玉质感成化斗彩瓷器的“姹紫”成化斗彩部分瓷器青料运用:平等青、平等青混合苏麻离青、苏麻离青!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瓷器鉴定还有一个鉴定思路、那就是排除法,其他几个特征都对,唯有一点不对;那就要看哪一点不对了!麻仓土明万历朝以后绝迹,苏麻离青明代成化朝以后绝迹;平等青青料的运用等等、我们鉴定成化瓷器首先鉴定的这三个关键因素!实战才是成功之道,纸上谈兵,不知变通~那就叫走偏了!#我要上微头条#大明成化婴戏纹斗彩杯成化平等青拍摄麻仓土胎骨老化痕迹拍摄希望我的鉴定路线,对喜欢成化斗彩的瓷友有所帮助;每一位瓷器玩家都有不同的鉴定思路、唯有全面的鉴定思路~才是准确无误的!。
成化斗彩和历代仿品的辨别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成化斗彩胎薄质细,釉面洁白蕴润,胎骨迎光有的呈肉红色,有的呈牙白,胎釉器物内外一致,有的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有淡淡的湖水緑,但并非所有的斗彩都必须有这种湖水緑。
成化斗彩胎壁轻薄,器沿薄处有划手感,因此在宫廷中使用时有时还会另外打磨。
而口沿稍厚者或非皇帝及其后宫得宠者的用器就不再另外打磨!所以,也不可以用是否能划手来肯定或否定它,应该先分清楚器物是否曾经使用过,还要根据不同器物使用者的等级而有所分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是宫中的太监宫女们,他们所用的斗彩器物就没有再另外打磨,而在万贵妃权倾后宫的成化时代,能用得上斗彩的太监宫女也就非通一般了。
成化斗彩用彩虽然也是红黄緑紫青兰五色,由于其在色上再加其它色彩并进行了多次烧窑,所以一色可化为多色,又因用彩淡薄,所以色彩既鲜艳秀丽又柔润优雅,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弘治正德二朝不烧斗彩,到嘉靖时又开始按照成化时的图案和技术再烧斗彩,但在青花发色与斗彩色泽方面都不能与成化相比。
成化斗彩为何名贵?好在哪里?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成因如下:一、起源宣德成熟成化成化瓷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历史、工艺、艺术审美和文化附加值上。
成化斗彩成名于成化,但何时起源?何时创烧?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明确结论。
1985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两件极其珍贵的传世品——“宣德御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这个重要发现破解了成化斗彩创烧的时间问题,解决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又一问题。
这只青花五彩碗为撇口,垂腹,圈足,里口沿以青花藏文为饰,器心绘莲池鸳鸯;外口沿以三条青花弦构成一条宽带,中绘三条青花行龙,并有飘荡的流云;圈足以汹涌澎湃的海水为饰,底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官款。
这项发现说明古代文献记载的“斗彩初见宣窑”并非子虚乌有。
斗彩品种已知始自宣德,若微之著录,如《物志》尝言明宣窑:“隐纹如桔皮,红花青花者俱鲜彩夺目,堆垛可爱。
成化青花矾红瓷器鉴定技巧和方法鉴定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技巧和方法一、器型和工艺器型:成化青花矾红瓷器以小件器物为主,如杯、碟、碗等。
其器型工整规整,线条流畅优美。
工艺:青花纹饰采用回青料,呈淡雅柔和的蓝灰色;矾红彩鲜艳亮丽,有一层均匀的釉面,纹饰线条细腻清晰。
二、纹饰和构图纹饰: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纹饰主要以花卉、山水、人物、动物等题材为主。
花卉纹饰以缠枝莲、菊花、牡丹为主,布局疏密有致,生动自然。
山水纹饰以小青绿山水为主,构图秀丽,意境深远。
构图: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构图注重和谐与平衡。
纹饰布局匀称,层次分明,疏密得当,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青花色泽和矾红发色青花色泽: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青花色泽淡雅柔和,呈淡雅的蓝灰色,浓淡相宜,层次分明。
矾红发色: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矾红发色鲜艳亮丽,呈粉红色调,有微微的闪光,色泽均匀细腻。
四、釉面和胎骨釉面: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釉面光亮肥润,莹润通透,釉色白中泛青,俗称“鸡肝冻”。
胎骨: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胎骨坚密细腻,胎质细白,敲击声清脆悦耳。
五、款识和底款款识: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款识主要有两种,一是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一是釉下矾红双圈款,即“天”字和“成化”字分别在两个双圈内。
底款:成化青花矾红瓷器的底款通常有青花双圈款和双行矾红款两种。
青花双圈款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双行矾红款为上下两行,上行为“大明成化年制”,下行为“款识”。
六、仿制品特点纹饰:仿制品的纹饰线条不够清晰,布局不和谐,生硬呆板。
青花色泽:仿制品的青花色泽浓艳生硬,缺乏层次感。
矾红发色:仿制品的矾红发色发暗发黑,没有成化官窑的鲜亮感。
釉面:仿制品的釉面光泽较差,不够莹润通透。
胎骨:仿制品的胎骨松软粗糙,敲击声沉闷。
注意事项:鉴定成化青花矾红瓷器时,需综合考虑以上各项因素,不可片面依据某一特征。
对于仿制品,需仔细观察纹饰、色泽、釉面、胎骨等细节,避免因表面相似而误判。
如有条件,可通过科学分析,如热释光法、X射线衍射法等,辅助鉴定。
成化瓷器真伪鉴定基本方法要高雅谈艺术,也要低俗谈投资。
要品味,也要理财。
雅俗共赏,掌握当今艺术品市场!明成化斗彩葡萄杯成化瓷器真伪鉴定基本方法,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
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那么成化瓷器真伪鉴定有什么方法呢?成化瓷器真伪鉴定方法一:辨胎釉釉质肥腴,润如凝脂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成化瓷器真伪鉴定方法二:辨纹饰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
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
