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锻造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57
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的工艺过程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的工艺过程2009-06-28 20:50第6章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的工艺过程采用通用工具或直接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之间进行的锻造,称为自由锻造,简称自由锻。
自由锻的工艺灵活,锻造时金屑坯料只有部分表面与工具或上下砧面接触,其余为自由表面,坯料在水平方向进行塑性变形时流动自由,因而要求设备功率比模锻小;锻件形状和尺寸全凭锻工掌握和控制,因此生产效率低,锻件复杂程度和精度较低。
随着锻造生产的发展,批量的增加,自由锻件必然被生产效率高、精度高、锻件形状复杂的模锻件所代替,但特大型锻件还必须靠自由锻生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由锻造的现代化,锻件的内部质量、精度与生产效率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采用模具在锻造设备上进行的锻造称为模型锻造,简称模锻。
模锻时金属坯料表面与模具全面接触,坯料在进行塑性变形时流动不自由,受到模壁限制,因而要求设备功率大;锻件的尺寸和形状由终锻模膛控制,余量小,精度与效率都高,而且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自由锻造适合于单件、小批生产,模型锻造则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
6.1 自由锻造6.1.1 自由锻造基本工序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有拔长、镦粗、冲孔、扩孔、切断、弯第97页形、扭转和错移等。
(1)拔长是使锻件长度增长、横截面积减小的操作工序,主要用于锻造轴类锻件,如台阶轴、拉杆和连杆等。
①拔长的基本方法拔长时沿坯料的一面顺次锻打一遍后,坯料一般会发生翘曲,应将坯料翻转180°后轻击拉直,然后再翻转90°顺次锻打。
对塑性较差的高合金钢等锻件,应采用沿螺旋方向翻转90°的方法锻造,以保证锻造时变形均匀和温度均匀。
翻转方法如图6—1所示。
②拔长的操作要点a.拔长时坯料每次进给量不得小于单面压下量,否则容易产生折叠。
b.直径较大的坯料拔成较小的圆截面时,应先锻成方形截面,当拔长到接近锻件直径时,再倒棱滚圆。
如果用圆钢拔成方钢,圆钢的最小直径应在方钢边长的1.4倍以上,才能保证锻得出。
自由锻造工艺1. 引言自由锻造工艺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锻造和塑性变形,来制造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这种工艺具有许多优点,如能够提高零件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能够实现零件的设计自由度。
本文将介绍自由锻造工艺的重要性、应用范围以及操作步骤。
2. 自由锻造工艺的重要性自由锻造工艺在金属加工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通过变形和冷却的方式来改变材料的内部结构,从而提高零件的硬度和强度。
与其他金属加工方法相比,自由锻造具有以下优点:•良好的材料利用率:在自由锻造过程中,材料的变形和变化非常可控,因此能够实现较高的材料利用率。
•高精度的制造:自由锻造工艺能够实现复杂零件的制造,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经济高效:相对于其他加工方法,自由锻造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能源投入,因此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短的生产周期。
3. 自由锻造工艺的应用范围自由锻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船舶、建筑和冶金等行业。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3.1 汽车制造汽车是自由锻造工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自由锻造工艺,可以制造出汽车发动机的曲轴、活塞、连杆等关键零件,以及转向器和悬挂系统中的连接杆等零件。
这些零件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应对汽车在高速行驶和复杂路况下的工作。
3.2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自由锻造工艺被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涡轮盘、引气器和连接件等关键部件。
