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谈移动互联网产品
- 格式:pdf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7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8小时演讲一、微信回顾微信自2010年11月19日启动至今433天,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
二、用户篇(一)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帝是一个建立了简单的规则,然后让这个世界演化。
产品经理和上帝一样,也会俯瞰芸芸众生,知道他们的欲望,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来运转。
只有简单的规则才可以演化出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出来。
一开始就做一个复杂的规则出来,最后没有任何演化的空间。
我们看到很多的产品,像Twitter之类的产品都非常简单,它的规则简单到你们都瞧不起它,但是这样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
如果一个产品计划的逻辑,要花一个小时才能看懂,那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二)了解人性作为产品经理来说,一方面是自身要保持饥渴,保持一个觉得自己很无知的状态。
但是对用户来说,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饥渴在哪里。
第二点,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
所以做一个产品的时候,研究人性,而不是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
最重要的是产品为什么是这样子,而不是那样子,最后是对于人性的分析。
这个人性不是说产品需要,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有人性的研究。
1、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电脑屏幕(微博本身,内容)也是环境,微博上follow的人就是你的世界。
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2、人是懒惰的。
懒惰导致发明,是创新的动力(例如:语音查找联系人)。
3、时尚是驱动力。
人是跟风的,“因为别人都在用”。
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驱动力,但不要太“工具化”。
4、人没有耐心。
用户没有耐心看你的说明书,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产品做好前不轻易拉用户来你的产品。
5、人不爱学习。
微博的衰落,是否是RSS(订阅BLOG,订阅新闻)的原因?马桶阅读理论:不要给用户超过马桶上看不完的内容。
(三)了解群体心理什么是产品体验?总结一个字的话,产品体验就是爽,作为两个字来说是好玩。
群体是有一个趋同性的。
另外一个观点是群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张小龙谈产品设计的十大要素产品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所提及的产品设计的十大要素。
一、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只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成功。
产品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通过用户调研和市场调查等方法,获取准确的用户反馈,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二、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产品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设计师要在功能性和美观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能够得到舒适、愉悦的体验。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助于产品的口碑传播。
三、可用性产品的可用性是指用户能够轻松地理解和使用产品的性能。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不同用户的技能水平和使用习惯,尽量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提供简单、直观的界面和操作方式,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四、创新性创新是推动产品发展的源泉,也是产品设计的重要要素。
设计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洞察力,观察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不断推陈出新,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五、稳定性稳定性是产品设计的基础,产品必须要具备可靠的性能和稳定的运行。
设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优化,确保产品在各种环境和场景下都能够正常运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安全性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产品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和防护措施,保障用户的权益和数据的安全。
七、可维护性产品的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容易维修和保养。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拆装和维护是否便捷,是否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支持,使用户可以轻松地解决产品使用中的问题。
八、可扩展性产品的可扩展性是指产品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变化。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产品功能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提供可扩展的接口和插件,以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
九、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产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他仍存在较大的危机感。
以下内容整理自新华网对张小龙的采访:一、微信如何化繁为简——“把复杂的需求抽象为最基础的脉络,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化繁为简背后有一整套方法,大部分要靠产品人的经验,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总结出来,比如分类。