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成化瓷器真伪鉴定方法三:辨彩料“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
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
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成化瓷器真伪鉴定方法四:辨工艺器物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
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
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成化斗彩瓷器的鉴定要点成化瓷是汉族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
其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
成化斗彩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色彩鲜艳,画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鸡缸杯、成化斗彩三秋纹碗、高士杯、葡萄杯、婴戏杯、天字罐等,均为绝代精品。
成窑制品传世不多,素为历代鉴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时已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直说。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科科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吕成龙先生,受中贸圣佳拍卖公司邀请,为众多收藏爱好者讲解《明代御窑斗彩瓷器鉴赏》。
主题:《明代御窑斗彩瓷器鉴赏》第八集:成化斗彩瓷器的鉴定要点最后一个就是我再谈一下成化斗彩瓷器的鉴定要点,鉴于明代成化斗彩瓷器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造成这一名贵品种备受后人推崇,随着时代的推移,价格不断的飙升。
明末清初人朱彝尊他有一个《曝书亭集》,这本书当中提到说“见新而贵旧者,人之情,然时方日趋于新,未必尽惬吾意。
所存往往不若出于旧者之无弊,则新者凡陈,而旧者只觉其可慕焉。
彝尊儿时见先生父母治酒食、燕宾客瓷碗多宣德、成化款识。
”那些瓷碗,招待客人的瓷碗都署的宣德成化款。
“近亦嘉靖年物。
酒杯则画芳草斗鸡其上”这种鸡缸杯了,“谓之鸡缸”“万历窑所制,至或下劳傔从。
”“见闻所习,无足异也。
既遭兵火,往时之杯、棬尽失。
而景德镇近日瓷碗颇极精巧,或谓可胜往囊昔,惟有识者辄以为不然,”动不动就以为不然,这段话很重要“盖尝以月之朔望,观于京师慈人寺。
比日中,天下之获咸集,贵人入市,见陈瓷碗,”就是老的瓷碗,“争视之,”争着看。
说“万历窑一器索白金数两,而宣德成化款制者倍息焉,就叫翻倍。
至于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五镒是多少?这是古代的一个计量单位,就是20两,也有人说是24两,这是疑义,疑义是20两或者24两。
“有力者购之不少惜,既得之,惟有咨嗟叹赏而已。
”这是他的一段记载。
还有清代乾隆期的《陶说》当中《万历野获编》:“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
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倾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白金,为吐舌不能下。
教你一招辨别成化青花的真伪的方法明代成化瓷器胎骨系麻仓土、据说从明成化以后麻仓土就绝迹了…麻仓土用完了、没有了。
成化还是苏麻离青运用的一个分水岭、自成化以后麻仓土再无出现过…成化青花瓷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兰花栀子、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八仙高士,以及梵文和藏文等。
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
足外墙一般围以两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
常见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盏托、梅瓶、玉壶春瓶、梨壶等,绝大多数是小件器,有“成化无大器”之说。
成化瓷修胎规矩,瓶、罐、壶等立器有的隐约可看出接口痕迹;盘子塌底,碗、盘器足较直且稍高,底有釉,并有六字双圈或六字双框款,写“大明成化年制”。
从窑址出土的瓷器看,写有双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
也有在罐上写“天”字款的,无圈框,俗称“天字罐”。
成化款苍劲有力,笔画圆润,字体较大,被框、圈紧紧束住。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人称成化、弘治朝为太平盛世。
成化瓷是中国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
成化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画面清澹雅逸,青花瓷在成化时风格为之一变,其呈色由浓艳变淡雅,成化青花被推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精雅绝伦。
化瓷器圈足一般都较薄且深。
凡饰有青花边线者,圈足高低虽不同,但却有同一种现象—青花双边线都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且靠近足跟无釉处的那条弦线,颜色较深重,上边的一条弦线则显清淡。
发现器物圈足上「双边线特征」虽属偶得,但在所见成化瓷器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
对于此时不署款识的器物,尤宜将这一特点用作鉴定时的参考依据。
如果成化斗彩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品种,但论及工艺技术与艺术成就,成化青花则不相伯仲,甚至更为出色。
而成化青花的清丽淡雅、烂漫天真,与雄浑浓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鲜明对比。
辨别成化瓷器与清仿成化的鉴定方法
辨别成化瓷器与清仿成化的鉴定方法
(2015-01-28 15:59:48)
辨别成化瓷器与清仿成分类:明代成化
鉴别真与仿成化瓷器主要从胎质、款识、纹饰,气泡四个方面去区分真器或清仿。
胎质方面,又包括胎色和胎质特征,成化瓷器是麻仓土胎质,胎色微显杏黄或肉红色。
胎质特征就比较多,有些特征是胎质通过釉表现岀来,成化虽然是精品瓷器,但麻仓土的特征恰恰又岀现一些疵点,通过疵点就能认识成化瓷器的胎质。
而清康煕、雍正、乾隆官窑瓷器的胎质较精细纯洁,与成化胎质比较它的疵点不存在。