由于航空航天领域对零件的高强度和轻量化要求非常高,因此自由锻造工艺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并且能够保证零件的精度和质量。
3.3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领域,自由锻造工艺被用于制造大型结构零件,例如桥梁、钢结构建筑等。
这些结构零件需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而自由锻造能够通过控制变形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改善,从而满足这些要求。
4. 自由锻造工艺的操作步骤自由锻造工艺的操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前期准备在进行自由锻造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加热处理。
自由锻造的工艺.txt 1 敷料:为简化锻件形状而增添的金属(也叫余块)。
2 加工余量:自由锻件精度、尺寸、表面质量较差。
需切削加工,所以,留余量。
3 锻造公差:锻件实际尺寸和名义尺寸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偏差。
零件图用双点划线,锻件实线,零件尺寸加括号,公差查手册。
二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1 锻件的坯料质量 G坯料=G锻+G烧+G料头G烧损=G锻×(2—3)% (首次)G锻×(1.5—2)% (二次以后)G料头=G锻×(2—4)% (钢材)2 尺寸:与第一道工序的变形性质有关。
镦粗:毛坯1.25<H/D<2.5拔长:钢锭坯料:y≥2.5—3轧制钢料:y=1.3—1.5坯料截面积=锻件最大部分截面×y三选择锻造工序:包括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及修整工序。
根据锻件技术要求,坯料情况,生产批量等确定。
一般:盘类:镦粗、(或拔长、镦粗)冲孔。
轴类:拔长(拔+镦粗)、压肩。
筒类:镦粗(镦+拔)、冲孔、在心轴上拔长。
环类:镦粗(拔+镦)、冲孔。
四选择锻造设备镦粗:G=(0.002—0.003)kF(kg)k为系数,与σb有关,F为锻件镦粗后与工具接触面水平投影.(mm2)拔长: G=2.5F (kg)F—坯料横截面面积(cm2)五锻后冷却及热处理空冷坑冷炉冷退火正火(+高温回火)工具钢:正火或球化退火中碳钢、合金钢:一般调质。
(对于不进行最终热处理)坯料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1.加热的目的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坯料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在坯料均匀热透的条件下,应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以减少金属氧化等缺陷,降低燃料消耗。
2.锻造温度范围锻造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由始锻温度到终段温度之间的温度。
(1)始锻温度允许加热的最高温度即始锻温度。
在不出现过热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始锻温度,以使坯料具有最佳的锻压性能,并能减少加热次数,提高生产率。
碳钢的始锻温度比固相线低200℃左右。
您当前的位置:第四章>>第四节返回4.4 自由锻工艺4.4.1 自由锻的工艺特点一.应用设备和工具有很大的通用性,且工具简单,所以只能锻造形状简单的锻件,操作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二.自由锻可以锻出质量从不到1kg到200~300t的锻件。
对大型锻件,自由锻是唯一的加工方法,因此自由锻在重型机械制造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自由锻依靠操作者控制其形状和尺寸,锻件精度低,表面质量差,金属消耗也较多。
所以,自由锻主要用于品种多,产量不大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也可用于模锻前的制坯工序。
4.4.2 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无论是手工自由锻、锤上自由锻以及水压机上自由锻,其工艺过程都是由一些锻造工序所组成。
所谓工序是指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根据变形的性质和程度不同,自由锻工序可分为:基本工序,如镦粗、拔长、冲孔、扩孔、芯轴拔长、切割、弯曲、扭转、错移、锻接等,其中镦粗、拔长和冲孔三个工序应用得最多;辅助工序,如切肩、压痕等;精整工序,如平整、整形等三类。
一.镦粗镦粗是使坯料的截面增大,高度减小的锻造工序。
