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寂寞地区别》主讲:陈果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34
陈果最精辟的十句话
1.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就像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欣赏美丽的星空,那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不就是孤独的美好吗?
2. “只有热爱生活,生活才会热爱你。
”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就如同你用心对待朋友,朋友也会真心待你呀!
3.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这不就像你有权利选择不吃自己讨厌的食物一样吗?
4. “所谓优雅,就是你遵从内心活成你自己的幸福快乐的样子。
”难道不是像花朵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那般吗?
5. “要相信,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就好像春天来了,花儿自然就会开放,美好的事情也会随之而来呀!
6. “有多少人喜欢你,可能就有多少人讨厌你。
”这和有白天就有黑夜不是一个道理吗?
7. “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你好好活着,第二,请你帮更多人好好活着。
”这不就像传递爱心的火炬,照亮更多的人吗?
8. “不要试图去寻找一个完美的人,因为在完美的人身边你是多余的。
”这就如同在太阳下,星星的光芒就会被掩盖呀!
9. “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自己,还是会有人喜欢你,也会有人不喜欢你,
但是,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这不就是让自己变得更自信的秘诀吗?
10. “朋友不是实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就好像珍贵的珠宝,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那份独特的美好呀!
我觉得陈果的这些话都很有深度和哲理,能给人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自己。
陈果讲座观后感最近有幸聆听了陈果老师的讲座,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陈果老师的讲座,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知心朋友,用平实而温暖的语言,与我们分享着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讲座中,陈果老师对于自我认知的阐述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她提到,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忙碌地追求着外界所定义的成功,却忽略了去真正了解自己。
我们总是按照社会的标准、他人的期待来塑造自己,却很少问问自己的内心,究竟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这让我开始反思,我过去的种种选择,有多少是真正出于自己的意愿,又有多少是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陈果老师还谈到了孤独与寂寞的区别。
她说,孤独是一种自我与自我相处的美好状态,而寂寞则是渴望他人陪伴的一种无奈。
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过去常常把孤独当成一种痛苦,想方设法地逃避,却没有意识到,孤独其实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的机会。
当我们能够享受孤独,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真正的方向。
在讲到爱情观时,陈果老师的观点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她认为,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爱情应该是让彼此变得更好,而不是互相束缚。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感情中的表现,是否过于计较得失,是否真正理解了爱的真谛。
此外,陈果老师对于友情的见解也让我深受启发。
她强调,真正的朋友是能够在你犯错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在你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你成功时真心为你高兴的人。
而这样的朋友,是需要我们用真心去交换,用时间去培养的。
陈果老师的讲座,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她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功成名就,而在于内心的丰盈和满足。
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相处,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听完讲座后,我决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不再盲目地追求外在的虚荣,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
我要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成长和思考。
同时,我也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用真心去对待他们,不再因为忙碌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复旦女教授陈果:朋友是无用的,只有孤独者才有朋友朋友是什么?是交际场中廖有瓜葛的相识者,是生活中联系紧密的关系人,还是感情与精神上的支撑?每个人对“朋友”的定义见仁见智,尤其在当下这个人际关系层叠纷繁的社会里,以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朋友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复旦教授陈果对此提出了一个理论——朋友是无用的。
对于这个看似另类的观点,她如此解释: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不是寂寞时的慰藉,不是精神庇护所,不是人脉、桥梁,朋友无功利之用,只有孤独者才有朋友。
作为群居性动物,人天生需要陪伴,自带感情依赖,不惯独来独往,总想找人陪伴。
相较于血缘自带的亲情、冲动促成的爱情,友情,其实是一种高于人类本能的感情,源于选择,可深可浅,可高可低。
低阶友情是廉价的地摊货,极易获得;高阶友情则是精神上的奢侈品,可遇不可求。
有人一生无法触及高阶友情,也难以理解和想象这种存在,但如果我们将朋友分出三六九等,廉价与奢侈品之间就有了标尺,可供每个人去测量自己的友情层级。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第一层:活在传说中的朋友“我有个朋友,人家怎样怎样”,几乎每个人在某种场合下都听到过这样一种活在传说里的“朋友”,这个朋友要么非富即贵、豪车美人;要么境遇奇妙,抓人眼球。