笔者形容成化瓷胎是“美人痣”,清代瓷胎是“玉美人”。
款识方面,清人要写成化款的笔划是不容易的,怎么办?一是在胎坯上用针尖打点仿样,当釉上好后,胎坯上的小孔眼就显现岀来。
二是用青料打点仿样,釉上好后,青料笔划没全盖上打点,在笔划中呈现一排排的青料小点点。
因当时没更好的工具才让人工打点仿制成化款笔划。
笔者见到朋友收藏的成化款红釉小碟瓷器,从造型、纹饰、色彩上分辨不岀真与仿,总觉底款上有一排排的小针眼孔不符常理。
此碟后被专家鉴定为清代。
纹饰方面,成化斗彩瓷器的上彩,填彩都较随意,往往将彩料超岀纹饰的双框内,有的又没填满。
清代填彩非常正规,没有超岀和填不满的现象。
气泡方面,成化瓷器釉中气泡小而密集,但在
青料上的气泡又大如珠,密集的小气泡是因当时的胎质与釉质烧结的玻璃相决定的。
几百年后要仿那时烧结的玻璃相谈何容易。
成化瓷器真伪鉴定篇一: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真伪鉴定“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真伪鉴定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
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这三朝的动乱时期(后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差一点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毁掉。
不过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明朝逐渐恢复生机,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安定,景德镇官窑也重新走向繁荣发展的正规之路。
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朝为太平盛世。
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
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
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成化皇帝为讨万贵妃开心,烧制大量精美瓷器说到成化瓷器的精美,自然与当朝的帝王有关。
要从成化皇帝的身世说起,成化皇帝幼年就被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成化皇帝父皇的沉浮铸就了他的不幸,父亲英宗朱祁镇在与蒙古瓦剌部的交战中被俘后,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钰继承皇位,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当他的叔父逐渐牢固的控制了政权之后,就改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废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为沂王。
在他11岁时,父亲朱祁镇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为了太子,在18岁时朱见深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由于他的命运曲折,朱见深18岁即位以前由一个比他大十七岁的宫女一直服侍,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此人就是后来的万贵妃,这个女人影响到了成化皇帝的一生,因此成化皇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痴情皇帝。
成化一生迷恋比他年长十七岁的万贵妃,她是他的朋友、情人、母亲和保护者。
成化皇帝为了讨万贵妃开心,交派景德镇的生产大量的瓷器,且要求极为严格。
在历史档案中虽找不到具体的数字,但《明史·食货志》概括性地叙述了当时烧造之多:“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
”成化斗彩瓷名重于世斗彩瓷就创烧于这一时期,是由宣德青花五彩发展而来,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
斗彩瓷器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明代文献中称之为“青花间装五色”。
斗彩的制作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所需填绘不同的彩色,再入窑经低温二次烧制而成。
斗彩以成化朝最为著名,由于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五彩相配,形成了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
著名的有鸡缸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和花鸟杯,还有一种在器物底部落“天”字款的盖罐,被称为天字罐,为成化斗彩中的极品。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卉、人物、瑞兽等,是后代包括帝王在内的收藏界必追求的品种,对后世影响很深,并争相模仿。
成化斗彩艺术与价值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概括,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
成化斗彩中以鸡缸杯名声最大,杯身画面绘有雄鸡一只引吭而啼,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嬉戏玩耍,神态逼真,呼之欲出,旁边所衬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据记载,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倍受赞赏。
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此杯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
《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
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万历时率先仿烧。
成化斗彩商业价值也一直极为可观。
例如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写到:“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
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
”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
”。