镦粗有完全镦粗如图4-15所示和局部镦粗。
局部镦粗按其镦粗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端部镦粗和中间镦粗两种,如图4-16所示。
图4-16完全镦粗镦粗主要用来锻造圆盘类(如齿轮坯)及法兰等锻件,在锻造空心锻件时,可作为冲孔前的预备工序。
镦粗的一般规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1.被镦粗坯料的高度与直径(或边长)之比应小于2.5~3,否则会镦弯,如图4-17a所示。
工件镦弯后应将其放平,轻轻锤击矫正,如图4-17b所示。
局部镦粗时,镦粗部分坯料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也应小于2.5~3。
2.镦粗的始锻温度采用坯料允许的最高始锻温度,并应烧透。
坯料的加热要均匀,否则镦粗时工件变形不均匀,对某些材料还可能锻裂。
图2-17 局部镦粗a)漏盘上镦粗 b)胎膜内镦粗 c)中间镦粗图4-17 镦弯的产生和矫正(a)镦弯的产生 b)镦弯的矫正3.镦粗的两端面要平整且与轴线垂直,否则可能会产生镦歪现象。
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的工艺过程自由锻造是一种常用的锻造工艺,它采用锻造机械或锻造设备对工件进行锤击、挤压或剪切等操作,将金属坯料加热至塑性状态后进行塑性变形,最终获得所需形状的工件。
自由锻造工艺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材料准备:根据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铝、铜等。
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塑性和可锻性。
2.加热:将所需锻造材料放入锻造炉中进行加热,通常采用电阻加热或气体燃烧器进行加热。
加热的目的是使材料达到塑性状态,方便进行塑性变形。
3.锻造:加热至适宜温度后,将材料放入锻造机械或锻造设备中进行锻造操作。
锻造操作可以通过压力,例如锤击或挤压,或通过剪切使工件变形。
锻造操作需要根据工件形状和尺寸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最终获得所需形状的工件。
4.温度控制和冷却:在锻造过程中,材料会受到高温影响。
为了保证工件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水冷却或自然冷却的方式快速降低工件温度。
5.后处理:完成锻造后,工件可能需要进行热处理、机械加工或表面处理。
这些处理可以改善工件的性能和外观。
模型锻造是一种常见的塑性加工工艺,它以模具为基础,通过压力和热力对金属坯料进行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形状。
模型锻造的主要步骤如下:1.模具制造:首先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制作合适的模具。
模具可以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造而成。
2.材料准备:根据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坯料。
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塑性和可锻性。
3.加热:将材料加热至塑性状态,使其易于塑性变形。
加热的方式可以采用电阻加热或气体燃烧器进行。
4.锻造:将加热至塑性状态的材料放入模具中,施加适当的压力和热力,使材料变形。
锻造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获得所需的形状。
5.冷却和后处理:完成锻造后,需要对工件进行冷却,使其恢复到室温,并可能需要进行热处理、机械加工或表面处理等后处理。
自由锻造工艺规程本章将要紧介绍自由锻造工艺规程编制过程并举例进行说明。
自由锻造工艺规程要紧由锻件图的设计,计算锻件重量,确定坯料规格或者钢锭规格;设计锻造工步,计算变形程度;确定锻造温度与加热火次、确定锻件复杂程度;确定锻造设备、工装及工具;确定坯料加热规范、锻件冷却及热处理规范、锻件表面清理规范;确定锻件理化检验规范等等。
编制工艺过程时应注意下述两个原则1)根据车间现有的条件,所编制的工艺技术先进,能满足产品的全部技术要求。
2)在保证优质的基础上,提高生产率,节约金属材料消耗,经济合理。
8.1.设计锻件图锻件图是编制锻造工艺、设计工具、指导生产与验收锻件的要紧根据,也是联系其它后续加工工艺的重要技术资料,它是根据零件图考虑了加工余量,锻件公差、锻造余块、检验试样及工艺卡头等绘制而成。
通常锻件的尺寸与表面粗糙度,达不到零件图的要求,锻件表面应留有一定的机械加工余量(下列简称余量)。
余量的大小要紧取决于:零件的形状尺寸与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锻件加热质量、设备工具精度与操作技术水平等。
零件的公称尺寸加上余量即为锻件公称尺寸,关于非加工表面,则无需加放余量。
