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通用)作文指导复习课件:名人与作文
- 格式:ppt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指导文化名人散文写作技巧精品素材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指导文化名人散文写作技巧精品素材◆河南睢县王海风文化名人类作文,指的是以某位文化名人为抒情载体,为行文线索,或赞美,或惋惜,或评价。
这类文章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备受考生和阅卷老师青睐。
但这类文章也容易流于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等形式。
要写好这类文章,可以联合运用以下手法中的几种,必定会使文章摇曳生辉。
1.以小见大。
名人流传后世的佳话很多,一生事迹无数。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无需尽数罗列,只需选取典型的一两件事例即可.同时,应尽可能避免那些耳熟能详的事例,以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
2.细节刻画。
写这类文章,必须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纯粹的肖像描写难以达到既定效果,可以抓住人物细腻的心理、细微的举动,甚至是独特的服饰。
力求“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人物风流〞。
3.虚设情景。
根据人物生活的时代特点〔社会背景〕,发挥联想,虚设一个独特环境下的情景,如吟诗作赋、登高抒怀、雨夜孤灯、宴席聚会、长亭话别等。
这样既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具备极强的暗示效果。
含蓄蕴藉,意境幽远。
运用这种手法,一定要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可以渲染氛围、暗示人物性格和命运。
4.名句引用。
名句,可以使人物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但也不能是名句的一味堆砌,而要精心选择,避免同质化。
名句如果使用得当,既可以使语言优美动人,又可以彰显自己的文化素养。
独上高楼张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题记古今多少文人墨客,苦读十年,只求一朝蛹化成蝶,求一朝相位高权尽落己手,封妻荫子而千秋万世。
然而是谁,偏偏抛开那些世俗的愿望,独上高楼,对皓月星空,举杯吟咏歌赋,掌控自己的人生?白雪皑皑,在那寒风凛冽的夜晚。
是谁,独自坐在舟中,枯灯浊酒,悲歌清音,小酌却能自得其乐?多少次艳阳高照、风度翩翩,多少次冯虚御风、畅饮酣眠,功名利禄转瞬逝如尘埃草芥,只留下仙风道骨、羽化为仙。
茫茫人海中,是谁把一身傲骨演绎得如此飘逸、洒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把孤独与愤懑,清高与超脱,都融贮在酒中,让一生的豪情与酒相伴,让诗歌的香气沉淀千年,醇香弥厚,给后世人的心里注满倾幕和景仰。
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余秋雨)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
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莲、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
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高中学习生活也是“苦役”的代名词,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
如今的你对“苦”有何看法?请据材料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800个字。
③不得抄袭。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
——余秋雨3.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人评价余秋雨时说,余秋雨走出书斋,将余式抒情与历史感觉贯穿起来,开了一代文风,推动了一波的文化热潮。
也有人说,余秋雨只是采取了一种简单滥情的文化视角,回避了历史本身的苦难,这种历史回顾方式是有害的。
对此,你产生了怎样的思考?你对余秋雨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暑假阅读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要求:1.自拟标题 2.不少于700字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和套作。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余秋雨《文化苦旅》5.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中有一段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勃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河。
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莫言)1.根据下列材料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坦言,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死亡之吻”,很多作家获奖后就很难再写出好作品,因为作家一旦获奖就很容易陷入到繁琐的事务中去,希望自己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老舍说:“心是一棵树。
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莫言在铺天盖地、如影随形的名利面前,没有浮躁,依旧能秉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令人敬佩。
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围绕“浮躁与淡定”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题目自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五四青年节时,莫言给大家讲述了他爷爷和大风的故事。
一次,莫言与爷爷外出割草。
推车回程时,天象大变,狂风骤起。
风那么大,大到莫言必须抓住野草,才勉强不被吹走,而爷爷顽强地与大风对抗。
风扯烂了他的小褂,抛散了车上的草料,却未能让爷爷后退半步。
他像雕塑一样站在那里,一直等到大风过去,才缓缓地直起了腰身。
“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但是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抢夺他的战利品的鲨鱼们搏斗,他一一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上述材料能给处于奋斗中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代的读书人自嘲“百无一用是书生”;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我想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请结合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谈谈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