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
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从传世品来看,明成化青花瓷大件少见,绝大多数为小件器。
常见的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梅瓶、梨壶、盏托、玉壶春瓶等。
成化瓷器纹饰以香草龙最具代表成化瓷纹饰开始出现了规矩化的宝相花、团花,并大量运用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瓶罐类器物多用修长的蕉叶装饰。
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花、兰花、栀子花、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高士,以及梵文等。
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
其中莲托八宝纹应是成化时开始流行的纹饰,而树石栏杆的庭院图虽很早出现,但亦以成化时为盛。
在这些图案纹饰中,尤以夔龙和十字宝杵最具代表,夔龙的龙嘴常衔一枝莲花,因此又称香草龙。
成化青花用的是平等青,色调柔和淡雅成化青花前期有的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但不久青料已用完,后期主要用的是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青花色调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淡雅的青花也为斗彩提供了陪衬效果,使成化斗彩不仅在当代或是后来创下了不可逾越的里程碑。
成化瓷器品种繁多,色彩丰富成化朝除了名噪一时的斗彩瓷外,还有继承宣德时期的彩瓷及单色釉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绿彩、孔雀绿釉青花、黄釉青花、蓝釉白花、白釉酱花、白釉红彩、白釉黄彩、白釉绿彩、素三彩、珐花、仿哥釉、白釉、黄釉、蓝釉、红釉等;其制作工艺均十分精致,但传世并不多见。
在1975年与1987年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珠山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残片,不但品种繁多,色彩丰富,而且有许多品种在传世品中尚属首见,如红地绿彩、红釉白花等。
方法一:辨胎釉釉质肥腴,润如凝脂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方法二:辨纹饰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
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
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方法三:辨彩料“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
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
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方法四:辨工艺器物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
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
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谈。
方法五:辨款识成化款肥篇二:成化瓷器鉴定成化时期瓷器的鉴定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
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
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
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
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
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
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
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篇三:17古瓷真伪鉴定对比图他亲自传授了几条在他多年收藏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简单实用的分辨古瓷器真伪的“秘诀”。
第一招:富有美感。
艺术性越强的瓷器越值得收藏。
古代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制作都是不顾成本,追求最高端的艺术效果,因此好的古玩无论从造型、工艺、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因此,选择收藏瓷器,首先就是要选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
从另外一方面说,收藏最基本的就是要带给人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
如果非常喜欢一件瓷器,哪怕不是真正的古玩,能带给人很高的审美愉悦,也是一件美事。
这样的收藏能让自己获得快乐。
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收藏,会让学习的过程更轻松和自在。
第二招:随身携带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瓷器表面的“气泡”。
如果“气泡”完全大小均匀,则是现代的电窑和煤气窑烧制的。
而真正的用柴窑烧制的古瓷器表面应该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还会出现颗粒非常大的“破泡”,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瓷器本身的物理变化,无法仿制的。
要注意的是,用放大镜看的时候,最好是看瓷器表面“青花”花纹,在有颜色的衬托下,能看得比较明显。
第三招:用手指弹器皿,听其声。
此招适用于大盘子、大碗之类的较大体型的瓷器。
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
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在瓷器方面,目前最为藏家欢迎的是宋代五大名窑,明代成化、永乐、宣德等年代的瓷器,清代最精的则是雍正年间、然后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这些年代产的瓷器也是历代藏家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