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处理技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16
给水新技术—膜处理随着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不断加剧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给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在以微污染水源作为处理原水时,很难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
为保证出厂水水质,目前给水厂多采用增加预处理工艺或深度处理工艺以及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方法,预处理主要包括生物预处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以及化学预氧化,而深度处理主要有臭氧-活性炭吸附过滤和膜滤等。
常规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指标是浊度和细菌,其他水质指标包括色度、嗅味、氨氮、铁、锰以及天然有机物和氯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等仅靠常规处理工艺,它们的去除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生物预处理对氨氮和部分有机物有很显著的去除效果,但是其对总的有机物去除率并不高。
化学预氧化按氧化剂不同,分为氯预氧化、臭氧预氧化以及高锰酸钾预氧化等,预氧化在氧化掉一些大分子有机物的同时,也会氧化一些低价的金属离子。
预氧化适应于轻微污染水源水,对于水源污染稍重的水源,受制于投加量(预氧化剂投加量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副产物生成),预氧化效果不大。
投加粉末活性炭对于原水的色度、嗅味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另外其对部分小分子有机物还有吸附去除作用,但是由于粉末活性炭在水处理工序中的停留时间受水厂各自情况的限制,并且其对氨氮、金属离子以及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好,所以粉末活性炭单独使用情况不多。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作为一种深度处理工艺,由于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以及生物降解作用,其对各种有机物、色度以及嗅味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是生产运行过程中,活性炭滤池存在微生物泄漏的风险,另外,如果原水中溴离子浓度高,臭氧化过程中会有溴酸盐生成,造成水质进一步下降。
膜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水处理关键技术之一,作为新兴的给水深度处理工艺,其有以下基本性能:①它是一种物理过滤作用,不需要加注药剂;②它是一种绝对的过滤作用;③它不产生副产品;④它运行的驱动力是压力,容易实现自动控制,且其弥补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缺点,不存在微生物泄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