但这个朋友存在与否,经历真假无人知晓。
他永远只活在一部分人的口中,供人吹嘘或感叹之用。
这种虚浮的友情来得极其简单便利,无论是仅有一两面之缘,还是朋友的朋友这种遥远的存在,亦或只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假想人物,都可冠以“自己朋友”之名,在有需要时拿出来反复鞭尸。
这种友情去得也迅速无声,只要无用了,或有更新更爆的人可以替代,这个“朋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从不存在。
这种爱提“我有个朋友”的人是陈果教授口中的一种人:他们不知道朋友为何物,或者只是编故事骗骗眼前的对话者。
而活在传说中的“朋友”代表的是最劣质的友情,如同皮肤上的角质,有用时拿来挡两下强光,无用时马上找块毛巾蹭掉。
第二层:闲时的酒友玩伴闲来无事侃侃大山,逛逛街、喝几杯酒,吃吃饭,共享点八卦新闻,玩玩新鲜游戏、旅旅游,混一混灰色场所……灯红酒绿、火树银花里,辗转流连于形形色色交际场的人不无例外都讲求些脸面,都不乏些酒肉朋友、享乐玩伴。
一、孤独跟寂寞不是一回事。
(孤独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它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好像禅者一样,他是处在一种圆融状态下,他们都没有缺失的情况,他是娴静而淡定的。
孤独者对于环境没有刻意的要求,无论何种环境,他都可以做到和静清寂—日本茶道的精神。
人是需要孤独的,人的一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是非常非常少的,我们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自如的生活。
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这种虚无,这是一种无从状态的可怜。
寂寞是一种病,寂寞最需要的是社交—也是很廉价的。
社交的动机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处于利益关系,社交是为了将来能互助,搭建人脉;第二个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寂寞者的全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就好像一句无意义的话,重复一千遍,还是无意义的一样。
)只有到了国外,你才知道你的跟深深的扎在了中国;二、浪漫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乌托邦、虚伪。
浪漫一种罕见的美丽、崇高、甚至是一种神圣的情感;三、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话,而是你自己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的话;四、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朋友相反是为了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朋友相反是为了奉献,你之所以要交那样多的朋友,是因为你有那么多的爱要奉献;五、感恩的心不只是要给一个人,我们要把我们的感恩之心奉献给全世界需要我们帮助的所有人;六、当你在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时候,前途的时候,再多的慎重的思考,都不是多余的;七、关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怀是在你的生命当中,能让你感觉到快乐的事情(老师讲的关怀心,在几天之内会产生效果。
但是循序渐进才能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直达永恒,助人为快乐之本。
如果你关怀别人,动机是发自内心的处于良知的快乐的驱动,那你一定要大胆去做;如果你只是处于无所谓,她要求我这样去做,那我就这样做吧,那你在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生命的时间,是最不理智的行为,不管你用何种理由去解释;同时,如果你去帮助别人只是为了在别人心目中营造一个善的氛围,给别人的一个印象你是一个大好人,那我劝你也放弃吧,因为这种自我牺牲背后,一定会有更为严重性的要求;要关怀别人之前,先要把自己的事业,异性处理好了,天助自助者,首先自己处在一个快乐的,圆满的状态,因为关怀是一种付出,只有富足的人你才可能付出;八、自爱和自私不是一回事。
1.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
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
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
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
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
(也就是淡定,我理解为一种无上菩提的境界)。
6.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
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
他们的思想从而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他比烟花更寂寞。
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
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
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
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
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共同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
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
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
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
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黄金、美女)。
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真正的朋友,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
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
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
这是对友情的滥用。
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
Soulmate,灵魂上的一体,他\她不用承担我的琐事。
1.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
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
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