在锻造生产实际中,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如终锻温度的差异、锻压设备工具的精度与工人操作技术上的差异、锻件实际尺寸不可能达到公称尺寸,同意有一定的误差,称之锻造公差。
锻件上不论是否需经机械加工,都应注明锻造公差。
通常公差约为余量的1/4~1/3。
锻件的余量与公差具体数值可查阅有关手册、标准或者工厂标准确定。
图8.1 锻件的各类余块为了简化锻件外形或者根据锻造工艺需要,在零件上较小的孔、狭窄的凹档、直径差较小而长度不大的台阶等难于锻造的地方,通常都需填满金属(这部分金属叫做锻造余块),但这样做增加了机械加工工时与金属损耗。
因此,是否加放余块,应根据零件形状、锻造技术水平、加工成本等综合考虑确定。
除了锻造工艺要求加放余块之外,关于有特殊要求的锻件,尚需在锻件的适当位置添加试样余块(供检验锻件内部组织与力学性能试验用等)、热处理或者机械加工用夹头等。
制定自由锻工艺规程零件图图示的为一轴类零件,制定自由锻工艺规程。
该零件使用材料为45钢,采用自由锻制坯,设计过程如下:(1)绘制锻件图,根据零件图并考虑余量和公差绘出锻件图(参考李尚建—《锻造工艺及模具》)ⅠⅡⅢⅣⅤ(2)制定变形工艺(3)由锻件图可知,该轴最大轴径D2=296mm,轴向长度L=1425mm。
参照类似锻件锻造工艺确定工艺方案如下:坯料——预拔长——压肩——拔长制成品(4)工序尺寸的计算①预拔长:考虑拉缩问题,取保险量△=30mm,因此预拔长直径D拔=296+30=326mm②分段压痕压肩:轴Ⅰ,Ⅴ段,考虑到拔长后端面不平,切除料头质量,下料体积VⅠ0=1/4xπDⅠ2xL1+0.21D3 =12585218mm3下料长度LⅠ0= 4VⅠ0/(πD2拔)=150mm轴ⅡⅣ段,根据经验应按大于工程尺寸并小于正公差下料VⅡ0=1/4xπDⅡ2xLⅡ=8772435mm3下料长度LⅡ0= 4VⅡ0/(πD2拔)=105.2mm轴Ⅲ段VⅢ0=1/4xπDⅢ2xLⅢ=20286598mm3下料长度LⅢ0= 4VⅢ0/(πD2拔)=243.2mm压肩深度按下时确定h=(1/3~1/4)x(D-d)=(1/3~1/4)x(296-212)=21~28mm ⑸计算坯料尺寸原坯料尺寸包括锻件尺寸及烧损,即V0=(V锻+V切)x(1+δ)V锻=59000168 mm3V切=4001813 mm3取烧损率δ=3.5%得V0=65207051 mm3选择圆柱坯料Φ340,即D0=340mmH0=4V0/(πD20)=718mm锻件重量G坯=ρx V0=515Kg⑹选择设备吨位根据锻件形状尺寸,查表3—10,选用3.0吨自由锻锤⑺确定锻造火次及温度范围45钢始锻温度为1200℃终锻温度为800℃㈧热处理为方便机加工,锻件热处理定为退火,随炉冷却工艺卡片。
自由锻造工艺分析自由锻造是使用冲击力或使用压力将放置在上下砧面之间金属无论处于任何方向都会自由变形,没有任何限制能够获取所需要形状和尺寸及一定机械性能的锻造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使用工具和机械设备简单,良好的通用性,费用低是自由锻造的特点。
与铸造毛坯比较,自由锻造去除了缩孔、缩松、气孔等缺点,这样使毛坯提高了力学性能。
锻造零件外观简单,操控灵活,所以在制造重要零件和重型机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自由锻造;基本工序;特点1 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1.1 基本工序为了达到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必须使金属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发生属性变形。
比如,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等。
1.2 辅助工序为使基本工序操控方便,因而进行的某些事先变形的工序。
比如压钳口、压肩等。
1.3 精整工序应该在终端温度以下进行。
例如清理锻件表面的凸凹不平部位和整形等,主要目的是减少锻件表面存在的缺陷。
文章将重点介绍基本工序:(1)拔长。
也称延伸。
这道工序能使坯料横断面积减小,但是长度却增加。
锻造杆、轴类零件经常使用此工序。
其方法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拔长工序在平砧上。
另一种是拔长工序在芯棒上。
进行锻造时,首先将芯棒放入冲好孔的坯料里,之后作为实心坯料进行拔长。
进行拔长时,多数情况不是一次拔成。
首先把坯料拔成六角形,锻造到需要长度后,然后倒角滚圆,拿出芯棒。
为了方便拿出芯棒,芯棒的工作部分应该具有1:100左右的斜度。
应用这种拔长方法能够使空心坯料增加长度,减少壁厚,内径保持原状,锻造套筒类长空心锻造零件经常采用才方法。
(2)镦粗。
镦粗是将毛坯高度减少,横截面积增加的锻造工序。
主要应用在锻造齿轮坯、圆饼式锻件上。
镦粗工序能够有效改善坯料组织,减小力学性能的变异。
反复进行镦粗与拔长能够改善高合金工具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和状态的分布。
镦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完全镦粗。
把坯料垂直放置在砧面上。
由于上砧的锤击,坯料高度发生减小,横截面积增加,从而发生塑性变形。