很多产品都包含了数百上千项功能,如何在手机如此小的屏幕内让用户便捷地找到这些功能,就是分类所要起的作用。
比方说,微信“朋友圈”涵盖了社交这个复杂的主题,囊括了大部分中国人网络社交的活动,用户活跃度也很高,每天都有上亿张照片上传,几亿次评论产生…… 但其使用仍然非常简单。
这就需要把复杂的需求抽象为最基础的脉络,把这个技术脉络用一种用户觉得很自然的、可接受的行为表达出来。
如果做不到这一步,就会导致产品或功能变得很复杂。
究竟是靠产品本身驱动用户还是靠运营手段去拉动用户?太多人把精力放在后面这个方向了,做个产品马上就通过运营或者营销的方法把用户拉动起来,而我更希望先把产品本身做好,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
在传统产业上,做出一个产品后必须通过广告让用户感知到它,但互联网本身已让用户互联,每个人都需要在互联网上跟朋友交互。
因此大部分互联网产品,可以利用人与人互联的因素,让用户产生连锁反应,甚至是病毒式、蔓延式的反应,这会比花几个亿去打广告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微信是竞争的产品——“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更好的产品,欢迎所有的企业接入进来”有人认为借助垄断资源或营销资源可以做得更好,这在特定环境里确实如此。
但互联网是公开透明、竞争充分的,哪怕一个很小规模的产品,都要创造最好的用户体验才能被接受。
如果用户体验本身做不好,即使短期依靠拉动带来用户,一旦出现更好体验的产品,用户照样会逃离。
事实上,腾讯也在和许多产品竞争,比如QQ与MSN。
微信是竞争的产品,也许大家只看到微信有强大的资源配合,但并不了解微信本身就是跟QQ竞争出现的产物,只不过这是一种内部的竞争。
如果微信不在腾讯而在其他公司,这种竞争依然存在。
盘点张小龙的产品思维,从谨慎试错开始最近,微信负责人、腾讯副总裁张小龙接受了《商业价值》杂志和极客公园的采访,采访过程中聊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话题。
我们将采访的内容整理成了本篇文章,试图盘点张小龙不一样的产品思维。
以下10点,是从访谈里整理出来的10个关于张小龙产品思维的点,非常有参考价值。
一、谨慎试错参加过极客公园活动的人应该都知道,很多产品经理都强调互联网产品要快速试错,不用多完美,要先推出来试试看。
但在张小龙看来,应该对产品有足够理解、对人性和社会的足够把握,才去做尝试,这样的试错才是最有效的。
“比如说,我前面有10个点,我预计到9个会行不通,但我都去试。
另一种方法是,我们就做一个点,然后这个点的成功概率会更大。
微信里,我们用的是后者的方法。
”其实微信也有试错失败的时候,但这些失败都不是关键性的。
对于微信来说,失败的试错需要确保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结构。
“核心的结构我们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因为一旦出错了,问题就会很严重了。
如果产品本身没有一个成体系的结构,试错的时候就有可能把系统搞乱了,又或者把产品的结构搞得不稳定了。
”二、抽象认知产品的本质当我们问到,如果画一个结构图,觉得微信的原点是什么时,张小龙答道,“是消息系统。
它包括了人和信息,他们在系统里流转。
”就像 QQ 邮箱,微信也是一种抽象的消息系统,哪怕以后微信可以连接到物联网,其实走的还是消息的通道,只是把物品拟人化了,它对微信的消息系统结构没有影响,微信不需要去定义一种新的结构。
这是一种对系统的抽象认知能力。
“所谓抽象就是要找到所有复杂东西的共性,然后就做共性的这一点点。
比如说,公众平台也是一个抽象的产物,有人说它是媒体,有人说它是CRM……但是,对我们来说,公众平台只是一个消息的流转平台,它使得消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发到不同的地方。
你会看到,对公众平台来说,它足够的抽象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命名它。
你不能说这是企业的信息发布平台,也不能说这是新的博客系统,更不能说这是CRM。
微信之父张小龙:从孤独走向商业作者:李明敬来源:《金融理财》 2016年第12期一眨眼,春节就近在眼前了。
但是今年春节和往年的不同之处,就是微信“摇一摇”红包没有了。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表示,微信作为工具不能有太多节日运营的活动,微信应该是日常使用工具而不是通过节日而变动。
希望在春节当中微信的使用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微信作为一款工具在设计上追求更高的效率。
作为微信的缔造者,张小龙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
张小龙也在这十多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两小时商定微信2010年10月,kik的App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
kik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软件。
一天晚上,张小龙在看Kik类的软件时,产生了一个想法: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智能制造),而这种新的IM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
他想了一两个小时后,觉得自己有义务阻击腾讯的潜在对手,于是,他连夜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
马化腾也没睡,很快给他回了封邮件:马上就做。
这封邮件成了微信的开始。
不过可以说当时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张小龙对于产品的偏执超乎想象。
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微信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被暂缓了,张小龙则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2011年1月21日,微信1.O上线。
从2月份到4月份,用户的增长并不快,所有平台加起来每天也就增长几千人。
这段时间团队内部许多成员对于微信的发展都抱有着一种非常不确定的心态。
张小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数据不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他们老是跟我说,“我们做这么多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所有做的事情手机QQ都可以做,并且手机QQ有更强的渠道、更多的用户覆盖量,而我们是没有渠道的。
张小龙的77条产品原则来源:大V商业(ID:V-VIEWS)整理:大V商业再过几天,就是微信之父张小龙的演讲秀了。
很多人发现,张小龙的产品观从2012年以来就没有变过。
在小程序刚发布的时候张小龙用了一句“用完即走”,鉴于公众的错误理解,张小龙不得不在第二年补充了一句“走了还会回来”。
但其实这是完整的一句话,早在2012年张小龙的一次内部演讲中就提到了,这出自张小龙对Google产品哲学的认知。
外界对微信“异类”的评价让张小龙感到惊讶,因为其只是守住了做好一个产品的底线。
就像是张小龙把产品经理比作是上帝,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
张小龙的产品观,是发现并运用这至简的规则。
没有复杂的公式,往往是一个直击灵魂的人性发现,关键在于你信不信。