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
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
〔也就是淡定,我理解为一种无上菩提的境界〕。
6.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
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
他们的思想从而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他比烟花更寂寞。
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
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
装出来的叫急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
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
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共同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
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
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
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
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黄金、美女〕。
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真正的朋友,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
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
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
这是对友情的滥用。
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
Soul mate,灵魂上的一体,他\她不用承担我的琐事。
观《孤独与寂寞》有感潘丽萍《孤独与寂寞》是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一节生动课!这节课陈老师首先总结了上节课讲的“关爱心、包容心”。
接着进入这节课的正式内容——“孤独”。
正课开始,她首先提出,孤独对环境没有必然的要求;孤独对环境没有刻意的要求。
孤独者可以身处闹事;也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可以跟朋友在一起;甚至可以坐落在拥挤的教室的某一个座位上。
孤独是自己的一份心境,是“和、敬、清、寂”(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
“只有我们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放任自我,还自己一个真正的自我,而我们大多的时间都在被别的人或物质剥夺而当我们没有自己的时间的时候也就没有真正的处在孤独的自我之中。
”接着她指出人们对孤独和浪漫的误解。
人们通常认为,孤独者是没有朋友的,是不被人群包围的,是不能处在闹市的。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坐着摇椅,慢慢聊……”不是浪漫。
这是人们对孤独和浪漫的误解。
跟着她给我们讲述了美是不分区域的。
然后指出通常对朋友的误解。
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不是寂寞时的慰藉者,不是精神的庇护所,不是任何原因因为功利搭建起来的人脉人桥。
把自己的烦恼、忧愁一股脑地倾倒给别人的做法是不对的。
至少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接着引出感恩心这个话题。
她说,人都是贪得无厌的。
举了《项链》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告诉我们,关怀心和感恩心是相互对应的。
告诫我们: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扪心自问;少一点自高自大,多一点自我检审;少一点夸夸自谈,多一点踏实践行;少一点偏听偏见,多一点海纳百川。
还讲了自由这一话题。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是受刑,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可以不做!当你要对一个人的生命和对一个人的前途下决定的时候再多慎重的思考是不过分的!自由是有所取舍,它不等于放纵!最后讲到学会生存这个话题。
学会生存,就要有所追求。
人的生存受环境的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
复旦陈果经典语录复旦陈果经典语录1、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
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
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
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
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也就是淡定)6、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
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
他们的思想从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他比烟花更寂寞。
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
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
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
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
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讨论的,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
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看就能看清楚。
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和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
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
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
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
因为,它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
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