本文主要从6方面总结张小龙的产品理念,主要包括:1、产品的基本原则2、如何发现需求?3、如何设计产品?4、怎样才算是好产品?5、如何提升产品气质?6、关于产品的细节有一些尽管已经是耳熟能详,不过不妨再完整地看一看,想一想。
以下为大V商业(公众号:大V商业,ID:V-VIEWS)整理内容,enjoy~产品的基本原则这部分主要涉及产品包含的三个元素:人、规则、环境,其中人又分为个体人和群体。
1. 人,个体--用户是懒惰的、没有耐心的、不爱学习的1、用户是懒惰的懒人不想多花一分钟先去了解一下。
如果你的产品需要有一个弹出来的(Tip)来告诉用户该怎么做,那你就失败了,你没有办法通过功能本身让用户一看就知道,用户连一个都不愿意去看。
朋友圈为什么鼓励发照片,而不鼓励发文字呢?对多数人来说写一段文字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这段文字还要表现好自己的人设。
但发一张照片,就要轻松很多。
2、用户是没有耐心的用户没有耐心看你的说明书,要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
摇一摇的功能非常简单,任何一个人都会用,不用做任何的学习。
避免在界面里面出现任何的一个文字解释,一旦一个功能需要文字解释,这个功能的设计已经失败了。
张小龙的产品之道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优秀的产品经理中,张小龙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一位。
他以微信的成功为人所知,而他的产品之道可以给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教训。
一. 瞄准用户需求张小龙强调产品设计的核心应该是用户需求,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和把握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在微信的发展过程中,张小龙一直坚持用户导向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优化和改进微信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 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对于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张小龙非常重视这一点。
他认为用户体验是产品的灵魂,只有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良好,才会持续使用和推荐给其他人。
在微信的设计中,张小龙注重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让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并且提供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三. 追求创新和突破作为一位出色的产品经理,张小龙一直追求创新和突破。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产品形态和功能,一直在寻找新的产品思路和突破口。
微信的成功也源于张小龙对于社交和移动支付的创新理念,他将微信从一个简单的即时通讯工具打造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交和商务平台,引领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方向。
四. 精益求精的态度张小龙一直以来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创新,不断优化和改进产品。
他注重细节,每一个细节都会被仔细挑选和考虑,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他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产品开发和测试,共同打磨出一款最优秀的产品。
五. 及时响应用户反馈用户反馈是产品改进的重要依据,张小龙十分重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他鼓励用户积极反馈问题和需求,并及时响应和解决。
通过不断改进和修复用户反馈的问题,他使得微信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不断得到了提升。
总结:张小龙的产品之道可以总结为瞄准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追求创新和突破、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及时响应用户反馈。
他的成功经验给予了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们很多的启示和借鉴。
张小龙的8问8答,让创业公司看到了曙光!微信小程序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小程序很带来移动互联网游戏规则的变轨,这就好像智能机刚刚出现时,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个猎头好时光,时间不早不晚,刚刚好!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于昨日在广州召开,人们所期待的微信之父张小龙如约地出现在了大会上。
昨天一大早,朋友圈又被刷屏了,这次不是什么变相的营销事件,也并非什么国家大事,而是可能会接著改变接下来互联网世界格局的微信2021年公开课在广州召开了。
昨天新闻媒体讨论的最多是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的8问8答,验证了此前大多数媒体的也推翻了之前所谓的猜想。
在明天的文章当中,大部份媒体的标题都是:张小龙:小程序在微信没有入口计划1月9日正式上线,以及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的八问八答。
绝大部分文章报道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实质性撘出这8个问题以及回答可以面向未来给我们带来哪些新起点,也许是知道,但是这些糟好事自己知晓就好。
今天,幼安小宇就在这里说说说张小龙的8问8答可以给创业者创业带来哪些机会?我们来看看尖萼的8问8答以及可以给好运气创业公司带来哪些机会?答:小程序在微信里没有入口,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扫二维码。
先前的很多猜测都认为:小程序肯定是蚜虫寄生在微信里,必须要通过微信这个入口去找到,就像那时的京东和美团美团一样。
如果是这样,那该多美妙啊,背靠着8亿用户的流量入口,哪怕1%的用户来使用我的产品我都赚死了。
可是刘静让你失望了。
那真的是失望了吗?那可未必,如果真的是寄生在微信里,对于创业者来说才是毁灭性的。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已缺少的就是流量以及资源,如果小程序的入口是微信,那具有数以百计用户的大品牌、IP就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大公司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给自己的常规大点程序导流,而创业还是活在没有并无量没有资源的世界里,这不是微信官方所希望看到的。
如果取食在微信里更违背了微信的生态化理念,朋友圈微信一直倡导回去中心化入口,小程序不在微信里,因此就不会有分类排序推荐不该这样的东西存在,这有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