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
这是对朋友的滥用。
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
soul mate是灵魂上的一体,他不该承担我的琐事。
《孤独与寂寞的区别》主讲:陈果我们上节课讲到了关怀心,然后我发现老师的话总是能够产生一个短期的极性效果,那就是很多人在几天之内开始拼命的想要展示自己的关怀心,给自己的室友,给陌生人,或者是给自己的家人。
我们曾经说过,循序渐进才能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够直达永恒,所以这个关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怀是在你的生命当中能让你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们有句俗话叫“助人为快乐之本”。
所以,你要实施关怀的时候请你先问一下你这个关怀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你是因为发自内心深处的出于良知的一种快乐的驱动,那你一定要大胆去做。
但是,如果你只不过是出于无所谓,她要求我这么做,那我就这么做吧!那我告诉你,你在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一个人自己的时间它是最不智慧的行为,不管你是用何种理由去加以解释。
同时,如果你帮助别人只不过是为了营造一个自己善的氛围,给别人的印象我是一个大好人,我劝你也放弃吧!因为这种自我牺牲背后一定有更为严重的回报性要求。
你为什么要牺牲啊?你为什么要为一个陌生人牺牲啊?你肯定是希望当你下次处于危难的时候陌生人能给你同样的甚至加倍的牺牲来给你回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它已经不是关怀了它已经背离了关怀的真正的良知的渠道,它已经走向了它的反面。
所以不要急于去关怀别人。
首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为什么要关怀他人,以何种方式是在关怀他人,我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要的只不过是自我的关怀的奉献自我爱的奉献,那才是真正的关怀;其次,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关怀他人的人你首先自己要把自己料理得很好。
有些同学自己的学业搞得一头雾水,然后男女朋友之间关系也搞的一塌糊涂,这个时候还想给人家提出建议或者忠告,天助自助者,你先把自己给自助好了,然后自己的生活先要达到一种快乐的圆满的状态。
因为关怀是一种付出,只有富足的人你才可能付出啊!你本身就是一个很贫乏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各项事情一碗水都端不平的人,怎么去帮人家去端平这碗水呢?所以,你自己的很多事情都没有解决的时候,我希望大家不要急于去给予关怀;而且,你要知道关怀的对象是什么?是人。
人当中有一个重要对象你不能忽视,那就是你自己。
真正的关怀是基于人的人性的平等。
所以,你关怀他人跟关怀你自己是一样的,耶稣告诉我们说是“爱人如己”。
什么叫爱人如己?就是我爱别人跟爱我自己一样。
那这句话有个前提,那就是你真的是爱你自己。
自爱跟自私不是一回事的:自爱,是对自我的一种保证,自爱重视的是对自我的性格,对自我的发展的一种认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可能给别人关怀。
你对自己的种种生活状态都达到一种厌恶的状态,自己在做让自己觉得很讨厌很不幸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你根本就是背离了自爱,你怎么可能知道如何去关怀他人呢?所以,你要关怀别人之前,你要先学会关爱自己,你只有懂得什么对自己是好的,你才可能知道什么对他人是好的;你只有学会了自爱,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关爱他人。
所以,关爱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不只是行为上的助人为乐。
助人不一定为乐,只有当助人为乐的时候,这样的乐你才应该承当,这样的助人你才能够去实施啊!那么今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我们之前说到的是关爱心,说到的是包容心。
关爱心里面说到:在关爱的世界里人人平等。
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人人平等不是指除我之外的他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属于我要关爱的一个对象啊!人人平等,我也是个人啊!其次,是讲到了一个包容心。
我们说到:你要在包容他人之前先要学会包容自己啊!什么样叫做包容自己呢?那就是要原谅自己曾经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同时要学会包容自己的命运,包容你的生活。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有很多不幸,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经历挫折和苦难,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处于烦躁的状态,处于对抗的状态,我告诉你:一旦对抗就出现不自由。
你可以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当你跟一个事物去对抗的时候你已经让你自己不自由了,因为这个对抗本身对你造成了一种束缚,而当你跟一个对象去和解的时候,你是真正达到自由了。
因为对抗的时候你的很多力量的实施并不是因为你自己的需要,而是因为要统摄对方。
但是当你去跟对方和解的时候你彻底解脱了这种对抗的关系。
你才能够如我所是,如其所是。
所以,这才是一种包容。
你要跟生命中的各种不幸包容,当然也跟自己的幸福包容,哪怕有朝一日(因为我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如果我们生命中发生了厄运,如果我们身上出现了不可治愈的疾病,有这个可能的。
因为在过往的历史当中,在复旦同学当中都有的。
你要记住:你要自己能够直面自己的困境,并且,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命运,那就恭顺的领受这份命运吧!这就是与生命的和解,这是一种高贵的顺从的姿态,这是一种大气的姿态。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种孤独心。
首先说到这个孤独心的时候,我一定要跟大家强调清楚:孤独跟寂寞不是一回事,就像alone跟lonely不是一回事是一样的。
孤独是自沉世界的一种独处,它是自沉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
所以,你看孤独的人他往往是自沉世界自沉体系,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
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很高贵的词,你看真正的禅者一定是圆融的;印度教恒河边上的那个冥想者,他就是圆融的;道教里的能够达到冥想以至于羽化的那些人他们也是圆融的。
同时,他们都是孤独的。
所以,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它没有那种缺失的遗憾。
但是什么是寂寞呢?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这种虚无啊!然后百无聊赖之后,像困兽一样在自己的斗室当中踱来踱去,踱来踱去,想看书看不进去,想看电影看不进去,想打游戏没有心情,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这种焦灼的状态,好像要逃离凡笼一样。
这个时候,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这样的状态称作是寂寞。
它跟孤独不是一码事,同时,孤独它是由思想带来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气质,我相信同学们有的时候能够在人群中能够一眼就识别出一个真正的圆满的圆融的孤独者。
因为他周围笼罩着慈祥。
他给人的感觉是娴静的,是淡定的。
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由虚无引起的一种恐惧啊!他往往是因为自己找不到伴,但是一个人又没法好好的自处,所以他表现得非常的焦灼,百无聊赖。
同时孤独它是对环境是没有必然的要求的,孤独者可以身处闹市,孤独者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孤独者是跟朋友们在一起,甚至很多时候孤独者就坐落在下面我们这个拥挤的教室当中的某一个座位上。
孤独者对于环境没有刻意的要求,因为他是自己的一份心境,所以,即便是身处闹市,即便被人群包围,孤独者依然能够做到“和敬清寂”。
无论何种环境,他可以与环境相和谐;无论周围是怎样的人群,他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这绝对不影响他个人的清寂。
“清”是清静,“寂”是冷寂。
这四个字“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
你要知道真正的茶道,如果你把它以为只不过是一道仪式,只不过是一套服饰,或者只不过是一种人们表现对于茶的敬爱的一种形式的话,那么你实在是太低估茶道了。
茶道,茶道,是茶的道啊!道是什么?是真理。
道是什么?真理是什么?是精神。
所以“和敬清寂”是茶道的精神。
它也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的精神,日本人之所以如此的崇尚茶道的原因就是日本的人口密度很高,这个整个国家极其繁荣,但是在这样一种繁荣的状态当中,他依然想再“和静”当中保持一份“清寂”,依然希望自己在繁华当中做一个孤独者,体验孤独独处之快感。
所以,这才是孤独者。
但是寂寞者不一样,寂寞是一种病,当你感觉自己是一个寂寞者的时候,你生病了,你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药方啊!这个药方是什么?是人群,是喧闹,是有人陪着你,或者说是社交。
对于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他最需要的。
但是,在这里我也要非常冷酷的提醒大家:社交其实是非常廉价的。
虽然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社交是很吸引人的:它意味着酒会,意味着精英,意味着优雅的微笑,意味着法式的问候。
社交其实是很廉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廉价并不代表他没有价值,它有价值,只是它的价值不高。
你仔细盘问一下自己你为什么要社交,而社交的动机是什么?社交的动机无非是两种。
第一种是出于利益关系和将来的实用关系,我要在这样的场合当中搭建我的人脉,所以他是一个功利的目的,实用的目的,每个人在其中都只不过一个结点,每个人在当中都只不过是一个被别人利用的工具和利用他人的一个工具。
第二个目的那就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
为什么?因为人跟人之间,你在社交的环境当中你接触的时间如此短促,你们的交谈如此的肤浅,怎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到深刻的了解,又怎么可能认识到你之为你的价值之重大?怎么可能真正的成为朋友呢?所以,我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寂寞者的累加,再多的寂寞者的集体它也逃不出寂寞的。
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你把他重复一千遍他还是无意义的一样。
一句没有价值的话你把他重复一千遍他也成不了真理啊!寂寞者的群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所以人是需要孤独的,因为人在孤独的时候,在独处和自处的时候,你的这种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由。
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是非常非常少的:你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很多时候由父母来支配,你也很认可;跟同学在一起的时候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跟哥们儿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是属于共同的;在教室里边上课的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一部分时间是被我占用的;即便你一个人在自修教室里自修的时候你好像是alone的状态了吧?你的时间是属于你的作业的,你的时间是属于你的专业的,属于你的功课的;退一万步说我一个人独居一个小屋子,我晚上所有的课都上完了。
回到屋子里,这个时候我是孤独的吧?不,你会非常自然的打开你的电脑,开启你的msn,在这一瞬间你的时间属于任何别人但不属于你自己。
它甚至属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然后你说,没有啊,有的时候我会独自一个人出行啊,然后出行的时候在公共汽车上我就在盘算自己的思想啊!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公共汽车上面,上海的公共汽车其实很糟糕,因为他有移动电视———彰显他的先进。
但是,实际上他把我们的五官都占用了。
它剥夺了你真正一点点唯一的那一点点时间。
即便没有它,我们都有mp3,没有MP3,你也有掌上电脑。
所以你的每时每刻都在被不属于你的东西占用着。
你仔细想想有多少时间是我自己的呢?有吗?很少。
但是你如果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你根本没有办法做到自如的生活,所以我们格外的需要孤独。
因为在孤独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自如的生活。
人跟人他很多时候就像两个国家一样,怎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应该保持一个适度的宽阔的自然的领土,并且在人跟人之间两个国家之间在我们的疆界之间还应该有一段中立的地带。
这段中立的地带,我们把它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恰当距离。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因为你如果没有距离的话,你根本领略不了对方的美。
如果两个人走得太近,两个人疆界直接相接的话。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当你和一个人靠得太近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他被夸张的缺点或者被夸张的优点。
但是,你却领略不到他的全貌。
我们再可以举个例子,自己每天都照镜子,当你跟你的镜子离的太近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最多一张脸吧,你看不到自己人之为我的一个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